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1例MDT讨论

张凯光;关泉林;赵永勋;赵鹏

关键词:乳腺癌, 急性肺血栓栓塞, 乳腺癌根治术, MDT
摘要:目的 总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于2018年3月收治的1例在术前进行MDT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T讨论进行总结,并对该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讨论结果加以总结.结果 患者存在肥胖、高龄、高血压、恶性肿瘤、手术应激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诸多高危因素,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程顺利,手术用时约90 min,出血量约30 mL,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第10天突发急性肺血栓栓塞,导致心功能衰竭,终因呼吸功能衰竭和心脏功能衰竭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休克而死亡.结论 对具有诸多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可能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乳腺癌患者,外科医生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疝的规范化治疗

    腹壁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腹壁切口疝、脐疝、白线疝、造口旁疝等,手术修补是治愈腹壁疝的唯一途径.Lancet杂志对1990-2015年期间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的总体评分为99分[1],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事业呈蓬勃发展态势.这一切离不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对腹壁疝规范化治疗理念的推广.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及各种疝修补技术的应用,腹壁疝的治疗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作者:黄鹤光;林荣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护患评估差异性分析

    目的 比较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及其责任护士对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其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护评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和患者版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流程进行.比较护患对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了结直肠癌患者130例,责任护士40位.护士对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分为(162.86±27.95)分,患者自评评分为(149.86±33.65)分.护患就“患者是否为出院回家做好准备”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较弱(κ=0.365,P<0.001).患者自评出院准备度4个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疾病知识和自身状况;护评结果条目均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和自身状况.除“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维度外,其他维度的护评得分均高于患评得分(P<0.05).结论 护患关于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存在差异,护士高估了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

    作者:贺育华;杨婕;蒋理立;李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复杂腹股沟疝的治疗

    腹股沟疝在腹外疝病例中的占比为75%,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且绝大多数修补手术为常规安全手术[1-2].粗略估计,每年全世界范围内初发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量约为2 000万例[3].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围手术期评估,很多腹股沟疝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为患者及医生带来麻烦.笔者结合指南及文献,阐述了几类较复杂的腹股沟疝的治疗:①巨大阴囊疝;②滑疝;③复发疝;④需要急诊处理的腹股沟疝,现总结如下.

    作者:任峰;刘刚磊;周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

    目的 总结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 近几年对慢性胰腺炎时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有了很多新的研究和发现.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胰酶分泌减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腺体及胰岛组织的损伤导致胰腺内分泌细胞、其他内分泌细胞的破坏以及肠-胰岛轴紊乱,继而出现各种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的紊乱,终表现出糖耐量异常或显性糖尿病.当前的治疗方法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包括针对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及胰酶替代治疗;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应提倡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的管理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仍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首选.结论 目前虽然对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其有关发病机制、诊疗方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的疗效,探索更加优化的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的重点.

    作者:侯圣忠;龙海若;田伯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单中心1078例腹股沟疝的手术构成及术后随访分析

    目的 总结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间的腹股沟疝术式变化及各术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 07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组织修补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开放组进一步分为网塞组、平片组和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即超普疝修补系统(UHS)组],比较各术式的术后复发、慢性疼痛、异物感、手术部位触硬感、男性性功能以及生育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行组织修补术52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889例[采用网塞平片技术687例,采用平片技术100例,采用UHS技术102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137例.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慢性疼痛、异物感和男性性功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复发率和手术部位触硬感率较低(P<0.05),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也略低(P=0.047).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个亚组中,网塞组、平片组及UHS组的复发率、慢性疼痛发生率、异物感发生率及男性性功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HS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部位触硬感发生率均低于网塞组及平片组(P<0.05).结论 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在开放无张力术式中,腹膜前隙疝修补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李龙龙;王宜文;陆明;胡孔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体会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住院并术前诊断为远端胃癌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在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术中通过胃管引导,胃管与营养管的固定、分离,在直视下置入空肠营养管.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且术中均成功置入空肠营养管,置管时间10 ~ 15 min,平均13.5 min;空肠营养管留置时间5~7d,平均6d;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狭窄、肠漏、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操作简单,术中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少,为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作者:丁天龙;刘小龙;王丹;马延龄;李雪梅;谷保红;陈亚惊;崔鸿斌;党建忠;陈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胰腺全系膜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胰腺全系膜切除(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 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施行的1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47例,壶腹周围癌76例,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按所行手术方式分为TMpE组和Whipple组,分别对同一部位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TMpE组和Whipple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MpE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Whipple组(P=0.038);壶腹周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胰头癌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TMpE组明显高于Whipple组(x2=6.595,P=0.010),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在TMpE组和Whippl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胰头癌患者的累积生存曲线TMpE组优于Whipple组(x2=9.597,p=0.002),壶腹周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累积生存曲线在TMpE组和Whippl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4,P=0.358).结论 对于胰头癌患者行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较于标准Whipple术而言,虽然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近期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安全性与Whipple术无明显差异且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对壶腹周围癌患者而言,行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之Whipple术在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徐云柯;苏松;淦宇;方程;彭方毅;李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1例MDT讨论

