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少博;胡亚
目的 探索术后炎症性肠梗阻(PISBO)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具体程度,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PISBO患者,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进行测查,并与常模比较,同时探讨PISBOS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的抑郁标准分为(49.23±11.39)分,焦虑标准分为(50.31±6.25)分,均高于相应常模得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疾病性质、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及失眠情况均是PISBO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病程>15 d、罹患恶性疾病、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及失眠者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均较高.结论 PISBO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干预.
作者:张小强;马家驰;李一平;陈晓昌;郭庆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病例资料 患者,女,66岁,因“右乳腺包块30年”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46kg;双乳不对称,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右侧乳房明显较大,右乳正上方近乳头处可触及一约15 cm×6 cm大的肿块,实性,边界不清,活动差,皮肤与皮下组织粘连;两侧腋窝及锁骨上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侧乳房无异常表现.该患者已绝经,无乳腺癌家族史.
作者:韩刚;孙学军;刘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对脾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接受部分脾栓塞术后再行脾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以及同期接受脾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3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总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部分脾栓塞组的手术时间[(3.56±0.70)h比(1.78±0.28)h]、术中出血量(900 mL比250 mL)、术中输血量(800 mL比200 mL)、术后腹腔引流管总引流量(450 mL比150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3.38±18.68)h比(27.60±12.39)h]、住院时间(12 d比7d)及切口感染发生率[34.8% (8/23)比10.0%(3/30)]均长于或高于非部分脾栓塞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为6~ 58个月,中位数为28个月.随访期间2组均无再发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论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接受部分脾栓塞术后再行脾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及术后恢复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部分脾栓塞术或直接外科脾切除术,以实施个体化治疗,才能使患者大获益.
作者:邓褫夺;覃怀成;钟先荣;梁三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鼠肺组织中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随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进展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和SAP组18只.SAP组大鼠建立SAP模型后,再随机分为SAP-4 h组、SAP-24 h组和SAP-48 h组,每组大鼠数量均为6只.空白对照组于处理4h时,SAP-4h组于建模4h时,SAP-24 h组于建模24 h时,SAP-48 h组于建模48 h时处死大鼠.重复该操作3次以分别检测干湿比、肺泡水清除率(AFC)及左右肺组织中ct1、β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干湿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AP-4h组、SAP-24h组及SAP-48 h组的肺干湿比均较低(P<0.01);与SAP-4h组比较,SAP-24h组的肺干湿比较低(p<0.01),而SAP-48h组的肺干湿比较高(P<0.01);与SAP-24h组比较,SAP-48h组的肺干湿比较高(p<0.01).②AFC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AP-4h组及SAP-24 h组的AFC值均较高(P<0.01),但SAP-48 h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4 h组比较,SAP-24 h组和SAP-48 h组的AFC值均较低(P<0.01);与SAP-24 h组比较,SAP-48 h组的AFC值较低(P<0.01).③α1 Na-K-ATP酶mRNA:与空白对照组对应侧肺组织比较,SAP-4 h组、SAP-24 h组及SAP-48 h组左、右肺组织中,αt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1);与SAP-4 h组对应侧肺组织比较,SAP-24h组的左肺组织中α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右肺组织较高(P<0.01),而SAP-48 h组左、右肺组织中αt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1);与SAP-24 h组对应侧肺组织比较,SAP-48 h组左、右肺组织中α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1).空白对照组、SAP-4 h组及SAP-48 h组大鼠左、右肺组织中α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24 h组大鼠右肺组织中α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左肺组织(P<0.01).④β1 Na-K-ATP酶mRNA:与空白对照组对应侧肺组织比较,SAP-4 h组、SAP-24 h组及SAP-48 h组左、右肺组织中,β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1);与SAP-4 h组对应侧肺组织比较,SAP-24 h组左、右肺组织中β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1),但SAP-48 h组左肺组织与SAP-4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48h组较低;与SAP-24h组对应侧肺组织比较,SAP-48 h组左、右肺组织中β1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1).空白对照组及SAP-48 h组左、右肺组织中β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4 h组和SAP-24 h组右肺组织中β1 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左肺组织(P<0.05).结论 α1 Na-K-ATP酶mRNA可能是决定SAP大鼠AFC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参与了SAP大鼠肺组织中水的调节.
