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李鹏;张惠

关键词:甲状腺, 淋巴瘤, 超声检查
摘要: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较为罕见,仅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2.5~5.0%[1-2].国内外有关PTL超声诊断的文献较少,且多属个案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PTL患者6个甲状腺病灶的声像图表现,以期提高其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55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其中26例移植肾肾功能稳定(稳定组),29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排斥组),观察两组的二维超声、CDFI及UE声像图表现,并对两组超声定量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稳定组相比,排斥组移植肾体积及锥体高度增大、叶间动脉收缩期大流速减低,阻力指数(RI)增高;ROC曲线分析获得叶间动脉RI的佳诊断临界点为0.75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8.62%(17/29)、92.30%(24/26)及74.55%(41/55);②排斥组皮质应变均值(MEAN)小于稳定组,蓝色区域百分比(AREA%)大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ROC曲线分析获得皮质MEAN佳诊断临界点为88.2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86%(22/29)、96.15%(25/26)及85.45%(47/55).结论 UE及其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移植肾术后病情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祝志敏;柳建华;陈菲;邱少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18F-FDG的摄取与Glut-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18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定肿瘤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Glut-1的表达.分析SUVmean值与组织病理关系及与Glut-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0例结直肠癌均为高摄取,SUVmean值为5.42±1.67.大体分型中,浸润型结直肠癌的SUVmean值(6.55±1.63)高于肿块型(4.20±1.29)和溃疡型(5.83±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分期中,远处转移者的SUVmean值(7.14±1.07)高于无转移者(4.84士1.41,P=0.04).SUVmean值与Glu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2).结论 结直肠癌18F-FDG摄取(SUVmean值)与Glut-1表达呈现正相关.

    作者:申景涛;辛小燕;贾支俊;朱斌;郭万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喉部浆细胞肉芽肿伴局部被覆上皮中度典型增生1例

    患者男,70岁,无明显诱因声嘶1余年,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查体:舌腭弓、咽腭弓稍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喉镜:双侧声带见白色肿物,表面糜烂,可见假膜,活动可.颈部CT:双侧声带及前、后联合增厚,表面欠光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喉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未见破坏,声门 上、下未见异常(图1).考虑声带炎性病变可能.遂于全麻下行喉镜下喉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双声带肿胀、苍白,表面欠光滑.病理:浆细胞肉芽肿(plasma cell granuloma,PCG)伴局部被覆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图2).

    作者:张馨予;刘佳怿;杨亚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8F-FDG PET/CT对检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原发癌灶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检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原发癌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在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并终检出原发癌灶的患者51例,其中胃癌14例,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3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22例,胰腺癌6例,肝癌2例,均接受体部18F-FDG PET/CT扫描,并经进一步检查或3~13个月随访证实;分别统计PET/CT及单独CT查找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中,PET/CT检查发现原发灶40例,其中胃癌10例,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卵巢癌19例,胰腺癌5例,肝癌2例,检出率为78.43% (40/51);11例PET/CT检查未发现原发灶,5例仅为腹膜增厚、代谢增高,3例仅为大网膜增厚、无代谢异常,3例仅提示腹腔积液.CT提示原发病灶31例,其中胃癌6例,肠癌3例,卵巢癌18例,胰腺癌3例,肝癌1例,检出率为60.78%(31/51),占 PET/CT发现原发灶的77.50% (31/40).结论 对于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者,PET/CT查找其原发病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颖;李亚明;尹雅芙;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定量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

    目的 分析超声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评价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定量评估女性POP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6例女性POP患者,其中46例为单腔脱垂,8例为2个腔室、2例为3个腔室的复合脱垂,共计33例存在前腔脱垂,23例有中腔脱垂,12例存在后腔脱垂.所有患者均接受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和POP-Q评分,均由1名医师独立完成评价.对超声测量结果与POP-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超声评估中腔脱垂与POP-Q的相关性好(r=0.86,P<0.01),其次是前腔(r=0.84,P<0.01),后腔较差(r=0.62,P<0.01).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盆底解剖信息,是一种能够定量评估POP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徐莲;刘菲菲;陶均佳;胡兵;应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良恶性浆膜腔积液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能谱曲线分析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性质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接受能谱CT扫描的浆膜腔积液患者66例,其中良性浆膜腔积液24例(63处),为肝硬化、心力衰竭/肾衰竭、炎症、结核所致;恶性浆膜腔积液42例(84处),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脏转移瘤和卵巢恶性肿瘤所致.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测量并计算浆膜腔积液能谱曲线斜率,按斜率范围将曲线分为Ⅰ~Ⅳ型,分别统计良性、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曲线类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良性组Ⅰ~Ⅳ型曲线构成比分别为14.29%、14.29%、19.05%、52.38%,恶性组Ⅰ~Ⅳ型曲线构成比分别为73.81%、7.14%、11.90%、7.14%,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1,P<0.01).Ⅰ型曲线以恶性为主,Ⅳ型曲线以良性为主,Ⅱ、Ⅲ型曲线鉴别良恶性积液有一定限度.结论 能谱CT能鉴别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鞠烨;刘爱连;汪禾青;张婷;马春梅;刘静红;伟杰·阿南德;穆罕默德·阿尼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降低腹部CT剂量的潜能:体模研究

