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

李红卫;王毅敏;赵永健;冯世海;刘群

关键词:颏成形, A型肉毒毒素, 咬肌, 轮廓塑形
摘要: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 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钠肽对皮瓣碾压撕脱伤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钠肽对皮瓣碾压撕脱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9只SD大鼠用皮肤碾压撕脱伤模型机制作背部3cm×9cm大小碾压撕脱皮瓣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组,血管钠肽0.1mg/kg静脉注射组,地塞米松5mg/kg腹腔注射组,每组13只动物.各组给药时间点为术后2h、1天、2天和3天.大鼠的血清于术后12h,1天、2天和3天收集,用以体外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检测.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面积.结果: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生理盐水组37.42%±4.36%,血管钠肽组49.96%±2.32%,地塞米松组43.16%±4.13%;各组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生理盐水组(6.65±0.09)μg/ml,血管钠肽组(5.50±0.11)μg/ml,地塞米松组(5.95±0.09)μg/ml.血管钠肽用药组术后7天皮瓣成活面积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内皮细胞通透性也较其它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钠肽可以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进而增加碾压撕脱皮瓣的成活面积.

    作者:兰志勇;王师平;赵茜;孟宝玺;夏炜;郭树忠;潘宝华;熊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去头屑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去头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研究,通过研究者评估、受试者自评及马拉色菌定量培养方法,比较试验前后两侧头皮的临床评分及马拉色菌量的变化来评价去头屑香波的功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本试验方法显示试验香波(含去屑功效成分)在降低头皮多项临床评分及马拉色菌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香波.试验香波具有良好的去屑、止痒及去除油脂功效,且安全性较好.结论:本评价方法能对去屑香波的功效及安全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作者:谢小元;王然;赖维;万苗坚;龚子鉴;陆春;易金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高速涡轮牙钻法和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20例,同期采用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术后第3天复诊,对比观察临床反应.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组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的发病率与劈冠凿骨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与传统手法相比,有手术时间短,减轻肿胀、张口受限,减少干槽症发生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杨志峰;李海霞;刘宪国;姜圣洋;王国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眦赘皮矫治同期重睑成形术

    在美容外科手术中,重睑成形术是常见的一种手术.然而,由于先天性内眦赘皮的存在,影响手术后的美学效果,很多美容外科医生在做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对内眦赘皮进行同期矫正~([1-3]).

    作者:吴刚华;孙小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凋亡蛋白BAG-1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作用

    凋亡功能的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凋亡因素的增强与促凋亡因素的抑制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BAG-1蛋白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抗凋亡蛋白,其高表达被认为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罗戈;王玉静;李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雄激素源性脱发应用高密式单体毛发移植术7640例临床分析

    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为头皮毛发从粗长毛渐变为毳毛的渐进过程,表现为进行性头发密度减少~([1]).因发生在头面部,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2000~2009年,我们采用高密式自体毛发移植术治疗雄性激素脱发患者7 640例,本文总结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病因和手术方法及适应证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建红;杨聪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性激素促进创面愈合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颇多,其中性激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老年患者延迟创面愈合的发病人数亦日益增多.而老年男性患者急性皮肤损伤的愈合速度明显慢于同年龄的女性患者,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溃疡的研究提示,内源性性激素对创面修复土要起重要作用,在组织修复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作者:陈小波;程飚;付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牙周夹板在牙周病松动牙固定中的应用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一类常见疾病,牙齿松动、移位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咀嚼不适甚至无力,松牙多自行脱落或被拔除.因此,稳固松动的牙齿已成为众多口腔医师寻求的目标.

    作者:文军;段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唇沟皮瓣治疗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遗留创面效果分析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皮肤肿瘤,75%发生于面、颈部,且多在口以上,如鼻侧、颊部、颞部和前额等,鼻翼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病灶后所留创面的覆盖成为手术治疗的难题,笔者于1998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鼻唇沟皮瓣来修复创面治疗鼻翼部基底细胞癌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关志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周剑虹;何凤兰;任常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96例临床疗效分析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的好发部位,以往均采取颌间结扎或经口外切口施术,用不锈钢丝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颌间结扎,疗程长,影响进食,不锈钢丝固定不稳定,疗效往往较差,经常留有咬合关系不良及瘢痕明显等后遗症.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小型钛板对下颌骨角部经口内入路,髁突骨折经颌后切口入路行坚固内固定96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江涛;张文格;张治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防护牙托在临床中的应用

    防护牙托(mouthguard,MG)是一种戴入口腔内预防口颌颅运动性创伤的保护器.它可在运动中保护牙齿及口内其他组织;防止颌骨骨折,特别足保护颢下颌关节;预防外力对颅脑的冲击伤害,降低脑震荡发生的可能;增强运动员的安全感~([1]).

