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宫颈闭锁的诊疗策略分析

陈鸣;刘建华;康俭;阮正一;鲁丽丽

关键词:先天性宫颈闭锁, 整形术, 卵巢宫内膜囊肿, 子宫畸形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宫颈闭锁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至2008年收治的12例先天性宫颈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探讨该疾病佳的治疗方法.结果:12例患者的年龄13~19岁,12例合并阴道闭锁,其中有4例合并子宫畸形,4例合并卵巢宫内膜囊肿.对5例患者行宫颈整形及阴道成形术,4例行子宫切除术,3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结论:先天性宫颈闭锁的患者术前应尽早诊断,根据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仔细评估手术成功率及预后,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恢复生育功能,减少再手术的风险,术后应定期随访是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于2009.1~2009.12间,以30例成人背部取皮后的创面为研究对象,比较高压氧治疗组与非高压氧治疗组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15例取皮后的供皮区创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创面愈合快,平均时间为10天,供皮区创面愈合的色泽红润,内层敷料脱落早,无创面感染.15例未行高压氧治疗,创面愈合慢,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且出院时内层敷料尚未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感染.两组患者以供皮区创面内层敷料完全揭除的时间为判定标准,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取皮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

    作者:陈保国;乔群;黄渭清;威征;王友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新生儿唇裂手术修复体会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唇腭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早期修复上唇的正常形态及正常的吮吸功能,避免上颌骨和牙齿的异常发育,减少牙列畸形,给患儿及家属心理安慰.但早到何时,学者观点不一,多数学者以出生后3~6月时手术修复,而国外有学者主张在3月前手术修复[1].

    作者:李兵;周吉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利用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借鉴明星脸型美学数据的面部轮廓重塑术

    目的:运用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探讨借鉴明星脸型美学数据的面部轮廓重塑术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明星脸型的美学指标及以往方脸形患者手术前后宽度变化的研究结论,利用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确定手术方案.术后半年的脸型与参考的明星脸型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术前的方案成功施术,并做出对比.结论:应用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可以参考明星脸型具体的美学指标,是指导面部轮廓重塑术的可行方法.

    作者:汪洋;郭杰;刘晓燕;刘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脱位中切牙再植后疗效观察

    牙外伤是牙体硬组织、牙髓及牙周组织复合性伤,碰撞是引起牙外伤的常见原因[1].牙部分脱位常有疼痛、松动和移位等表现,同时因患牙伸长而出现咬合障碍.牙脱位可并发牙髓坏死,牙髓腔变窄或消失,牙根外吸收,边缘性牙槽突吸收.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患牙丧失的严重后果.

    作者:黄彦;张怀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锁托槽再粘结前处理对托槽脱落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脱落自锁托槽喷砂处理后再粘结的脱落率.方法:选择使用自锁托槽矫治的正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复诊时记录托槽初次脱落例数,记录时间为3个月,A组脱落托槽采用喷砂处理后再粘结,B组使用新托槽再粘结,记录3个月的再次脱落例数.结果:A组与B组初次、再次托槽脱落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脱落率明显高于初次粘结脱落率(P<0.01).结论:喷砂处理的脱落自锁托槽与新托槽再粘结的脱落率相当,可用于自锁托槽脱落后的再粘结.

    作者:李立国;袁东辉;左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体单株毛囊种植修复眉毛部分缺损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单株毛囊种植修复眉毛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5例女性患者,采用枕后安全区头皮,制成毛干长1cm的单株移植物,利用针头穿刺打孔将毛发移植到缺损处以修复形态,为了使形态协调一致,每侧眉毛中部种植30~40根毛发.结果:植入毛发生长良好,方向形态满意,移植毛发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自体单株毛囊移植修复眉毛部分缺损是一个适宜的方法.

    作者:蒋文杰;景伟明;张嫣清;王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甲型血友病患儿瘢痕切除整复术围手术期处理

    甲型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极易引起出血不止导致患者死亡.在植皮术中,皮片不成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皮下瘀血及血肿,所以术中要注意严格止血,尤其当患者年龄较小且同时患有血友病时更应该严格控制出血.我科于2009年11月收治一名甲型血友病患儿,其左下肢瘢痕挛缩,行瘢痕切除植皮术,通过科学严谨的围手术期处理,植皮成活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培培;吴焱秋;欧阳锡林;殷显光;柴家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五)——鼻部微创整形手术

    鼻位于面部中央,它的大小、高低,须和面部相协调,其外形的完整和合乎美学比例的结构对一个人的面貌极为重要,因此,鼻部手术对改变面部印象很重要.像李嘉欣、古天乐等明星,都拥有俊挺、秀气的鼻子.鼻美容整形手术经历了漫长的进程,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容整形技术的迅速提高,鼻美容整形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目前,隆鼻术在我国美容整形手术中的数量位居第三[1].

    作者:侯典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外科医生对乳腺癌术后重建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医生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是否选择重建的态度.方法:向工作在苏州的70位普通外科的医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其对乳房重建认可程度的相关信息.结果:74.3%的医生会向患者提供乳房再造手术的信息,77.1%的会介绍整形外科医生给病人,但两年内施行了10个以上再造手术的只占被调查医生的10%,但82.4%的医生在两年内再造手术只行了2个以下.结论:笔者需要让普外科医生了解再造手术的过程及相关信息,并加强普外科医生与整形外科医生的合作,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进一步扩大开展.

