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飞;周纯武;李忱瑞;宋艳
目的 通过BOLD MRI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及癌旁肾组织的氧合水平.方法 使用3.0T MR对2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术前BOLD MR检查.将BOLD原始图像输入GE ADW 4.4工作站,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并测量病灶、癌旁肾组织、远端肾组织及对侧肾组织的皮质、髓质的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值.对不同部位的R2*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旁肾皮质、远端肾皮质及对侧肾皮质R2*值显著低于髓质(P<0.01).癌旁肾髓质与远端肾髓质及对侧肾髓质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远端肾髓质与对侧肾髓质R2*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肾皮质、远端肾皮质及对侧肾皮质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病灶与癌旁肾髓质及对侧肾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肾皮质、远端肾皮质及对侧肾皮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LD MRI对于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及癌旁肾组织的氧合水平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莹莹;徐荣天;刘屹;王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儿男,9岁,主因“3年来间断出现屈膝疼痛,发现右膝关节后方肿物1年”就诊.查体:右膝关节内后方局限性肿大,质硬、无压痛,膝关节轻度外翻,关节活动受限伴跛行.
作者:赵振江;崔建岭;闫振双;李石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者女,43岁,发现腹部包块20天,腹痛半天,3年前曾接受剖宫产术.查体:下腹压痛,右下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1.4×109/L,中性粒细胞0.92.CT平扫示右下腹腔及右下腹直肌区分别见10.20 cm×11.92 cm×10.53 cm及6.11 cm×3.72 cm×6.74 cm肿块,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CT值分别约21 HU和35 HU,同层腹肌平扫CT值约50 HU;右下腹腔肿块左后缘见小肠管嵌入,邻近系膜肿胀、模糊(图1).
作者:刘国红;李永华;张立新;李明超;毛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度强化,右颞浅动、静脉血管分支分布至病变部位 图3镜下见患者女,20岁,半年前发现右额部皮下绿豆大小结节,后增大至鸡蛋大小.专科检查:右额部包块约4.0 cm×4.5 cm×4.5 cm,质硬,包块外皮肤发红,稍有压痛,活动可,与皮肤稍粘连.MSCT示软组织密度包块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在皮肤与颞肌筋膜间,边界清,内见点状高密度影(图1);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并见右颞浅动、静脉分支分布于病灶处(图2).行右额部皮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毛母质瘤(图3).
作者:赵菁;徐胜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0%、≥500%和≥75%)的价值.结果 CAG显示1296段冠状动脉.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17段,可评估率为93.90%(1217/1296);诊断<50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9.12% (144/182) 、84.73% (172/203)和89.83%(106/118),特异度分别为97.33%(802/824) 、99.21%(1006/1014)和99.82%(1097/1099),阳性预测值为86.75%(144/166)、95.56%(172/180)和98.15%(106/108),阴性预测值为95.48%(802/840) 、97.01%(1006/1037)和98.92%(1097/1 109),准确率为94.04%(946/1006) 、96.80% (1178/1217)和98.85%(1203/1217).钙化斑块是导致血管不可评估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佩玲;徐克;李延亮;谢秀丽;黎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胆道闭锁(BA)是新生儿期特殊的疾病,需通过及时的外科手术阻止肝脏进行性损害,早期诊断此病尤为重要.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影均是临床诊断常用的方法.弹性成像新技术在诊断肝纤维化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女性盆腔包块是妇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种类多,可来源于女性生殖系统及其他系统.超声是检查盆腔包块常用的方法,可判断包块的内部结构(实性、囊性或囊实性),但对于部分盆腔包块,不能判断其起源,难以做出早期、正确诊断[1-2].
作者:唐少燕;佘扬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微泡的连接,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定生物素化处理前后微泡的粒径,采用超声诊断仪评价微泡靶向化构建前后的显像效果.结果 SonoVue与特异性抗体成功连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生物素修饰后的微泡粒径分布变窄,与普通微泡的超声显像效果略有差异.结论 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可以成功靶向化构建超声微泡,靶向化处理因素对微泡的粒径有一定影响,对微泡的超声显影效果略有影响.
