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96例临床疗效分析

任江涛;张文格;张治忠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颌间结扎, 不锈钢丝, 咬合关系不良, 现报道如下, 颌面部骨折, 小型钛板, 切口入路, 疗效, 口外切口, 口内入路, 髁突骨折, 好发部位, 钢丝固定, 复位固定, 后遗症, 不稳定, 治疗, 疗程
摘要: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的好发部位,以往均采取颌间结扎或经口外切口施术,用不锈钢丝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颌间结扎,疗程长,影响进食,不锈钢丝固定不稳定,疗效往往较差,经常留有咬合关系不良及瘢痕明显等后遗症.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小型钛板对下颌骨角部经口内入路,髁突骨折经颌后切口入路行坚固内固定96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树脂填充方法对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两种树脂充填方式微渗漏的比较,为临床找到一种能有效防止微渗漏且操作简便的充填方式.方法:选择新近拔除的60颗人恒牙在唇、颊侧备Ⅴ类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颗牙.用3M自酸蚀粘结剂及3M树脂分别按分层及分割增量两种方式充填,经恒温保存、染色,纵剖牙体,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充填物边缘微渗漏的情况.结果: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结论:两种充填方式微渗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

    作者:莫静;崔广;陈燕;王瑞华;宫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局部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6例皮肤屏障受损及48例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的痤疮患者以下因素进行分析:外用药物、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皮肤清洁情况、护肤品使用情况及皮损严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外用酒精配制的擦剂、使用过热的水洗脸、使用香皂、洁面乳、频繁去角质护理,不使用化妆水和润肤剂是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的危险因素,保湿润肤剂对皮肤屏障有保护作用,而祛痘润肤剂对皮肤屏障保护作用不明显.皮肤屏障受损者Ⅲ度痤疮发生较多.结论:使用不正规的痤疮外用药物和化妆品及不正确护理皮肤会导致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屏障功能受损可加重痤疮炎症的发生.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眦赘皮矫治同期重睑成形术

    在美容外科手术中,重睑成形术是常见的一种手术.然而,由于先天性内眦赘皮的存在,影响手术后的美学效果,很多美容外科医生在做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对内眦赘皮进行同期矫正~([1-3]).

    作者:吴刚华;孙小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周剑虹;何凤兰;任常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凋亡蛋白BAG-1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作用

    凋亡功能的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凋亡因素的增强与促凋亡因素的抑制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BAG-1蛋白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抗凋亡蛋白,其高表达被认为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罗戈;王玉静;李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 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作者:李红卫;王毅敏;赵永健;冯世海;刘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术中肿胀麻醉利多卡因用量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进行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及是否存在中毒反应.方法:14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0.01±7.91)岁,肥胖指数13.43~43.59,平均23.37±6.82.采用左大腿前、右大腿前、左大腿后、右大腿后侧四个部位环形序贯吸脂术,统计手术中肿胀液的注射量、利多卡因用量以及吸出脂肪和肿胀液数量.连续观察术中、术后病人的临床反应和生命体征.结果:肿胀液注入皮下脂肪数量为3 000~9 000ml,平均(6 009.80±1 482.51)ml.吸出皮下脂肪数量1 500~7 000ml,平均(3 105.74±1 068.24)ml.术中抽出肿胀液200~3 300ml,平均(1 312.50±549.92)ml,约占注入量的5%~41.67%,平均(21.84±6.95)%.注入皮下脂肪之利多卡因剂量为27.69~88.42 mg/kg,平均(59.45±13.62)mg/kg.术中出血极少,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及术后未见眩晕、耳呜、幻听、金属味、口周麻木,定向障碍、抽搐、惊厥等利多卡因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术后站立包扎时个别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平卧即可恢复正常.术后大腿围径和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在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采用分部位序贯吸脂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利多卡因中毒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结果.

    作者:李跃军;吕晓星;李靖;李金清;蒋立;李学拥;李望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后防止扩张囊移位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后扩张囊移位.方法:本组患者60例,均行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术前设计选用合适大小的扩张器,术中注意剥离层次及范围,止血彻底,术后早期注水,适当固定.结果:60例中扩张器均扩张良好,2例出现血肿,3例注射壶外露,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继续扩张,无一例出现扩张器移位,皮瓣转移后血运良好,面颈部瘢痕修复效果理想.结论: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措施预防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时扩张器下沉移位效果显著,能基本解决扩张囊移位,为二期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先慧;王璐;简彩;马显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小眼症16例.16例均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以及上睑提肌悬吊术或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其中5例联合行外眦开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内眦赘皮消失,睑裂横径、纵径和内眦间距增大,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获随访3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进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先天性小眼症中的反向内眦赘皮,术后瘢痕少恢复好,效果确切.

