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液止血带的制作与应用

文倩

关键词:输液后, 止血带, 制作, 压迫止血, 皮下瘀血, 凝血功能异常, 静脉输液技术, 患者, 血管压迫, 效果满意, 棉球, 临床使用, 减轻疼痛, 应用, 压力, 血肿, 科研, 管路, 穿刺, 出血
摘要:静脉输液技术已广泛应用,输液后一般都是利用棉球对针眼处进行压迫止血,棉球止血需要靠手的压力,必须得拿出一支手来压住针眼处,如果遇到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还需要一直压住针眼处,非常的不方便;同时患者如果按压方式不恰当还会引起皮下瘀血,会加大穿刺难度,为此,输液后对静脉管路的保护十分重要,我科研制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输液后血管压迫止血带,能较好地避免出血、皮下瘀血及血肿的形成,减轻疼痛,方便了患者,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临床护理中经常发现病人缺乏与糖尿病相关的基本知识,饮食疗法不能正确掌握,不遵医嘱规范用药以及不定期检测血糖等都易导致血糖的控制不良.故而在工作中应该重视疾病的卫生宣教,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等形式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其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规范用药并定期检测血糖,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洪丽新;聂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早期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探讨血清Cys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健康人和10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检测Sur和Scr的浓度并于之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三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ysC P<0.01;Sur P<0.05; Scr 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阳性率分别为65%,21%,14%,胱抑素C(CysC)明显高于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的阳性率.结论:胱抑素C(Cys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理想指标.

    作者:李芳;张玲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产前的心理特点与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治疗期间心理压力.探讨如何有效延长孕妇妊娠周数,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我院2008~2010年共收治7例诊断为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孕妇,观察治疗期间,减轻孕妇心理压力的同时加强孕妇及胎儿宫内监测,加强心理护理.结果: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延长了妊娠周数,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通过有效心理护理,可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治疗期间缓解压力,配合治疗,延长妊娠周敷.

    作者:吴桂霞;刘振玉;洪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反复发作盆腔炎患者在给予西医抗菌素治疗,同时根据其中医的症型进行辩证论治.结果:痊愈37.5%,显效40%,好转22.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致肺栓塞1例报道

    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38岁,因常常突然无故晕倒一月加重一周,于2009年11月19日转入我院.患者精神异常史十年余,一直口服氯氮平治疗,精神异常症状控制尚可.进院时氯氮平日用量为150mg,于09年10月12日开始出现无故突然晕倒,刚开始一周2-3次逐渐至一天一次,近一周一天晕倒2-3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因治疗条件有限转入我院.

    作者:余俊玲;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IGT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IGT患者(病例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测定;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cy、血脂和糖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cy、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研究表明,病例组患者血策Hcy浓度与颈总动脉IMT呈显著负相关性(r=0.467,P<0.05).结论:IGT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与Hcy水平增高关系密切,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IGT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促进因素.

    作者:佟晓敬;张秀香;张学清;刘全良;刘国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医疗设备应用和质量管理现状与相应措施的探讨

    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体现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上.本文对影响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因素与管理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重探讨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可行建议.

    作者:冯国强;李欣;吴成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对肛肠科手术后便秘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肛肠科手术后患者应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缓解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混合痔、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肥皂水清洁灌肠,观察组采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效果优于肥皂水清洁灌肠.

    作者:胡丽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肿瘤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心理护理及探讨

    目的:解除肿瘤患者对调强放射治疗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病人对放射治疗的心理承受力,帮助病人度过放疗期,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6月34例调强放射治疗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中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心理沟通.结果:34例患者中4例出现Ⅰ -Ⅱ骨髓抑制;9例发生放射性口腔炎;9例发生Ⅰ度皮炎,1例发生Ⅱ度皮炎,经过治疗与护理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目焦虑、恐惧心理放弃治疗.结论:全面了解放疗患者的疾病心理反应,合理运用医学心理知识,结合熟练的临床技术,再进行更规范,更系统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增强对疾病治疗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放疗的耐受力,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作者:冀小平;郭蓉;黄兆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329例昏迷患者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329例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成功296例,成功率为90.0%,死亡共33例占10.0%.结论:昏迷原因众多,其中原发性脑部病变、急性中毒及糖尿病占大多数,尽快明确病因诊断、加强急救治疗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吴秋枫;闫瑞芬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婴儿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婴儿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1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婴儿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组62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三支持”,“三对症”,“三维持”即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各脏嚣血流灌注,使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以保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能源.“三对症”即控制惊厥,降颅压,消除脑干症状.治疗组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婴儿高压氧和纳洛酮治疗,纳洛酮0.1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50ml静脉点滴,维持8-10h,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高压氧纳洛酮治疗HIE方便、有效、安全,并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张学芝;李爽;薛红莲;郑春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转运护理

    目的:回顾1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转运护理.方法:就地抢救、镇静止痛、静脉用药、持续心电监护、及时采集血标本、严密观察病情、心理护理、安全转运.结果:1例心跳呼吸停止者经过2小时持续CPR复苏成功,意识渐恢复,15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均应家属要求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急救与安全转运,对以后的治疗和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梁冬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中药藤黄软膏治疗126例皮肤类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藤黄软膏治疗皮肤类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藤黄中酸性成分配以赋形剂制成5%的软膏用于外敷、外搽癌性溃疡(部分配合针、片剂)、炎性溃疡、皮肤过敏以及无名肿毒等类皮肤创面.结果:藤黄软膏对上述皮肤病变均有优良的功效,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医患皆乐意接受.结论:藤黄软膏是一种简便价廉、安全性大、疗效独特、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剂型.

    作者:雷秋模;刘金妹;龚德恩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颈深丛麻醉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锁骨区手术

    我院近年用颈深丛麻醉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锁骨区手术80例,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无麻醉并发症及意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12-65岁.其中12例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40例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13例肩锁关节分离克氏针内固定术,15例锁骨骨折术后固定材料取出术,所配局麻药物为含1%利多卡因与0.2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手术时间30-110分钟.

    作者:王进亮;刘云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巡回配合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有疝囊切除术,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1]这些手术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卧床时间长,易复发等缺陷,随着人们对腹股沟疝的解剖生理及术后复发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的一种小儿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和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有少量液体.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丰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婴幼儿多见,2岁~4岁发病率高.<作者简介>=葛爱会,女,本科,扩师,研究方向:手足口病.

    作者:葛爱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普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病人及胃肠外营养支持方面的应用及护理.方法:特收集了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并做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52例病人作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大年龄79岁,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41岁.结果:观察对象中除1例发生局部感染外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为抢救危重病人及胃肠外营养支持提供了一条有效安全的通道,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具有可行性及推广性.

    作者:崔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科多年来临床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解决的途径,以达到在健康教育的意识、技能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者:魏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老年住院患者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前,随着各种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免疫制荆的大量使用,以及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率和耐药率日趋增高.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多,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容易诱发非发酵菌机会感染.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对老年住院患者768例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超梅;何彦俐;肖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研究

    从多个方面阐述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针灸技术运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当中,只有抓住两者的之间的佳结合点,深入进行研究,才能够真正理解本质性的东西,使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在未来的医学发展过程当中相互促进,更好的推进针灸这一技术的健康发展.

    作者:何桂秀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