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林;夏梅;彭雪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血糖监测、规范注射方法及实施心理护理多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生存质量.
作者:朱燕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中胆管吻合口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并发症且处理起来较为困难,课题拟进一步明晰认识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并确立早期防治护理措施.方法:①对象: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2009-01/2011 -02完成的4例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中,术后发生出血4例,胰腺炎1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通过ERCP置入胆道支架术,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顺利治愈;结论:通过对4例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及总结,认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呕吐物、大便颜色、淀粉酶、脂肪酶及术区渗血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积极预防感染、胰腺炎、止血等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管丽丽;杨娜;张学明;孙丽萍;王乐天;毛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55例COPD患者分为随机分为氨荼碱组和多索茶碱组,观察两组引起的心率失常的原因.结果:注射氨茶碱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25.00%(21/84),注射多索茶碱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6.25%(4/71),X2 =10.66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静脉应用氨茶碱组引起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多索茶碱组.(2)推注速度过快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
作者:孙及媛;张自茹;孟立波;张影;李光;白云;魏楠楠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32侧输尿管结石嵌顿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必要诊断性检查,血肌酐高于700umol/L伴有高钾血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选用输尿管镜直视下腔内碎石、置双J管内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均很快进入多尿期,2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例术后进行3次和5次血液透析,肾功能恢复基本正常后出院,术后复查腹部平片,输尿管结石排石干净.结论:输尿管腔内技术通过碎石、取石、置入双J管内引流,立即解除肾后梗阻,恢复排尿,改善肾功能,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结石.
作者:张明群;李龙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探讨剖析护患矛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对策并实施,从而改善不良护患关系,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作者:李玮;王军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对孕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在孕期、产前、产时、产后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建卡后分娩的1722名产妇,在孕期、产前、产时、产后对孕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实施,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p: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和家属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母乳喂养;增强了产妇压家属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同时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
作者:余明秀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作者自2011年1月采用鼻内镜引导经鼻窦自然口吸出引流法治疗三例急性鼻窦炎,效果良好.报道如下.例一:刘某,男,35岁,感冒一周后,鼻流涕伴头疼3天急来诊.检查见双鼻腔充血,鼻道有脓涕,CT片示全鼻窦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鼻腔收敛鼻内镜引导下经自然窦口吸取大量脓性分泌物,症状明显改善,连续治疗3天,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张念武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清热滋阴明目汤联合抗病毒西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别进行清热滋阴明目汤联合西医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和单纯应用西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组71例,单纯抗病毒西药治疗组65例,观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综合治疗组66例治愈,4例好转,遗留不同程度斑翳,1例无效.总有效率98.6%.随访1~3年,复发率2.86%.单纯抗病毒西药治疗组57例治愈,2例好转,遗留不同程度斑翳,6例无效.总有效率90.8%.随访1~3年,复发率8.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方法,可以起到单用西药更为显著、经济的疗效,且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王彬;于春红;张秀芳;梁仲琪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年来的4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钟患着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滴、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等情况,通常均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给临床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李淑侠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完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充分发挥说明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36份,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规范为标准,对36份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等相关项目的标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的36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儿童和老年用药”、“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用药”、“适宜溶媒标”、“药物相互作用”等项标注率分别为:83.3%、16.7%、25.0%、94.4%、19.4%.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等项缺失且内容不完整.建议加强说明书的审核力度,完善说明书的内容,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阳志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是不能行手术切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广等特点.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及时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盾量.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总结2010年2月-2011年2月46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的监测、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等护理方法配合治疗.结果:38例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对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观察病情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原因,找出整改措施,着重提出了应如何培养和提高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以及常用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作者:古晓碧 刊期: 2011年第z5期
对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的T管一般需要带三个月才能拔除.为了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医护人员通常用条状胶布将引流管固定在引流管口敷料周围的皮肤上,然后用常规腹带加压包扎.这种腹带对固定引流管有一定的限度,容易因患者坐起或下床活动带动引流管的拉扯而脱出.
