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一)——概念、现状及进展

侯典举

关键词:微创手术, 整形美容外科, 讲座, 整形外科技术, 无菌观念, 外科手术, 外科领域, 临床外科, 基本观念, 辅助器械, 单一学科, 操作技术, 微创化, 快速发, 医学, 实践, 理论, 贯穿, 更新
摘要:[编者按]微创并非一门专业,也不是孤立于其他专业之外的单一学科,而是外科的一个基本观念,和无菌观念一样,贯穿于整个临床外科的实践当中.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对于整形外科领域更是大势所趋.外科理论的进步,操作技术的提高和辅助器械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整形外科技术微创化的实现.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救治扩张后皮瓣血运障碍的护理体会

    皮肤扩张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整形外科常规治疗手段.皮肤扩张术的土要并发症之一是扩张皮瓣转移后出现的血运障碍.术后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救治扩张后皮瓣血运障碍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近年来扩张后皮瓣血运障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郎育红;陈存富;李江;吴玉家;彭黎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周剑虹;何凤兰;任常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并与临床常用的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ZOE)相比较.方法:门诊就诊的根充术适应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Cortisomol组)112例(126颗)和对照组(ZOE组)68例(72颗).常规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后,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术,观察术后的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1.7%患牙未出现疼痛,累计80.2%患牙2天内完全止痛,累计97.6%患牙4天内完全止痛;对照组治疗后12.5%患牙未出现疼痛,累计43.1%患牙2天内完全止痛,累计80.6%患牙4天内完全止痛.根充后疼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ottisomol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充填剂.

    作者:常世民;张方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后防止扩张囊移位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后扩张囊移位.方法:本组患者60例,均行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术,术前设计选用合适大小的扩张器,术中注意剥离层次及范围,止血彻底,术后早期注水,适当固定.结果:60例中扩张器均扩张良好,2例出现血肿,3例注射壶外露,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继续扩张,无一例出现扩张器移位,皮瓣转移后血运良好,面颈部瘢痕修复效果理想.结论: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措施预防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时扩张器下沉移位效果显著,能基本解决扩张囊移位,为二期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先慧;王璐;简彩;马显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面部缺陷的化妆掩饰与改善方法初探

    笔者从事专业的形象设计,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从事整形美容专业的医师,从临诊实践中得知有这样的求美者,她们的而貌存在缺陷或瑕疵,希望改善面部外形,但又因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矫正手术,这种欲求治与恐惧手术的矛盾心理,常常造成求美者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左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小眼症16例.16例均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以及上睑提肌悬吊术或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其中5例联合行外眦开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内眦赘皮消失,睑裂横径、纵径和内眦间距增大,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获随访3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进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先天性小眼症中的反向内眦赘皮,术后瘢痕少恢复好,效果确切.

    作者:付思祺;宋建星;陈江萍;赵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防护牙托在临床中的应用

    防护牙托(mouthguard,MG)是一种戴入口腔内预防口颌颅运动性创伤的保护器.它可在运动中保护牙齿及口内其他组织;防止颌骨骨折,特别足保护颢下颌关节;预防外力对颅脑的冲击伤害,降低脑震荡发生的可能;增强运动员的安全感~([1]).

    作者:贾珍;赵雯;任诚;赵桂文;彭思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镜下观察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对狗眶下神经的影响

    目的:电镜下观察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不同时期狗眶下神经组织学结构的改变,探讨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对眶下神经的影响.方法:选12周杂种犬13只为实验对象,实验组12只,随机分入牵引5、10、15天,固定15、30天与恢复期6组,每组各2只,用特制牵引器进行前牵引;对照组1只,未配戴牵引器.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双侧眶下神经,制成透射电镜切片,电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的神经组织形态.结果:随着牵引的进行,面中份骨明显前移,眶下神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牵引结束时神经损伤严重;固定期神经出现修复性变化,去除牵引架2月后神经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中份缝牵引成骨术在使面中份骨明显前移的同时,对眶下神经可产生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通过神经自身的适应、修复和再生,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的形态结构可恢复正常.

    作者:金增强;董忠生;马骁;柳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 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作者:李红卫;王毅敏;赵永健;冯世海;刘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二氧化碳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二氧化碳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方法:120例睑黄瘤患者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和液氮冷冻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痊愈率1 00.0%,平均治疗次数1.1次,液氮冷冻治疗组痊愈率83.3%,平均治疗次数3.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瘤疗效优于液氮冷冻.

    作者:许飏;李红林;何渊民;熊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

    目的:探讨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方法. 方法: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包括耳屏成形,耳轮脚构建和耳甲腔加深;如果需要进行再造耳廓和对侧正常耳廓高度的对称性调整,则进行残耳软骨筋膜瓣的肋软骨支架下的牢固填充.结果: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耳垂型小耳畸形耳廓再造细节性修整1427只,其中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廓高度增加396只.157例患者随访1~3年,耳屏、耳轮脚结构形态逼真、残耳软骨能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廓立体感强.结论: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细节性修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廓形态自然、对称性良好.