作者:王朝清;马方;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CAD)技术提高低年资医师在CT肺血管造影(CTPA)检查中诊断急性肺栓塞能力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7-12月间接受CTPA检查的可疑肺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做出的一致性诊断作为参考标准,另由2名缺乏经验的低年资医师(低年资医师组)共同记录栓子的位置、数目.3个月后,此2名低年资医师借助CAD(低年资医师+CAD组)对患者重新进行评估.分别从患者数和栓子数两方面比较低年资医师组和低年资医师+CAD组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差异.结果 共267例患者纳入研究.高年资医师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81例,检出栓子555个.低年资医师组检出患者67例,栓子493个,在肺动脉各级(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6/26)、98.63% (72/73)、89.76% (228/254)和82.67%(167/202),特异度分别为100%(775/775)、99.80%(1526/1529) 、99.55%(5063/5086)和99.50% (10426/10478);低年资医师+CAD组检出患者75例,栓子523个,在肺动脉各级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6/26)、100%(73/73)、92.12%(234/254)和94.06%(190/202),特异度分别为100%(775/775)、99.74%(1525/1529)、99.47%(5059/5086)和99.32%(10407/10478).结论 借助于CAD,低年资医师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对于检出亚段肺动脉栓子.
作者:袁玉春;王占鳌;朱力;李文玲;田兴仓;穆莉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者女,37岁,主因“胸痛1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34.7 ng/ml.CT:后纵隔左、右心房后方,腹腔内及腹膜后见多发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部分融合,较大者约11.1 cm×9.5 cm× 13.8 cm,平扫密度不均,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坏死区;病灶包绕并推压双侧肺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腹腔干等血管(图1).
作者:桂思;吴梅;江新青;魏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时多原发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同时多原发肺腺癌的61个病灶的CT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二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同时多原发肺腺癌同侧肺发生率(27/29,93.10%)高于双侧肺(2/29,6.90%),同侧不同肺叶发生率(20/27,74.07%)高于相同肺叶(7/27,25.93%);双原发肺腺癌发生率(28/29,96.55%)高于多原发肺腺癌(1/29,3.45%).本组中分化腺癌占首位(30/61,49.18%);同一患者同时多发癌灶的影像学表现(大小、密度、毛刺、空洞、支气管征、胸膜牵拉)无完全相同者.≤1.5 cm病灶中,以高分化腺癌占首位(13/30,43.33%);1.6~3.0 cm病灶以中分化腺癌多见(18/24,75.00%);>3.0 cm病灶中,低分化腺癌占首位(3/7,42.86%).在薄层CT图像显示的非实性结节中,高分化腺癌占54.55%(6/11);非实性成分为主的部分实性结节中,高分化腺癌占31.25%(5/16),而在实性成分为主的部分实性结节中,高分化腺癌占14.29%(2/14);在实性结节中,高分化腺癌占10.00%(2/20).毛刺征和胸膜牵拉征在低分化腺癌病灶中较中或高分化腺癌多见.结论 同一患者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不同癌灶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别.结节密度与组织分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t实性成分越多,提示分化程度越低.
作者:周丽娜;吴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DWI技术探讨ADC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的52例CKD患者[包括轻度损害组(23例)和中、重度损害组(29例)]及27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均接受MR常规检查和DWI,b值分别取50、100、500、1000 s/mm2,定量测量各组肾脏皮、髓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组肾脏ADC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轻度损害组和中、重度损害组肾脏皮、髓质ADC值均依次降低(P<0.05),以皮、髓质ADC1000值在正常对照组与轻度损害组之间、轻度损害组与中、重度损害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均<0.001).b值为1000 s/mm2时,以肾脏髓质ADC值区分正常对照组与轻度损害组的佳诊断阈值为1.8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0%、100%;以肾脏皮质ADC值区分轻度损害组与中、重度损害组的佳诊断阈值为1.8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50%、82.60%.结论 DWI可以反映CKD患者肾脏皮、髓质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测量肾脏皮、髓质ADC值有助于对CKD患者进行分期.
作者:李琼;张泉;孙浩然;白人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肺腺癌结节MDCT动态增强表现与肿瘤间质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肺腺癌结节患者33例,术前均接受MD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记录结节强化值、对比剂廓清值和结节强化分布形态.通过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肿瘤内侵犯性(ISPT)和非侵犯性间质比例(NSPT).结果 肺腺癌结节肿瘤内ISPT与结节强化值间呈正相关(r=0.374,P=0.008). NSPT与对比剂廓清值间呈正相关(r=0.216,P=0.006). CT强化早期,肺腺癌结节实性部分强化形态分布与侵犯性间质分布间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 肺腺癌结节强化值、对比剂廓清值与肿瘤间质成分明显相关.CT动态增强表现会随着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王勇;梁昆如;王金岸;康江河;柳学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肝多房囊件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作者:许飞;周纯武;李忱瑞;宋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利用改进的Level Set变分模型对12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割,提取肿瘤边界,分别计算16个形态特征参数,结合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及部分特征参数性质确定特征向量组合,后用模糊C-均值方法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结果 126例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76例.通过Level Set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分割良、恶性的准确率达80.95%(102/126),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0/50)、81.58%(62/76)、74.07%(40/54)和86.11%(62/72).结论 良、恶性乳腺肿瘤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灰阶超声可有效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
作者:陈秋霞;刘奇;刘剑;彭玉兰;马步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者男,82岁,主因“眩晕”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左侧髂外动脉、双侧股总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右侧髂外动脉起始处狭窄段由相距约1cm的两段组成,每段各长约0.5 cm;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 velocity,PSV)为400 cm/s,右髂总动脉PSV为123 cm/s,二者比值3.25,狭窄程度介于50%~75%之间(图1、2);右髂外动脉中段射流区PSV为170 cm/s,髂外动脉远段反向波消失,右股浅动脉频谱PSV为46 cm/s,收缩早期加速度(accelerated speed,AC)为4.5 m/s2,左股浅动脉频谱PSV为59 cm/s,AC为7.2 m/s2.超声诊断:右侧髂外动脉起始处>50%狭窄.