    目的 探讨将高级迭代重建算法[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用于降低腹部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以不同管电流(400、350、300、250、200、180、160、140、120、100、80、60、50、40、30、20、10 mA)对Fluke Biomedical RANDO标准男性模体进行扫描,管电压为均120kV,X线球管旋转时间0.60s,螺距0.984,层厚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512,DFOV 35 cm.记录不同管电流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用滤过反投影重建(FBP)、50%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50%ASiR)及模型基础的迭代重建技术(MBIR)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测量三种重建模式下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腰椎与软组织的对比).结果 相同管电流条件下三种重建模式的噪声、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管电流(400~10 mA)条件下,50%ASiR及MBIR重建算法(相对于FBP算法)使噪声分别减少(27.86%~31.46%)及(45.36%~86.37%),SNR分别提高(28.68%~31.08%)及(46.43%~84.38%).图像能够符合诊断要求的小管电流分别为FBP:200 mA、50% ASiR:140 mA及MBIR:80 mA.在图像质量类似的情况下,MBIR及50% ASiR模式分别可减少59.91%及35.94%剂量.三种重建模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级重建算法能够减少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CNR,同时具有减少腹部CT扫描剂量的潜能;相对于FBP,MBIR重建算法能够减少约60%的扫描剂量.

    作者:宁培钢;朱绍成;史大鹏;郭濴;孙明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1H-MRS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建立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观察MRS各指标的变化,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方法 将27只均接受单次大剂量25 Gy全脑照射后的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9组,设照射前、照射后1~8周共9个观察点,行单体素1 H-MRS.在每个观察时间点于MR扫描结束后处死该组动物,观察病理学改变,并与MRS改变结合分析.结果 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明显下降:照射前为1.52±0.28,照射后4周为3.20士0.72,照射后8周为2.04±0.05;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比值的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照射前为1.97±0.25,照射后8周为1.28±0.05.Cho/NAA比值呈持续上升,照射前为1.19±0.15,照射后8周为2.04士0.78.照射后2周,组织病理学开始发现小血管充血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照射后4周脑室周围白质和胼胝体出现神经元肿胀,胞浆水肿,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生,并见脱髓鞘改变.结论 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 MRS各观察指标的变化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MRS可以作为早期检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手段.

    作者:李卉;耿志君;刘学文;李建鹏;谢传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可行性.方法 将ALF造模成功的37只SD大鼠分为4组:CC14组(A组,9只),CCl4/MSCs(B组,9只),CC14/pHGF组(C组,9只)和CC14/pHGF+ MSCs组(D组,10只).用携带hr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s(hrGFP-MSCs),并以hrGFP示踪.对C、D组大鼠给予CCl4,同时腹腔注射pHGF;B组和D组造模12h后肝内注射hrGFP-MSCs悬液.对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24 h、72 h、7天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造模后72 h检测血清IL-6、IL-10、TNF-α炎症因子水平,造模后24 h取肝组织行HE染色,造模72 h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细胞增殖情况.造模后72 h后取注射部位肝组织行冰冻切片观察移植hrGFP-MSCs肝内分布情况,对非注射部位肝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rGFP基因含量.结果 联合治疗后,ALF大鼠外周血ALT水平降低,IL 6、IL-10、TNF-α炎症因子水平下调,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减轻,肝细胞增殖率增高.造模后72 h,B组与D组注射部位肝组织内可见移植的hrGFP-MSCs,非注射部位肝组织未见hrGFP荧光阳性细胞,但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在非注射部位肝组织内检测到hrGFP基因,且D组含量高于B组.结论 pHGF与MSCs联合治疗大鼠ALF的疗效优于MSCs或pHGF单独治疗,可能与pHGF促使其肝内定植MSCs增多有关.

