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张宝莹;崔鹏;孙志彬;郝庆霞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外科临床护理, 套管针, 效率提高, 输液观察, 手术患者, 留置时间, 换代产品, 血管壁, 头皮针, 疼痛感, 静脉内, 柔软, 抢救, 穿刺, 操作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被穿破血管壁,穿刺疼痛感轻,利于紧急抢救,工作效率提高等优点[1].我们对178例外科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了输液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青龙汤配合冬病夏治治疗过敏性哮喘80例

    过敏性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反复咳嗽为主要的表现,极易与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相混淆,以至于出现误诊、误治.抗生素、止咳药治疗无效[1].我们利用小青龙汤配合穴位贴服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美芹;张建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石家庄地区孕妇血清铅与初乳铅含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为了解石家庄地区孕妇血清铅和初乳铅的含量,同时尝试寻找降低人体含量的途径,对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80例正常产妇进行血清和初乳铅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铅含量为10.237±3.41ug/dl,与初乳铅含量11.43±3.174ug/dl比较呈高度显著性相关(r=0.7843 p<0.0001)揭示乳汁铅含量水平受血清铅含量的影响,铅可通过血液进入乳汁,母亲通过喂乳可将铅传递给新生儿.

    作者:彭素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食管癌根治术术后专科ICU监护护理体会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并发症严重.为确保术后治疗康复效果,我科常规将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送人本科室ICU进行监护,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孔维林;夏梅;彭雪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年来的4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钟患着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滴、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等情况,通常均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给临床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李淑侠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罕见右下肢巨肢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1例先天性右下肢巨肢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并取得家属配合;在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并密切配合医生察有无出血、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手术顺利,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程芳;刘志荣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应用双向评估法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护理学是一门对于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的思路和理念,直接影响带教老师聪明才智的发挥、积极性的提高及临床教学工作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何加强基地教学,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也是护理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

    作者:石小兰;钟序素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借鉴美国模式谈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发展的思路

    借鉴美国的老年社区护理发展模式,即通过护理评估将病人资料由医院转向社区老年护理中心,给在护理单元或者家庭内的病人提供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并由第三方保险公司管理医疗费用,分析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反思我们现存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老年社区发展的思路.

    作者:楚利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抑郁症影像检查及图像分析方法的研究

    目前临床工作中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靠临床医师的观察和问诊,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强及教感性差等方面的缺陷;PET/CT脑代谢显像及SPECT脑血流显像,可以充分地反映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功能的差异,应用脑功能区自动提取软件可以准确的对差异性区域进行研究比较,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全新的辅助手段.

    作者:贾支俊;申景涛;郭万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为制定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的目标群体为2004年1月1日零时常驻户口在日照市并在户口所在地居住的22-44周岁的已婚育龄妇女,对其配偶与性生活有关的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对象有12660人回答的理想的孩子总教,其中有83.99%(10633人)的认为理想的孩子数是2个,仅有(15.31%)1938人认为生育一个理想,在回答生育多少男孩和多少女孩理想方面,认为生一个男孩和生一个女孩的理想是分别占98.68%、94.44%,没有明显差异.有12409人回答了如果再生育,决策权的归属问题.高达91.4%的调查对象认为由夫妇双方决定,体现了日照市育龄妇女在生育权方面地位的提高.结论:本地区的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仍有较强的生育意愿,这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不健全有关联.

    作者:王宜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手术治疗经验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是较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因此在治疗上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科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共收治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50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文银;闫金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婴幼儿麻疹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3~4月我科住院的13例婴幼儿麻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例婴幼儿麻疹中未接种麻疹疫苗10例,接种史不详2例,已接种1例.8月龄内婴儿及流动人口病例数较高,分别为6例(占46.15%).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典型,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常见,部分有心肌酶增高,但预后良好.结论:麻疹的发病与婴幼儿体内麻疹抗体水平下降及免疫空白有关.适当提前麻疹疫苗初种时间,搞好计划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作者:李丽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产前的心理特点与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治疗期间心理压力.探讨如何有效延长孕妇妊娠周数,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我院2008~2010年共收治7例诊断为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孕妇,观察治疗期间,减轻孕妇心理压力的同时加强孕妇及胎儿宫内监测,加强心理护理.结果: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延长了妊娠周数,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通过有效心理护理,可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治疗期间缓解压力,配合治疗,延长妊娠周敷.

    作者:吴桂霞;刘振玉;洪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能级对应、动态调整的排班模式探索

    目的:通过能级对应、动态调整的排班模式的探索,探讨按能级上岗的排班方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护士按能级标准分为四级,根据不同能级分配不同岗位,改变过去功能制的排班方式为按病人分岗位,护士按能级高低分管不同教量和质量的病人,病房无不管病人的护士,使护士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结果;能级管理的排班模式对增加护士的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创造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护理梯队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结论:能级管理的排班模式有效应用护理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通过案例对本院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做好产前、产时、产后过程中预防窒息的措施,避免新生儿窒息率的提高.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随机抽取1890例新生儿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对新生儿窒息的产科临床因素分析,总结出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氧,与产妇的分娩方式、羊水污染度、宫内窘迫、脐带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加强孕妇妊娠期间的检查质量,针对高危孕妇做到产前合并症的避免,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监测手段对胎儿胎心精确监测,做好产程中预防突发性病症的各项准备,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童军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心理干预对改善前列腺癌去势患者抑郁心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前列腺癌去势患者抑郁心理的作用.方法:将64例前列腺癌去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天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同时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心理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各项生命体征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第1天实验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规范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的抑郁心理,稳定生命体征.

    作者:黄颖;牛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新模式启用

    本文阐述了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新模式的8大要素,即个体化指导、24小时私人医生、绿色环境、专家会诊平台等,从而增强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健康体检质量.

    作者:王亚兰;郑慧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医疗设备应用和质量管理现状与相应措施的探讨

    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体现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上.本文对影响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因素与管理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重探讨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可行建议.

    作者:冯国强;李欣;吴成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人本式精细化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将人本式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组织学习、培训、逐步落实.结果:通过实施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本院神经外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外康复科常规治疗、护理和脑卒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2个月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 Meyer指数的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Fugl- 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翠珍;罗秋如;黄华英;温宇静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在ICU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行气管切开的ICU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试验组(PDT组)和传统气管切开组(ST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出血及皮下气肿的发生率、脱离呼吸机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气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ST术后切口出血及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DT术(P<0.05);PDT组患者平均脱机时间明显短于ST组;PDT组患者术后气管狭窄明显低于ST组.结论:对ICU昏迷患者,PDT术的切口出血、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等并发症较ST术少,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翠娥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