作者:林中能;周晨;蔡雪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80 kV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Catphan500体模,以其低对比模块中直径20 mm、对比度为1.0%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腹部CT低对比的特点;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低管电压80 kV和常规腹部CT扫描标准管电压120 kV对体模进行扫描,管电流均设置为150~650 mA(以50 mA为间隔).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医师对图像的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CD)进行独立评分,分析80、120 kV时的CNR与CTDIvol的相关性,并比较80 kV管电压条件下所得图像噪声、CNR及LCD评分与腹部标准扫描条件120 kV、300 mA之间的差异.结果 CNR与CTDIvol呈正相关,辐射剂量相同时,80 kV条件下所得CNR明显高于120 kV. 80 kV时图像噪声显著增加(t=6.99~15.78,P<0.001),但当管电流增加至550~650 mA时,80 kV所得图像的CNR及LCD评分与120 kV、300 m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电流增加至550 mA时,在不影响图像质量CNR及LCD的前提下,80 kV低管电压CT扫描多可降低42.23%的辐射剂量.
作者:唐坤;曹国全;李瑞;郑祥武;吴恩福;翁传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能量脉冲式超声联合微泡对兔VX2肿瘤微循环的阻断作用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将36只皮下VX2荷瘤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超声微泡组注入0.2 ml/kg体质量微泡5ml,并辅以超声辐照10 min;单纯超声组注入生理盐水5 ml,辐照10 min;单纯微泡组仅注入0.2 ml/kg体质量微泡5 ml,不进行超声辐照.CEUS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0.30 min、60 min时血流灌注情况,比较各时间点的灌注面积.治疗后即刻随机选取各组6只荷瘤兔处死,完整切取肿瘤,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超声微泡组治疗后即刻肿瘤血流灌注完全消失,灌注面积为0,但30 min及60 min后灌注有所恢复,各时间点治疗后灌注面积显著大于治疗前(均P<0.05);大体病理检查见肿瘤微血管扩张、管壁结构崩解,弥漫性充血、出血和肿瘤组织水肿,局部血肿,形成血栓等.单纯超声组及单纯微泡组治疗前、后造影剂灌注面积无差异,肿瘤内部未见出血、水肿等.结论 低能量超声联合微泡能够阻断肿瘤微循环,可能是由于空化效应导致血管壁损伤,组织水肿对局部肿瘤血液循环产生阻力,从而阻断肿瘤血液循环.
作者:朱梅;李佩倞;钟渝;梁红敏;何利平;刘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影像学误诊但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ELG患者的CT影像,分别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肿物大小、病灶数目、CT值、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见,好发于腮腺区,表现为颌下、颏下、腮腺、耳后区及肩背部皮下慢性无痛性肿物,外周血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CT表现为单发病灶或多个皮下软组织肿物;6例病变侵及周围皮下组织,引起邻近皮肤增厚,伴同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结论 ELG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二者有助于诊断.
作者:李颖;马林;金花兰;张啸波;张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良性32例,恶性14例)的MRI表现.结果 10例混合瘤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 11例腺淋巴瘤T1WI、T2WI均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内可见少许斑点状高信号. 2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多发小结节;另1例为腮腺内单发肿块,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9例腮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T2WI呈低、稍低信号,其中5例侵犯腮腺周围结构及颅底骨质,具有明显侵袭性.1例腮腺腺样囊腺癌仅表现为左侧腮腺浅叶小结节,边缘稍毛糙. 1例淋巴上皮性病变恶变术前误诊为腺淋巴瘤.1例腮腺基底细胞癌呈明显囊实性肿块. 1例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1例腮腺淋巴瘤表现为右侧腮腺多发软组织肿块.结论 腮腺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大多数病例术前可明确诊断.
作者:郑少燕;曾向廷;吴先衡;张慧红;林斯宏;林黛英;周琇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