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圃;雷德林;孙沫逸;马秦;杨耀武;胡晓光;程晓兵;李建虎
隆鼻术是目前开展多的整形美容手术项目之一,固体硅橡胶假体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隆鼻植入材料,快速、突然或极大的外力可致鼻假体扭曲变形甚至折断.近两年来,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外力致固体硅橡胶假体隆鼻术后鼻畸形患者2例,经手法矫正复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继忠;陈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腋臭俗称狐臭,为腋窝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排出皮肤表面后,经局部皮肤定植的细菌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发出的一种特殊的难闻气味.因防碍社交、造成心理负担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杜洁;曹彦;陈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Mcdpor在颅骨缺损整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改善情况.方法:对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因颅骨缺损患者行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修复术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2个月,外形恢复满意,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研究表明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操作容易,可塑性高,材料在体内可促进自体组织长入,不易感染及外露,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对颅骨缺损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长慧;丁祥生;裴永东;孙娆;魏翠娥;鲁开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67例难愈性创面,对其临床治疗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2例胫骨凿孔,培养肉芽组织后植皮完全坏死外,板障层移植皮片与短管状骨面植皮片、皮瓣100%成活,伤口Ⅰ期愈合;对于存在数月至数年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后溃疡的患者,在全身情况维持稳定的同时,应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创面局部改善后,行皮瓣或皮片移植术,皮瓣、皮片成活良好.经术后2~12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短管状骨骨髓面或板障层植皮、多种皮瓣以及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综合运用可较好治疗难愈性创面.
作者:张鲜英;刘毅;张绪生;张斌;张诚;李玉环;杨雪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Is ADSCs)具有一般干细胞的特点,即多向分化潜能和稳定的体外多代增殖能力,其免疫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可反复取材,无伦理学问题,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着重对脂肪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体外成脂诱导分化,以及与之相配的生物学载体支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洪晓娅;徐靖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多表现为牙弓前突、开唇露齿的突面型,严重影响颜面美观,患者及家属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由于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矫治的方法不适于成人,手术治疗的方法又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如何大限度地内收前突的牙弓,改善突面型来达到代偿性掩饰治疗是固定矫治的关键,因此支抗的控制在矫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9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使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强支抗内收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幼新;雷磊;王强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2岁.于4岁时因蚊帐着火烧伤躯干,送当地医院治疗,换药加植皮术治愈创面.愈后腰背部遗留广泛增生性瘢痕,左肩胛部和左髂部有少量健康皮肤.10岁时腰背部瘢痕明显软化,右腋后壁为蹼状瘢痕.于2006年7月收入我院治疗.查体:智力及体格发育正常,腰背活动正常,右上肢外展轻度受限.腰背部广泛性瘢痕(图1),边界清楚,面积42cm×33cm,表面不平整,质中等硬度.诊断:腰背部特大面积瘢痕.经病例讨论并由患者家属同意决定做腰背部残存皮肤重复扩张修复瘢痕.
作者:李江;徐炜志;葛秀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道板瓣在尿道成形中的价值;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方法:将残余尿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一起形成尿道板瓣,与一侧包皮岛状瓣结合形成缺损段尿道,转移另一侧包皮瓣完成阴茎腹侧创面覆盖,尿道板瓣大面积为2.0cm×0.5cm.治疗先天性阴茎型尿道下裂患者34例.结果:本组患者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道外口包皮瓣部分坏死,尿道外口狭窄,二次手术切开外,余者均Ⅰ期愈合,随访1~3年,无再造尿道狭窄及尿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残余尿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可以形成具有良好血供的尿道板瓣,有效地解决了一侧包皮瓣再造尿道组织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一次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晓吉;李养群;杨喆;李锋永;唐勇;周传德;陈文;吕淑贞;李强;李森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面颈部扩张器埋置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辅助创面止血以降低血肿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06~2007年的40名面颈部软组织扩张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辅助止血.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引流液量等指标.结果:用药组术后扩张皮瓣下引流液量和血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扩张器后期扩张无影响,无任何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辅助止血可明显减少面颈部扩张器置入后血肿的发生.
作者:杨杰;王玉荣;王磊;孙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小腿前面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而胫腓骨开放骨折术后,骨与内同定物外露,也时有发生,处理上也很棘手,处理不当易造成下肢残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2005年12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邻近转位或形成岛状交腿移位对胫骨骨折后与钢板外露创面进行修复共28例.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宏斌;史媛;李明;杨喜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当今国内美容外科的发展异常迅猛,尤其在国内市场的初始阶段,从业医师大部分是从其它相关科室转化而来,学术界比较普遍地认为整形外科才是正宗的、权威的,而一些人员则更是片面地强调医疗技术的重要,而忽视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综合素质.笔者以多年从业经验思考,认为美容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更应注重美学和心理学素质的培养,否则,即便外科技术再强,也难以取得佳美容效果.这应该成为美容外科发展的应有原则.