    目的 总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于2018年3月收治的1例在术前进行MDT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T讨论进行总结,并对该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讨论结果加以总结.结果 患者存在肥胖、高龄、高血压、恶性肿瘤、手术应激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诸多高危因素,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程顺利,手术用时约90 min,出血量约30 mL,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第10天突发急性肺血栓栓塞,导致心功能衰竭,终因呼吸功能衰竭和心脏功能衰竭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休克而死亡.结论 对具有诸多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可能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乳腺癌患者,外科医生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张凯光;关泉林;赵永勋;赵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急诊手术的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急诊手术后进行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总结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62例患者的手术救治均获成功,无死亡及感染性休克病例.术后出现腹腔脓肿6例,切口感染5例,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62例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时间为(45±21)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7)d,血象恢复时间为(16±8)d,瘘口愈合时间为(47±24)d,总住院时间为(56±27)d.其中49例肠瘘经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愈,13例肠瘘经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未治愈,行二期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少,冲洗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不高,经济实惠,冲洗设备护理方便,可为复杂性或难治性肠瘘患者再次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乐;余稳稳;曹廷宝;何翠;韩晓鹏;刘宏斌;李洪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在地市级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49例)和开腹(45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为4.1%.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短或较低(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33);而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的长度、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及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在地市级医院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杨小丁;杨烈;何承峻;李俊川;杨柳;陈廷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腹腔镜直肠癌术后会阴疝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利用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腹腔镜直肠癌术后会阴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会阴疝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行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会阴疝及盆底重建手术.结果 4例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术中出血量为50 ~ 100mL,手术时间1.0~1.5 h,术后推迟下床活动时间至术后5~7d,术后10 ~ 14 d出院.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出现.出院后建议患者长期坚持以T型会阴绷带或质硬内裤的方式向上提拉会阴部以减少张力.术后2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行体格检查以及腹盆腔CT扫描未显示会阴疝或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会阴疝的创伤相对小,效果较好,对于腹腔镜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术后非复杂性会阴疝可优先考虑这种修补方式.

    作者:贺梁;王江;李骜;张永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术前风险评估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术前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风险分层对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400例患者(400个病灶)的临床资料,评价超声复发风险评级与术后临床复发风险分层的一致性.结果 400个病灶中,病灶直径为(12.8±8.5)mm,其中≤10 mm的病灶214个,10~40 mm的病灶178个,>40 mm的病灶8个.发生淋巴结转移242例,出现被膜侵犯309例.临床复发风险分层:低危224个,中危148个,高危28个.超声复发风险分层:低危111个,中危270个,高危19个.术后复发风险分层和术前超声复发风险分层的一致性中等(κ=0.414,P<0.01).此外,超声检查与临床对于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较差(κ=0.291,P<0.05),对于被膜侵犯判断的一致性中等(κ=0.402,P<0.05).结论 甲状腺超声术前评估复发风险分层,侧重于个体化的术前评估,评估内容更加详细和细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续治疗及早期筛查复发风险.

    作者:何玉霜;马步云;彭玉兰;周洁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胰头癌并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血管重建方法

    目的 总结胰头癌并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切除并血管重建这一特殊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3月收治了1例胰头癌并PV和SMV/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患者,根据术前CT检查所示的肿瘤与血管浸润程度判断为Loyer E型.SMV/SV汇合部受侵部分位于SV/SMV汇合部的右侧壁,浸润深度向下未超过SV/SMV汇合部低点.行PD联合受侵的PV和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切除(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弧形切除),保留SMV/SV汇合部左侧部分,然后使用人造血管行PV和SMV/SV汇合部残端吻合.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共计380 min,出血量约200 mL,PV、SMV及SV的阻断时间分别为35、30及30 min,术后无胰瘘、胆汁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人造血管感染、血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于术后第12天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上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见人造血管通畅良好;术后3、6、9及12个月电话随访未诉明显不适;术后12个月复查胸腹部C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复查肝功能正常.结论 对胰头癌并PV和SMV/SV汇合部同时受侵者,行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切除,保留SMV/SV汇合部左侧部分,再对PV断端行人造血管重建,这是一种特殊的吻合方法,减少了SV单独重建吻合口,从而缩短了PV阻断时间,缩短肝脏缺血时间,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雾;顾海涛;孙红成;黄力;陈国庆;钟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腹腔肿瘤的徒手穿刺技巧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治疗技术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已被广泛应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或转移结节(直径7 cm以下的实体病灶).该项治疗手段通过穿刺技术实现在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依靠粒子持续释放的γ射线对肿瘤起到持续放射治疗,因此,合理布源、使放射剂量达到合理化分布,以使患者获益大化.为此,国内许多学者[1-2]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包括穿刺过程中影像学引导方式的选择、穿刺相关问题的探讨、模板的应用如3D打印模板在粒子治疗中的应用等.由于腹腔肿瘤受限于组织器官的复杂性、腹式呼吸导致的肿瘤活动度、穿刺路径中其他组织的遮挡和影响等因素,使得穿刺过程较为困难,风险相对较大.因影响穿刺困难的因素较多,模板穿刺在腹腔肿瘤粒子植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较小,多数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需要通过医生的徒手穿刺得以实现.

