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腋臭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陈织;尹宁北;赵振民

关键词:腋臭, 治疗方法, 不饱和脂肪酸, 代谢性疾病, 有机物质, 过度分泌, 遗传性, 大汗腺, 腋窝, 细菌, 皮肤, 分解
摘要:腋臭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常由于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和细菌分解所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选择一种供区破坏小而受区修复满意的皮瓣修复手指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一直是整形外科手术治疗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的修复患指的长度和功能,一期覆盖裸露的骨、肌腱组织.

    作者:田恒进;盛辉;王志勇;靖树林;张治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体会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阻生牙中常见的,并常引起一系列口腔病变,如反复发作的冠周炎及造成邻牙龋损等并发症,尤其老年人的阻生智齿,还可以引起神经痛、偏头痛、颞下颌关节病等,应尽早拔除[1].

    作者:何克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颌外科术后正畸颌间牵引的临床效果评价

    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完成后,虽此时颌骨骨骼畸形已得到矫正,但是由于神经肌肉还未适应新的甲衡,加之上颌骨前移或下颌骨后退手术瘢痕的牵拉,往往会存存不同程度的回复.

    作者:高宇;刘清莲;刘怀勤;徐扬;蔡建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

    目的:通过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加强两侧鼻翼软骨的强度,探索理想的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方法.方法: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加强两侧鼻翼软骨强度的方法对30例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行鼻畸形矫正术.结果:30例患者鼻翼塌陷畸形均得到了明显地改善,18例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排异反应.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是一种理想的植入材料,通过运用这种材料,可以使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术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曹强;封兴华;蒋威;陆斌;张浚睿;魏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腋臭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腋臭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常由于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和细菌分解所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

    作者:陈织;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五脏功能与皮肤保湿的关系初探

    皮肤保湿是指涵养水分的能力,间接反映皮肤分泌物的速度与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化皮肤皮脂腺、汗腺萎缩,分泌减少,出汗反应降低,表皮乳化物不足,角质层水合能力减弱,由此出现皮肤粗糙、皱纹及各种损容性皮肤问题.皮肤分泌物与传统医学巾皮肤水精相似,水多为汗液,精包括皮脂等各类有形分泌物.

    作者:陆绮;邹志东;张炎;范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色素分析软件在评估色素性皮肤病及其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评估面部色素性皮肤病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治疗前及复诊时采集患者皮损区的数码照片,输入计算机,应用色素分析软件系统测量患者色素性皮肤病的皮损面积,红、绿,蓝色的灰度值,平均灰度值,大及小灰度.结果:采用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系统,可以测量皮损的面积和平均灰度,面积减少、平均灰度值增加说明治疗有效.结论: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系统可以对色素性皮肤病皮损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估.

    作者:唐建兵;柳大烈;程飚;李勤;余文林;齐向东;周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颏部美容整形50例临床体会

    颏部作为颜而部重要结构在容貌审美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形美容外科和正颌外科中要求进行颏部整形手术的患者较以往有明显增多.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创腋臭根治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根治器(实用新型专利)治疗腋臭腋汗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门诊2006年7月~2008年9月,在肿胀麻醉技术下,采用微小切口运用微创腋臭根治器负压刮吸清除腋部大汗腺(顶泌汗腺)方法治疗的10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6~24个月间,109例患者中107例获得满意疗效,根治率98.1%.术后留有微小点状痕迹,并发症少(2.8%).结论:微创腋臭根治器行皮下大汗腺刮吸清除术具有损伤更小,操作时间短,痛苦轻,手术恢复较快,根治率高,疗效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腋臭腋汗症安全、可靠、符合美学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泉洲;章宝喜;张兴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其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足部溃疡、感染等三个方面.

    作者:臧妍;周琴;张敏;王一楠;孙静;刘艳;王博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面部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肉瘤一例报道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髓外由未成熟髓样细胞构成的体表肿瘤.

