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人头骨颧骨区测量性状的人类学美学研究

张清彬;张天太;刘亚蕊;东耀峻;李祖兵

关键词:头骨, 颧骨复合体, 人类学, 测量性状
摘要:目的:描述汉族人群现代人头骨颧骨复合体区的几项测量性状.方法:利用人类学测量方法,对108个颅骨样本的颧骨复合体区进行人类学测量.结果:颧骨的相对突度(mp-po)和颧骨下缘的相对突度(zm-ms),男性比女性突出更明显.颧弓对于维持面中份的宽度、高度和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男女各项结果除颧上颌角P>0.05外,其余各项测量角度均是P<0.05,有显著性差异;鼻颧角反映颧骨相对额骨的突度,男性小于女性(P<0.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颧骨外形高点相对位置男女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颧弓向前外突出,面宽明显大于女性.颧骨的相对突度(mp-po)和颧骨下缘的相对突度(zm-ms),男性比女性突出更明显.女性颧骨的上半部分比男性突出:男性上颌部分比女性突出.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润唇类化妆品唇部保湿功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润唇类化妆品唇部保湿功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Comeometer 04825测量仪测定唇部和前臂屈侧在使用润唇类化妆品后不同时间点的靶部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结果:唇部和前臂屈侧的试验侧各时间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对照侧均有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臂屈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的升高率比唇部高;唇部和前臂屈侧试验侧各时间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相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部位的保湿效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在润唇类化妆品唇部保湿功效评价中,前臂屈侧可作为其功效评估的靶部位.

    作者:叶聪秀;赖维;易金玲;万苗坚;张玉清;尹颂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雄激素源性脱发应用高密式单体毛发移植术7640例临床分析

    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为头皮毛发从粗长毛渐变为毳毛的渐进过程,表现为进行性头发密度减少~([1]).因发生在头面部,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2000~2009年,我们采用高密式自体毛发移植术治疗雄性激素脱发患者7 640例,本文总结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病因和手术方法及适应证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建红;杨聪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与美学塑形

    目的:探讨如何将乳房美学运用于乳腺癌术后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以便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方法:实施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时,注重把修复再造和美学塑形结合起来,手术要点:向下游离胸大肌止点及部分腹直肌前鞘深面,以便形成与健侧基本对称的乳房下皱襞;外侧游离前锯肌,形成前锯肌瓣,并与胸大肌外缘缝合,使乳房假体置于完整的肌后腔隙,既可有效避免假体移位,又可突显乳房外侧弧度美.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应用此方法行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优14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实施一期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时,只有将修复再造和美学塑形结合起来,才能再造出具有良好外形和质感的乳房,使患者满意.

    作者:罗建国;傅建民;陈少君;梁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唇沟皮瓣治疗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遗留创面效果分析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皮肤肿瘤,75%发生于面、颈部,且多在口以上,如鼻侧、颊部、颞部和前额等,鼻翼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病灶后所留创面的覆盖成为手术治疗的难题,笔者于1998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鼻唇沟皮瓣来修复创面治疗鼻翼部基底细胞癌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关志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Ⅱ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维铭;王佳琦;郭鑫;王逢贤;房林;于红敏;刘晓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高速涡轮牙钻法和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20例,同期采用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术后第3天复诊,对比观察临床反应.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组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的发病率与劈冠凿骨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与传统手法相比,有手术时间短,减轻肿胀、张口受限,减少干槽症发生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杨志峰;李海霞;刘宪国;姜圣洋;王国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术中肿胀麻醉利多卡因用量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进行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及是否存在中毒反应.方法:14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0.01±7.91)岁,肥胖指数13.43~43.59,平均23.37±6.82.采用左大腿前、右大腿前、左大腿后、右大腿后侧四个部位环形序贯吸脂术,统计手术中肿胀液的注射量、利多卡因用量以及吸出脂肪和肿胀液数量.连续观察术中、术后病人的临床反应和生命体征.结果:肿胀液注入皮下脂肪数量为3 000~9 000ml,平均(6 009.80±1 482.51)ml.吸出皮下脂肪数量1 500~7 000ml,平均(3 105.74±1 068.24)ml.术中抽出肿胀液200~3 300ml,平均(1 312.50±549.92)ml,约占注入量的5%~41.67%,平均(21.84±6.95)%.注入皮下脂肪之利多卡因剂量为27.69~88.42 mg/kg,平均(59.45±13.62)mg/kg.术中出血极少,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及术后未见眩晕、耳呜、幻听、金属味、口周麻木,定向障碍、抽搐、惊厥等利多卡因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术后站立包扎时个别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平卧即可恢复正常.术后大腿围径和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在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采用分部位序贯吸脂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利多卡因中毒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结果.

