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有效干预

于丹妮

关键词:急诊护士, 压力
摘要:根据近年来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不断提升和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等实际情况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测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更大.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变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服务、技术是使患者满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提高护士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张俊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关于手术室和ICU中心静脉穿刺150例分析

    中心静穿刺是一项基础性临床技术,在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ICU)应用普遍,用来建立静脉营养通道;静脉血滤通路;肿瘤化疗时,可用来输入刺激性药物;围手术期管理时,用来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快速补液、输入急救药物、采集血液标本等.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ICU中心静脉穿刺方法,用途,注意事项.

    作者:张威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排班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与体会

    护理排班是护士长根据科室护士工作任务,结合人力、工作性质等情况,周密、科学、细致地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的一项制度.护理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合理的护理排班是确保临床工作正常有序、各班次衔接紧密,病人获得安全护理的前提条件.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与护理进展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彻底清除毒物,合理使用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马世蓉;李春燕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贯冬饮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贯冬饮治疗脑出血后抑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合并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治疗组给予贯冬饮汤剂口服,分别于入选时、治疗3个月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冬饮治疗脑出血后抑郁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祁静波;吴莉青;李迥;孟令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微波治疗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作用

    目的:观察对应部切口应用徽波治疗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将50例合并有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于术后1d开始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部位并采用恰当的治疗护理,对照组不使用微波治疗.结果:两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手术切口采用微波治疗可有效的预防伤口感染.

    作者:彭纯;李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骨髓瘤一例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以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升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本病较为少见,一部分患者可合并其它血液肿瘤.近我们发现一例CNL并发骨髓瘤(MM)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波;史敏;胡蕊;杨洪乐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姐各38例,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出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止血后再出血复发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起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海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颈深丛麻醉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锁骨区手术

    我院近年用颈深丛麻醉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锁骨区手术80例,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无麻醉并发症及意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12-65岁.其中12例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40例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13例肩锁关节分离克氏针内固定术,15例锁骨骨折术后固定材料取出术,所配局麻药物为含1%利多卡因与0.2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手术时间30-110分钟.

    作者:王进亮;刘云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按摩产妇肩背部穴位促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按摩产妇肩背部穴位对泌乳的影响,寻找促进母乳喂养实施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同期足月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将其中自愿接受按摩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100例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96小时内的泌乳量、婴儿大小便次数、皮肤黄疸指数、体重等的变化.结果:分娩72小时后两组产妇泌乳量、婴儿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96小时后两组产妇泌乳量、婴儿大小便次数、皮肤黄疸指数、体重增长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按摩产妇肩背部穴位可增加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工作的有效实施.

    作者:赵金珍;郝桂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浅谈护患矛盾及防范对策

    通过探讨剖析护患矛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对策并实施,从而改善不良护患关系,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作者:李玮;王军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例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从手术到发生肿瘤历时25个月,从确诊新发肺癌到死亡时间历时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针对肺癌的临床特征,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丽萍;张学明;杨娜;王乐天;刘小丽;管丽丽;杨春燕;毛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耳穴压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8例临床观察

    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为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病、缺血性卒中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何秀文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胰岛素治疗的相关健康教育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血糖监测、规范注射方法及实施心理护理多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生存质量.

    作者:朱燕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高效负离子喷雾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高效负离子喷雾治疗,对照组采用高效负离子喷雾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4%,治愈率为54.2%;对照组有效率为76.7%,治愈率为1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方便,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进芬;李大宁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1周、2周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1周、2周,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02,4.98,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3.15,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机械通气1周、2周VAP的发生,同时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郑辉宇;郑海燕;卜春红;刘海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浅析开展艾滋病病毒感染育龄妇女健康教育 培训的效果评价

    目的: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育龄妇女及其配偶提供有关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阳性预防的信息,提供相应的避孕咨询及医疗健康和转介服务等,帮助其选择安全的性行为,制订相宜的家庭生养计划,为发生意外妊娠的妇女提供安全终止妊娠服务信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育龄妇女的非意愿妊娠[1].方法:对随访中的19名HIV感染育龄妇女及其配偶共33人进行“生殖健康”和“阳性预防”的培训,并填写自制培训效果评价表.结果:33人(其中包括3名未婚妇女,9对双阳夫扫和5对单阳夫妇)均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表示欢迎,并对做好阳性预防表示赞同和支持.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构成部分,阳性预防就是要为HIV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必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信息,鼓励他/她们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他/她们获得交叉感染、重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风险[2].

    作者:张华;吴军宁;莫云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新生儿体表菌群调查

    婴儿一出生即受到大量微生物的侵染,主要来源有母亲及他人、床铺、空气、食物等.出生后人体的皮肤是微生物方便的聚集处,接着微生物侵入鼻、口腔、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从而使新生儿中感染性疾病占有较大比例,为了了解新生儿皮肤表面的细菌感染类型和菌群分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方法:我院2008年至2010年出生3天的400例新生儿皮肤表面菌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新生儿400例,32例未检出微生物占8.1%,368例中共分离出390株微生物,其中G+球菌298株占76.41%,G+杆菌59株占15.13%,G-球菌2株占0.52%,G-轩菌25株占6.41%,真菌6株占1.54%.结论:目前新生儿皮肤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部位之一,必须要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防止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

    作者:杜宝琴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小切口重睑成形术926例临床体会

    目的:926例小切口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据求美者面部设计重睑线,分段切开3-4个长度约2mm皮肤切口,祛除肥厚肌肉及脂肪组织,用6-0尼龙线将上睑皮肤直接与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1-2针.结果:92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除有10例术后粘连较差,重睑线变浅,重新在手术,其余816例重睑弧度流畅,外观自然.结论:小切口重睑术适用于除上睑皮肤明显松弛及上睑臃肿肥厚之外的大部位病例,术后的重睑弧线更为完整、自然,它操作简便易行,形成的重硷牢固持久,切口小,术后癜痕不明显,肿胀轻,消肿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应该推广的手术.

    作者:柴梅;尹超;计玉强;周光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在头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在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根据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在一剥离腔隙内埋置一个或两个大小不同的扩张嚣,扩张至额定容积的1.5倍后行二期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用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区域.结果:自2004~2011年,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修复各种类型的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3例,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技术的应用,在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创伤修复的认识,使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作者:褚国华;崔国胜;郭文哲;巩祥胜;姚金英;毕文倩;胡冬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