作者:徐进;梁杰佳;张伟明;王海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改良经会阴直肠脱垂吻合器切除术(perineal stapled prolapse resection,PSP)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技巧经验,并初步评价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接受改良PSP术的11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改良PSP术.手术时间为40 ~ 85 min、(53.6±6.1) min;术中出血量为20~60 mL、(35.3±10.1) mL;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恢复排气,首次排便时间为术后40 ~ 52 h、(44.6±3.3)h;住院时间为7 ~ 12d、(9.7±1.8)d;住院费用为31 796 ~ 36 212元、(34 635.8±1 268.8)元.术后围手术期间均无吻合口大出血、吻合口漏、盆腔脓肿、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3~7个月、(4.7±0.8)个月,随访期间无直肠脱垂复发和肛门失禁病例.结论 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改良PSP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手术关键技巧在于同时切开3点和9点的脱垂直肠壁,并在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之前修剪直肠系膜.
作者:金鑫;万星阳;李玉英;胡丰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8例(16.7%),部分缓解(PR)17例(35.4%),稳定(SD) 16例(33.3%),进展(PD)7例(14.6%),总有效率为52.1% (25/48),临床获益率为85.4% (41/48).其中,性激素受体(HR)阳性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组及三阴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3.5% (10/23)、54.5% (6/11)及64.3%(9/14),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2.6% (19/23)、81.8% (9/11)及92.9% (13/14).3亚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3,P=0.462,P=0.663).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皮疹、恶心呕吐、脱发、腹泻、谷丙转氨酶升高及乏力,其中白细胞减少(27.1%,13/48)、粒细胞减少(22.9%,11/48)、血小板降低(4.2%,2/48)及乏力者(10.4%,5/48)中包括Ⅲ+Ⅳ度不良反应者.本组4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l~19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随访期间生存42例,死亡6例,其总生存率为87.5% (42/48).HR(+)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及三阴性组的生存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可能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
作者:贺春梅;贺洪州;吴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ADVT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膝上15 cm周径、患侧膝下15 cm周径及通畅改善度评分,分析CDT对下肢ADVT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其中5例经健侧“翻山”逆行置管,40例在超声引导下经患侧腘静脉顺行置管,1例经患侧股静脉置管.46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溶栓,溶栓时间3~12d、(4.7±1.8)d.治疗过程中8例出现不同情况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停药及拔管后均缓解,无死亡.同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全人群、22~45岁组及46~74岁组治疗后患侧的膝上15 cm周径(P=0.028,P=0.017,P=0.031)、膝下15 cm周径(P=0.035,P=0.038,P=0.047)及患侧通畅度评分均较低(P=0.023,P=0.028,P=0.031);同组内与健侧比较,全人群、22~45岁组及46~74岁组治疗后患侧膝上15 cm周径(P=0.073,P=0.387,P=0.358)和膝下15 cm周径(P=0.416,P=0.625,P=0.2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经超声检查提示血管完全再通15例(32.6%),部分再通28例(60.9%),管腔未通3例(6.5%),总有效率为93.5% (43/46).出院后有43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1~ 24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随访期间,活动后患肢肿胀、皮肤颜色明显加深5例,患肢酸胀明显19例,部分再通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9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11例.结论 CDT是治疗下肢ADVT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侯国峰;卞策;朱广昌;郭巍;马超;汪忠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阐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血钙正常性高甲状旁腺激素血症(NPE)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检索近年来甲状旁腺切除术后NPE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得到了根治性治疗.术后NPE的发生不能预示手术失败,其与PHPT复发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后NPE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术后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可降低NPE的发生风险.结论 目前对甲状旁腺切除术后NPE患者的转归情况仍不太清楚,进一步实施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进行长期随访十分有必要.
作者:曹少博;胡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合并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并发症,并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的98例合并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同侧上肢迟发型肿胀的发生率为20.4% (20/98),同侧上臂内侧感觉减退和肩关节外展不能完全恢复至术前状态的发生率均为4.1% (4/98),无肩关节外形改变及上臂外展不能情况发生,无头面部水肿、头颈部活动障碍、胸腔积液或乳糜胸发生.78例患者的腋窝及胸壁引流管拔管时间在术后1个月内,18例在术后1~2个月期间,2例在术后2~3个月期间.拔管后有14例(14.3%)再次出现同侧腋窝或胸壁积液.锁骨上引流管拔管时间均在术后3~7d,中位数为4.5 d,其中3例(3.1%)术后出现乳糜样引流液.结论 对于合并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不会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且无明显影响治疗安全性的因素.
