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贯冬饮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祁静波;吴莉青;李迥;孟令海

关键词:脑出血, 抑郁, 贯冬饮,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摘要:目的:探讨贯冬饮治疗脑出血后抑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合并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治疗组给予贯冬饮汤剂口服,分别于入选时、治疗3个月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冬饮治疗脑出血后抑郁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使用预混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Oral antidiabetic drugs,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30/70联合OADs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预混胰岛素加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和对照组(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各组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A1 c(Glycated hemoglobin A1 c,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天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bA1C、FPG、2hPG均有下降(P均<0.01);BMI无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增加(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HbA1C、FPG、2hPG及全天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BM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混胰岛素加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降糖治疗,可使FPG、2hPG及HbA1C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不增加体重且不增加胰岛素用量.

    作者:李敬华;刘丽楠;王素莉;关树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践方法.方法:明确护士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加强保障支持,合理调配人员,科学绩效考核,激励护理人员,营造温馨环境,打造服务品牌等.结果: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需要进一步思者和研究,从而建立长效机制.

    作者:张丽红;闫春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是不能行手术切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广等特点.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及时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盾量.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家庭护理对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精神、物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患者对骨折愈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根据病人的这一心理,不仅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更注重患者的家庭护理,笔者通过对本科2011年度212例患者通过复诊与电话回访的方式,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对患者后期的康复和功能恢复帮助很大.

    作者:涂红梅;赵小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微波治疗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作用

    目的:观察对应部切口应用徽波治疗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将50例合并有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于术后1d开始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部位并采用恰当的治疗护理,对照组不使用微波治疗.结果:两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手术切口采用微波治疗可有效的预防伤口感染.

    作者:彭纯;李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矽肺合并肺癌2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矽肺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高鉴别诊断率,降低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1992至2010年已确诊的25例矽肺合并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5例矽肺合并肺癌患者中,除有咳嗽、气短、胸闷、胸痛等矽肺常见症状,常伴有咯血、消瘦、呼吸困难、声嘶、浅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其中痰中找到脱落细胞6例,气管镜下活检确诊11例,淋巴结穿刺及活检确诊5例,胸水中找到癌细胞3例,病理分型:鳞癌13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2例,未定型4例.结论:矽肺合并肺癌时,肺癌症状易被矽肺症状掩盖,容易产生误诊及漏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积极进行有关检查确诊.

    作者:文建彬;郭敏;李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浅析烧伤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干预对策

    本文就烧伤病人的多种负面心理反应情况展开探讨,针对烧伤患者的特殊心理问题,就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从医院设施、认知沟通、服务理念、医护素质、技术水平、管理理念等方面着手,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以求患者达到佳疗效.

    作者:邹坤林;闻国富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深化“热心接待、精心护理、细心观察、耐心解释、暖心沟通”的“五心”优质护理品牌,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作者:张宗春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急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因素及防护

    急诊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护措施.

    作者:黄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唐山地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唐山市部分医院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脑梗死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市4家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位院患者,调查患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存在不同程度不规范情况,血清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他汀类药物应用规范程度越高.结论:唐山市部分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对他汀类药物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预防指南尚有距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培训.

    作者:祁静波;吴莉青;李迥;尚淑玲;沈海涛;郑子龙;孟令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化痰通络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化痰通络汤加减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同时应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用基础用药治疗.观察急性脑梗塞的改善情况.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师伯省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正常腕管超声体会

    目的:探讨正常人腕管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频探头对30例60个(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0岁,平均体重63Kg)正常人的腕管进行探测,并详细记录测量数据.结果:起声可实时显示腕管及其内容物形态、大小,从而获得其超声解剖.结论:为进一步探讨腕管综合症的病因奠定超声解剖基础.

    作者:吴勇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被穿破血管壁,穿刺疼痛感轻,利于紧急抢救,工作效率提高等优点[1].我们对178例外科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了输液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宝莹;崔鹏;孙志彬;郝庆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缬沙坦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缬沙坦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培养72小时后,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缬沙坦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分别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培养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明显下降;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比,缬沙坦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培养液中LDH、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含量明显上升.结论:缬沙坦通过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亮;戴振华;陈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浅谈抗感冒药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多为非处方药,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如今感冒药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造成了如今抗感冒药在很大程度上的滥用.殊不知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

    作者:王玉;周颖;郭晖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四腔二囊压迫止血病人的护理

    总结了2例四腔二囊压迫止血病人的护理经验.插管前做好心里护理、物品准备、合并症的护理.插管后护理以及插管后观察,是抢救肝硬化金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成功的关键.本组2例均成功.

    作者:王树琼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1一般资料近期在临床上遇到10例经传统的依靠解剖标志插管失败,后改行经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例.其中4例为探测不到颈内静脉,6例为导丝送入受阻.分析其原因,其中4例患者常规插管前体检发现颈部有异常体征:1例为甲状腺肿大,1例为颈部有烧伤疤痕组织,1例为肥胖颈部短粗,1例为颈部饱满,颈外静脉扩张.

    作者:田蜜;杨建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妇产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且,市场的竞争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需求[1].目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总结经验.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彰显了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林翠萍;张吉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3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颅脑外伤后出现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程度、脑受伤性质与部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6例,占45.7%;明显好转11例,占31.4%;好转6例,占17.2%;无效2例,占5.7%.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较多,受伤部位以额、颞叶多见,受伤类型以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多见.颅脑损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经综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前樟;皮水平;黄汉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医院门诊医疗服务中的关键时刻

    目的:运用“关键时刻”的营销理念,研究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发生的关键时刻,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度,达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目的.方法:调查病人在就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感受,运用关键时刻模型,建立门诊医疗服务路径,改变服务背景和医务人员行为服务模式,调整不相协调的因素,制定一系列服务措施.结果: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病人满意度逐年上升甚至达100%,病人的投诉率大大降低.结论:在门1诊医疗服务中,只有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并赢得每一个关键时刻,医院才能够留住病人,才能够拥有广阔的医疗服务市场.根据社会发展,病人的需求,调整医疗服务模式是现代医院管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作者:桑凤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