作者:张聚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的临床操作方法、适应证、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注射器手动低压注入肿胀麻醉液和注射器缓慢匀速吸脂,生理盐水中悬浮漂洗筛选脂肪颗粒,再用注射器在水面轻松的将质量好的脂肪颗粒根据需要吸入注射器内,低压注射填充.结果: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7年,移植的自体脂肪存活率根据受植床组织及血运状况基本稳定在20%~90%,形体综合改善效果明显,手感良好,无供区畸形.结论:①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注射器负压吸脂应首选;②脂肪颗粒倾入生理盐水悬浮、漂洗、筛选,注射器内自然静置冲洗法损伤低,优于低压离心法;③尽大限度缩短从吸脂到注射移植全过程的时间和减少对脂肪颗粒机械及化学损伤是提高脂肪成活率的关键;④保留注射器内自然静置后上层过去弃之的含脂质(油脂)部分和脂肪组织悬液注射填充移植,可作为多种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乃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点阵CO2激光在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ncore ActiveFXTM点阵CO2激光对40处凹陷性痤疮瘢痕进行活疗二次,治疗前后使用B.Oreno的ECCA权重评分表对瘢痕部位进行评分统计,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凹陷性痤疮瘢痕改善程度平均为55%,总有效率为90%.结论:点阵CO2激光能有效地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
作者:李波;谭军;吴东辉;罗明灿;刘东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颜面色素痣是人体常见皮肤病,使化妆品难以掩盖的瑕疵,影响容貌美,少数的可因长期的摩擦,日晒及刺激诱发癌变.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治病和美容的愿望出发,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往往求治心切,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美容外科综合方法对1380例患者的数万颗色素痣进行了综合美容治疗,分析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及组织病理特点不同的色素痣,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桑海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自Radowan(1976年)首次报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以来,因其可提供质地、色泽、厚度和感觉等与受区相近的额外皮肤,减少供区损伤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瘢痕、畸形、缺损等创伤修复领域[1].但同时扩张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并发症也屡见报道.
作者:臧妍;周琴;王一楠;张敏;孙静;梁敏;雷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儿童头皮大面积烧伤愈合后,遗留瘢痕性秃发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常造成永久性头发丧失,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1996~2003年,我科采用软组织扩张器行头皮扩张术修复儿童烧伤后瘢痕性秃发84例,并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军;袁伟;徐威;任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OSTEOSET T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并骨外露的效果.方法: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2~51岁,平均39岁.左侧7例,右侧4例.为开放性骨折,均存在较大面积骨外露(10~18cm2,平均12cm2).合并骨缺损6例.手术时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并取出内固定物,局部植入OSTEOSET T颗粒,切取逆行或顺行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骨外露区.结果:本组11例均获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肌筋膜皮瓣均成活,无皮缘坏死,所有感染均治愈.4例切口1期愈合,7例术后局部渗液2~6周,细菌培养无菌生长,均经局部换药后愈合.6例合并骨缺损者5例不需Ⅱ期植骨,1例经Ⅱ期植骨后修复.结论:应用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并骨外露,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作者:谢卫宁;杨英年;吴祖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肿胀技术相结合,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肿胀技术相结合,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8例患者,与以往9例未采用肿胀技术的病例在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为8例患者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术中出血少,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术后血肿发生率低.经术后3个月~2年的随诊,疗效满意.结论:肿胀技术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昭鑫;马显杰;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如何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尽早愈合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临床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灌洗、负压、高压氧、涡流或者脉冲冲洗、超声、红外线、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1843Dubois-Reymond发现在人体皮肤伤口存在强度为1mA的电流.后来证实,伤口会产生电场,形成损伤电流(injury current),研究认为伤口电流的存在和维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002年电刺激(electric stimulus)疗法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在美国获得承认,主要用于常规创面愈合方案治疗无效的创面.本文对电场(流)与创面愈合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冯永强;冷婷婷;王一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对我科60例腋臭患者,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方法,沿腋纹做两个小切口,彻底修剪皮下毛囊以及大小汗腺组织,修剪成为超薄皮瓣,达到腋臭根治目的.并对患者进行随访4个月~1年.结果:58例患者Ⅰ期愈合,切口极其隐蔽,切口瘢痕很小,腋臭气味消失.1例患者切口超薄皮瓣下少量积血,清除积血后愈合.1例患者切口感染裂开后约为1cm,经过抗感染和换药后Ⅱ期愈合.结论: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根治腋臭的方法,手术切口隐蔽,术后切口瘢痕小,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对术后切口外形满意率较高.
作者:葛礼正;刘安军;王凌东;郭利刚;焦洋;顾世妹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