学术投稿

小儿扩张器注射壶外置植入术的护理

臧妍;周琴;王一楠;张敏;孙静;梁敏;雷艳

关键词:扩张器, 注射壶, 植入术, 软组织扩张术, 应用过程, 额外皮肤, 创伤修复, 报道, 并发症, 特点, 损伤, 色泽, 缺损, 领域, 临床, 畸形, 厚度, 供区, 瘢痕
摘要:自Radowan(1976年)首次报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以来,因其可提供质地、色泽、厚度和感觉等与受区相近的额外皮肤,减少供区损伤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瘢痕、畸形、缺损等创伤修复领域[1].但同时扩张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并发症也屡见报道.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抽吸术清除体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效果探讨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美容术后取出方法进行分析,以便有效、快捷地取出注射材料,较好地恢复被注射部位的原有形态,避免对患者造成新的更大损伤.方法:对我科1998年5月~2008年3月诊治的110例PAHG注射美容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提出看法.结果:110例经1次抽吸临床治愈者102例;经2次抽吸治愈者4例;抽吸结合手术治愈者4例.抽吸术可能并用灌洗、挤压或引流等外科技术.结论:时PAHG注射美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在临床上采用了抽吸.切除,灌洗,挤压或引流等技术.总结资料和经验后笔者认为,抽吸术仍是处理PAHG注射并发症的主要方法,在某些病例需同时并用其他方法.

    作者:李德新;蔡冰;查元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强脉冲光对人体不同部位脱毛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对人体不同部位脱毛的疗效.方法:利用强脉冲光脱毛287例(318个部位),回顾性分析其脱毛情况.结果:腮部和唇周5次脱毛后,脱毛率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腮部和唇周之间,以及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部和唇周总脱毛次数较多,平均分别为8.21次和8.07次,次数多于其余各部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四肢、骶部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唇毛的有效率低,发际和腮部的总有效率次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结论:强脉冲光脱毛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不同部位脱毛效果不同,对四肢、腋窝,发际脱毛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唇周和腮部.

    作者:尹锐;林琳;肖艳;郝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十精丸延缓大鼠皮肤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十精丸对皮肤的抗衰老功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十精丸对老龄大鼠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血清MDA含量及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十精丸高低剂量组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高于老龄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含量则明显低于老龄对照组(P<0.01),尤以高剂量组明显;形态学观察表明十精丸能促进皮肤真皮胶原纤维增殖,减少基底层色素沉着,角质层变薄.结论:十精丸能够改善皮肤衰老状态,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丽娟;王兴炎;董兴中;韩莹;李征南;陶责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治疗颏部黑痣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皮瓣修复颏部黑痣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6例颏部黑痣患者行一次性黑痣切除,设计颏下动脉皮瓣Ⅰ期修复黑痣切除后的创面.结果:6例颏部黑痣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及家属时术后外观满意,无挛缩现象发生.结论:颏下动脉皮瓣与颏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I期修复颏部黑痣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段晨旺;赵穆欣;刘晓吉;黄循镭;陈斌;李养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鱼胶原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能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鱼胶原肽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曲酸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nm的吸光值,通过吸光值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与曲酸标准对照相比,20g/L质量浓度的鱼胶原肽溶液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可以达到30%以上,远强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其抑制率随浓度上升非线性增强.结论:鱼胶原肽作为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龙;陈栋梁;杨国燕;王阿敬;唐良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肿胀技术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肿胀技术相结合,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肿胀技术相结合,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8例患者,与以往9例未采用肿胀技术的病例在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为8例患者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术中出血少,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术后血肿发生率低.经术后3个月~2年的随诊,疗效满意.结论:肿胀技术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昭鑫;马显杰;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骨内种植体178例临床应用研究及同顾

    目的:探讨178例患者进行268颗人工牙种植成功因素.方法:采用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CDIC)生产的螺旋状种植体和德国贝格公司(BEGO)生产的柱状种植体进行了268颗人工牙种植.结果:随访观察1~10年,成功260颗,占97%:失败8颗,占3%.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人工牙种植体修复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金属机械性能,病例选择,术前周密计划,手术操作技术,以及牙种植体的修复系统等有关.