作者:刘雪娟;汪静;李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治疗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和湖北省秭归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的28例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10 mL.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胃瘫6例,无食管赍门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致死亡3例.术后24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6~ 60个月,中位数为33个月,随访期间获访病例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术后6个月时有16例行胃镜检查示静脉曲张根除效果较好,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程度分级为GⅠ级14例,GⅡ级2例;内镜下静脉曲张形态为F1级11例,F2级5例.结论 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较彻底和安全的断流术.
作者:龚江波;梅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OVID、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1年5月至2014年9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15篇文献纳入本Meta分析,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9篇;总计结直肠癌患者881例,其中腹腔镜组(LS组)424例,传统开腹组(OS组)4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LS组术后24、72及120h的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OS组[24h(WMD=-27.78,95% CI:-43.24~-12.32,P<0.01)、72 h(WMD=-13.23,95% CIa:-19.89~-6.57,P<0.01)、120 h(WMD=-16.51,95% CI:-30.13~-2.89,P=0.02)].②LS组术后24、72以及120 h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OS组[24 h(WMD=-31.11,95% CI:-47.49~-14.73,P<0.01)、72 h(MD=-29.81,95% CI:-49.99~-9.64,P<0.01)、120h(WMD=-32.03,95% CI:-45.34~-18.71,P<0.01)].③LS组术后24 h的白细胞(WBC)计数与O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3,95% CI:-1.80~0.54,P=0.29),但LS组术后72 h和120 h的WBC计数均低于OS组[72 h(WMD=-0.21,95% CI:-0.41~-0.01,P=0.04)、120 h(WMD=-0.86,95% CI:-1.66~-0.06,P=0.03).④LS组和OS组术后24 h和72 h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h(wMD=--60.19,95% CI:-194.77~74.39,P=-0.38)、72h(WMD=--13.83,95% CI:-43.94~16.28,P=0.37).⑤LS组和OS组术后24h和72h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h(WMD=-0.95,95% CI:-2.74~0.84,P=0.30)、72 h(WMD=-0.69,95% CI:-2.05 ~ 0.66,P=0.32)].⑥LS组和OS组术后24 h的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2,95% CI:-1.87~0.82,P=0.45).⑦LS组与OS组术后24 h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18,95% CI:-9.39~1.04,P=0.12).结论 总体来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的应激程度较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机体恢复.
作者:毛紫菡;张宏;丛进春;凌云志;刘鼎盛;崔明明;陈春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雌激素受体α (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dm2的表达,并探索MDM2-si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克隆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①回顾性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78例(乳腺癌组)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石蜡标本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Mdm2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中Mdm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②将MCF-7细胞分为MDM2-si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DM2-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DM2-siRNA及无效干扰siRNA,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试剂.检测3组细胞中Mdm2的表达、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数量及凋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dm2均呈阴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0(0/10);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38例,阳性表达率为48.7% (38/78),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x2=12.357,P=0.000);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均有关(P<0.050),TNM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Mdm2的表达阳性率越高.②MDM2-siRNA组细胞的Mdm2表达水平,转染后2、3及4d时的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0),而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0),但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后1、2、3及4d时的细胞增殖率,Mdm2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数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中Mdm2的表达情况是诊断乳腺癌的相对特异性标志物,靶向Mdm2可能在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时云;王耕;周坤;李文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现状.方法 查阅国内外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应用于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主髂动脉闭塞症、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腹腔干动脉压迫综合征等.目前主要用于暴露血管、辅助动脉结扎或者分离等.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缩短术中血管阻断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主要缺点是费用更高、触觉反馈缺失及整体学习曲线较长.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但是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远期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作者:吴志远;李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位死因[1].乳腺癌患者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 metastasis,ISLM)对乳腺外科来说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生ISLM、不伴远处扩散的发生率较低,约占乳腺癌复发转移比例的1% ~ 4.3% [2-3].在ISLM的治疗方面,普遍认为放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在局部是否行手术切除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ISLM的分期先后发生了2次重大变化.笔者现就ISLM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ISLM分期的转变及ISLM的治疗方法与争议进行综述.
