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静;刘垠;王继华;赵亚南;杨云;李颖
目的:观察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临床就诊患者20例,年龄8~17岁,平均12岁.阻生部位以尖牙多,所有患者均先行正畸治疗以拓展间隙,之后行手术将牙齿移植于合适位置,不损伤牙周膜及牙乳头,牙根周围骨缺损区可植入适量羟基磷灰石(HA),钢丝或夹板固定.术后3~6个月进一步正畸治疗.结果:20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移植牙均稳固于牙列中,牙龈形态良好;X线片追踪观察,移植牙牙根无吸收现象.结论: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治疗前牙埋伏阻生,可增进美观,恢复牙弓外形及口腔功能,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姜晓蕾;贾保军;常书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防护牙托(mouthguard,MG)是一种戴入口腔内预防口颌颅运动性创伤的保护器.它可在运动中保护牙齿及口内其他组织;防止颌骨骨折,特别足保护颢下颌关节;预防外力对颅脑的冲击伤害,降低脑震荡发生的可能;增强运动员的安全感~([1]).
作者:贾珍;赵雯;任诚;赵桂文;彭思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融合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Ig)局部转染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的复合组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大鼠为供体,Lewi S大鼠为受体,采用腹部游离皮瓣作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模型.将受者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只灌注PBS溶液;B组(阴性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EGFP);C组(基因治疗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AdCTLA-4Ig.术后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排斥情况及存活天数,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CTLA-4Ig在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①A组、B组皮瓣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8±1.5)天和(7.1±1.6)天,C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为(10.4±2.3)天,C组存活期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移植皮瓣病理学检查:术后第7天,A组与B组移植皮瓣均发生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而C组排斥反应较A组和B组轻微,但c组术后第11天也表现出严重急性排斥反应;③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各组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L-2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血清IL-2水平在第3天、第7天时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基因转染模型,皮瓣灌注AdCTLA-4Ig能获得融合基因在移植复合组织中的表达,局部产生的CTLA-4Ig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作者:赵克锋;潘华;肖博;李扬;郭树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周剑虹;何凤兰;任常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58颗上下颌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制作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全瓷冠修复.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8%,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
作者:张彦;苏发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皮肤肿瘤,75%发生于面、颈部,且多在口以上,如鼻侧、颊部、颞部和前额等,鼻翼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病灶后所留创面的覆盖成为手术治疗的难题,笔者于1998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鼻唇沟皮瓣来修复创面治疗鼻翼部基底细胞癌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关志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下颌角肥大临床表现以骨质异常增生为主,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近年来,随着物质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面部美的人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手术改变容貌.而局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角截骨磨削术的出现,为下颌角肥大和追求脸部完美人土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桂芫芫;刘云景;卢丙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为头皮毛发从粗长毛渐变为毳毛的渐进过程,表现为进行性头发密度减少~([1]).因发生在头面部,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2000~2009年,我们采用高密式自体毛发移植术治疗雄性激素脱发患者7 640例,本文总结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病因和手术方法及适应证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建红;杨聪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从事专业的形象设计,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从事整形美容专业的医师,从临诊实践中得知有这样的求美者,她们的而貌存在缺陷或瑕疵,希望改善面部外形,但又因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矫正手术,这种欲求治与恐惧手术的矛盾心理,常常造成求美者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左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局部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6例皮肤屏障受损及48例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的痤疮患者以下因素进行分析:外用药物、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皮肤清洁情况、护肤品使用情况及皮损严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外用酒精配制的擦剂、使用过热的水洗脸、使用香皂、洁面乳、频繁去角质护理,不使用化妆水和润肤剂是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的危险因素,保湿润肤剂对皮肤屏障有保护作用,而祛痘润肤剂对皮肤屏障保护作用不明显.皮肤屏障受损者Ⅲ度痤疮发生较多.结论:使用不正规的痤疮外用药物和化妆品及不正确护理皮肤会导致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屏障功能受损可加重痤疮炎症的发生.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 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作者:李红卫;王毅敏;赵永健;冯世海;刘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美容外科手术中,重睑成形术是常见的一种手术.然而,由于先天性内眦赘皮的存在,影响手术后的美学效果,很多美容外科医生在做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对内眦赘皮进行同期矫正~([1-3]).
作者:吴刚华;孙小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乳头内陷是女性较常见的乳房先天发育性疾病,不但影响外观和哺乳,还可造成湿疹炎症~([1]),给女性带来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既往矫治乳头内陷的方法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不仪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而且乳腺导管损伤、乳头感觉异常等并发症也不可避免~([2]).
作者:陈勇;胡永璐;余静;张明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皮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种无毛小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8只.用紫外线灯管模拟紫外线照射,造成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造模同时针刺小鼠足三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并可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足三里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从而达到抗皮肤光老化的目的.
作者:金晓哲;吴景东;闫海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术中即时扩张技术在急诊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笔者对86例急诊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在3cm×4cm~12cm × 8cm)的患者,采取该技术进行术中即时扩张,一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本组86例患者,应用该技术均一次性达到了修复目的,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局部皮肤色泽及厚薄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瘢痕不明显.结论:术中即时扩张技术可以运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它是一种简单、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运用于临床,尤其在基层医院.
作者:蔡茂季;尹飞;于加平;王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凋亡功能的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凋亡因素的增强与促凋亡因素的抑制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BAG-1蛋白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抗凋亡蛋白,其高表达被认为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罗戈;王玉静;李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II类,上颌拥挤量5~7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张延晓;王晓荣;陈江浩;苏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皮肤创面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4代细胞,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同时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在大鼠背部人工造成圆形创面,将已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入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周围,分别于注射后2、3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各层,连续切片表皮层中部分阳性细胞同时也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糖尿病溃疡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钟晓红;王明刚;赵李平;高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腋臭术后复发者再次进行微创负压抽吸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曾经实施微创手术疗效不佳的患者32例(女性21例,男性11例),采用负压抽吸术再次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对手术评估等,与首次实施负压抽吸术的腋臭患者382例(女性253例,男性12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满意率再次手术组和首次手术组分别为91% vs 93%(P>0.05);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组有5例(16%)因真皮和皮下脂肪瘢痕粘连导致操作困难.结论:微创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及术后复发者同样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泽;郭永刚;孙智;李文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8~2009年笔者共收治14例颗粒脂肪注射隆乳,其中2例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后致胸大肌及乳腺组织慢性炎症伴脂肪液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振杰;于潇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