作者:张学明;杨娜;孙丽萍;王乐天;刘小丽;管丽丽;杨春燕;毛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体现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上.本文对影响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因素与管理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重探讨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可行建议.
作者:冯国强;李欣;吴成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病历摘要男,58岁.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饮水呛咳两个半月为主诉,门诊以“脑梗塞”为诊断收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人院时骶尾部皮肤可见5cm×5cm瘀血红润期压疮.入院后给予Braden压疮危险因索评估,评估得分为11分,属高危人群.使用波动式气垫床,骶尾部压疮处于水胶体敷料覆盖.24小时后患者诉骶尾部皮肤有瘙痒感,立即去除水胶体敷料,观察局部皮肤红肿并有10cm× 10 cm皮疹,考虑为使用水胶体敷料过敏所致.护士给予局部皮肤涂抹赛肤润,每4小时一次重复使用.12小时后骶尾皮肤皮疹较前减少,24小时后骶尾部皮肤红肿及皮疹消退,患者无不适主诉.
作者:巨洋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调查河北衡水市城市健康女性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年龄分布,为非琳菌性阴道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507名妇女进行了分泌物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统计各年龄段阳性人数.结果:507名健康女性妇检中,分泌物Ct、Uu总阳性率13.4%.其中,20-29岁12%、30-39岁17.8%、40-49岁14.9%、≥50岁6%.结论;本市健康女性Ct、Uu感染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北陆;栾建兵;郭连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免疫球蛋白检测已较为普遍,加之骨髓穿刺的广泛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MM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病例仍较多,本文仅就我院近期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M3例,情况分析如下:例1:男,72岁,3年前无诱因腰痛,伴双下肢无力于我院经拍片诊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变”,经保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于2000年5月因发热、咳嗽以“肺部感染”收入院,血沉120mm/h,胸片:右下肺炎,头颅及骨盆X光片示多部位穿凿样改变,蛋白电泳区见M带IgG6.0g/L、IgA20g/L、IgM0g/L,骨穿:增生极度活跃,原浆+幼浆占59.6%.
作者:斯琴格日乐;包萃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皮肤血管瘤的来源与遗传背景血管瘤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模式.Walter等发现血管瘤家系与染色体5q31-5q33相交联,位于D5S1469和D5S211之间,遗传距离为38厘米.该区域内有3个候选基因与家族性血管瘤发病相关,编码产物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β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 Rβ)和酪氨酸激酶-4(FLT4),这些因子都与血管发生有关.这些血管瘤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可能和散发性血管瘤的发生相关.有人检测15例增殖期血管瘤组织,结果2例发现VEGFR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一个是VEGFR2(FLK-1 PKDR)基因的错义突变(P1147S),另一个是VEGFR3(FLT-4)基因的错义突变(P954S),在周边的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VEGFR基因的突变.由此可以推测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与血管瘤的形成相关.Berg等发现血管瘤中细胞染色体5q上的某些区域上有杂合子丢失,即一些位点的等位基因缺失或失活,且该区域与Walter发现的遗传性血管癌家系的连锁区域有一部分重叠.Berg认为可能由于这些区域内的一些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促进了血管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弘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术中悬韧带断裂及后囊破裂过大、囊内术后人工晶体二期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晶体脱位等无晶体后囊膜的术眼中的应用.方法:我科于2005年4月-2010年12月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术完成了26例(26眼),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①一点固定悬吊法:完成了3例(眼),用于后囊破损孔偏上,下方残存后囊及悬韧带较多,可以支撑住一个晶襻,另一襻缝线固定于睫状沟;②二点固法:完成了23例(23眼),用于后囊破损严重或完全消失,两个晶体襻完全靠缝线固定在睫状沟.结果: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9月,佳矫正视力1.0,低矫正视力0.1,视力在0.5以上者19眼(占73.09%),26例人工晶体位置正,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后囊或后囊膜、晶体悬韧带大范围缺损的手术首选.
作者:何亚茹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