    作者:赖丽莎;陈俊伟;朱康顺;孟晓春;李征然;邹艳;单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襻慢性梗阻1例

    患者男,45岁,曾于1982及1998年先后接受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本次因“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大便不成形,伴油性分泌物”入院。查体:体温、心率、血压均正常;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腹部包块,肠鸣音6次/分。

    作者:赵景;陈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目的 探讨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131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接受血浆MPO浓度检测,入院1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计算颈动脉斑块的IMT积分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应用ROC分析分别比较颈动脉IMT积分、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血浆MPO浓度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MPO浓度、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MT积分、Crouse积分及血浆MPO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IMT积分、Crouse积分、MPO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92、0.785及0.814,提示三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单个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浆MPO浓度检测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有效辅助方法.

    作者:毕成龙;张梅;胡晓波;王琳;张伟;吴林娣;李继福;陈文强;张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能谱CT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60例(其中30例并发EVB,30例无EVB)及肝脏正常的30例患者资料.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价根据门静脉期肝左、右及尾状叶的碘浓度和胃冠状静脉(GCV)直径预测EVB的诊断效能.选取敏感度高的肝叶碘浓度与GCV直径联合行判别分析,评价其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当肝左、右及尾状叶的碘浓度及GCV直径预测EVB临界值分别为17.56 mg/ml、18.29 mg/ml、23.01 mg/ml、5.8 mm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74、0.701,0.726,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86.7%、70.0%、73.3%和66.7%、76.7%、60.0%、63.3%,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85.2%、62.1%、66.7%和70.6%、78.8%、63.6%、69.2%.联合肝右叶碘浓度与GCV直径判别分析提示样本回代符合率为88.3%.结论 CT能谱成像技术可用于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EVB的风险.

    作者:张军;邓克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S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狭窄

    先天性肺静脉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CPVS)很少见,儿科尸检中的发现率约为0.5%[1],婴儿期即可发生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死亡率较高[2].本研究探讨MSCT诊断CPVS的价值.

    作者:韩志雄;杨文平;归俊;归云荣;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能谱CT单能量成像去除CT尿路成像排泄期对比剂硬化伪影——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85、90 keV)成像技术去除CT尿路成像(CTU)排泄期对比剂硬化伪影(BHA)的价值.方法 对15例成年患者于CTU排泄期应用能谱CT行尿路区能谱模式(GSI)扫描,在工作站以GSI viewer浏览器重建66、85和90 keV三组单能量图像.用66 keV图像代替传统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固定窗宽(350 HU)、窗位(40 HU)下对重建的1.25mm薄层轴位图像及重组VR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目测评分,并测量图像指定区域(肾盂、肾盏旁BHA明显处肾实质)的噪声值(以SD值表示),以腹壁下脂肪的噪声值为图像背景噪声(Nb),BHA(BHA)值为No与Nb平方差的平方根.结果 66、85和90 keV三组单能量图像的BHA分别为(28.12±8.89)HU、(16.75±8.05)HU及(16.05±7.78) HU,Nb分别为(13.01±1.96) HU、(19.83±2.84) HU及(20.13±2.83)HU.与66 keV组图像比较,85 keV和90 keV组图像的BHA分别降低了约40.43%和42.92%(P均<0.001),Nb分别增加了约52.42%及54.72%(P均<0.001),但85 keV和90 keV两组单能量图像间的BHA及N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2、0.516).对图像的BHA面积、肾小盏边缘显示的锐利程度及重组VR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85和90 keV组图像的评分分别较66 keV组提高约100.75%、105.26%和94.49%(x2=26.82、28.71、24.88,P均<0.001);而85和90 keV两组图像间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与相当于传统120 kVp混合能量模式的66 keV组图像相比,能谱CT可在85和90 keV单能量水平显著降低CTU排泄期肾盂肾盏内高浓度对比剂产生的BHA,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朱婉秋;余永强;王万勤;刘斌;汪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较为罕见,仅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2.5~5.0%[1-2].国内外有关PTL超声诊断的文献较少,且多属个案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PTL患者6个甲状腺病灶的声像图表现,以期提高其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鹏;张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探讨正常孕11~14周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的多普勒超声特征

