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强;冷婷婷;王一兵
目的:探讨在面颈部扩张器埋置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辅助创面止血以降低血肿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06~2007年的40名面颈部软组织扩张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辅助止血.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引流液量等指标.结果:用药组术后扩张皮瓣下引流液量和血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扩张器后期扩张无影响,无任何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辅助止血可明显减少面颈部扩张器置入后血肿的发生.
作者:杨杰;王玉荣;王磊;孙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67例难愈性创面,对其临床治疗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2例胫骨凿孔,培养肉芽组织后植皮完全坏死外,板障层移植皮片与短管状骨面植皮片、皮瓣100%成活,伤口Ⅰ期愈合;对于存在数月至数年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后溃疡的患者,在全身情况维持稳定的同时,应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创面局部改善后,行皮瓣或皮片移植术,皮瓣、皮片成活良好.经术后2~12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短管状骨骨髓面或板障层植皮、多种皮瓣以及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综合运用可较好治疗难愈性创面.
作者:张鲜英;刘毅;张绪生;张斌;张诚;李玉环;杨雪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对人体不同部位脱毛的疗效.方法:利用强脉冲光脱毛287例(318个部位),回顾性分析其脱毛情况.结果:腮部和唇周5次脱毛后,脱毛率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腮部和唇周之间,以及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部和唇周总脱毛次数较多,平均分别为8.21次和8.07次,次数多于其余各部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四肢、骶部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唇毛的有效率低,发际和腮部的总有效率次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结论:强脉冲光脱毛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不同部位脱毛效果不同,对四肢、腋窝,发际脱毛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唇周和腮部.
作者:尹锐;林琳;肖艳;郝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自Radowan(1976年)首次报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以来,因其可提供质地、色泽、厚度和感觉等与受区相近的额外皮肤,减少供区损伤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瘢痕、畸形、缺损等创伤修复领域[1].但同时扩张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并发症也屡见报道.
作者:臧妍;周琴;王一楠;张敏;孙静;梁敏;雷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皮肤科医师熟知皮肤解剖和皮肤病生理,对皮肤层次疾患或缺陷的有创治疗探索出很多有特色甚至是独有的理念和技术,终形成皮肤科学的一支亚学科--皮肤外科.到底皮肤外科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手段呢?此讲将对皮肤外科的基本技术与适应证做一概述,希望读者借此对皮肤外科能有一个宏观了解.后续讲座中还会详细介绍皮肤外科各种经典技术和新进展.
作者:李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Is ADSCs)具有一般干细胞的特点,即多向分化潜能和稳定的体外多代增殖能力,其免疫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可反复取材,无伦理学问题,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着重对脂肪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体外成脂诱导分化,以及与之相配的生物学载体支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洪晓娅;徐靖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改造人前体脂肪细胞,提高其活性后,于裸鼠背部皮下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方法:采用原代消化细胞培养法培养出前脂肪细胞,利用RNAi技术,诱导前脂肪细胞内的一个重要凋亡调控基因Bax基因表达沉默,然后接种到聚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种植在20只雌性裸鼠皮下,对获得的脂肪组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经过改造后的前脂肪细胞活性良好,术后裸鼠全部成活,前脂肪细胞能够在支架上良好的存活,生长和增殖.结论:经过改造后的前脂肪细胞具有良好的活性,并且PLGA-前脂肪细胞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可形成脂肪细胞,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探索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新途径.
