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灰阶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

陈秋霞;刘奇;刘剑;彭玉兰;马步云

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形态特征
摘要: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利用改进的Level Set变分模型对12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割,提取肿瘤边界,分别计算16个形态特征参数,结合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及部分特征参数性质确定特征向量组合,后用模糊C-均值方法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结果 126例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76例.通过Level Set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分割良、恶性的准确率达80.95%(102/126),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0/50)、81.58%(62/76)、74.07%(40/54)和86.11%(62/72).结论 良、恶性乳腺肿瘤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灰阶超声可有效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查6例女性盆腔特殊包块的体会

    女性盆腔包块是妇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种类多,可来源于女性生殖系统及其他系统.超声是检查盆腔包块常用的方法,可判断包块的内部结构(实性、囊性或囊实性),但对于部分盆腔包块,不能判断其起源,难以做出早期、正确诊断[1-2].

    作者:唐少燕;佘扬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超声表现3例

    患者1,男,41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余年,上腹胀痛3个月”就诊.腹部超声示肝内多发占位病变,大病变位于Ⅱ、Ⅳ及Ⅷ段,约75 mm×63 mm;肝左、肝中静脉受累、增宽,管腔内为低回声充填,并于第二肝门呈团块状经下腔静脉向上延续.心脏超声:右心房内中等回声团,约61mm×28 mm,可随心动周期运动:心房收缩时探入右心室,心房舒张时回纳于右心房(图1).

    作者:王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8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分期的价值

    目的 比较PET/CT与增强CT(CECT)对胰腺癌T和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PET/CT对胰腺癌治疗前M分期的影响以及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或临床、影像学随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46例,术前全部患者接受PET/CT检查,43例并接受CECT检查,中位间隔时间为6天;对接受手术切除或探查的19例患者以手术所见为参照,比较PET/CT与CECT检查对胰腺癌T和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19例胰腺癌患者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血管粘连或侵犯周围血管/器官,术前CECT明确诊断17例(17/18,94.44%),PET/CT明确诊断3例(3/19,15.79%),CECT对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PET/CT.对于N分期,CECT和PE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8/12)、100%(7/7)、78.95%(15/19)和75.00% (9/12)、100% (7/7)和84.21%(16/19),二者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46例胰腺癌患者中,PET/CT发现28例血行转移及远隔淋巴结转移,常规影像学分期检出其中的15例. PET/CT明确诊断了5例CT不能肯定的肝脏病灶,并发现2例患者同时存在第二原发癌;ROC曲线分析表明,SUVmax越高,发生血行转移的可能越大,其曲线下面积为0.68,诊断界值为4.80.结论 PET/CT对胰腺癌T分期的准确率远低于CECT; PET/CT和CECT对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相似;PET/CT对M分期和远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并可同时发现第二原发癌灶,SUVmax越高,发生血行转移的可能越大.

    作者:张雯杰;吴宁;周纯武;郑容;刘瑛;梁颖;赵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内脑外淋巴瘤1例

    患者女,54岁.间歇性头痛、头晕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喷射性呕吐1次,CT示左侧颞部硬膜下弧形等密度影,考虑少量硬膜下血肿,治疗后未进一步检查;近1周来头痛加重.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胸片及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作者:魏铭;李静;燕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降低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MR ADC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b值下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脏ADC值的影响.方法 对2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静息状态和标准运动后(有效减少门静脉灌注量)采用相位对比法定量测量门静脉灌注量,比较b值不断递增时(b为0、250、500、750、1000 s/mm2)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右前叶、右后叶ADC值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灌注量在运动后均显著下降,平均下降比例为43.31%. b=500、750、1000 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运动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b=250 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时门静脉灌注量的改变量与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变化量无确切相关性(r=0.16,P=0.45;r=0.16,P=0.46).结论 选择较大b值(b≥500 s/mm2)可有效减小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ADC值的影响,以获得稳定、优化的ADC值.

    作者:石喻;郭启勇;白若冰;马跃;启文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1例

    患者男,47岁,因“心前区疼痛2 h”就诊.查体:血压130/100 mm-Hg,心浊音界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行溶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心电图示广泛前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遂予以维持血压治疗.