    作者:贾珍;赵雯;任诚;赵桂文;彭思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FUE技术在眉毛、睫毛和头皮部瘢痕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眉毛、睫毛的部分缺少、短小,面部除皱术后遗留头部瘢痕是众多爱美女性的缺憾,自毛发移植技术成熟以来已有不少患者通过毛发移植术实现了眉毛加浓、眉型再造、睫毛加密加长及头部瘢痕毛发遮盖的目的,但不足之处是无论以往的毛发簇状移植术~([1])还是现在的Follicular Unithair Transplantation(FUT)植发技术,都会在供发区留下瘢痕,虽然瘢痕较小较隐蔽,但也是美中不足.我科自2007年以来应用FUE技术行眉毛、睫毛和头部瘢痕的毛发移植彻底解决了再生瘢痕问题、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兴斌;李会民;侯佳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有关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达70%~87%~([1]).由丁女性患者对自身要求相对较高,且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在临床中针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疏肝滋肾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萍;陈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应用及进展

    雀斑是一种与遗传、日晒、内分泌异常有关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组织病理为表皮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但黑素细胞并不增多.因主要发生在面部,有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

    作者:罗颖;晏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小眼症16例.16例均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以及上睑提肌悬吊术或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其中5例联合行外眦开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内眦赘皮消失,睑裂横径、纵径和内眦间距增大,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获随访3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进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先天性小眼症中的反向内眦赘皮,术后瘢痕少恢复好,效果确切.

    作者:付思祺;宋建星;陈江萍;赵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双(牙合)垫矫治器)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来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并伴下颌后缩的患者9例,年龄8.5~11.5岁,根据矫治前侧位片颈椎形态判断为生长发育加速期或前期.重建咬合关系,制作Twin-Block矫治器,24h戴用矫治器,矫治后拍摄头颅例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的测量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过7~12个月的矫治后9例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磨牙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治疗后面型明显改善.SNB角从75.6°增加至79.8°,平均增加4.2°(P<0.05);ANB角由6.5°减小到3.1°,平均减小3.4°(P<0.001);1/NA角平均增加15.5°(P<0.001);1/SN平均增加了17.8°(P<0.001);1/1平均减小了15.5°(P<0.05);MP/FH平均增加了3.0°(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作者:张海余;张铁良;张石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树脂填充方法对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两种树脂充填方式微渗漏的比较,为临床找到一种能有效防止微渗漏且操作简便的充填方式.方法:选择新近拔除的60颗人恒牙在唇、颊侧备Ⅴ类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颗牙.用3M自酸蚀粘结剂及3M树脂分别按分层及分割增量两种方式充填,经恒温保存、染色,纵剖牙体,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充填物边缘微渗漏的情况.结果: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结论:两种充填方式微渗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

    作者:莫静;崔广;陈燕;王瑞华;宫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对自然衰老小鼠H2O2含量和ATP酶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是否对自然衰老小鼠的老化具有延缓作用.方法:健康4月龄昆明种小鼠12只,作为青年组对照组(A);健康18月龄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老年空白对照组(B),老年阳性对照组(C),老年绞股蓝皂苷对照组(D),老年白藜芦醇高剂量组(E),老年白藜芦醇低剂量组(F),以灌胃方式给药,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酶活力.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其余五个老年组小鼠血清中H2O2含量均增高,皮肤组织中ATP酶的活力均明显减弱.结论:白藜芦醇对自然衰老小鼠的老化具有延缓作用.

    作者:王培;吴景东;张惠淑;李东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部转染CTLA-4Ig抑制大鼠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融合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Ig)局部转染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的复合组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大鼠为供体,Lewi S大鼠为受体,采用腹部游离皮瓣作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模型.将受者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只灌注PBS溶液;B组(阴性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EGFP);C组(基因治疗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AdCTLA-4Ig.术后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排斥情况及存活天数,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CTLA-4Ig在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①A组、B组皮瓣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8±1.5)天和(7.1±1.6)天,C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为(10.4±2.3)天,C组存活期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移植皮瓣病理学检查:术后第7天,A组与B组移植皮瓣均发生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而C组排斥反应较A组和B组轻微,但c组术后第11天也表现出严重急性排斥反应;③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各组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L-2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血清IL-2水平在第3天、第7天时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基因转染模型,皮瓣灌注AdCTLA-4Ig能获得融合基因在移植复合组织中的表达,局部产生的CTLA-4Ig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作者:赵克锋;潘华;肖博;李扬;郭树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