    目的 分析正常孕11~14周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的多普勒超声的特征.方法 选取410名正常孕11~14周孕妇,根据孕周分为Ⅰ组(≥11周且<12周)、Ⅱ组(≥12周且<13周)和Ⅲ组(13周~14周),按胎盘位置分为居中胎盘组、左侧胎盘组和右侧胎盘组;根据阻力指数(RI)分为<0.60组、0.60~0.69组、0.70~0.74组、0.75~0.79组及≥0.80组;分析不同孕周、不同胎盘位置的子宫动脉和螺旋动脉的多普勒超声参数特征,以及子宫动脉不同RI值舒张早期存在α切迹的情况.结果 Ⅲ组子宫动脉平均RI值低于Ⅰ组(P<0.05);Ⅲ组平均搏动指数(PI)值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居中胎盘组右侧子宫动脉PI低于左侧胎盘组(P<0.05),左、右侧胎盘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及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胎盘组左侧子宫动脉S/D、RI及PI均低于右侧胎盘组(P均<0.01);右侧胎盘组右侧子宫动脉S/D、RI及PI均低于左侧胎盘组(P均<0.01).在子宫动脉RI≥0.75的孕妇中,右侧α切迹发生率79.49%(31/39),左侧89.80%(44/49).螺旋动脉各项多普勒超声参数在不同孕周、不同胎盘位置孕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正常孕11~14周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多普勒参数及胎盘位置存在一定特征,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亦农;江岚;陈智毅;梁伟翔;严宝妹;蔡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肺部低剂量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筛查的方案.方法 选取120例胸部体检者,根据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组(BMI≤22)、B组(22<BMI<26)和C组(BMI≥26).应用Z轴动态管电流调节技术(Z-DOM),预设A组、B组、C组管电流分别为35 mAs、45 mAs和60 mAs,之后利用iDose4平台对各受检者图像分别进行FBP,iDose3、Dose5、iDose7重建.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 所获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B组和C组的CTDIvol均值分别为(0.69±0.08)mGy、(1.09±0.17)mGy和(1.95±0.43)mGy,ED均值分别为(0.33±0.05)mSv、(0.50±0.11)mSv和(0.87±0.23)mSv.结论 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的BMI,可获得满意的胸部低剂量CT筛查扫描方案.

    作者:钟朝辉;贺文;陈疆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T/MR图像融合评价肝癌消融的安全边界

    目的 探讨CT/MR图像融合评价肝癌消融安全边界(AM)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消融术后1个月增强CT/MR提示肿瘤消融完全的肝癌患者39例共44个病灶,利用图像融合系统,在术前CT/MR图像上勾勒肿瘤及AM的范围,与术后CT/MR图像进行对位融合,根据消融灶覆盖肿瘤和AM情况,分为达到AM组和未达AM组.随访术后局部肿瘤进展(LTP)发生情况,比较两组LT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对43个病灶完成图像融合,成功率97.73%(43/44),图像融合时间4~11 min,平均(7.0士2.0)min;融合图像评估AM用时5~10 min,平均(7.1±1.3)min.43个病灶中,24个消融后达到AM,随访未出现LTP;19个未达AM,随访中4例出现LTP;达到AM组术后LTP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达到AM组(P=0.031).结论 CT/MR图像融合能较准确地评价肝癌AM,消融术后未达AM者易发生LTP.

    作者:李凯;曾庆劲;郑荣琴;苏中振;贺需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脱垂并左心房肌束形成1例

    患者男,57岁,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查体:心尖搏动扩大,抬举样搏动,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4级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常规二维超声:左心增大,左心房内探及一肌束回声,横跨左心房,长约46 mm,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未见交通口;二尖瓣前叶增厚,近内交界区部分瓣叶(A3区)收缩期脱向左心房,致其关闭不拢;三尖瓣瓣环扩大,约33 mm,关闭不拢(图1).CDFI:收缩期于二尖瓣口探及中大量偏心性反流信号,反流束偏向左心房后侧,速度约7.0 m/s,提示:①二尖瓣腱索断裂并二尖瓣前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中大量反流;②左心房内肌束形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左心房可探及肌束横跨其内,通过旋转及切割,从心尖向心底观察及从左心房左外侧向内侧观察,均可立体发现一根肌束横跨左心房,连续完整,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部位,未见交通口(图2);提示左心房肌束形成.行左心房肌束切除术十二尖瓣置换术,术中见左心增大;二尖瓣环扩大,A3 区见一根主腱索延长、断裂,瓣口重度反流;三尖瓣瓣环扩大,瓣口轻中度反流;左心房内见类似房间隔的白色肌束组织形成,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部位.

    作者:袁新春;曾梁;周爱云;陈莉;邓林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肌SPECT灌注显像的心脏轴向移动校正

    目的 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中心脏的轴向移动进行校正,以大限度地降低运动伪影对诊断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影、正弦图和回旋图显示,实现对心脏移动可视的定性评估;通过帧与帧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方法,找出位移角度,对投影的校正给出建议值;经可视评估后,确定投影移动校正的初值;根据移动校正的初值重建图像,通过对重建图像的投影与采集投影的互信息分析,后计算出投影移动校正.结果 心肌模型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精确地复现模型的轴向运动,位置误差小于3 mm,经校正后重建图像改善明显.结论 本方法具有客观、精确、可视的优点,可精确确定和校正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中心脏的轴向移动.

    作者:许英杰;曹文田;王荣福;张燕燕;张春丽;张卫方;罗建威;陈文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