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尿毒症患者4例临床护理体会

包建新

关键词:骨髓瘤,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室2年来收入院的4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宣教,对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经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患者认识到该病护理要点.结论患者及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尿管致漏尿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患者留置导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按无菌操作导尿术程序留置尿管,发生漏尿及时排除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发生漏尿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气囊尿管留置导尿过程中,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纠正漏尿的发生.

    作者:劳丹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止锐器损伤

    手术室是一个暴露于血液和人体组织液的高位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等原因.极易发生锐器损伤事件,而锐器损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针对锐器损伤潜在可能性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操作规程.

    作者:余霞;王晓萍;刘一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神经内分泌激素拮抗剂干预后糖尿病性心肌病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在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药物干预后的改变.方法:对63例DCM患者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左室结构、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结果:未应用神经内分泌激素拮抗剂组患者表现为左房、左室轻度扩大,心肌回声异常且增厚,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降低,且舒张功能降低更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价DCM舒张功能的主要诊断手段,在使用神经内分泌激素拮抗剂干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苏光;张向民;李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w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作者:邹国红;甘建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1例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外渗至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

    随着CT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碘造影剂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碘造影剂浓度高、用量大,推注速度快,并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性[1],一旦造成外渗,不仅给检查带来麻烦,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因此,碘造影剂外渗的皮肤护理己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发生1例因CT增强检查时出现碘造影剂外渗至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以增加相关人员的重视.

    作者:笃铭丽;姚娴凤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乌头碱中毒55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地位.方法:分析55例使用盐酸戊乙奎醚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催吐洗胃、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早期及时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控制心律失常,可提高乌头碱中毒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阳;沈丽娟;王长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机械通气患者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的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回顾性地分析了我科34例机械通气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呼吸机的使用时间长短、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措施、抗生素是否规范使用等等密切相关.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呼吸道的管理,规范使用抗菌素可有效防范机械通气患者MRSA感杂.

    作者:黄燕;鲁巧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广州市海珠区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疾病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了解本地区宫颈疾病诊疗情况,为制定区域宫颈疾病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2010年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20122例宫颈疾病普查情况.结果:干预组宫颈疾病检出率42.8%,宫颈刮片率87.6%,宫颈细胞刮片阳性率0.628%.干预组宫颈疾病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的宫颈疾病检查方法,完善的高危人群随访制度,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切实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

    作者:朱慧明;朱小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熙组(40例),两组病人在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早期康复组病人在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个月~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1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早期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外伤病人接受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疗效优于晚期康复.

    作者:蔡亚琴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癌

    目的:探计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甲状腺受检者43200人,男女各半,行触诊、彩超检查,发现问题者进一步行CT、ECT、化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结果:甲状腺微小癌7例,直径大0.95cm,小0.43cm,其中2例原发癌,5例分别并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和桥本氏病.触诊发现1例,彩超7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蒋伟;郑星;金俊杰;曹远征;陈秀萍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本组86例患者行规范术前、术中和术后合程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本组86例子患者中2例发生穿刺血肿外,其余全部安全立痊愈出院.结论规范化的全程护理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爱玲;高春燕;钟绒绒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1840例临床治疗与护理,认为经挠动脉进行PCI比经股动脉进行PCI优越性大,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蒋玉兰;张金燕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静脉输液中舒适卧位的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舒适卧位护理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护患双方共同协同合作,提高输液成功率.

    作者:王万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对于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保证病人得到合理用药.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化疗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和发生感染的危险.留置针一次穿刺可以保留5~7天甚至更长,不需要每天进行穿刺,只要将输液器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即可;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软针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走行而变化,不影响躯体运动,有利于病人的活动及搬动;静脉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刺激小,减少了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对化疗病人的周围浅静脉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立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找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探讨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表现为:紧张与恐惧,焦虑与抑郁,孤独与寂寞,急躁与冲动,悲观与绝望以及无知与侥幸.紧张与恐惧表现为明显,为100%;表现为悲观与绝望的患者比率也较大,占24.05%.结论: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琳琳;邢军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

    唐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邮编063000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孕期妇女的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探讨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疑仪,对128例不同孕期组及对照组进行PT、APTT、TT、m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中孕组、晚孕组、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明显缩短(P<0.01),m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和中孕组比较,APT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增高(P<0.01),PT和TT变化不明显.妊高征组与晚孕组比较,PT、APTT、TT及FI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不同孕期孕妇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对预后的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玉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南京部分二级医疗机构医患协议书现况调查及思考

    目的:提示医疗机构应在那些环节使用协议书,探讨协议书的管理制度.方法:对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的协议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协议书的必要性、确认的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医疗流程中使用的协议文本种类繁多,格式不一,制作、保存等缺少规范化管理.结论:医疗流程中应使用静脉输液外带协议书、住院患者外出协议书等20种协议书;协议书的设计上应由临床人员、管理人员和法律工作者共同制订,经伦理委员会审定后发布.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协议书的设计和保管,建立本机构的协议书体系.

    作者:林云涛;姜柏生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0年我院诊治的52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后的临床资料和随诊结果,依据病人病史、术前眼压控制情况及查体所见分别行:(1)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ECCE)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ECCE)人工晶体(10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3)单纯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ECCE)人工晶体(IOL)植入三种手术方式.52例病人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4者42例,52例病人无一例继发恶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膨胀期白内障应首选晶体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梁素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软针如何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静脉通道利于抢救及预防不及时接瓶导致的堵管现象.结果: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套管柔软、其软针在血管内可留置较长时间且血管不宜被穿破.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不必多次穿刺,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宝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呼吸道肺炎链球茵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呼吸道肺炎链球茵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呼吸道住院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将获得的张元猛罗天琴株肺炎链球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青霉素等14种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检测.结果:76株肺炎链球茵中,对青霉素敏感的有44株,中介8株,耐药24株.其中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高为78.9%,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0%.结论:肺炎链球菌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张群先;李荣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