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部缺陷的化妆掩饰与改善方法初探

左娜

关键词:存在缺陷, 化妆, 求美者, 形象设计, 矫正手术, 美容专业, 矛盾心理, 恐惧心理, 工作关系, 整形, 医师, 瑕疵, 外形, 痛苦, 实践, 生活, 接触, 焦虑
摘要:笔者从事专业的形象设计,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从事整形美容专业的医师,从临诊实践中得知有这样的求美者,她们的而貌存在缺陷或瑕疵,希望改善面部外形,但又因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矫正手术,这种欲求治与恐惧手术的矛盾心理,常常造成求美者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足三里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皮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种无毛小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8只.用紫外线灯管模拟紫外线照射,造成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造模同时针刺小鼠足三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并可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足三里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从而达到抗皮肤光老化的目的.

    作者:金晓哲;吴景东;闫海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牙周夹板在牙周病松动牙固定中的应用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一类常见疾病,牙齿松动、移位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咀嚼不适甚至无力,松牙多自行脱落或被拔除.因此,稳固松动的牙齿已成为众多口腔医师寻求的目标.

    作者:文军;段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救治扩张后皮瓣血运障碍的护理体会

    皮肤扩张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整形外科常规治疗手段.皮肤扩张术的土要并发症之一是扩张皮瓣转移后出现的血运障碍.术后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救治扩张后皮瓣血运障碍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近年来扩张后皮瓣血运障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郎育红;陈存富;李江;吴玉家;彭黎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模型创面中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皮肤创面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4代细胞,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同时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在大鼠背部人工造成圆形创面,将已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入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周围,分别于注射后2、3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各层,连续切片表皮层中部分阳性细胞同时也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糖尿病溃疡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钟晓红;王明刚;赵李平;高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同期假体置入乳房重塑体会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软组织充填材料,20世纪末引入我国,用于注射隆乳.因其操作简单,无手术切口,痛苦小,术后近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曾被许多求美者所接受.长期应用于临床后,出现注射隆乳术后局部肿块、疼痛、感染、注射物移位、乳房形态破坏等并发症.

    作者:计玉强;周蔚;沈正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哺乳期采用乳头保护器矫治乳头内陷的护理体会

    乳头内陷是女性较常见的乳房先天发育性疾病,不但影响外观和哺乳,还可造成湿疹炎症~([1]),给女性带来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既往矫治乳头内陷的方法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不仪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而且乳腺导管损伤、乳头感觉异常等并发症也不可避免~([2]).

    作者:陈勇;胡永璐;余静;张明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性激素促进创面愈合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颇多,其中性激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老年患者延迟创面愈合的发病人数亦日益增多.而老年男性患者急性皮肤损伤的愈合速度明显慢于同年龄的女性患者,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溃疡的研究提示,内源性性激素对创面修复土要起重要作用,在组织修复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作者:陈小波;程飚;付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部转染CTLA-4Ig抑制大鼠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融合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Ig)局部转染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的复合组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大鼠为供体,Lewi S大鼠为受体,采用腹部游离皮瓣作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模型.将受者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只灌注PBS溶液;B组(阴性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EGFP);C组(基因治疗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AdCTLA-4Ig.术后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排斥情况及存活天数,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CTLA-4Ig在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①A组、B组皮瓣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8±1.5)天和(7.1±1.6)天,C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为(10.4±2.3)天,C组存活期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移植皮瓣病理学检查:术后第7天,A组与B组移植皮瓣均发生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而C组排斥反应较A组和B组轻微,但c组术后第11天也表现出严重急性排斥反应;③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各组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L-2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血清IL-2水平在第3天、第7天时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基因转染模型,皮瓣灌注AdCTLA-4Ig能获得融合基因在移植复合组织中的表达,局部产生的CTLA-4Ig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作者:赵克锋;潘华;肖博;李扬;郭树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面部缺陷的化妆掩饰与改善方法初探