作者:庄建华;卓阳;曾兴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进行局部修整的方法.方法:对12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进行修整.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3例,Ⅱ度9例.所有患者在三期再造耳修整时,残耳组织量充足,残耳软骨及皮肤量较多,再造耳外形尚可,存在狭小耳甲腔,再造耳的颅耳沟瘢痕粘连变浅.在粘连的颅耳沟区切开松解,并在原支架底部切开包裹支架的筋膜,使之与软骨皮瓣基底部相通,形成一颅耳沟区创面,再在残耳组织上设计比创面略大的梭形切口,在其两侧皮下剥离,保留软骨表面的软组织,形成蒂在底部的残耳复合组织瓣,将之通过支架下方的隧道转移至耳后区创面,缝合组织瓣与耳后创面边缘,供瓣区皮瓣适当改形后覆盖耳甲腔创面,以扩大耳甲腔.结果:转移至颅耳沟区的残耳复合组织瓣成活良好,耳支架高度明显增高,颅耳沟明显加深,耳甲腔明显扩大,随访3~6个月,再造耳无明显挛缩变形.结论: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是良好的材料,将其通过带蒂移植的方法转移至需要部位,不仅可明显改善再造耳的外观,而且可合理利用原有组织,而无需另取组织游离移植.
作者:刘嘉锋;孙家明;张一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研究鱼胶原肽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曲酸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nm的吸光值,通过吸光值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与曲酸标准对照相比,20g/L质量浓度的鱼胶原肽溶液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可以达到30%以上,远强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其抑制率随浓度上升非线性增强.结论:鱼胶原肽作为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龙;陈栋梁;杨国燕;王阿敬;唐良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抽吸自体的脂肪颗粒填充于眼睑的凹陷处,用来修复眼睑的内陷畸形.方法:用普通的注射器抽吸大腿的前侧面,抽取需要量的脂肪颗粒注射于眼睑内陷处.结果:报告26例眼睑内陷通过脂肪颗粒注射后,随访2年,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组织的创伤性小,手术中出血很少,填充眼睑改善内陷效果好,手术安全有效,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作者:范进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皮下顶泌汗腺剪除联合术中射频凝固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组织的血供和顶泌汗腺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小切口剪除皮下组织和毛囊,破坏顶泌汗腺的导管部分,应用射频凝固器发出射频功率,即双极电凝彻底止血的同时连续点击腋窝处残留的皮下脂肪层内的腺体部分,使之凝固坏死.修剪成的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原位缝合.结果:39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有12例单侧术后半年仍有异味残留,再次手术,未见复发,治愈率为96.9%,有效率为100%.切口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皮下项泌汗腺剪除联合术中射频凝固治疗腋臭是有效的方法,可直视下直接破坏顶泌汗腺,手术彻底,操作简单,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作者:张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并比较同一患者应用两种方法治疗下睑睑袋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36个病例,一侧下睑行传统的睑成形术,即切除下睑眶隔内脂肪,另一侧不去除眶脂而是行睑囊筋膜疝修补术.结果:术后2~6个月进行评估,两者外形无明显差异,其美容效果相当.结论:两术式远期外形无明显差异,美容效果相当,但后者术中不适感及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门诊推行价值.
作者:邱晓东;周兴亮;宫昔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领面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讨论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对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2004~2007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67例,36例良性肿瘤患者包括:颌骨囊肿,成釉细胞瘤,腮腺良性肿瘤,腮腺脉管畸形,鳃裂囊肿等;31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上颌窦癌、恶性淋巴瘤等.笔者结合患者对手术医学美学方面的要求,应用美容医学原则进行具体手术设计、手术实施.结果:下颌骨体部囊肿患者,可从口内入路手术,也可采用袋形手术,不截骨、植骨,面部不遗留手术瘢痕.青年单房性的成釉细胞瘤患者,可行瘤体扩大切除,也可加微波热凝处理,不做截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选择面部隐蔽部位,缝合皮肤时,采用美容外科缝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的修复时,应考虑到面部外形的恢复,如唇癌切除后,应用唇颊侧滑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不破坏对侧唇的组织结构.上颌窦癌上颌骨切除后的眶底重建,应考虑到上颌骨、颧骨的外形突起,恢复个体面部外形;手术后采用临时赝复体,及时恢复面部外形.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皮瓣修复时,供区组织切取后的外形障碍也应予以考虑.颈部淋巴瘤活检手术时,选择侧颈部隐蔽部位等.结论:在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对口腔颌面部外形、功能的破坏,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圃;雷德林;孙沫逸;马秦;杨耀武;胡晓光;程晓兵;李建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变色牙的修复一直是口腔修复学所关注的课题,随着牙科技术的小断发展,漂白牙产品及技术不断推旧出新,近期出现的冷光美白牙齿技术具有安全、美观效果显著等特点[1].我科自2005年12月引进普洋科技公司的Beyond冷光牙齿美白仪,对各类变色牙进行美白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洪;潘宝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专用于包茎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预先控制出血的一系列方法,代替了出血后止血,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肿胀等并发症.结果:从2004年4月到2008年7月,采用本方法共治疗包茎患者45例,术中平均出血量2~3ml,术后渗血1~2ml,仅有轻微水肿.结论:本法可以确实有效地减少包茎手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水肿.
