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晓慧

关键词:护理干预, 冠心病, 生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入院及出院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出院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干预组出院后1、3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踝解剖复位在严重踝关节骨折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46例严重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随访结果表明:在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恢复腓骨的长度及保持外踝的弯曲度.此二者在保持踝关节骨折稳定及功能恢复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申启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青少年上睑倒睫矫正并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双重睑术式治疗青少年上睑倒睫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双重睑术联合上睑内翻矫正术治疗青少年上睑倒睫20例(34眼).结果:术后满意18例占90%,良好2例占10%.结论:改良双重睑术用于治疗青少年上睑倒睫.可获得较为美观的重睑形态和理想的消除倒睫的睫毛位置.

    作者:刘伟;黄海;李琛;朱加贵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目的:探讨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诊断与治疗流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0例院前急救及36例家属自行送院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经验总结,探讨我院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40例院前急救患者,现场死亡1例(2.5%),39例(97.5%)经院前有效急救后,迅速入医院治疗,其中7例(17.5%)治愈,32例(80.0%)好转.36例家属自行送院急救患者,5例(13.9%)经急救无效后死亡,其余入院治疗有4例(11.1%)治愈,27例(75.0%)好转.分别对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提高治愈率和愈后生活质量.

    作者:周伟梁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癌

    目的:探计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甲状腺受检者43200人,男女各半,行触诊、彩超检查,发现问题者进一步行CT、ECT、化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结果:甲状腺微小癌7例,直径大0.95cm,小0.43cm,其中2例原发癌,5例分别并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和桥本氏病.触诊发现1例,彩超7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蒋伟;郑星;金俊杰;曹远征;陈秀萍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体外膜肺氧和术(ECMO)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把病人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气体交换(氧合)后,再送回病人的动脉或静脉.ECMO治疗期间,心脏和肺得到充分的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对5例肺移植患者术前行ECMO支持,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杭洁;刘筱凌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静脉留置针首次进针位置的探讨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手臂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临床普及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接受留置针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二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为1.8min±12s观察组所需要的时间为2.5 min±22s,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上,实验组对留置针的认可率为89%,观察组为76%.结论:首次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血管,有利于留置针的普及使用.

    作者:汪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尿毒症患者4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室2年来收入院的4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宣教,对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经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患者认识到该病护理要点.结论患者及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包建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按1:1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奇正消痛贴膏治疗组40例和双氯芬酸钠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各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显效率为37.5%,对照组显效率为27.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临床使用方便,作者已列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首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传师;刘文斌;杨振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光固化树脂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上前芽切角因龋或外伤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且严重影响美观.本文谅以光固化树脂修复上前芽切角缺损所作的临床观察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护士在糖尿病教育中的作用

    糖尿病是我科专科疾病,治疗目的是良好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检测、自我护理等五方面.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糖尿病病人150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67人,高年龄86岁,低年龄11岁.方法是:对150例病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即入院时、出院时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付玉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诺顿评估表的制作与在普外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诺顿评估表的作用及实用性.方法:对我科68例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对筛查为高风险者采取针对性预防和个体化护理.结果2例患者发生Ⅱ期压疮,经过精心的护理,疮面结痴、愈合.结论:诺顿评估表的制作和应用大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将难免转变为可避免发生,同时也是压疮快速康复的前提保证.

    作者:陈洁;张惠芳;彭秀琴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索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佳疗效方案.方法:对我院400例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病例.按用药分为用米非司酮A组100例: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5天,B组100例;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单次给药C组100例;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加四氢叶酸钙D组100例.观察疗效.结果: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血β-HCG<2000U/L者D组成功率为92.00%,C组成功率为86.00%,B组成功率为80.00%,A组成功率为56.00%;血β-HCG>2000U/L者D组成功率为78.00%,C组成功率为70.00%,B组成功率为60.00%,A组成功率为4000%.结论:临床显示,异位妊娠疗效方案,D组疗效佳,C/B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疗效差的是A组.血β-HCG越低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越高.

    作者:龚翠花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探讨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术中与医师的配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5月经我院治疗的4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五例全麻),术中、术后元一例感染与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12个月,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时,严格按手术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是减少并发症与防止感染的必要保证.

    作者:敖秀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的产程观察

    目的:观察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病的产程情况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初产妇165例,随机分A、B、C三组,A组25例,B、C组各70例.由麻醉师予A组和B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8μg及6μg舒芬太尼,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A组鞘内用药为0.4μg/ml的舒芬太尼;B组硬膜外腔用药为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3μg/ml的舒芬太尼;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三组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C组的剖宫产率比A组、B组的剖宫产率高(P<0.05);C组的缩宫素使用率比A组、B组的低(P<0.05);三组的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出血量和器械助产率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认为,微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以舒芬太尼为主要药物的腰硬联合阻滞这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具有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

    作者:卢觉英;周朝明;宋庆华;覃廷华;骆永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中草药牙得安牙粉在正畸治疗中对牙周维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草药牙得安牙粉在正畸治疗中对牙周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基础治疗、口腔卫生宣教加中草药牙得安草粉.对照组:基础治疗、口腔卫生宣教加普通牙膏.分别在矫治前、矫治三个月,矫治六个月时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测.结果:矫治前两组临床牙周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矫治三个月、六个月时,两组临床牙周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草药牙得安牙粉能减少牙菌斑形成,有效改善牙龈健康.

    作者:黄健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浅谈失眠的药物治疗选择

    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治疗失眠的药物选择进行了综述.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正逐渐成为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

    作者:田洪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儿童肺炎克雷伯杆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克雷伯杆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月-2009年8月住院的860例ALRTs患儿进行痰液细菌培养,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及确证试验.结果:本组共培养出细菌242例,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45株,产ESBLS12株(26.67%),产ESBLS对头孢曲松耐药率100%,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83.3%;对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1岁以内婴儿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率(82.2%)明显高于1岁以上患者(17.8%).结论:婴幼儿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易感人群,临床用药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钟伟明;何浩瑜;黄家亮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妊娠期哮喘的药物治疗

    妊娠期哮喘是哮喘治疗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一特殊时期既要控制哮喘,使妊娠妇女顺利渡过孕期至分娩,又要避免药物对胎儿可能导致的危害.因此,妊娠期哮喘的合理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董赛晓;邓志鹏;白丽秀;陈俊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Ms异位内膜30例(实验组)和正常子宫内膜30例(对照组)中COX-2、VECF的表达.结果:①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76,P<0.05).结论:COX-2和VEGF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二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可能为EM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张翠芹;张艳辉;周艳荣;唐红霞;李学军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PPH手术治疗痔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PPH术治疗痔疮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采用PPH术治疗89例痔疮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手术前心理干预,做好健康教育,彻底清洁肠道;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刀口处疼痛、出血情况,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和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术后无感染、水肿、出血,平均住院5~7天,痊愈出院.结论:PPH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作者:刘丹;汤素琼;胡芬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