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觉英;周朝明;宋庆华;覃廷华;骆永红
手术室是一个暴露于血液和人体组织液的高位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等原因.极易发生锐器损伤事件,而锐器损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针对锐器损伤潜在可能性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操作规程.
作者:余霞;王晓萍;刘一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奇正消痛贴膏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共观察80例,随机分为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奇正消痛贴膏,1贴/天,对照组给予活血止痛膏,1贴/天,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贴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膏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优于活血止痛膏.
作者:何锦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技术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上颌窦检查的32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重建成像,同时拍摄全景片做以对比.结果:螺旋CT成像技术与全景片相比,能够以不同截面及3D等不同影像显示上颌窦的完整影像,可以显示上颌窦底切迹、台阶、大斜度上颌窦侧壁、纵隔等解剖变异的部位、走行和范围.结论:螺旋CT有助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准确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并为种植体的选择、植骨量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华;翁定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心,脑,肾均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理发展过程易受累的重要器官尤其是肾脏在高血压早期已受到病理性损害,微白蛋白尿是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程度可靠指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在降低血压同时减轻高血压引起肾损害,减少蛋白尿排出,保护肾功能.钙离子拮抗剂对肾脏保护作用如何?本研究意在比较坎地沙坦脂及非洛地平分别及联合用后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寇晓睿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地位.方法:分析55例使用盐酸戊乙奎醚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催吐洗胃、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早期及时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控制心律失常,可提高乌头碱中毒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阳;沈丽娟;王长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5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胡慧琴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亚硝基脲作为一种重要的双官能团抗癌烷化剂,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亚硝基脲分解生成活泼素电子中间体而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互补碱基对横向交联、链的断裂等损伤,终导致癌细胞凋亡.由于亚硝基脲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均可能产生二次肿瘤,有关亚硝基脲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癌症防治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几年有关亚硝基脲抗癌机理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凡;马雪梅;钟儒刚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根据新生儿的特殊性,重点阐述了解新生儿糖、脂类、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作者:张宝琴;贾洪娟;韩素桂;王玲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 观察多西环素联合烟酰胺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烟酰胺300mg,每天3次,并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对照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连续8周.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89.36%,对照组有效率68.8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联合烟酰胺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痤疮有效.
作者:石丽君;黄小雄;邹循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回顾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护理12例、导管阻塞4例,发现非计划性拔管与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镇静效果不佳,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导管阻塞与插管后气道湿化不足,吸痰不及时,气道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作者:袁爱荣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尿液中一种特殊形态的红细胞--C1红细胞对血尿原因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以镜检G1红细胞≥2%,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101例血尿患者,其中73例为肾小球疾病,28例为非肾小球性疾病.联系镜检结果与病人临床诊断,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G1细胞≥5%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为32.88%,特异度为96.43%;以G1细胞≥2%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为53.43%,特异度为96.43%.结论:以G1红细胞≥2%为诊断标准的特异度很高,敏感度尚可,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黄芸;高兵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应用前臂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手、腕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不同创面的位置,分别采用前臂内(n=34)、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58),急诊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92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8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优56例,良28例,可8例,优良率达91.3%.结论:前臂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创伤小,应用于急诊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覆盖完全、并发症少、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汪海涵;黄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改良切口选择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部位位于中后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传统切口和改良切口,然后对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症状及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改良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术后症状及术后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结论:改良切口行鼻中隔矫正术对于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丰;乔小良;刘金荣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伐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先照射治疗,同时口服伐昔洛韦及甲钴胺,对照组仅口服伐昔洛韦及甲钴胺.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皮疹结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讨论:半导体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不但可加速创面愈合,还能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曹蕾;杨莉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本文总结了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例面及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朱长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总结12例危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EV71)抢救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7月我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住院12例EV71阳性死亡患儿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论:危重症EV71感染病例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廖元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经验.方法: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制定创建示范病房的实施方案并落实创建措施,于开展创建活动前及活动后三月,分别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及本科医护人员对创建示范病房的效果评价.结果:创建示范病房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创建前明显提高,医护人员认可创建示范病房的效果.结论:创建示范病房能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方秀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随着麻醉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麻醉不再是单纯的为手术而麻醉,而是围术期临床治疗、危重病人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测(ICU)、麻醉术后监护及术后镇痛等领域的重要学科,这就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麻醉是否顺利、手术是否成功.因此,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的紧密配合,正确、仔细、认真、热情地做好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护理工作是确保麻醉及手术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夏晖;刘永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为深入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老年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方法:2009年1月至6月对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保健中心二区住院的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总计80例).血压控制不良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找出对策.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控制不良与服药的依从性、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患者的文化层次、控制体重、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多脏器疾病及医源性问题有关.对发现的上述问题给予相应护理对策,以便更好控制血压.
作者:苏改生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在治疗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VSD组20例和常规换药治疗组20例,观察和比较二者疗效.结果: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61d,VSD组平均为17d,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VSD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清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作者:张亚峰;马文龙;刘锋卫;王新卫;郭建刚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