    作者:付思祺;宋建星;陈江萍;赵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58颗上下颌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制作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全瓷冠修复.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8%,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

    作者:张彦;苏发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皮肤多发性牛奶咖啡斑和雀斑、全身单发或多发的软组织肿块、虹膜错构瘤以及视神经胶质瘤,骨发育异常和智力低下等~([1]).

    作者:陆萌;何红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东方女性鼻尖肥大的综合整形

    目的:探讨适合于东方女性鼻尖肥大的综合手术矫治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7月,75例鼻尖肥大的东方女性经鼻孔缘切口采用鼻翼软骨缝合,鼻翼沟成形,硅胶假体隆鼻,耳廓软骨游离移植鼻尖的综合方法进行手术矫治.结果:手术后随访3~36个月,除3例鼻尖软组织增生导致效果不满意外,其余患者鼻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根据东方女性的外鼻形态特点,鼻尖肥大的矫治需要恰当应用综合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尤建军;范飞;王盛;王欢;陈长永;王连召;李斌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与美学塑形

    目的:探讨如何将乳房美学运用于乳腺癌术后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以便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方法:实施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时,注重把修复再造和美学塑形结合起来,手术要点:向下游离胸大肌止点及部分腹直肌前鞘深面,以便形成与健侧基本对称的乳房下皱襞;外侧游离前锯肌,形成前锯肌瓣,并与胸大肌外缘缝合,使乳房假体置于完整的肌后腔隙,既可有效避免假体移位,又可突显乳房外侧弧度美.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应用此方法行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优14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实施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时,只有将修复再造和美学塑形结合起来,才能再造出具有良好外形和质感的乳房,使患者满意.

    作者:罗建国;傅建民;陈少君;梁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性激素促进创面愈合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颇多,其中性激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老年患者延迟创面愈合的发病人数亦日益增多.而老年男性患者急性皮肤损伤的愈合速度明显慢于同年龄的女性患者,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溃疡的研究提示,内源性性激素对创面修复土要起重要作用,在组织修复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作者:陈小波;程飚;付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高速涡轮牙钻法和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20例,同期采用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术后第3天复诊,对比观察临床反应.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组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的发病率与劈冠凿骨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与传统手法相比,有手术时间短,减轻肿胀、张口受限,减少干槽症发生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杨志峰;李海霞;刘宪国;姜圣洋;王国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唇沟皮瓣治疗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遗留创面效果分析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皮肤肿瘤,75%发生于面、颈部,且多在口以上,如鼻侧、颊部、颞部和前额等,鼻翼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病灶后所留创面的覆盖成为手术治疗的难题,笔者于1998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鼻唇沟皮瓣来修复创面治疗鼻翼部基底细胞癌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关志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足三里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皮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种无毛小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8只.用紫外线灯管模拟紫外线照射,造成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造模同时针刺小鼠足三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并可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足三里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从而达到抗皮肤光老化的目的.

    作者:金晓哲;吴景东;闫海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去头屑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去头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研究,通过研究者评估、受试者自评及马拉色菌定量培养方法,比较试验前后两侧头皮的临床评分及马拉色菌量的变化来评价去头屑香波的功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本试验方法显示试验香波(含去屑功效成分)在降低头皮多项临床评分及马拉色菌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香波.试验香波具有良好的去屑、止痒及去除油脂功效,且安全性较好.结论:本评价方法能对去屑香波的功效及安全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作者:谢小元;王然;赖维;万苗坚;龚子鉴;陆春;易金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镜下观察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对狗眶下神经的影响

    目的:电镜下观察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不同时期狗眶下神经组织学结构的改变,探讨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对眶下神经的影响.方法:选12周杂种犬13只为实验对象,实验组12只,随机分入牵引5、10、15天,固定15、30天与恢复期6组,每组各2只,用特制牵引器进行前牵引;对照组1只,未配戴牵引器.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双侧眶下神经,制成透射电镜切片,电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的神经组织形态.结果:随着牵引的进行,面中份骨明显前移,眶下神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牵引结束时神经损伤严重;固定期神经出现修复性变化,去除牵引架2月后神经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在使面中份骨明显前移的同时,对眶下神经可产生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通过神经自身的适应、修复和再生,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的形态结构可恢复正常.

    作者:金增强;董忠生;马骁;柳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平面法隆乳术切口与入路的改进

    目的:探讨双平面法隆乳术手术切口及入路的选择. 方法:由2008年1月~2009年6月期间应用经乳晕中线垂直切口行双平面法双侧隆乳术28例,术中于乳腺上极垂直切开乳腺腺体,沿胸大肌肌纤维方向分离并部分离断胸大肌起点,将假体下半部分置于乳腺后间隙,上半部分置于胸大肌后间隙.结果:28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好,瘢痕隐蔽.结论:应用乳晕中线切口,纵行剖开乳腺腺体上极并沿胸大肌方向分离并离断部分胸大肌进行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显露好.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龙笑;曾昂;张海林;刘志飞;乔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