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忠;陈辉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OSTEOSET T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并骨外露的效果.方法: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2~51岁,平均39岁.左侧7例,右侧4例.为开放性骨折,均存在较大面积骨外露(10~18cm2,平均12cm2).合并骨缺损6例.手术时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并取出内固定物,局部植入OSTEOSET T颗粒,切取逆行或顺行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骨外露区.结果:本组11例均获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肌筋膜皮瓣均成活,无皮缘坏死,所有感染均治愈.4例切口1期愈合,7例术后局部渗液2~6周,细菌培养无菌生长,均经局部换药后愈合.6例合并骨缺损者5例不需Ⅱ期植骨,1例经Ⅱ期植骨后修复.结论:应用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并骨外露,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作者:谢卫宁;杨英年;吴祖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计算机辅助CT三维重建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生命科学中应用和发展的成果.与传统cT扫描比较其能显示三维解剖结构,精确测量距离与表面积、体积.在颌面外科、口腔矫形科、整形美容外科等领域,三维重建对于术前诊断、手术设计、治疗后的预测分析及美容整形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至关重要[1-2].本文就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在唇腭裂多发畸形的序列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徐文鹏;程新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对人体不同部位脱毛的疗效.方法:利用强脉冲光脱毛287例(318个部位),回顾性分析其脱毛情况.结果:腮部和唇周5次脱毛后,脱毛率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腮部和唇周之间,以及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部和唇周总脱毛次数较多,平均分别为8.21次和8.07次,次数多于其余各部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四肢、骶部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唇毛的有效率低,发际和腮部的总有效率次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结论:强脉冲光脱毛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不同部位脱毛效果不同,对四肢、腋窝,发际脱毛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唇周和腮部.
作者:尹锐;林琳;肖艳;郝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专用于包茎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预先控制出血的一系列方法,代替了出血后止血,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肿胀等并发症.结果:从2004年4月到2008年7月,采用本方法共治疗包茎患者45例,术中平均出血量2~3ml,术后渗血1~2ml,仅有轻微水肿.结论:本法可以确实有效地减少包茎手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水肿.
作者:刘韬滔;范巨峰;吕伟;候莹;田博文;李惠;杜鑫;谷亦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小腿前面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而胫腓骨开放骨折术后,骨与内同定物外露,也时有发生,处理上也很棘手,处理不当易造成下肢残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2005年12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邻近转位或形成岛状交腿移位对胫骨骨折后与钢板外露创面进行修复共28例.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宏斌;史媛;李明;杨喜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2岁.于4岁时因蚊帐着火烧伤躯干,送当地医院治疗,换药加植皮术治愈创面.愈后腰背部遗留广泛增生性瘢痕,左肩胛部和左髂部有少量健康皮肤.10岁时腰背部瘢痕明显软化,右腋后壁为蹼状瘢痕.于2006年7月收入我院治疗.查体:智力及体格发育正常,腰背活动正常,右上肢外展轻度受限.腰背部广泛性瘢痕(图1),边界清楚,面积42cm×33cm,表面不平整,质中等硬度.诊断:腰背部特大面积瘢痕.经病例讨论并由患者家属同意决定做腰背部残存皮肤重复扩张修复瘢痕.
作者:李江;徐炜志;葛秀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先天性唇腭裂发病率高,约每出生600~700个新生儿就会有一个唇腭裂患儿.唇裂有损患儿的容貌,腭裂会影响患儿的发音,唇、腭裂患儿通常有吸吮困难,不能正常喂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1999年Graysdn等提出了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一牙槽骨塑形(Nasal-alyeolar molding)的方法与技术[1],为唇腭裂序列早期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唇腭裂治疗中心都已接受和开展了该治疗技术.我国唇腭裂临床治疗指导原则中也提出,新生唇裂儿一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术前鼻一牙槽骨塑形矫治治疗[2],这样不仅可以使母乳喂养得以实现,还能大限度减少上唇、腭部和外鼻的畸形.
作者:李媛媛;赵雯;程丹;吴国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皮瓣修复颏部黑痣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6例颏部黑痣患者行一次性黑痣切除,设计颏下动脉皮瓣Ⅰ期修复黑痣切除后的创面.结果:6例颏部黑痣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及家属时术后外观满意,无挛缩现象发生.结论:颏下动脉皮瓣与颏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I期修复颏部黑痣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段晨旺;赵穆欣;刘晓吉;黄循镭;陈斌;李养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嵌甲及其引起的甲沟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无症状的嵌甲或甲沟炎早期,采取简化的嵌甲矫正术,即部分拔甲和部分切除甲根部的甲床、甲母质;对于嵌甲引起的甲沟炎的化脓期或慢性肉芽肿期,行拔除部分趾甲、清创引流术,待炎症控制、创面愈合一个月后行简化的嵌甲矫正术.结果:本组共86例,病人经过12~18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采用简化嵌甲矫正术,患者恢复快、无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王新同;洪苑;赵作钧;赵建;梁伟中;王佳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腋臭俗称狐臭,为腋窝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排出皮肤表面后,经局部皮肤定植的细菌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发出的一种特殊的难闻气味.因防碍社交、造成心理负担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杜洁;曹彦;陈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肿胀技术相结合,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肿胀技术相结合,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8例患者,与以往9例未采用肿胀技术的病例在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为8例患者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术中出血少,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术后血肿发生率低.经术后3个月~2年的随诊,疗效满意.结论:肿胀技术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昭鑫;马显杰;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面颈部扩张器埋置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辅助创面止血以降低血肿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06~2007年的40名面颈部软组织扩张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辅助止血.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引流液量等指标.结果:用药组术后扩张皮瓣下引流液量和血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扩张器后期扩张无影响,无任何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生物蛋白胶对创面辅助止血可明显减少面颈部扩张器置入后血肿的发生.
