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会利;戴爱平;何平波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根管充填后X线片上侧支根管的差别.方法:选择106颗术前拍X线片可见侧支根管影像,或在根尖1/2侧方有密度减低区的牙髓病、根尖病的前牙,随机分为2组,各53颗.分别使用常规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和改良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通过充填侧支根管数目及充填物进入侧支根管深度比较两种充填方法效果.结果:常规组侧支根管充填率(24.5%),改良组侧支根管充填率(58.5%),两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充填材料的均长度亦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改良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充填侧支根管取得良好充填效果.
作者:郭蕾;韩克难;崔玉华;郑欣;李英英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对临床患者进行体质分析监测,优化个体治疗方案,通过护理,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准确率.方法:对监测体质分析的915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监测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患者不仅在进行体质分析监测时成功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通过营养治疗方案的优化,营养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护理工作在体质分析检查过程中尤为重要.
作者:刘思彤;王新颖;苏钰;彭南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术后镇痛不仅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减少了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有利于术后恢复.帕瑞昔布钠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较强抗炎镇痛作用,被用于外科手术后急性疼痛的镇痛,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用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医疗整形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的特点.
作者:赵敏;常家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随着现代麻醉学的飞速发展,麻醉科作为二级学科级临床科室,麻醉学科的工作范围也逐步扩大,由单纯临床麻醉拓展到重危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因此麻醉科工作量日趋增加,并且用药也由单纯的用于临床麻醉逐渐增加药品品种用于其它方面.因此在麻醉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并且要做好麻醉科药品管理的问题急待解决.结合专职护士在专科药品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作者:王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宫腔填塞及垂体后叶素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2月-2011年6月因前置胎盘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病人158例,其中82例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宫腔填塞及垂体后叶素作为研究组,76例未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宫腔填塞及垂体后叶素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填塞联合垂体后叶素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卫平;周丽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钼靶下不能行导丝定位的18例NPBL患者,通过临床体表标记定位后予以切除,推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明确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钼钯引导下临床体表定位后手术切检.结果:18例患者钙化灶中有3例经过两次切检将钙化灶切除,其余均一次就将钙化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囊肿伴微钙化3例,小叶增生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乳腺增生症伴微钙化2例;纤维腺瘤形成趋势2例,慢性炎症1例;脂肪坏死1例;1例是乳腺腺病,伴局部导管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结论:采用钼钯引导下体表定位活栓方法简单实用、定位直观、可提高定位阳性切检率.
作者:孙建娜;骆瑞珍;孙嗣善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通过对177例肝脏疾病患者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探讨、总结对检测一次性成功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结论应用DDG分析仪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具有安全、方便的优点,充分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保证检测的顺利完成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玮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象就诊时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中药洗剂熏洗坐浴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B组采用外涂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结果:A组明显好转率95.45%,B组明显好转率38.6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洗剂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明显优于皮质激素.
作者:郑凤平;靳志颖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病人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开灵.结果:两组间发病时间压神经功能缺陷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4天,清开灵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半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长期吸烟及喝酒史.
作者:黄艳;张艺;夏玲;唐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愈率42.5%,总有效率8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振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住院时间、出院至复发的时间.方法:7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配给普通膳食,治疗组在普通膳食外每日加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卡文)1440ml静滴,持续两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记录住院时间、出院至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至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延长复发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邓清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配合中低频电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广谱抗菌素联合甲硝唑静脉给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加中低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69%;对照组总有效率7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配合中低频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芳铭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肺心病心衰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疗程14天.观察两组患者通气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范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嗣治疗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老年心律失常患者64例,静脉注射或口服胺碘嗣后观察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应用胺碘酮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里效率为71.87%,有效率为15.62%,总有效率为87.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38岁,因常常突然无故晕倒一月加重一周,于2009年11月19日转入我院.患者精神异常史十年余,一直口服氯氮平治疗,精神异常症状控制尚可.进院时氯氮平日用量为150mg,于09年10月12日开始出现无故突然晕倒,刚开始一周2-3次逐渐至一天一次,近一周一天晕倒2-3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因治疗条件有限转入我院.
作者:余俊玲;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对比现察三种根管预备器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需行根管治疗的第一磨牙121颗,随机分为M组37例、P组35例、K组38倒,三组患牙均采用一次法进行根管治疗.M组:使用Mtwo机用镍钛旋转锉常规法预备根管;P组:使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K组:使用不绣钢K锉改良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三组均采用超声治疗仪消毒根管,冷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结果:根管恰填率M组为93.5%、P组为93.3%、K组为88.4%,M、P组与K组相比,P均<0.05.根管预备时间M组为(235.6±69.7)s/根、P组为(490.1±123.8)s/根、K组为(568.7±167.4)s/根,M组与P、K组相比,P均<0.05.根管治疗术后为M、P、K组出现疼痛者分别为2、3、10牙,M、P组与K组相比,P均<0.05.结论:Mtwo和Protaper预备根管根管成形效果好,根管充填质量高,且术后疼痛发生率低.
作者:孙琼;张志宏;刘堃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静脉输液技术已广泛应用,输液后一般都是利用棉球对针眼处进行压迫止血,棉球止血需要靠手的压力,必须得拿出一支手来压住针眼处,如果遇到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还需要一直压住针眼处,非常的不方便;同时患者如果按压方式不恰当还会引起皮下瘀血,会加大穿刺难度,为此,输液后对静脉管路的保护十分重要,我科研制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输液后血管压迫止血带,能较好地避免出血、皮下瘀血及血肿的形成,减轻疼痛,方便了患者,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文倩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根据近年来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不断提升和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等实际情况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测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更大.
作者:于丹妮 刊期: 2011年第z5期
PICC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本.本综述着重从建立王管技术管理流程以夏人员培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入研究层级管理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导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静脉输液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刘丽君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