    笔者从事专业的形象设计,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从事整形美容专业的医师,从临诊实践中得知有这样的求美者,她们的而貌存在缺陷或瑕疵,希望改善面部外形,但又因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矫正手术,这种欲求治与恐惧手术的矛盾心理,常常造成求美者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左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后防止扩张囊移位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后扩张囊移位.方法:本组患者60例,均行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术前设计选用合适大小的扩张器,术中注意剥离层次及范围,止血彻底,术后早期注水,适当固定.结果:60例中扩张器均扩张良好,2例出现血肿,3例注射壶外露,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继续扩张,无一例出现扩张器移位,皮瓣转移后血运良好,面颈部瘢痕修复效果理想.结论: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措施预防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时扩张器下沉移位效果显著,能基本解决扩张囊移位,为二期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先慧;王璐;简彩;马显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双(牙合)垫矫治器)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来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并伴下颌后缩的患者9例,年龄8.5~11.5岁,根据矫治前侧位片颈椎形态判断为生长发育加速期或前期.重建咬合关系,制作Twin-Block矫治器,24h戴用矫治器,矫治后拍摄头颅例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的测量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过7~12个月的矫治后9例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磨牙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治疗后面型明显改善.SNB角从75.6°增加至79.8°,平均增加4.2°(P<0.05);ANB角由6.5°减小到3.1°,平均减小3.4°(P<0.001);1/NA角平均增加15.5°(P<0.001);1/SN平均增加了17.8°(P<0.001);1/1平均减小了15.5°(P<0.05);MP/FH平均增加了3.0°(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作者:张海余;张铁良;张石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颗粒脂肪注射隆乳致乳腺组织、胸大肌慢性炎症2例

    2008~2009年笔者共收治14例颗粒脂肪注射隆乳,其中2例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后致胸大肌及乳腺组织慢性炎症伴脂肪液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振杰;于潇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Ⅱ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维铭;王佳琦;郭鑫;王逢贤;房林;于红敏;刘晓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58颗上下颌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制作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全瓷冠修复.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8%,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

    作者:张彦;苏发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并与临床常用的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ZOE)相比较.方法:门诊就诊的根充术适应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Cortisomol组)112例(126颗)和对照组(ZOE组)68例(72颗).常规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后,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术,观察术后的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1.7%患牙未出现疼痛,累计80.2%患牙2天内完全止痛,累计97.6%患牙4天内完全止痛;对照组治疗后12.5%患牙未出现疼痛,累计43.1%患牙2天内完全止痛,累计80.6%患牙4天内完全止痛.根充后疼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ottisomol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充填剂.

    作者:常世民;张方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有关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达70%~87%~([1]).由丁女性患者对自身要求相对较高,且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在临床中针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疏肝滋肾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萍;陈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局部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6例皮肤屏障受损及48例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的痤疮患者以下因素进行分析:外用药物、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皮肤清洁情况、护肤品使用情况及皮损严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外用酒精配制的擦剂、使用过热的水洗脸、使用香皂、洁面乳、频繁去角质护理,不使用化妆水和润肤剂是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的危险因素,保湿润肤剂对皮肤屏障有保护作用,而祛痘润肤剂对皮肤屏障保护作用不明显.皮肤屏障受损者Ⅲ度痤疮发生较多.结论:使用不正规的痤疮外用药物和化妆品及不正确护理皮肤会导致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屏障功能受损可加重痤疮炎症的发生.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术中即时扩张在急诊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术中即时扩张技术在急诊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笔者对86例急诊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在3cm×4cm~12cm × 8cm)的患者,采取该技术进行术中即时扩张,一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本组86例患者,应用该技术均一次性达到了修复目的,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局部皮肤色泽及厚薄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瘢痕不明显.结论:术中即时扩张技术可以运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它是一种简单、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运用于临床,尤其在基层医院.

    作者:蔡茂季;尹飞;于加平;王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二氧化碳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二氧化碳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方法:120例睑黄瘤患者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和液氮冷冻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痊愈率1 00.0%,平均治疗次数1.1次,液氮冷冻治疗组痊愈率83.3%,平均治疗次数3.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瘤疗效优于液氮冷冻.

    作者:许飏;李红林;何渊民;熊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术中肿胀麻醉利多卡因用量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进行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及是否存在中毒反应.方法:14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0.01±7.91)岁,肥胖指数13.43~43.59,平均23.37±6.82.采用左大腿前、右大腿前、左大腿后、右大腿后侧四个部位环形序贯吸脂术,统计手术中肿胀液的注射量、利多卡因用量以及吸出脂肪和肿胀液数量.连续观察术中、术后病人的临床反应和生命体征.结果:肿胀液注入皮下脂肪数量为3 000~9 000ml,平均(6 009.80±1 482.51)ml.吸出皮下脂肪数量1 500~7 000ml,平均(3 105.74±1 068.24)ml.术中抽出肿胀液200~3 300ml,平均(1 312.50±549.92)ml,约占注入量的5%~41.67%,平均(21.84±6.95)%.注入皮下脂肪之利多卡因剂量为27.69~88.42 mg/kg,平均(59.45±13.62)mg/kg.术中出血极少,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及术后未见眩晕、耳呜、幻听、金属味、口周麻木,定向障碍、抽搐、惊厥等利多卡因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术后站立包扎时个别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平卧即可恢复正常.术后大腿围径和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在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采用分部位序贯吸脂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利多卡因中毒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结果.

    作者:李跃军;吕晓星;李靖;李金清;蒋立;李学拥;李望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