    作者:李清春;杨文涛;盖保东;梁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半乳糖凝集素-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 (Gal-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Gal-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胃癌组织中Gal-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力、转移能力、免疫抑制、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在胃癌的进展与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al-1表达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 Gal-1的表达可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杜恒锐;王振江;马志坚;任彦先;王科深;展昊;焦作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leosigmoidal anastomosis,IS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IRA组和ISA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止泻剂应用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12及24个月时对2组患者的日排便次数、Wexner便秘评分、肛门失禁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腹痛频率评分和腹胀频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IRA组23例,ISA组2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便秘时间、胃肠传输试验阳性滞留的结肠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IRA组比较,IS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止泻剂使用率相对较低(P<0.05).③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术后排便情况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在术后第3、6、12个月时IRA组的日排便次数均明显多于ISA组(P<0.05),至术后第24个月时2组基本接近正常;Wexner便秘评分、肛门失禁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腹痛频率评分及腹胀频率评分在术后不同时相时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后ISA和全结肠切除后I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均安全及有效,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选择,在严格把握指征的前提下,ISA术优势更明显.

    作者:张晓微;马振南;孙威;江洋深;礼巍;贾翼;杨萱;徐志强;马帅;宋财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调控研究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 (USP39)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USP39基因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和HCT116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3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选取结直肠癌SW1116和HCT116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4组(每组5个复孔):KD-1组和KD-2组,采用慢病毒短发夹RNA (shRNA)敲低肿瘤细胞中USP39基因的表达;shCon组细胞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Con组细胞未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SP3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7).②不管是在SW1116细胞还是在HCT116细胞中,第3、4及5天时,KD-1组和KD-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shCon组和Con组(P<0.05).③不管是在SW1116细胞还是在HCT116细胞的KD-1组中,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较Con组和shCon组降低(P<0.05),G2/M期细胞的百分比和亚G1期细胞数均增加(P<0.05).结论 USP39蛋白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敲低USP39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形成能力,促进肿瘤细胞早期发生凋亡.

    作者:邢智远;张凤娟;王志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新进展

    目的 总结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的原理、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ESM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CESM将病灶的形态学信息与血供信息综合,通过低能量图像与剪影图像诊断,在临床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对临床可疑病灶的进一步诊断、乳腺癌术前评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等.结论 CESM的临床价值与MRI检查相仿,却更加快速、简单及相对价廉,可为不具备MRI设备的医院提供一种可能具有与MRI检查相似效能的乳腺检查技术.

    作者:张燕芹;余建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术前三维重建辅助并存血管变异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目的 探讨存在血管变异的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术前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肝脏体积计算,从而制定手术规划并进行手术.结果 三维重建结果提示肿瘤位于右肝中心区域且涵盖Ⅴ、Ⅵ、Ⅶ、Ⅷ段,门静脉存在Ⅱ型变异,门静脉右前支有走向左内叶的分支,右肝静脉分为腹侧支及背侧支,存在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术前规划行右后叶切除或右前叶切除均不能完整切除肿瘤,若按照标准右半肝切除则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27%,若保留门静脉右前支主干行右肝部分切除术则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41%.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保留门静脉右前支主干的右肝部分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液后缓解,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本病例的结果提示,对于存在血管变异的肝癌病例,在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吴柯;李靖;尤楠;谷慧英;王梁;王峥;朱毅楠;李洪艳;郑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343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43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97例(28.3%)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及手术者经验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0);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和手术者经验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0).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和手术者经验.

    作者:刘作良;谢雪虹;田洪鹏;李利发;侯华芳;张广军;周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