    作者:刘怀勤;叶蕾;高宇;俄正义;李润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皮下修剪联合射频治疗腋臭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皮下顶泌汗腺剪除联合术中射频凝固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组织的血供和顶泌汗腺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小切口剪除皮下组织和毛囊,破坏顶泌汗腺的导管部分,应用射频凝固器发出射频功率,即双极电凝彻底止血的同时连续点击腋窝处残留的皮下脂肪层内的腺体部分,使之凝固坏死.修剪成的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原位缝合.结果:39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有12例单侧术后半年仍有异味残留,再次手术,未见复发,治愈率为96.9%,有效率为100%.切口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皮下项泌汗腺剪除联合术中射频凝固治疗腋臭是有效的方法,可直视下直接破坏顶泌汗腺,手术彻底,操作简单,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作者:张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带蒂残耳复合组织瓣在再造耳修整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进行局部修整的方法.方法:对12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进行修整.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3例,Ⅱ度9例.所有患者在三期再造耳修整时,残耳组织量充足,残耳软骨及皮肤量较多,再造耳外形尚可,存在狭小耳甲腔,再造耳的颅耳沟瘢痕粘连变浅.在粘连的颅耳沟区切开松解,并在原支架底部切开包裹支架的筋膜,使之与软骨皮瓣基底部相通,形成一颅耳沟区创面,再在残耳组织上设计比创面略大的梭形切口,在其两侧皮下剥离,保留软骨表面的软组织,形成蒂在底部的残耳复合组织瓣,将之通过支架下方的隧道转移至耳后区创面,缝合组织瓣与耳后创面边缘,供瓣区皮瓣适当改形后覆盖耳甲腔创面,以扩大耳甲腔.结果:转移至颅耳沟区的残耳复合组织瓣成活良好,耳支架高度明显增高,颅耳沟明显加深,耳甲腔明显扩大,随访3~6个月,再造耳无明显挛缩变形.结论: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是良好的材料,将其通过带蒂移植的方法转移至需要部位,不仅可明显改善再造耳的外观,而且可合理利用原有组织,而无需另取组织游离移植.

    作者:刘嘉锋;孙家明;张一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电场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如何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尽早愈合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临床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灌洗、负压、高压氧、涡流或者脉冲冲洗、超声、红外线、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1843Dubois-Reymond发现在人体皮肤伤口存在强度为1mA的电流.后来证实,伤口会产生电场,形成损伤电流(injury current),研究认为伤口电流的存在和维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002年电刺激(electric stimulus)疗法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在美国获得承认,主要用于常规创面愈合方案治疗无效的创面.本文对电场(流)与创面愈合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冯永强;冷婷婷;王一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睑袋修复术的对照观察

    目的:评估并比较同一患者应用两种方法治疗下睑睑袋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36个病例,一侧下睑行传统的睑成形术,即切除下睑眶隔内脂肪,另一侧不去除眶脂而是行睑囊筋膜疝修补术.结果:术后2~6个月进行评估,两者外形无明显差异,其美容效果相当.结论:两术式远期外形无明显差异,美容效果相当,但后者术中不适感及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门诊推行价值.

    作者:邱晓东;周兴亮;宫昔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对体内溶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是否会导致体内溶血.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0岁.病变范围6cm×4cm~40cm×25cm.留置铜针10~45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及有无急性溶血临床表现,检测其中8例患者留置铜针前及留置1、4、7天后血清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数、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结果:本组46例留置铜针后9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急性溶血临床表现,8例留置铜针1、4、7天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无显著性(P>0.05),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阴性,外周血红细胞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网织红细胞在留置铜针7天后显著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P<0.05).结论: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可引起体内轻度溶血.

    作者:付时章;殷国前;王斌;黄和平;黄琳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27kipl和ki-67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研究病理性瘢痕组织中P27kipl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27<'tipl>、ki-67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P27kipl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P=0.036);ki-67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P<0.000);病理性瘢痕组织中P27kipl的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0).结论:P27<'kipl>蛋白表达的下降及ki-67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

    作者:吴文艺;朱世泽;吴瑞兰;邹承浩;王朝阳;黄种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Cellyzyme(蘑菇提取物)的美白、祛皱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含有Celluzymo(蘑菇提取物)的美白换肤面膜的美白、祛皱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招募30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面部随机分为治疗侧(使用舍CeLIuzyme的面膜)及对照侧(不用面膜).于使用面膜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皮肤颜色及角质层含水量,并由医师及受试者各自进行疗效主观评分.结果:治疗侧L差值(皮肤亮度)显著高于对照侧,而·a 差值(反应皮肤的红斑情况),含水量差值则无明显区别.医师及受试者的主观评分均认定面膜可使皮肤美白.毛孔细致、皱纹减少.结论:美白换肤面膜可安全而有效地改善皮肤色泽和质地.

