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支架置入术结合动脉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附19例报告)

邓奕;娄继斌

关键词:胆管恶性梗阻, 介入, 支架, 动脉化疗
摘要:目的:简要阐述经皮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9例,全部操作均在数字胃肠机下进行.结果:19例采用经皮肝穿胆管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12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7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灌注化疗.支架置入后加动脉化疗者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结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灌注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望的胆管恶性梗阻的有效方法,能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患者生命,并且简单,安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影像检查及图像分析方法的研究

    目前临床工作中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靠临床医师的观察和问诊,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强及教感性差等方面的缺陷;PET/CT脑代谢显像及SPECT脑血流显像,可以充分地反映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功能的差异,应用脑功能区自动提取软件可以准确的对差异性区域进行研究比较,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全新的辅助手段.

    作者:贾支俊;申景涛;郭万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外科手术相关肺栓塞24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外科手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以引起外科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共24例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手术种类、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60±16)岁,其中抗凝治疗16例,溶栓治疗8例.肺栓塞常见于普通外科(58.3%)、骨科(25%)、胸外科(12.5%)、血管外科(4.2%).结论:外科手术是发生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重视外科手术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作者:邓玉凯;周朝霞;赵喜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羊水栓塞10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10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并探讨预防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10年间发生的10例羊水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羊水栓塞中,7例并发DIC,其中3例死亡,存活7例产妇和9例新生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尽早应用肝素,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倡自然分娩,严格催产素使用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是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许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扩大切除加全厚皮片移植治疗皮肤恶性肿瘤4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扩大切除加全厚皮片移植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术前设计,扩大切除43例皮肤恶性肿瘤,应用全厚皮片移植方法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切口Ⅰ/甲愈合,皮片均存活,随访6个月至6年,肿瘤无复发,外形、功能较满意.结论:皮肤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应用全厚皮片移植方法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作者:蒋屏东;翟建新;戚稼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缬沙坦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缬沙坦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培养72小时后,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缬沙坦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分别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培养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明显下降;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组比,缬沙坦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培养液中LDH、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含量明显上升.结论:缬沙坦通过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亮;戴振华;陈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镇痛泵用于妇科患者术后止痛的护理

    目的:使用镇痛泵有效处理妇科患者术后疼痛达到有效治疗.方法:将妇科术后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不采取任何方法止痛;实验组手术后常规安置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并随访.结果: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论:采用有效方法处理妇科术后疼痛,使疼痛控制在小范围,更有利于使患者平静渡过术后恢复期.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急反应,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1].

    作者:匡翠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膝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21例分析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10年6月,21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均获得随访例,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按Ikeuch评定标准:优16例,良3例,可2例.结论: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好方法.

    作者:赵银必;尹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目标分步实施法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目标分步实施法,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按护理部每月总体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本科室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把长期目标分解到每周,分步设置每周护理工作目标并组织落实.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目标任务的知晓率和落实率,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结论:目标分步实施法是提高护士积极性、持续改进手术室工作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健;彭文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改良鼻饲插管法在脑中风患者中应用

    目的:探讨适合脑中风吞咽困难患者鼻饲插管的方法.方法:将34例脑中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种模式备17例,模式1采用常规插管方法,模式2采用半卧位昏迷病人插管法.结果:模式1一次成功2例,二次成功5例,三次改为模式2成功10例.模式2一次成功12例,二次5例.结论.改良鼻饲插管法应用于脑中风吞咽困难患者能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

    作者:刘兰;唐利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棒状杆菌致颅内感染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2011年2月25日清晨被家人发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有抽搐,小便失禁,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26 日晚由家属陪同送至我院急诊.急诊测血压180/120mmHg,体温38.7℃,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WBC13.58* 109/L,N89.24%,PLT75* 109/L,Hb 166g/L,RBC 5.13*1012/L.拟诊“昏迷待查”收入ICU加强治疗.

    作者:王晓研;胡东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护理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排泄代谢产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功能下降,出血倾向,易感染等高危因素,围术期的护理对病人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笔者对5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肾功能监测、呼吸道的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及感染的预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作者:殷善秀;盖艳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严重多发伤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体会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高层建筑、社会现象等原因造成的严重多发伤日益增多,常见的有车祸伤,坠落伤,刀砍伤,爆炸伤等,其中又以车祸伤,刀砍伤居多,受伤部位多为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心脏刺伤、胃肠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等,病情危重.本文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严重多发伤113例进行观塞,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邹素云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酒精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了解体内酒精及局部消毒酒精对破伤风抗毒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A、B、C三组,A、B为实验组,C为对照组,均以相同的方法在前臂掌侧中下1/3处做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20分钟后看皮试结果作比较,实验组结果为阳性者再做对照试验.结果:酒精可致破伤风抗毒素试验结果假阳性较多.结论:饮酒病人8小时之内不做皮试,饮酒及未饮酒病人均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而不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减少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阳性率.

    作者:杨彩英;张晓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消疮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建立消疮合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观察消疮合剂用于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处方药物组成,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观察治疗痤疮的效果.结果: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率达57.7%,总有效率达97.2%.结论:消疮合剂的制备工艺合理,治疗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明戈;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41例特重烧伤抗休克补液治疗的体会

    总结特重烧伤行抗体克补液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1例特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立即予以补液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均度过休克期,平稳度过的20例,占48.78%,基本平稳的18例,占43.90%,勉强度过的3例,占.休克期后死亡的3例,占7.32%,发生严重并发症的1例,占2.44%.结论:特重烧伤患者应尽早行抗休克补液治疗,能有效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为后期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永林;袁文周;陈能彬;帅秀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TURP术后冲洗液温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冲洗液温度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329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以高于体温(38℃-40℃)、低于体温(25℃-32℃)、接近体温(35℃-37℃)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3-6天,记录各组出现膀胱痉挛出血的数量.结果:三组并发膀胱痉挛出血的例数分别为31例、27例、8例.第三组与其他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接近体温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可明显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代晓玲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幸福真谛

    清晨六点起床,阳光却早已满屋.算算日子,在这里工作也已经两个年头了,又是明媚的一夏.虽然这两年工作比较忙碌,但是总体来说,作为一名护士,背负天使的名义,能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依旧让我觉得充实而快乐.

    作者:朱丽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5位非炎性痤疮病人应用结肠水疗仪的临床观察

    结肠水疗,医学界又称之为结肠洗涤、结肠治疗或高级灌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经过净化的水(而不是使用药物或化学制剂)对整个大肠进行内部清洗.清洗的是直肠到盲肠之间(大肠全程)的自然滤透区域,它是结肠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时的一种自然处理方式.

    作者:于美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层级管理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

    PICC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本.本综述着重从建立王管技术管理流程以夏人员培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入研究层级管理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导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静脉输液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刘丽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108例感染新生儿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进行测定.结果:细菌感染组PCT95.7% (67/70),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5.3% (2/38),对照组阳性率5%(1/20).PCT阳性率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是快速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预后的判断及治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以PCT>2ng/ml为诊断标准时,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优于C-反应蛋白.

    作者:张佑贵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