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随着医学学的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在小儿科,现在留置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更为重要.我科从2007年8月~2010年8月已普遍开始使用套管针,在3年的临床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会芳;王娜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根据新生儿的特殊性,重点阐述了解新生儿糖、脂类、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作者:张宝琴;贾洪娟;韩素桂;王玲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1 病例摘要患者女23岁,住院号11823,已婚、农民.孕1产1.因下腹疼痛伴头晕、肛门坠胀感10小时,于2009年11月26日下午5:40分入院.询问病史:病人人院前一天晚上同床后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疼痛逐渐加重并波及整个下腹部,无放射痛,伴头晕和肛门憋坠感,无恶心、呕吐,无发冷、发热及其他不适.既往月经周期规律,16岁初潮,30天来潮一次,持续4~6天,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为2009年9月10日,22岁结婚,23岁孕足月剖宫分娩一男婴,平时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结核、肿瘤病史.
作者:史博宏;信力静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到官口开大10cm,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需6-8h,初产妇的宫口扩张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包括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2-3cm,平均每2-3h开大1cm,约需8h,活跃期是指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约4b.重点观察宫缩程度,宫口开大及胎儿情况.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耳部手术是根除或有效治疗某些耳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多采用局部麻醉方式.由于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其心理活动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对手术能否顺利进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心理护理在手术全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残,对局麻状态下耳部手术患者的心理进行解析,并探究相关护理措施.
作者:邱德叶;黄静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评价GE Light speed 4 CT扫描技术及重建技术在胸廓多发性骨折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92例胸部创伤患者,应用GE Light speed 4CT进行扫描及重建技术.结果:胸廓骨折83例;肺挫伤43例;肺撕裂伤13例;创伤性湿肺7例;主支气管撕裂1例;肺不张和肺萎陷;纵隔、皮下气肿3例;心包积液3例;骨折73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52例,单根肋骨骨折7例,合并胸椎骨折8例,锁骨骨折3例,肩脚骨骨折2例;外伤隔病2例,均为左侧;伴有腹部脏器损伤者21例,其中肝破裂7例,脾破裂11例,肾破裂3例,胰腺破裂1例.结论:GE Light speed4 CT扫描技术及重建技术能确诊断胸廓多发性骨折,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处理.
作者:韦林森;王金屏;张克池;韦东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甘舒霖胰岛素30R和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尿蛋白定量和尿素氮肌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舒霖胰岛素30R联合吡格列酮观察组(30例)和单用甘舒霖胰岛素30R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FBS、2hFBG、HbA1c、24尿蛋白定量水平和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吡格列嗣可以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氮肌酐,从而发挥一定的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刘克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这是一项现代高科技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治愈率高的优点,有着快速康复治疗理念的门诊手术.方法:通过我科384例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行LC 384例,368例成功其中4例行单孔,16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严薇;高勇;马惟俭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母婴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孕检发现HⅣ感染的孕妇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两组,每组47人.干预组除实施健康教育外,采用认知行为,行为学,情感式的干预模式,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HIV感染孕妇及家属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认知、家庭内支持及依从性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比较,干预组对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认知程度、家庭内支持及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彭筱凤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家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0例院前急救中的患者家属在院前急救现场根据患者心理及病情对家属进行急救技能指导及心理安慰.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院前急救常识提高,减少护患纠纷,可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达前的抢救水平.结论 院前对急救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是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措施,应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陆仁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Bircoll首先报道了用脂肪注入的方法来增大乳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自体脂肪移植丰胸日益增多,其优点是组织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替代品以及异体异种材料,没有免疫排斥现象,无痕微疼,吸脂塑形隆乳丰胸,一举两得.但自体脂肪的吸收,手术需2-3次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一直是困惑广大美容外科医师和求美者的问题.我们采用德国产DAMI-body-jet水动力吸脂塑形自体脂肪移植设备技术,较好的解决的这个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继峰;徐红英;赵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技术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上颌窦检查的32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重建成像,同时拍摄全景片做以对比.结果:螺旋CT成像技术与全景片相比,能够以不同截面及3D等不同影像显示上颌窦的完整影像,可以显示上颌窦底切迹、台阶、大斜度上颌窦侧壁、纵隔等解剖变异的部位、走行和范围.结论:螺旋CT有助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准确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并为种植体的选择、植骨量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华;翁定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总结了64例全脑血管造影及部分病人进行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个规范的护理模式.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柯贵伟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手汗症是指无疾病原因的超过正常生理的出汗,手掌、腋窝处多见,并影响心理健康[1].单孔法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和康复快等优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开展该手术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术中护理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刘筱凌;徐海英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对1例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包括胎儿的观察,术前及术后贫血、出血感染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笔者认为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能大限度提高胎儿的安全,延长母体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娥;张俊茹;张娜;刘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和消炎镇痛膏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86.00%,对照组为64.0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总积分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及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起效快,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启富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外伤的性别、原因、部位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损伤男女比例为3.62:1,病因以交通意外伤占第1位,损伤部位以下颌骨骨折居多,6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6.7%.结论:在患者各项生命征平稳后,应早期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微型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固定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颌骨骨折的方法.
作者:张明强;吴鸿彩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外科的手术原则和技术修复急诊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美容效果.方法 对急诊面部软组织损伤应严格清创,并根据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和与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进行美学评估.依据评估情况,按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适合的整形美容方法进行修复,包括:直接缝合法;不规则几何线改型缝合法;局部皮瓣移植修复法;分次修复法.并于创面愈合后,早期进行抗瘢痕治疗.结果 本组67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上述整形美容方法修复,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无感染、血肿及皮瓣坏死发生.术后随访3~10个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急诊面部软组织损伤,采用适合的整形美容外科方法进行修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作者:王金州;张明双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全胃切除术后并发膈疝临床较少见,由于经胸全胃切除手术破坏了膈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也破坏了膈肌脚的括约肌作用,为术后膈疝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其发生与术后腹压增大、患者的体质,以及全胃切除术后长期进食受限,机体营养状况差,术后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不良有关.膈疝易引起肠梗阻,甚至肠绞窄,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一旦确诊发生膈疝,术前准备应快速、高效,尽早手术,必要时急诊手术.为病人早日康复赢得时间.
作者:吴瑕;刘丽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潜伏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住院时才确诊为妊娠合并潜伏梅毒的10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的资料.结果:分娩足月儿8例,早产儿2例,其中1例早产儿因重度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所分娩的10例新生儿出生后均经脐血血清学检查,即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结果全为阳性,均系先天性梅毒.结论:妊娠合并潜伏梅毒对胎儿或新生儿有较大的危险,必须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并应加强母婴护理,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作者:常学江;邵卫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