    作者:丁慧;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易漏诊的髂动脉狭窄1例

    患者男,82岁,主因“眩晕”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左侧髂外动脉、双侧股总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右侧髂外动脉起始处狭窄段由相距约1cm的两段组成,每段各长约0.5 cm;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 velocity,PSV)为400 cm/s,右髂总动脉PSV为123 cm/s,二者比值3.25,狭窄程度介于50%~75%之间(图1、2);右髂外动脉中段射流区PSV为170 cm/s,髂外动脉远段反向波消失,右股浅动脉频谱PSV为46 cm/s,收缩早期加速度(accelerated speed,AC)为4.5 m/s2,左股浅动脉频谱PSV为59 cm/s,AC为7.2 m/s2.超声诊断:右侧髂外动脉起始处>50%狭窄.

    作者:林中能;周晨;蔡雪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纵向二维应变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改变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评价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段收缩功能.方法 对42例FH患者(FH组)及3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分析所有受检者共1368个节段,追踪成功率98.25%(1344/1368). FH组前壁基底段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 FH组三腔心、两腔心、四腔心S、SR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H组整体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FH组后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侧壁基底段至中间段、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至中间段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受损;通过STI技术纵向应变可早期发现其改变,其中SRs较S更敏感.

    作者:宋砾;杨娅;李治安;张小杉;任红艳;李嵘娟;王征;蔺洁;王绿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小肾癌

    目的 比较CEUS及增强CT(CECT)对小肾癌(SR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患者进行实时CEUS及CECT检查,以手术和穿刺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SRCC的诊断价值.结果 13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19例(透明细胞癌95例,嫌色细胞癌9例,乳头状细胞癌13例,肾囊性细胞癌2例),良性肿瘤13例(均为肾错构瘤).CEUS图像显示SRCC多呈富血供表现,有假包膜者占76.47%(91/119).时间-强度曲线显示SRCC病灶的造影剂到达时间及曲线达峰时间低于肾皮质(P<0.05),达峰绝对值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CEUS确诊肾恶性肿瘤114例,误诊5例,确诊良性肿瘤6例,误诊7例.CECT确诊肾恶性肿瘤102例,误诊13例,漏诊4例,确诊良性病变6例,误诊7例.两种方法在SRCC的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4,P>0.05).结论 CEUS与CECT对诊断SRCC可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通过TIC分析,CEUS可定量分析SRCC的血流灌注特点,诊断SRCC更为准确、客观.

    作者:雷丽;傅宁华;杨斌;魏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WI技术在肝硬化铁质沉积再生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测肝硬化铁质沉积再生结节(sN)的价值.方法 对46例肝硬化患者行常规MR T1W、T2W、T2*W及SWI检查.对各方法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估各方法探查SN的能力.结果 SWI较常规T2W、T1W、T2*W技术在探测结节数目和结节的可见度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 SWI技术能够更清晰、全面地显示肝硬化结节,检出肝硬化结节更敏感,可为临床更准确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作者:李静;周代全;陈伟;黎川;季冰;赖力;文亚名;唐代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肺体积及其在常见胎儿肺病变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三维超声技术测量胎儿肺体积,建立肺体积正常值范围,评价胎儿肺发育.方法 选择显示满意的300胎18~36周正常胎儿肺三维容积图像,利用VOCAL技术测量其左、右肺体积,并对肺总体积(TLV)与孕周(GA)进行回归分析.随机抽取20胎正常胎儿TLV测值进行可信度分析.对4胎超声诊断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或隔离肺胎儿进行随访,测量其TLV,与正常胎儿TLV行散点图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胎儿肺三维图像满意者占91.74%(300/327).正常胎儿TLV随GA增加而增大,适回归方程为:TLV=1.139-1.418GA+0.093GA2(r=0.99,P<0.01).三维超声测量胎儿TLV的可信度很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9,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胎肺病变胎儿TLV均随GA增加而增大,但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 三维超声能够很好地测量胎儿肺体积,在评价胎儿肺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凌乐文;吕国荣;苏珊珊;赵艳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作者:石双任;陈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误服“洁厕灵”后肺损伤1例

    患者女,60岁.1个月前误服洁厕灵约250 ml后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经当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入院查体:血压190/110 mmHg,心率106次/分,S0279%,口唇轻度发绀,齿龈充血,口腔黏膜糜烂,咽后壁充血肿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啰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

    作者:沈杉杉;冯平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接受左前降支PCI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个月应用RT-3DE进行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分析,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及左心室16节段达到小收缩容积时间差的标准差校正值(Tmsv-16-SD%),即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同时得到前壁、前间隔及心尖帽共7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及节段达到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校正值(Tmsv%).结果 术后1个月EDV、ESV、rESV及大部分节段的rEDV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EF、rEF高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Tmsv-16-SD%及局部节段Tmsv%低于术前(P<0.05),与术后1周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ESV、Tmsv- 16-SD%及大部分节段的rEDV、rESV、Tmsv%低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0.05),EF及大部分节段的rEF高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0.05),rEDV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5).结论 利用RT-3DE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改善情况.