    作者:李跃军;吕晓星;李靖;李金清;蒋立;李学拥;李望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树脂填充方法对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两种树脂充填方式微渗漏的比较,为临床找到一种能有效防止微渗漏且操作简便的充填方式.方法:选择新近拔除的60颗人恒牙在唇、颊侧备Ⅴ类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颗牙.用3M自酸蚀粘结剂及3M树脂分别按分层及分割增量两种方式充填,经恒温保存、染色,纵剖牙体,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充填物边缘微渗漏的情况.结果: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结论:两种充填方式微渗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

    作者:莫静;崔广;陈燕;王瑞华;宫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平面法隆乳术切口与入路的改进

    目的:探讨双平面法隆乳术手术切口及入路的选择. 方法:由2008年1月~2009年6月期间应用经乳晕中线垂直切口行双平面法双侧隆乳术28例,术中于乳腺上极垂直切开乳腺腺体,沿胸大肌肌纤维方向分离并部分离断胸大肌起点,将假体下半部分置于乳腺后间隙,上半部分置于胸大肌后间隙.结果:28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好,瘢痕隐蔽.结论:应用乳晕中线切口,纵行剖开乳腺腺体上极并沿胸大肌方向分离并离断部分胸大肌进行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显露好.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龙笑;曾昂;张海林;刘志飞;乔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高强度纤维桩全瓷冠修复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58颗上下颌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制作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全瓷冠修复.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8%,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

    作者:张彦;苏发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

    神经纤维瘤(NF)是一常见遗传性疾病,其发生率为每3000个新生儿中发生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为两型:①Von Recklinghausen病,或称NF1型,为常见;②NF2型,较少见,约在55 000例新生儿中发生1例.由于不同突变的表达,它可发生在多种组织和器官,患者一般寿命缩短10~15岁,平均寿命61.6岁.

    作者:张超;滕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角截骨磨削术围手术期护理

    下颌角肥大临床表现以骨质异常增生为主,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近年来,随着物质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面部美的人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手术改变容貌.而局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角截骨磨削术的出现,为下颌角肥大和追求脸部完美人土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桂芫芫;刘云景;卢丙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足三里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皮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种无毛小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8只.用紫外线灯管模拟紫外线照射,造成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造模同时针刺小鼠足三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并可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足三里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从而达到抗皮肤光老化的目的.

    作者:金晓哲;吴景东;闫海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皮肤多发性牛奶咖啡斑和雀斑、全身单发或多发的软组织肿块、虹膜错构瘤以及视神经胶质瘤,骨发育异常和智力低下等~([1]).

    作者:陆萌;何红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96例临床疗效分析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的好发部位,以往均采取颌间结扎或经口外切口施术,用不锈钢丝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颌间结扎,疗程长,影响进食,不锈钢丝固定不稳定,疗效往往较差,经常留有咬合关系不良及瘢痕明显等后遗症.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小型钛板对下颌骨角部经口内入路,髁突骨折经颌后切口入路行坚固内固定96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江涛;张文格;张治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有关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达70%~87%~([1]).由丁女性患者对自身要求相对较高,且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在临床中针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疏肝滋肾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萍;陈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一)——概念、现状及进展

    [编者按]微创并非一门专业,也不是孤立于其他专业之外的单一学科,而是外科的一个基本观念,和无菌观念一样,贯穿于整个临床外科的实践当中.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对于整形外科领域更是大势所趋.外科理论的进步,操作技术的提高和辅助器械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整形外科技术微创化的实现.

    作者:侯典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面部缺陷的化妆掩饰与改善方法初探

    笔者从事专业的形象设计,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从事整形美容专业的医师,从临诊实践中得知有这样的求美者,她们的而貌存在缺陷或瑕疵,希望改善面部外形,但又因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矫正手术,这种欲求治与恐惧手术的矛盾心理,常常造成求美者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左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咀嚼肌功能亢进的咬合板治疗

    咀嚼肌功能亢进是口颌系统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表现为患者不自主的、不规则的、无明确运动方向的下颌移动.由于病因不明,往往造成治疗的困难.本文探讨用咬合板治疗的经验.

    作者:董研;姚家俊;徐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腋臭失败手术采用负压吸引方法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腋臭术后复发者再次进行微创负压抽吸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曾经实施微创手术疗效不佳的患者32例(女性21例,男性11例),采用负压抽吸术再次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对手术评估等,与首次实施负压抽吸术的腋臭患者382例(女性253例,男性12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满意率再次手术组和首次手术组分别为91% vs 93%(P>0.05);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组有5例(16%)因真皮和皮下脂肪瘢痕粘连导致操作困难.结论:微创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及术后复发者同样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泽;郭永刚;孙智;李文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