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明;朱小梅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侵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细菌的耐药性.由于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药耐药性.
作者:艾德梅;刘丽;张玉芹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调经促孕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6例,研究组服用调经促孕丸配伍氯米酚治疗,对照组服用氯米酚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妊娠率为74.0%,对照组妊娠率为43.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经促孕丸治疗元排卵型不孕排卵率高,妊娠率亦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赖青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在DSA引导下行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DSA引导下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结果58例中,治愈50例;显效12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过临床病人应用及观察研究,DSA引导下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治疗手段上的优势互补性,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慧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亚硝基脲作为一种重要的双官能团抗癌烷化剂,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亚硝基脲分解生成活泼素电子中间体而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互补碱基对横向交联、链的断裂等损伤,终导致癌细胞凋亡.由于亚硝基脲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均可能产生二次肿瘤,有关亚硝基脲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癌症防治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几年有关亚硝基脲抗癌机理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凡;马雪梅;钟儒刚 刊期: 2011年第z3期
观察中医中药结合自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通过临床观察与比较,中医治疗银屑病具有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的特点,从而体现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可行性、高效性.
作者:郁书亮;郑俊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方法:以人文精神为基础,融入创新教育,通过以TBL教学为主的授课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来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结果:构建起适应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素质的模式.结论:医疗市场国际化,尤是我院JCI要求,护理人员作为与顾客接触的第一线,与外籍(韩国)医生接触的第一线,她们的培养必须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我院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英语沟通能力,为我院走进国际化起到了铺路石作用.
作者:刘英;朴相根;金柱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老年人跌倒与老年人骨折关系密切,研究显示,发生跌倒的老年人中5%-10%发生骨折,发生骨折的老年人中有90%是由于跌倒所致.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因此,老年人跌倒致骨折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步态稳定和平衡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疾病因素:如白内障、偏盲、青光眼会影响视角的灵敏度而导致跌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很多药物可影响人的神志、精神、视角、步态、平衡等方面.心理因素:沮丧、抑郁、焦虑及不佳的心理状态及导致与社会隔离均增加跌倒的风险.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老年人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风险.社会因素:老年人的教育与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独居老人,独居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等,都会影响到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老年人跌倒致骨折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跌倒致骨折的严重后果.尤其是一些能力差、听觉减退、对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的患者,由于他们的平稳能力差,步态不稳,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反复讲述,不厌其烦的提醒患者防止跌倒.
作者:林水平;李艳;章瑛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究拐杖在骨科康复中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来院下肢骨折患者310例的康复情况做总结,使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后,离床步行锻炼时正确使用拐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的注意点.结果:310例患者接受宣传指导后,无1例因拐杖使用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对骨康复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通过科室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对护士采取情感归属管理,自我被白管理、激励机制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及组织行为管理.从根本上转变护士心态,提高了其职业满意度.良好组织氛国营造,为科室学习班型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苟红兵;潘调茹;何颖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sinage,VSD)治疗下肢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下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创面平均面积为10cm×15cm,均采用皮瓣转移术+VSD负压吸引术修复创面,术后给予负压吸引、观察皮瓣血运、体位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荻随访,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破渍,质地.结论:皮瓣转移术结合VSD封闭创面是修复下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创面较理想的方法,术后合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捷;陈玉荣;詹美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按1:1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奇正消痛贴膏治疗组40例和双氯芬酸钠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各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显效率为37.5%,对照组显效率为27.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临床使用方便,作者已列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首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传师;刘文斌;杨振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用四味蛇药酒与中成药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特点、疗效以及护理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将132例毒蛇咬伤患者分成四味蛇药酒治疗组和中成药治疗组,四味蛇药酒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四味蛇酒内服和伤口外敷治疗;中成药治疗组的患者分为分别给予季德胜蛇药片、青龙蛇药片治疗.结果:给予四味蛇药酒治疗的患者41例,治愈率为61.0%,中成药治疗组中,给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的患者51例,治愈率为56.9%,给予青龙蛇药片治疗的患者40例,治愈率为55.0%.四味蛇药酒组与中成药组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认为四味蛇药酒和中成药物在治疗毒蛇咬伤患者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子冬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痛症状缓解及病情转归情况.方法:7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病例给予脱水降颅压、镇痛、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头痛缓解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用于治疗SAH后头痛和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潜伏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住院时才确诊为妊娠合并潜伏梅毒的10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的资料.结果:分娩足月儿8例,早产儿2例,其中1例早产儿因重度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所分娩的10例新生儿出生后均经脐血血清学检查,即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结果全为阳性,均系先天性梅毒.结论:妊娠合并潜伏梅毒对胎儿或新生儿有较大的危险,必须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并应加强母婴护理,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作者:常学江;邵卫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更是高职口腔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是能体现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的的学科,<口腔修复学>的课改也将有效的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目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制定专业实用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技能实训和增强动手能力、仿真临床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法:由于<口腔修复学>是一门专业性、技能性、工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彻底打破教学常规,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融为一体,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把教室与实验室融为一体,把讲授与示教融为一体,融教、学、做理实一体化;具体做法是以技能示教为指导,以技能实训为中心,以技能考核为手段,以顶岗就业为目的.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口腔修复学)课程的改革极大的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效的化解了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迎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誉和好评,促进了毕业生的上岗和就业.
作者:刘建东;刘曼丽;方兆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于胃管插入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需插胃管鼻饲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腔插入胃管,治疗组患者经鼻腔插入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插管次数及食管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插管成功率高,恶心、呕吐、食管损伤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插管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覃玉秋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总结合理有效的沟通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病人为中心,通过术前宣教,指导术中配合,术后健康指导对病人进行整体的个性化护理.结果:提高了病人对门诊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论:良好的沟通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提高医院社会效益.
作者:马惟俭;高勇;严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Ms异位内膜30例(实验组)和正常子宫内膜30例(对照组)中COX-2、VECF的表达.结果:①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76,P<0.05).结论:COX-2和VEGF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二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可能为EM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张翠芹;张艳辉;周艳荣;唐红霞;李学军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软针如何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静脉通道利于抢救及预防不及时接瓶导致的堵管现象.结果: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套管柔软、其软针在血管内可留置较长时间且血管不宜被穿破.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不必多次穿刺,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宝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患儿,男性,1岁2月.患儿因出生后紫绀行超声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肺动脉闭锁、功能性单心室、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查体:口唇紫绀明显,可见杵状趾、指.心前区可触及震颤,胸骨左缘2、3、4肋间均可闻及4/6级糙喷射样收缩期杂音.
作者:陆龙;姚建民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