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沟通在围术期护理中的作用

陈好;唐明霞

关键词:沟通,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重要一环,如果说药物治疗等手段是病人康复的骨架,则良好的沟通便是骨架的混凝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患之间由初的伦理关系逐步演变成是具有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性质甚至发展成为唇齿相依的人际关系,所有在医患双方播下了矛盾和对立的种子[1].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7例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护理研究

    压疮是指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对27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孙晶晶;陆叶;张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108例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的护理

    本文总结了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例面及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朱长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入院及出院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出院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干预组出院后1、3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由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征象特点.结果54例中单骨型33例,多骨型19例,Albright综合症2例.X线表现比较复杂,常见有囊状改变、毛玻璃样改变、丝瓜瓤样改变及虫蚀样改变4种骨改变.CT表现有囊状低密度影、毛玻璃样改变、斑块样硬化.结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诊断以X线平片为首选,头颅等较复杂部位的影像诊断以CT为佳.

    作者:韦林森;韦东风;张克池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旨在研究美托洛尔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例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及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发生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有好转,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好转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提高的心率变异性及残少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高振秋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对照组52例,行开腹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需输血,无临近器官损伤,术中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美观元疤痕,且保留了生育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桂玲;雷志英;黄爱民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新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整个精神活动和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服药依从性是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之一,且与疗效直接关联[1],对预后、转归有着重要影响.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2]现将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覃爱珍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分析

    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临床中的多发病,由于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严重,近来此种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我科自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间,对86位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体外膜肺氧和术(ECMO)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把病人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气体交换(氧合)后,再送回病人的动脉或静脉.ECMO治疗期间,心脏和肺得到充分的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对5例肺移植患者术前行ECMO支持,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杭洁;刘筱凌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应用金属股骨颈固定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应用金属股骨颈固定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12例,经5年以上随访,功能恢复全部达到优良,没有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文就手术操作、生物力学分析及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做一总结.

    作者:冯申启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皮纹切口

    人体的郎氏线(下图)由于真皮结缔组织的纤维束排列方向的不同,因此皮肤具有一定方向的张力线,又名皮肤切线或Langer线.在外科手术时.如按此线的方向切开皮肤,则皮肤切口的宽度较小;相反,如切口与此线垂直,则其宽度较大,并且在伤口愈合后,容易产生较明显的疤痕[1].

    作者:鲁向新;宋志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口腔医疗服务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关注,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也应得到相应提高.结合我科工作实际,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o

    作者:王琳;向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TI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调查

    目的:探讨TI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特征及心理干预、用药前后的比较.方法:连续抽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言语障碍者共90例,同时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90名.采用HAD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两组被试测评后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相同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后,采用同样方法跟正常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IA患者整体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其HAD焦虑抑郁分值及述情障碍总分、因子1、因子2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经过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相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方面则无明显差别.结论:TIA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而经过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其焦虑抑郁情绪及述情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小娟;王坤红;王雷;崔玉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患者的不完全性肾替代疗法,它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存机会.患者从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渡到平稳透析阶段称为血液透析的诱导期[1].由于治疗方式的改变,这段时期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大多数患者在此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紧张情绪,为了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了解掌握有关的血液透析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顺利进入维持性血透,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28例诱导期HD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效果切实可见.

    作者:刘妹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垂体脓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垂体脓肿病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结果:2例行开颅手术,6例行经蝶窦入路手术.术后随诊6月~5年,7例垂体脓肿患者无复发,头痛消失;视力、视野障碍有所改善者6例;5例尿崩患者术后2-5周恢复正常;1例经翼点入路患者术后3个月脓肿复发,再次手术后患者出现昏迷,自动出院.结论垂体脓肿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作者:庞其军;赵颖;郗艳国;王占君;李金恒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环境护理在小儿妇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环境护理在小儿妇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环境护理应用于小儿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观察并比较患儿接受输液情况与满意度情况,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主动接受输液治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环境护理应用于小儿妇科疾病患者可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能提高满意度及舒适程度,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素珍;朱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老年肺结核诊疗与防护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及有效预防.方法:通过影像学的动态监测、痰菌培养(结核菌敏感与耐药试验),分析26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治情况,针对其发病特点,找出对策.结果:本组65例病人,特点为老年人发病多,复发或再感染者居多,病情重且复杂者居多.结论:老年肺结核多为继发性,老年人对结核菌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病高是因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肺部免疫力也下降,肺组织弹性减弱,呼吸道分泌功能降低,使肺清除痰液的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结核菌侵入发病,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且病程长.老年人耐药病例多、重症病例多,已成为主要慢性传染源.老年人尽可能避免与肺结核病人接触以防被传染.

    作者:冯颂华;王志君;姚源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发糖耐量低减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发糖耐量低减患者(IGT)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的冠心病伴发糖耐量低减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干预组和护理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一月和三个月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依从性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伴发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陈艳丽;何玉惠;刘彩虹;周文华;沈丹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本组86例患者行规范术前、术中和术后合程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本组86例子患者中2例发生穿刺血肿外,其余全部安全立痊愈出院.结论规范化的全程护理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爱玲;高春燕;钟绒绒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1840例临床治疗与护理,认为经挠动脉进行PCI比经股动脉进行PCI优越性大,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蒋玉兰;张金燕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