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房外Paget's病的外科手术护理

于立欣;胡建中;柯吴坚

关键词:乳房外, 外科, 手术切除病灶, 外阴肿瘤, 首选疗法, 平均年龄, 老年患者, 恶性肿痛, EMPD, 治疗, 阴囊, 阴茎, 表皮
摘要:Crocker在1889年首次报道了一例发生在阴茎和阴囊部位的乳房外Paget's病(extramannnary Paget's disease,EMPD),这是一种罕见的表皮恶性肿痛,在外阴肿瘤中小超过1%.EMPD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8.0岁)[1],早期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此病的首选疗法[2].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十四)——皮肤外科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作为皮肤科学的固有亚学科,皮肤外科学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真正发展成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时以Mohs显微描记手术、毛发移植为代表的一批皮肤外科特色术种发展成熟,同时越来越多的皮肤科医师重新拿起手术刀以外科方式治疗皮肤病.

    作者:李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吸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体型塑造有了更高的要求,负压肿胀技术作为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吸脂方法,因其低创、遗留瘢痕小,并发症少,受到越米越多爱美女性的青睐,但在应用中仍时有并发症发生,甚至很严重.

    作者:郭斐;刘畅;武彦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应用矫正器微创治疗乳头内陷

    目的:观察改良应用矫正器治疗乳头内陷的临床疗效,探讨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回顾研究2007年4月~2008年12月,10例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改良应用矫正器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包括:适应证选择、效果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结果:矫正器佩戴时间均为6个月,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12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1例重度内陷患者已经顺利哺乳;没有并发症发生.在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8个月.结论:改良应用乳头内陷矫正器适用于任何程度的乳头内陷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保国;乔群;赵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巨乳缩小术的护理体会

    巨乳症是乳房发育超常,与整体大小比例明显大调,为乳房肥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多为青春期内分泌紊乱或哺乳后导管扩张.

    作者:王红霞;覃霞;陶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XPA和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EGCG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着色性干皮病A组蛋白(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UVB辐射前后加入EGCG干预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以及EGCG干预的同一时点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0mJ/cm2的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UVB照射后24h接近正常值;不同剂量UVB照射4h后,XPA和ERCC1蛋白表达随UVB剂量增大而增加.EGCG可下调UVB诱导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结论:人原代KC中XPA和ERCC1蛋白表达与UVB辐射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关系,EGCG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上述蛋白表达.

    作者:林向飞;闵玮;蔡宝祥;骆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532nm激光治疗初发期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外界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有关.

    作者:李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先天性左颞部巨痣游离皮肤植皮术一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儿个月.出生时即发现在左颢部有一高粱米粒大小黑痣,随患儿生长发育而迅速增长.目前黑痣增大至3.8cm×4.5cm大小,近似圆形,伴有浓密黑色毛发,与剧围皮肤边界清晰,周围无卫星灶,表面粗糙稍隆起,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质韧.诊断为左颞部黑毛痣.

    作者:单晶;李文章;陈玉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手老化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颗粒脂肪移植治疗手老化症,以达术后手背组织皮肤细腻、脂肪丰满、形态正常的效果.方法:在脂肪堆积处,如腹部、大腿选择供区,应用肿胀麻醉法,采用注射器抽吸颗粒脂肪,经过处理后将适量脂肪注入手脂肪缺少部位.结果:1995年以来,为32例患有不同程度的手老化症病人、或手脂肪缺少症的患者进行了脂肪移植手术,取得了良好整形效果.结论:该方法对治疗手老化症效果满意.

    作者:齐越;王晓媛;王沛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扩张器在面颈部黑毛痣切除术中的应用

    面颈部是人体功能结构及形态外表重要的部位之一,面颈部黑毛痣因病变面积较大,导致切除后皮肤缺损不能直接缝合,传统植皮后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颜色、质地有明显差异而影响美容效果.