    作者:王淑杰;潘博;蒋海越;庄洪兴;杨庆华;赵延勇;何乐人;韩娟;林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Ⅱ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维铭;王佳琦;郭鑫;王逢贤;房林;于红敏;刘晓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同类型皮瓣(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57例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其成活面积、观察其疗效.其中,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14例,面积:7~9cm × 11~20cm,平均:8cm×16cm,采用胫后动脉逆行皮瓣3例,腓动脉逆行皮瓣11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26例,面积:7~9 cm×9~15cm,平均:8cm×11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3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游离皮瓣17例,面积:9.5~15 cm×12~28cm,平均:120m×25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13例,隐动脉皮瓣3例,胸背动脉皮瓣1例.结果:57例皮瓣中,完全坏死2例,部分坏死7例,其余全部成活.坏死者全部涉及前足皮肤缺损,其中,主干血管逆行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5例:游离皮瓣完全坏死1例.统计学分析:皮瓣面积按类型比较(ANOVA),P=0.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皮瓣成活率按类型比较(Kruskal-Walli s Test),P=0.4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3~18个月随访,所有成活皮瓣血运,外形、质地、功能均满意.结论:大部分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特别是缺损较大时,选择游离皮瓣更为适宜.

    作者: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微型骨锚重建伸指肌腱终腱止点的临床应用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虿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健断裂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若处理不当锤状指畸形长期存在,影响手部功能及外观.针对当前骨锚在手部肌腱损伤重建的应用逐渐广泛的现状,及我科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分别采用单、双骨锚进行止点重建.2007年7月~2009年1月随访患者8例,笔者发现采用双微型骨锚重建修复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者疗效优于采用单微型骨锚重建修复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者.

    作者:刘宏君;顾加祥;张乃臣;潘俊博;田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咀嚼肌功能亢进的咬合板治疗

    咀嚼肌功能亢进是口颌系统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表现为患者不自主的、不规则的、无明确运动方向的下颌移动.由于病因不明,往往造成治疗的困难.本文探讨用咬合板治疗的经验.

    作者:董研;姚家俊;徐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阴道缩紧术治疗阴道后壁膨出60例临床观察

    阴道壁膨出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约有11%的患者需要手术矫正~([1]).阴道后壁膨出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96~80%~([2]),常见于经产妇.阴道后壁膨出又称直肠膨出,定义为阴道壁后部的疝,疝内伴有直肠前壁.

    作者:陈玉红;彭丽;顾连芬;单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树脂填充方法对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两种树脂充填方式微渗漏的比较,为临床找到一种能有效防止微渗漏且操作简便的充填方式.方法:选择新近拔除的60颗人恒牙在唇、颊侧备Ⅴ类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颗牙.用3M自酸蚀粘结剂及3M树脂分别按分层及分割增量两种方式充填,经恒温保存、染色,纵剖牙体,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充填物边缘微渗漏的情况.结果: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结论:两种充填方式微渗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层充填的微渗漏大于分割增量充填.

    作者:莫静;崔广;陈燕;王瑞华;宫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性激素促进创面愈合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颇多,其中性激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老年患者延迟创面愈合的发病人数亦日益增多.而老年男性患者急性皮肤损伤的愈合速度明显慢于同年龄的女性患者,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溃疡的研究提示,内源性性激素对创面修复土要起重要作用,在组织修复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作者:陈小波;程飚;付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东方女性鼻尖肥大的综合整形

    目的:探讨适合于东方女性鼻尖肥大的综合手术矫治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7月,75例鼻尖肥大的东方女性经鼻孔缘切口采用鼻翼软骨缝合,鼻翼沟成形,硅胶假体隆鼻,耳廓软骨游离移植鼻尖的综合方法进行手术矫治.结果:手术后随访3~36个月,除3例鼻尖软组织增生导致效果不满意外,其余患者鼻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根据东方女性的外鼻形态特点,鼻尖肥大的矫治需要恰当应用综合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尤建军;范飞;王盛;王欢;陈长永;王连召;李斌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局部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6例皮肤屏障受损及48例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的痤疮患者以下因素进行分析:外用药物、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皮肤清洁情况、护肤品使用情况及皮损严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用不正规的祛痘化妆品、外用酒精配制的擦剂、使用过热的水洗脸、使用香皂、洁面乳、频繁去角质护理,不使用化妆水和润肤剂是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的危险因素,保湿润肤剂对皮肤屏障有保护作用,而祛痘润肤剂对皮肤屏障保护作用不明显.皮肤屏障受损者Ⅲ度痤疮发生较多.结论:使用不正规的痤疮外用药物和化妆品及不正确护理皮肤会导致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屏障功能受损可加重痤疮炎症的发生.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