    作者:徐媛媛;李远宏;吴严;杨雪松;董光晖;耿龙;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探索

    目的:探索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方法:制作宽窄和长度适宜的额肌瓣,经眼轮匝肌与眶隔膜间隧道,下移固定于睑板上缘,治疗重度上睑下垂97例.结果:临床治疗126只眼(97例),随访0.5~9年,外形自然,闭合自如,无复发现象,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是活疗重度上睑下垂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詹太国;詹领;李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肿瘤手术中医学美学原则的应用

    目的:研究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领面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讨论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对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2004~2007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67例,36例良性肿瘤患者包括:颌骨囊肿,成釉细胞瘤,腮腺良性肿瘤,腮腺脉管畸形,鳃裂囊肿等;31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上颌窦癌、恶性淋巴瘤等.笔者结合患者对手术医学美学方面的要求,应用美容医学原则进行具体手术设计、手术实施.结果:下颌骨体部囊肿患者,可从口内入路手术,也可采用袋形手术,不截骨、植骨,面部不遗留手术瘢痕.青年单房性的成釉细胞瘤患者,可行瘤体扩大切除,也可加微波热凝处理,不做截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选择面部隐蔽部位,缝合皮肤时,采用美容外科缝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的修复时,应考虑到面部外形的恢复,如唇癌切除后,应用唇颊侧滑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不破坏对侧唇的组织结构.上颌窦癌上颌骨切除后的眶底重建,应考虑到上颌骨、颧骨的外形突起,恢复个体面部外形;手术后采用临时赝复体,及时恢复面部外形.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皮瓣修复时,供区组织切取后的外形障碍也应予以考虑.颈部淋巴瘤活检手术时,选择侧颈部隐蔽部位等.结论:在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对口腔颌面部外形、功能的破坏,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圃;雷德林;孙沫逸;马秦;杨耀武;胡晓光;程晓兵;李建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临床探究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的临床操作方法、适应证、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注射器手动低压注入肿胀麻醉液和注射器缓慢匀速吸脂,生理盐水中悬浮漂洗筛选脂肪颗粒,再用注射器在水面轻松的将质量好的脂肪颗粒根据需要吸入注射器内,低压注射填充.结果: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7年,移植的自体脂肪存活率根据受植床组织及血运状况基本稳定在20%~90%,形体综合改善效果明显,手感良好,无供区畸形.结论:①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注射器负压吸脂应首选;②脂肪颗粒倾入生理盐水悬浮、漂洗、筛选,注射器内自然静置冲洗法损伤低,优于低压离心法;③尽大限度缩短从吸脂到注射移植全过程的时间和减少对脂肪颗粒机械及化学损伤是提高脂肪成活率的关键;④保留注射器内自然静置后上层过去弃之的含脂质(油脂)部分和脂肪组织悬液注射填充移植,可作为多种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乃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ADM)矫冶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患侧鼻底塌陷、组织量不足,上唇及红唇组织量不足.方法:在矫治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用AADM,按所需增加的组织量修剪.塑形为相应形态后,植入鼻底塌陷处,鼻底复合软组织深层、隆鼻术层及口轮匝肌深层.结果:本组病例共36例,均为鼻底塌陷填充,其中17例同时作AADM隆鼻及鼻尖塑形,12例同时作AADM丰唇.除7例鼻底塌陷矫正不足,3例丰唇双侧不完全对称外,效果均满意.结论:AADM作为同种异体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组织量不足的填充,可根据患部所需随意剪裁塑形,既避免了外源合成材料填充的缺陷,又解决了切取自体组织二次损伤及美容瘢痕残留问题.

    作者:蒲兴旺;萧庆昌;邵文辉;刘宁;林靖;李光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前牙龈下断根经正畸牵引后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前牙断根至龈下经正畸牵引后的烤瓷桩冠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6例前牙共30颗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正畸牵引方法牵出牙根至龈上0.5cm或平齐龈缘,再固定3个月后行烤瓷桩冠修复.结果:30颗除1颗发生根折,1颗牙根松动,另有一颗有明显炎症外,其余牙修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前牙龈下断根行正畸牵引后再修复既保留了常规应拔除的牙根又可获得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作者:丁双英;江玉凤;孔凡芝;佘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三)——皮肤外科的基本技术与适应证

    皮肤科医师熟知皮肤解剖和皮肤病生理,对皮肤层次疾患或缺陷的有创治疗探索出很多有特色甚至是独有的理念和技术,终形成皮肤科学的一支亚学科--皮肤外科.到底皮肤外科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手段呢?此讲将对皮肤外科的基本技术与适应证做一概述,希望读者借此对皮肤外科能有一个宏观了解.后续讲座中还会详细介绍皮肤外科各种经典技术和新进展.

    作者:李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