    作者:陈建崇;詹新华;黄永新;朱剑仙;吴祖煌;谢包根;林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VNP对碾压撕脱皮瓣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对碾压撕脱伤皮瓣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为SHAM手术组、碾压撕脱组及VNP+碾压撕脱组,于术前、术后12h及24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不同方式处理组皮瓣中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碾压撕脱组皮瓣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较高,而采用VNP治疗组皮瓣中P-选择素表达量较前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VNP可显著降低碾压撕脱皮瓣中P-选择素的表达量,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血栓形成,可为临床上提高碾压撕脱皮瓣成活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王师平;兰志勇;赵茜;夏炜;任静;马戈甲;孟宝玺;郭树忠;潘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闭式灌洗治疗腹壁疝修补后切口裂开伴轻度感染一例

    2009年2月我科成功应用闭式灌洗技术治疗了一位腹壁整形、腹壁疝修补术后切口部分裂开合并轻度感染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作钧;梁伟中;艾红梅;宋立伟;鲁克宇;杜云峰;周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分区治疗传统手术后腋臭复发的体会

    腋臭虽不威胁生命,但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及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以往多采用梭形切除大汁腺的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常瘢痕遗留明显,同时往往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复发.

    作者:高建武;曾维惠;殷董;张美芳;田燕;王希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TGF-β)超家族是一大类多效能细胞因子,分布及作用十分广泛.

    作者:罗雯;何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隆乳术后严重精神障碍一例

    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以往人们把心理十预的重点大多放在术前、术中,而术后心理疏导却往往被忽略.我科于2008年9月实施1例假体隆乳术,受术者在术后4个月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兰萍;刘毅;马丽梅;陈忠兰;蔡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五脏功能与皮肤保湿的关系初探

    皮肤保湿是指涵养水分的能力,间接反映皮肤分泌物的速度与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化皮肤皮脂腺、汗腺萎缩,分泌减少,出汗反应降低,表皮乳化物不足,角质层水合能力减弱,由此出现皮肤粗糙、皱纹及各种损容性皮肤问题.皮肤分泌物与传统医学巾皮肤水精相似,水多为汗液,精包括皮脂等各类有形分泌物.

    作者:陆绮;邹志东;张炎;范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腋臭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腋臭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常由于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和细菌分解所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

    作者:陈织;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切取方法及同期假体隆乳的探讨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切开取出方法和同期假体隆乳的适应证.方法:在乳房彩超提示下,经腋窝或乳晕切口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和变性坏死组织,在受植腔良好情况下同时植入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本组189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注射隆乳并发症消失,同期假体隆乳156例术后乳房形状好、手感软.结论:针对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选择腋窝或乳晕切口能大限度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尤其腋窝切口更隐蔽,应首选;对乳房受植腔良好者,同期置入假体隆乳安全可行、效果好.

    作者:王炳航;王才盛;王珊珊;刘爽;王彤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方法:114例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外用功效性化妆品,31例;B组: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37例;C组: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46例.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红斑等客观指标,记录患者瘙痒,灼热感等自觉症状,观察疗效,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各组症状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组症状总积分值均明显下降,各组治疗7天和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显著优于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组.各组复发率比较,均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效性化妆品辅助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对干燥、紧绷感及灼热感等症状缓解优于非激素类药物.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和护理作用.

    作者:王珊珊;梁虹;胡英姿;田蓓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头内陷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乳头内陷是种比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常为先天性,或为遗传性.单侧或双侧,双侧常见,发生率约为1.77%[1].先天性乳头内陷是由于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乳腺导管间的纤维束挛缩牵引乳头向内,且内陷乳头多发育不良、细小,常没有乳头颈部.

    作者:马瑛;严晓雪;赵晓丽;申璐璐;潘勇;杨力;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绿茶提取物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观察绿茶提取物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光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在其背部选取7个非曝光部位.阴性对照部位不予照光亦不涂抹检测物质,阳性对照部位予1.5倍小红斑量的模拟日光照射但不涂抹检测物质,另有5个部位分别涂抹基质及2%~5%绿茶提取物并于半小时后予照光.照射前后测量皮肤红斑指数(erythma index,EI).于照射后取皮肤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厚度(epidermal thickness,ET)、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s,MMP)-2、-9含量.结果:在阴性对照部位EI差值、ET、MMP-2评分、MMP-9评分分别为8.2、60.4 μm、1.8和2.1;在阳性对照部位上述指标分别显著升高至168.0、105.4 μm、2.4和2.6;而涂抹2%或3%绿茶提取物的照光部位上述指标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其它照光部位,分别为131.5~143.4、79.5-83.1 μm、1.8~1.9和2.1(P<0.05).结论:2%~3%绿茶提取物可有效地防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光损伤.

    作者:吴严;李远宏;刘佳;武海恩;郑颖娜;姜黎黎;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