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刘丽梅;彭秀琴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可避免或减少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问题,降低感染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但如何掌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观察面罩机械通气的疗效,除与呼吸机和面罩的性一能密切相关外,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否观察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协同医生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给予病人有效护理.
作者:孙晔;谷改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总结2010年2月-2011年2月46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的监测、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等护理方法配合治疗.结果:38例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分别为16、22例,常规治疗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低分子量肝素组加用低分子量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应用7天.结果: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更有效地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含片用量,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且对血凝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作者:张应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回顾分析外科手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以引起外科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共24例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手术种类、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60±16)岁,其中抗凝治疗16例,溶栓治疗8例.肺栓塞常见于普通外科(58.3%)、骨科(25%)、胸外科(12.5%)、血管外科(4.2%).结论:外科手术是发生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重视外科手术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作者:邓玉凯;周朝霞;赵喜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在护理技能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对培养创造型护理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立颖;贾庆军;张立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了解唐山市部分医院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脑梗死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市4家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位院患者,调查患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存在不同程度不规范情况,血清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他汀类药物应用规范程度越高.结论:唐山市部分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对他汀类药物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预防指南尚有距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培训.
作者:祁静波;吴莉青;李迥;尚淑玲;沈海涛;郑子龙;孟令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报告电击伤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护理1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职业:厨师,主因不慎触及220V电压线,15分钟后致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口唇发绀,现场人员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呼叫“120”急救电话急救.到达现场体查:P:0次/分,R:0次/分,BP:0/0mmHg,深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双肺呼吸音消失,心音消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
作者:贾吟昱;武彦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探讨了儿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以及人文关怀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实践,提出了对儿科护士进行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培训措施.
作者:曾繁霞;李金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分析长春市当前社区医疗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作者:王建国;王立波;张东航;王洪宇;张玉琴;逯长生;王季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欣可聆注射液预防腹腔镜术后预防粘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关腹前于腹盆腔内注入欣可聆注射液50ml,前瞻性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应用欣可聆注射波腹、盆腔粘连的情况明显减轻.结论:欣可聆注射液是预防术后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君侠;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对家属的心理护理技巧.方法:通过回固性总结分析老年住院患者不同时期家属的心理问题,提出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尽早给予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宋雁红;梅咏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控制门诊换药室发生医院感染.方法:加强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同时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门诊换药室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做好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瑞花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症状以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为主,严重者可因伤口感染引起颅内感染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发现脑脊液漏,应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我科2009年2月-2010年3月共实施脊柱手术528例,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6例,发生率为3%,及时发现后给予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廖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住院180例化脓性中耳炎恶者的耳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80例样本分离出菌株198株,金黄色葡萄菌76株、铜绿假单胞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SMZ和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氨基糖甙类、糖肽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氨苄西林、SMZ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敏感性.180例样本中检测出真菌18株.结论:调查中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医师应尽快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用药,并重视真菌感染.
作者:栾建兵;刘北陆;杜红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6例有昏迷史的DE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中药制剂改善脑供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15天一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在15天、30天、60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0天、60天时,好转于治愈之间,均有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无效与总有效无论在15天、30天、60天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DEACMP,可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春虹;李福泰;巩晓英;王继恒;张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16排CT引导下微创介入臭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于16排CT引导下行臭氧治疗.经旁路或后路穿刺达腰椎间盘内,于腰椎间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注射浓度为55-60ug/ml的臭氧10-20ml.结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为91%.结论:本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云峰;胡万朝;王进亮;陈桂兰;韩彩云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愈率42.5%,总有效率8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振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服务、技术是使患者满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提高护士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张俊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青少年吸烟有害无益.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1].吸烟已经成为全世界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2-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吸烟率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开始吸烟的年龄逐渐减小[4].笔者通过对所在社区及周边2所学校青少年观察了解和谈话发现,身边的青少年吸烟现象也十分严重,年龄小的才10岁,有23.5%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男生的吸烟率高于女生;吸烟的学生家庭中吸烟的比例高达51.21%.
作者:邓红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住院时间、出院至复发的时间.方法:7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配给普通膳食,治疗组在普通膳食外每日加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卡文)1440ml静滴,持续两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记录住院时间、出院至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至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延长复发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邓清军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