作者:杨杰;王玉荣;王磊;孙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皮下顶泌汗腺剪除联合术中射频凝固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组织的血供和顶泌汗腺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小切口剪除皮下组织和毛囊,破坏顶泌汗腺的导管部分,应用射频凝固器发出射频功率,即双极电凝彻底止血的同时连续点击腋窝处残留的皮下脂肪层内的腺体部分,使之凝固坏死.修剪成的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原位缝合.结果:39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有12例单侧术后半年仍有异味残留,再次手术,未见复发,治愈率为96.9%,有效率为100%.切口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皮下项泌汗腺剪除联合术中射频凝固治疗腋臭是有效的方法,可直视下直接破坏顶泌汗腺,手术彻底,操作简单,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作者:张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变色牙的修复一直是口腔修复学所关注的课题,随着牙科技术的小断发展,漂白牙产品及技术不断推旧出新,近期出现的冷光美白牙齿技术具有安全、美观效果显著等特点[1].我科自2005年12月引进普洋科技公司的Beyond冷光牙齿美白仪,对各类变色牙进行美白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洪;潘宝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十精丸对皮肤的抗衰老功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十精丸对老龄大鼠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血清MDA含量及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十精丸高低剂量组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高于老龄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含量则明显低于老龄对照组(P<0.01),尤以高剂量组明显;形态学观察表明十精丸能促进皮肤真皮胶原纤维增殖,减少基底层色素沉着,角质层变薄.结论:十精丸能够改善皮肤衰老状态,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丽娟;王兴炎;董兴中;韩莹;李征南;陶责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是否会导致体内溶血.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0岁.病变范围6cm×4cm~40cm×25cm.留置铜针10~45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及有无急性溶血临床表现,检测其中8例患者留置铜针前及留置1、4、7天后血清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数、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结果:本组46例留置铜针后9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急性溶血临床表现,8例留置铜针1、4、7天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无显著性(P>0.05),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阴性,外周血红细胞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网织红细胞在留置铜针7天后显著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P<0.05).结论: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可引起体内轻度溶血.
作者:付时章;殷国前;王斌;黄和平;黄琳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ADM)矫冶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患侧鼻底塌陷、组织量不足,上唇及红唇组织量不足.方法:在矫治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用AADM,按所需增加的组织量修剪.塑形为相应形态后,植入鼻底塌陷处,鼻底复合软组织深层、隆鼻术层及口轮匝肌深层.结果:本组病例共36例,均为鼻底塌陷填充,其中17例同时作AADM隆鼻及鼻尖塑形,12例同时作AADM丰唇.除7例鼻底塌陷矫正不足,3例丰唇双侧不完全对称外,效果均满意.结论:AADM作为同种异体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组织量不足的填充,可根据患部所需随意剪裁塑形,既避免了外源合成材料填充的缺陷,又解决了切取自体组织二次损伤及美容瘢痕残留问题.
作者:蒲兴旺;萧庆昌;邵文辉;刘宁;林靖;李光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前牙断根至龈下经正畸牵引后的烤瓷桩冠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6例前牙共30颗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正畸牵引方法牵出牙根至龈上0.5cm或平齐龈缘,再固定3个月后行烤瓷桩冠修复.结果:30颗除1颗发生根折,1颗牙根松动,另有一颗有明显炎症外,其余牙修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前牙龈下断根行正畸牵引后再修复既保留了常规应拔除的牙根又可获得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作者:丁双英;江玉凤;孔凡芝;佘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领面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讨论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对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2004~2007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67例,36例良性肿瘤患者包括:颌骨囊肿,成釉细胞瘤,腮腺良性肿瘤,腮腺脉管畸形,鳃裂囊肿等;31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上颌窦癌、恶性淋巴瘤等.笔者结合患者对手术医学美学方面的要求,应用美容医学原则进行具体手术设计、手术实施.结果:下颌骨体部囊肿患者,可从口内入路手术,也可采用袋形手术,不截骨、植骨,面部不遗留手术瘢痕.青年单房性的成釉细胞瘤患者,可行瘤体扩大切除,也可加微波热凝处理,不做截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选择面部隐蔽部位,缝合皮肤时,采用美容外科缝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的修复时,应考虑到面部外形的恢复,如唇癌切除后,应用唇颊侧滑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不破坏对侧唇的组织结构.上颌窦癌上颌骨切除后的眶底重建,应考虑到上颌骨、颧骨的外形突起,恢复个体面部外形;手术后采用临时赝复体,及时恢复面部外形.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皮瓣修复时,供区组织切取后的外形障碍也应予以考虑.颈部淋巴瘤活检手术时,选择侧颈部隐蔽部位等.结论:在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对口腔颌面部外形、功能的破坏,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圃;雷德林;孙沫逸;马秦;杨耀武;胡晓光;程晓兵;李建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度眼球萎缩患者巩膜腔HA植入的可行性.方法:眼轴直径在18mm以下的重度眼球萎缩患者76例(76眼),采用眼内容物去除后,切下直径14mm后巩膜,然后在巩膜腔内植入18~20mm HA眼台并在眼台前覆盖切下的后巩膜,再分层缝合角巩膜瓣筋膜结膜.结果:本组76例患者74例结膜创口Ⅰ期愈合,2例结膜切口裂开经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6~22月,所有患者无感染、交感性眼炎及义眼台暴露,眼窝饱满,所配戴义眼活动度好,效果满意.结论:巩膜腔AH植入术仍然适合于重度眼球萎缩患者的容貌矫正.
作者:罗兴华;卓阳;罗春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