    作者:吕仁荣;霍然;韩立会;袁东亮;傅洪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美学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功能性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美学效果.方法:收集32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例,采用腮腺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区域性切除和SMAS筋膜填塞(或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等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随访6~24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腮腺区味觉出汗症状和术区感觉恢复情况,临床检查和淀粉碘试验评价面部外形、面神经功能和Frey's综合征.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腮腺区外形良好,凹陷畸形不明显.28例面神经功能评价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为Ⅱ级;3例术侧耳垂麻木,术后3~8个月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逐渐恢复;1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应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尽可能保留了术后腮腺功能,有效减少了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作者:陈巨峰;李嘉朋;李金;符志锋;劳均平;冼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研究进展

    下颌骨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中较常见,多为各种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同前,各种创伤如交通事故造成的下颌骨缺损畸形也日益增加.

    作者:黄静娜;胡顺广;魏远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分区治疗传统手术后腋臭复发的体会

    腋臭虽不威胁生命,但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及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以往多采用梭形切除大汁腺的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常瘢痕遗留明显,同时往往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复发.

    作者:高建武;曾维惠;殷董;张美芳;田燕;王希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头内陷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乳头内陷是种比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常为先天性,或为遗传性.单侧或双侧,双侧常见,发生率约为1.77%[1].先天性乳头内陷是由于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乳腺导管间的纤维束挛缩牵引乳头向内,且内陷乳头多发育不良、细小,常没有乳头颈部.

    作者:马瑛;严晓雪;赵晓丽;申璐璐;潘勇;杨力;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Medpor支架在耳廓再造和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edpor(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在耳廓再造和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外伤后耳廓部分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血管蒂的颞顶筋膜瓣覆盖Medpor支架,外用皮片移植,一期完成手术;烧伤后耳廓畸形的病例,采用扩张后的头皮瘢痕颞筋膜瓣带血管蒂转移,包裹Medpor支架二期完成修复.结果:共完成23例,前期5例有3例出现支架外露.后期18例手术效果满意,轮廓显现良好,无一例出现支架外露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耳廓再造扣畸形修复中应用Medpor支架在临床上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但要强调各步骤的无张力原则和手术操作方法的相关细节,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作者:洪志坚;汪涌;汪军;袁斯明;周济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色料添加浓度与氟硅云母玻璃陶瓷色度值及反射光谱的关系

    目的:探讨色料浓度与烧结体色度值及反射光谱变化的内在关系.方法:制备锆铁红、锆铈镨黄及镍黑三种色料的单色梯葺度浓度着色烧结体,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的三种色料烧结体体的色度值、反射光谱及K/S值(吸收系数K与散射系数S的比值),并分析色料浓度与大波长处K/S值的相关性.结果:锆铁红、锆铈镨黄及镍黑三种色料分别主要影响烧结体的a值、b值、明度值;随着三种色料浓度的增加,烧结体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在特定的光谱吸收波长区内呈现良好的递减趋势,不同浓度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三种色料烧结体均满足K/S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性良好.结论:三种色料的单色梯度浓度烧结体光谱反射率数据符合构建计算机配色单色基础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作者:吴舜;何惠明;陈永近;黄芳;高立欣;赵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年轻恒牙根中1/3根折体外再接治疗一例

    儿童年轻恒牙外伤,多发于7~9岁,约占所有恒牙外伤的50%~70%.牙外伤对儿童的牙齿咬合,美观,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一例根中1/3折断病例体外再接治疗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文云霞;霍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隐裂磨牙根管治疗中保护方法的临床探讨

    目的:临床对比观察3种方法对隐裂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保护效果.方法:选用正畸带环、临时树脂全冠、钢丝环扎3种方法对隐裂磨牙根管治疗前进行保护,并就患牙保留疗效、不良反应、保护装置外形进行临床对比.结果:正畸带环组、临时树脂全冠组在患牙保留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钢丝环扎组;临时树脂全冠组在不良反应、保护装置外形方面优于正畸带环组.结论:隐裂牙根管治疗前制作临时树脂全冠对保护患牙,防止冠折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文星;任战平;东红岗;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用新型三维扫描技术建立单侧唇裂修复术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asing System,3DSS)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一种新型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利用3DSS对单侧唇裂(III度)患儿进行面部扫描,获得患儿术前及术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0.0中进行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结果: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患儿面部形态的重建,并可以在软件中完成面部标志点的标定、既定标志点间距离的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型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方法.结论:利用三维扫描仪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可以建立一种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方法,且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辉;封兴华;吴国锋;肖晨亮;王博;毕云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