    作者:赵徽;吴美丽;李永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目的:为了减少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的并发症,并提高手术质量.方法:笔者系统回顾了本院两年来150例实施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的患者的情况,统计了相关数据,重点介绍了其中21例并发症(主要为假体外露及慢性感染)的观察结果及处理过程.结果:大部分并发症的产生与施术者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以及适应证处理不当有明显的关系.经过再次处理并发症的患者均基本满意,随访6个月~1年,未见异常.结论:根据鼻部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依靠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特点,及自身组织移植,把握好适应证,正确操作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张召;熊雯;郑晋东;宫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E-max全瓷贴面美容修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E-max全瓷贴面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5例患者218个E-max全瓷贴面修复后,从6~18个月的修复体颜色、边缘适合性、邻边缘变色及继发龋等指标进行检查登记比较.结果:有1例重度四环素牙患者分别进行了上下各12个贴面的美容修复,修复后患者比较满意,而医师觉得不太理想.有1个贴面修复后3个月时发生局部崩折,进行了重新制作.有2例患者下颌8个贴面在两次复查时,舌侧外展隙均有少量结石.有2例患者在贴面修复后1~3个月,有4个基牙出现牙髓炎、根尖脓肿,出现以上症状后及时进行了根管治疗.其余贴面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E-max全瓷贴面进行美容修复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修复效果.在基牙预备时要避免对基牙造成过度刺激,防止牙髓炎、根尖周炎的发生,同时,修复后要认真检查咬合接触关系,避免早接触.对个别下颌贴面需要进行定期复查.

    作者:邓再喜;张春宝;甘云娜;贾俊;毛勇;孙翔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35例,毛细血管直径0.3~1.5mm,光斑直径1.5mm,能量密度280~420J/cm2,脉宽20~50ms,重复频率1Hz,共治疗1~4次,治疗间隔6~8周.治疗后随访1~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痊愈18例(51.4%),显效11例(31.4%),有效6例(17.1%),无效0例,有效率82.9%.所有病例均无水疱,紫癜,色素沉着或减退、脱失及瘢痕形成等.结论:在调整好治疗参数的情况下,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安全、疗效显著,可进一步临床观察应用.

    作者:熊玮;张东晓;王芳芳;黄珍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预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髁突骨折41例(51侧),其中单侧31例,双侧10例.7例(9侧)采取非手术治疗,34例(42侧)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复查3~6个月32例,6个月以上9例.结果:3例关节疼痛,为手术治疗.3例张口受限,2例为手术治疗,1例为非手术治疗;3例错(牙合),2例为手术治疗,1例为非手术治疗;3例面神经损伤,为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高位髁突骨折,尤其是移位不明显髁突矢状骨折,应采取非手术治疗;而对于严重移位、脱位骨折,建议手术治疗.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新型敷料在供皮区创面的应用

    在烧伤整形外科中,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存在供皮区本身的修复问题,如取皮留下的创面过大,该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容易继发感染,形成瘢痕挛缩,终影响美观甚至带来功能障碍等风险.目前,临床治疗中为促进供皮区创面良好愈合,减少瘢痕的增生,常常通过对供皮区创面应用敷料达到这一目的.随着对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深入,人们认识到使用敷料不仅能覆盖创面,而且能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工作.方法:借助典型病例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颅骨锁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典型的额部圆突、颌面部小、眼距过宽、鼻梁塌陷等特殊面容,常伴有乳牙滞留,恒牙迟萌、发育不全或阻生,身材矮小,颅缝增宽,前囟闭合不全,锁骨发育不良及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X线检查可确诊.结论: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X线检查提出诊断治疗原则.

    作者:缪爱华;李冬梅;赵坚;乔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肥大细胞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非剥脱性嫩肤中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肥大细胞在非剥脱性激光嫩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长脉宽1 064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60天对小鼠皮肤行活组织取材.应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皮肤组织样品真皮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I型、Ⅲ型胶原进行检测.结果:激光治疗后1h、1天、7天、21天和30天,治疗组真皮肥大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为P<0.01);激光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真皮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1、P<0.01、P<0.05、P<0.01、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激光治疗后21天、30天、60天,治疗组真皮I型胶原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真皮Ⅲ型胶原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真皮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量与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1);真皮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量与真皮I型及Ⅲ型胶原水平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58,P<0.01;r=0.630,P<0.01).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非剥脱性激光诱导的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重建.

    作者:尚英彬;王展;庞莹;席鹏;任秋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钳夹破坏眼轮匝肌的鱼尾纹去除术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并有效去除鱼尾纹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睑缘切口在修复下睑袋的同时钳夹破坏外眦部眼轮匝肌,减少外眦动力性皱纹的形成.结果:本组36例,随访4月~2年,术后鱼尾纹改善明显,外眦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钳夹破坏眼轮匝肌去除鱼尾纹的手术方法简单可行,效果可靠,可与下睑袋手术同时进行.

    作者:乔锋丽;陈兵;柳大烈;王竞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

    发生于头面部的肿瘤、创伤、瘢痕、先天畸形,多以手术切除修复为主.头面部是体现人外貌的美与丑重要的部位,所以修复头面部组织缺损对美学效果要求较高[1-2],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是首要选择[3-4].2005年5月~2009年5月,笔者应用多种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子伟;李红艳;杨颖;王卫东;何成君;肖志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选择一种供区破坏小而受区修复满意的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一直是整形手外科的面临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保留患指的长度和功能,一期覆盖深层裸露的骨、肌腱组织,自2007年以来笔者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辉;田恒进;靖树林;王志勇;张治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对鼻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通过三维方向上改变上颌骨的位置,矫治牙颌面的畸形,手术中上颌骨的移动导致覆盖在表面的软组织,包括鼻形态改变.鼻位于面部为显著位置,与隆起的眉弓及相对凹陷的眼窝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面部呈现立体美感,它的微小形态改变则会影响人面部五官的整体协调,所以应当考虑到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可能对鼻结构及外形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术中处理或二期鼻整形计划[1].本文就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对鼻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余学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