作者:曹旭晨;迟江瑞;叶贝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cα)在不同临床分期原发性肝癌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组)及同期接受体检的30位健康人群(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HIF-1α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对照组仅体检当日检测血清HIF-1α和AF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HIF-1cα和AFP水平,并探索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IF-1α和AF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时,原发性肝癌组的HIF-1α和AF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原发性肝癌组HIF-1α和AFP水平3个时点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均是治疗前1 d>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A、B及C期组的HIF-1α水平和AFP水平在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均逐渐降低,同组内各时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0).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时,A、B及C期组的HIF-1cα水平和AFP水平均逐渐增高,同时点各分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S0).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IF-1α水平与AFP水平及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0).结论 治疗前后不同临床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AFP水平一致,HIF-1α有可能是评价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作者:严骏;李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病例资料 患者,男,77岁,因“腹泻伴大便带血约2个月”入院.腹部查体未见明显腹部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 5.36×109/L,RBC 3.8×1012/L,HGB 96 g/L,CEA15.53 ng/mL,CA19-9 43.26 U/mL,CA72-4 91.66 U/mL.腹盆腔CT检查(图1)示:乙状结肠壁厚、扭曲,周围粘连、浸润,考虑占位病变;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黏膜下见软组织小结节,考虑间质瘤?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0~20 cm处见肿物环肠腔1周,质硬,易出血,取活检.
作者:陈勇;郑宝军;王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btotal gastrectomy,SILSG)与腹腔镜辅助胃大部切除术(laparoscopy-assisted subtotal gastrectomy,LASG)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37例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SILSG(SILSG组),22例行LASG(LASG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SILSG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ASG组,但术后住院时间和患者瘢痕评价量表(PSAS)评分均短于(低于)LASG组(P<0.050);2组的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6~ 25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期间2组均无切口疝发生和溃疡复发.结论 SILSG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作者:陈永生;吴硕东;孔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判断肝细胞癌(HCC)病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大鼠HCC模型后,行SWI检查.完成扫描后处死大鼠,取相应病灶行病理学检查,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作为划分HCC病理分级的标准.比较低级别和高级别HCC的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特征的差异,并探索ITSS特征对HCC病理分级的判断价值.结果 成功建立48只大鼠HCC模型,终纳入分析的HCC病灶共32个,包括低级别18个(低级别组)和高级别14个(高级别组).2组的ITSS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2组的ITSS构成成分不同(P=0.002),低级别组HCC的ITSS构成主要是微血管,而高级别组HCC的ITSS构成以出血为主.此外,2组的ITSS在肿瘤内所占比例也不同(P<0.001),高级别组的ITSS在肿瘤内所占比例高于低级别组.当ITSS在肿瘤内所占比例得分为2分时,即至少有1个层面所占比例>50%时,ROC曲线下面积大,此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 (95% CI:74.9%~96.5%)及94.4%(95% CI:83.6%~100%),曲线下面积为0.917.结论 SWI能够评价HCC内的ITSS特征,并有助于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HCC.
作者:李谋;郑兴菊;黄子星;宋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与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P)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GK大鼠模型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正常体质量GK大鼠随机分为IT组、RYGBP组和Sham组,每组10只,记录大鼠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3组大鼠均于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GLP-1水平.结果 ①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术后Sham组及IT组大鼠均未见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术后仅RYGBP组有5只大鼠发生并发症,其中3只死亡.与Sham组和IT组比较,RYGBP组大鼠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P<0.05).②FBG.同组内与术前比较,RYGBP组和IT组大鼠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FBG水平均较低(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RYGBP组和IT组大鼠的FBG水平均低于Sham组(P<0.05),但各时点RYGBP组和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INS及HbA1c.同组内与术前比较,RYGBP组和IT组大鼠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FINS水平均较高(P<0.05),但HbA1c水平均较低(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RYGBP组和IT组大鼠的FINS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HbA1c水平均低于Sham组(P<0.05),但同时点RYGBP组和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GLP-1.同组内与术前比较,RYGBP组和IT组大鼠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GLP-1水平均较高(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RYGBP组和IT组大鼠的GLP-1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但同时点RYGBP组和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与RYGBP对非肥胖型T2DM GK大鼠均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但与RYGBP比较,IT的并发症更少,更安全有效.
作者:蔡逊;刘勇;马丹丹;梅洪亮;张建新;邵俊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和DVT组37只,DVT组予以结扎近心端股静脉,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结扎.再将DVT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18只和LMWH组19只.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大鼠均给予2 mL生理盐水皮下注射,LMWH组大鼠给予2 mL LMWH皮下注射,每12小时注射1次,60 h后停止注射.分别于术前、术后36 h和术后72 h测量3组大鼠左下肢膝关节上6 mm处的左下肢周径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术前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LMWH组的左下肢周径、血清IL-6水平和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术后36 h和术后72h 3组的左下肢周径、血清IL-6水平和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均是实验对照组>LMWH组>空白对照组.结论 急性下肢DVT SD大鼠行LMWH治疗后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提示LMWH对急性下肢DVT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李安强;史浩;牛启兵;陈泉;董方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