作者:刘韬滔;范巨峰;吕伟;候莹;田博文;李惠;杜鑫;谷亦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对我科60例腋臭患者,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方法,沿腋纹做两个小切口,彻底修剪皮下毛囊以及大小汗腺组织,修剪成为超薄皮瓣,达到腋臭根治目的.并对患者进行随访4个月~1年.结果:58例患者Ⅰ期愈合,切口极其隐蔽,切口瘢痕很小,腋臭气味消失.1例患者切口超薄皮瓣下少量积血,清除积血后愈合.1例患者切口感染裂开后约为1cm,经过抗感染和换药后Ⅱ期愈合.结论: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根治腋臭的方法,手术切口隐蔽,术后切口瘢痕小,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对术后切口外形满意率较高.
作者:葛礼正;刘安军;王凌东;郭利刚;焦洋;顾世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如何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尽早愈合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临床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灌洗、负压、高压氧、涡流或者脉冲冲洗、超声、红外线、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1843Dubois-Reymond发现在人体皮肤伤口存在强度为1mA的电流.后来证实,伤口会产生电场,形成损伤电流(injury current),研究认为伤口电流的存在和维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002年电刺激(electric stimulus)疗法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在美国获得承认,主要用于常规创面愈合方案治疗无效的创面.本文对电场(流)与创面愈合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冯永强;冷婷婷;王一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东方人面型在人种学上多属于短宽面型,下面部相对较宽,但东方人在文化上又认为方形的面容是强悍的表现,特别是女性崇尚卵圆形的面型为美,近年来要求缩小下颌角和下面宽的人越来越多[1].随着A型肉毒毒素(batulinum toxim type A,BTX-A)在医学美容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治疗咬肌肥大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自2005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应用BTX-A局部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共1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婉丽;罗明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TEN和P-ERK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4例皮肤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1.18%)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0%)(P<0.05);P-ERK蛋白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6.47%)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0.00%)(P(0.05):SCC中低分化组的PTEN和P-ER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和高于高分化组(P<0.05).SCC中PTEN和P-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
作者:周树伟;陈旻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与纯钛及钴铬合金表面结合强度以及镀膜厚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钴铬合金和纯钛圆片试件各20个,将纯钛与钴铬合金试件随机分成a1、b1及a2、b2各两组.al、a2组试件表面镀膜膜厚50nm;b1、b2组试件表面镀膜膜厚100nm.采用薄膜结合强度测试仪测试镀膜后试件的膜/基结合强度(Lc).结果:a1、b1两组以及a2、b2两纽L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膜厚相同时,纯钛和钴铬合金试件Lc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可以与纯钛及钴铬合金材料达到较好的结合;膜厚相同时,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与纯钛表面的结合强度优于钴铬合金;镀膜厚度对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与纯钛及钴铬合金的结合强度有明显影响,因此在镀膜时应选择适宜的膜厚.
作者:陈钢;赵晓琳;李斌;姚月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