    作者:刘利;王志刚;任建丽;容跃;欧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评价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同步性

    目的 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PW-TDI)和同步ECG观察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电-机械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方法 将13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CAD-MS组,n=66)和冠心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CAD-NMS组,n=73).对ECG 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的时间间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心房壁收缩速度和心房各壁的电-机械收缩时间的变化.结果 与CAD-NMS组相比,CAD-MS组中左右心房各壁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的时间间期明显延长(P<0.05),左心房前壁运动速度降低[(6.1 2士2.27)cm/s vs(7.00±2.11)cm/s,P<0.05],左心房前壁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时间间期较其他房壁明显延长(P<0.05),左心房前壁与下壁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电-机械收缩时间差值明显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电-机械收缩时间出现延迟,左心房部分房壁存在电-机械传导不同步.

    作者:陈艳;岳文胜;罗勇;顾鹏;李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例恶性血管外皮瘤的CT影像学表现

    恶性血管外皮瘤(malignant hemangiopericytom,MH)又称血管外皮肉瘤(hemangiopericyte sarcoma,HS),是发生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MH患者的CT表现.

    作者:魏一娟;郭华;岳松伟;董军强;高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肝多房囊件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作者:许飞;周纯武;李忱瑞;宋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腮腺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 分析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良性32例,恶性14例)的MRI表现.结果 10例混合瘤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 11例腺淋巴瘤T1WI、T2WI均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内可见少许斑点状高信号. 2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多发小结节;另1例为腮腺内单发肿块,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9例腮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T2WI呈低、稍低信号,其中5例侵犯腮腺周围结构及颅底骨质,具有明显侵袭性.1例腮腺腺样囊腺癌仅表现为左侧腮腺浅叶小结节,边缘稍毛糙. 1例淋巴上皮性病变恶变术前误诊为腺淋巴瘤.1例腮腺基底细胞癌呈明显囊实性肿块. 1例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1例腮腺淋巴瘤表现为右侧腮腺多发软组织肿块.结论 腮腺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大多数病例术前可明确诊断.

    作者:郑少燕;曾向廷;吴先衡;张慧红;林斯宏;林黛英;周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灌注磁共振成像观察内侧颞叶癫痫部分及继发全面发作

    目的 观察部分及继发全面发作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脑区灌注的差异,分析在继发全面发作中起作用的相关脑区,探讨继发全面发作的mTLE网络的相关脑区.方法 选取51例mTLE患者,其中16例部分发作(PS组),35例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sGS组).利用3.0T MR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PASL)序列采集两组患者发作间期脑血流量(CBF)数据.采用体素依赖统计分析(VBA)技术对两组患者脑灌注存在差异的脑区进行评价;并基于此选取患侧颞叶、丘脑及额叶等区域作为ROI,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各ROI间的CBF的相关性.结果 与PS组相比(校正后,P<0.05),sGS组患者表现为发作间期患侧丘脑、基底核及部分默认模式网络区域如双侧楔前叶、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等CBF降低;sGS组患者患侧颞叶与额叶(r=0.50,P<0.05)、丘脑与额叶(r=0.36,P<0.05)的CBF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丘脑在继发全面发作的癫痫活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癫痫活动通过特定网络传播到远处脑区.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mTLE患者相比部分性发作患者部分脑区功能受损更严重.

    作者:沈连芳;张志强;王正阁;袁翠平;谭启富;陈光辉;卢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普勒超声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指动脉血流动力学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指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POAG患者全身性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对41例临床确诊的POAG患者(POAG组)和88名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左、右手无名指固有动脉进行扫查,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按照性别、左右侧别、年龄(≤30岁、31~4 0岁、41~50岁、51~60岁、>60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POAG患者的指动脉峰值流速低于正常对照组;阻力指数(RI)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POAG患者的指动脉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主要表现在动脉流速偏低和RI增高,提示患者常伴有全身性血管疾病.临床应在局部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赖会君;黄克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