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山地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祁静波;吴莉青;李迥;尚淑玲;沈海涛;郑子龙;孟令海

关键词:他汀, 脑梗死, 二级预防
摘要:目的:了解唐山市部分医院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脑梗死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市4家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位院患者,调查患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存在不同程度不规范情况,血清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他汀类药物应用规范程度越高.结论:唐山市部分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对他汀类药物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预防指南尚有距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培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Miles术后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Miles术后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Miles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指导;观察组(40例)在原有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件发焦虑抑郁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Miles术后伴发焦虑抑郁的概率.

    作者:李丹;彭纯;李瑶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外科手术相关肺栓塞24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外科手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以引起外科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共24例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手术种类、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60±16)岁,其中抗凝治疗16例,溶栓治疗8例.肺栓塞常见于普通外科(58.3%)、骨科(25%)、胸外科(12.5%)、血管外科(4.2%).结论:外科手术是发生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重视外科手术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作者:邓玉凯;周朝霞;赵喜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静脉麻醉在家庭化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为探讨静脉麻醉在家庭化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效果,随机抽取门诊手术室实施静脉麻醉的家庭化人工流产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传统人工流产病人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觉、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镇痛率高达100%,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无一例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而对照组有8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实施静脉麻醉及家庭化人工流产术,可有救地缓解疼癌及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适合于门诊实施人工流产术.

    作者:李红恩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4例ERCP下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目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中胆管吻合口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并发症且处理起来较为困难,课题拟进一步明晰认识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并确立早期防治护理措施.方法:①对象: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2009-01/2011 -02完成的4例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中,术后发生出血4例,胰腺炎1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通过ERCP置入胆道支架术,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顺利治愈;结论:通过对4例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及总结,认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呕吐物、大便颜色、淀粉酶、脂肪酶及术区渗血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积极预防感染、胰腺炎、止血等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管丽丽;杨娜;张学明;孙丽萍;王乐天;毛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高血糖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愈后的研究

    高血糖在心脑血管事件急性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并与其死亡率显著增加有关,入院血糖越高左心衰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越高,且血糖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董晓玲;毛亚妮;齐学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为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对我院3例膝关节炎惠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密切护理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秋生;冀玉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氨茶碱持续泵注.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以在儿科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岩;高书焕;柴颖;刘光磊;么焕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感染内科门诊抽血室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目的:探讨感染内科门诊抽血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重视人员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注重手卫生,净化抽血室的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及垃圾的处理;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注重每一个感控环节,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勤;万美萍;侯玉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祛瘀散结胶囊、米非司酮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护理体会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发生率大约是1%,每年有上升趋势,年龄段也前移.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部分输卵管.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宫外孕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为了保护输卵管的功能,保留生殖能力,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备受患者青睐,尤其是未生育患者.我院对124例宫外孕早期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祛瘀散结胶囊治疗,并个体化实施系统性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史存爱;刘亚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40例Ⅰ~Ⅱ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被分为A组(120例)和B组(120例),A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度有氧运动,B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前不同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静息心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A组LVEF较B组好转(P<0.01);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强度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缪惠宁;任越;王艳飞;尹博英;赵文萍;张兰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急性颈椎外伤患者的气道护理

    急性颈椎外伤常引起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由于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不张等因素存在,可出现肺功能障碍,这是颈椎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如护理不当,不仅有可能发生肺部感染而影响手术的成功,而且还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气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夏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性溃癌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瘤72例,占53.33%;胃溃疡51例,占37.78%,其他溃疡12例,占8.89%;所有患者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临床治愈130例(96.30%),无效5例(3.70%).结论: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上要合理用药,适度的抑酸,足够的疗程,为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还要加强对胃粘膜保护剂的重视和使用,减少复发率.

    作者:魏红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B超引导下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确保血管条件差、准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成功留置PICC的方法.方法:对肘部血管看不到、摸不到的29例乳腺癌患者及肉眼下置管失败的9例乳腺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结果:38例均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发生送管困难和异位0例.结论:B起引导可以帮助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成功留置 PICC管.

    作者:林嘉旋;陈妙霞;黄群爱;黄师菊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的护理

    目的:探讨游泳眼镜在听神经瘤术后眼睑用合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1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游泳眼镜对眼部进行护理.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眼部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眼部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游泳眼镜时眼部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眼部炎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正梅;李金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办公班护士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体会

    提高病人满意度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提高病人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如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作者:张朝阳;王正梅;王爱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8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蜜蜂尾针向穴位注入蜂毒.结果:1998年9月-2010年12月门诊接收治疗686例类风湿患者,痊愈82例,显效112例,有效398例,无效94例,总有效率87%.结论:蜂毒具有生物学及药理学活性,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消炎止痛的功效.蜂针蛰入穴位,有针刺经穴的机械性刺激,蜂螯后局部的红肿反应,有类似温灸的治疗效应.因同时具备了针刺、温灸、药物治疗的效果,其疗效大大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寿清;何银洲;白晓鸿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16例胎盘早剥的护理

    总结16例重度胎盘早剥的护理.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高危妊娠的管理,重视有胎盘早剥高危因素的孕妇:严密观察病情,重视不典型症状,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迹象,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母婴死亡率.本组16例患者1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1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因发现、处理及时,均痊愈出院.

    作者:张玲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通过对58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结果;54例手术均获成功,4例中转开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4d,术后住院时间10~19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根治效果显著.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和维护,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刘秀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简论面向基层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与各种因素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公共卫生人才成为博湖县卫生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重任.结合广东药学院实际办学经验,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公共卫生人才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建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基本、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钟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而污染的针刺伤和锐嚣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2].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对本院12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