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东;贺强;倪成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图像数据的超声弹性成像方法.方法 联合刚性和B样条弹性配准方法对压缩前后的超声图像进行运动估计.首先进行全局的刚性配准,然后进行局部弹性配准,进而得出组织的运动位移,对纵向位移进行微分,求出组织的纵向应变.结果通过对一实测超声体模数据进行估计,获得了准确的应变信息.结论联合刚性和B样条弹性配准方法可以准确地估计出组织的应变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彦;冯乃章;马立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患者女,58岁,体检发现胰腺占位1月余;5年前在我院接受左肾癌根治术,切除左肾与脾,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糖尿病史1年余.体检:左腹部及下腹正中分别见20 cm及1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余未见异常.肿瘤标记物检查AFP、CEA、CA19-9、CA125、CA15-3均(-).实验室检查:血糖6.52 mmol/L,α-淀粉酶(-);肝肾功等未见异常.超声:胰头区见大小约1.3 cm×1.2 cm的囊性无回声区,胰尾部见两个相邻囊性无回声团块,分别为2.1 cm×1.9 cm和1.8 cm×1.5 cm;CDFI:胰腺病变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左肾和脾缺如.CT:平扫见胰颈及胰尾区软组织实性团块(图1A),界清,大小分别为1.9 cm×2.5 cm、2.4 cm×2.5 cm,CT值约32~34 HU;增强(图1B)及CTA(图1C)示肿块明显强化,血供丰富,胰管未见扩张;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结合病史,转移瘤不能除外.99mTc-MDP全身核素骨显像未见确切骨转移征象.
作者:徐妍妍;王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静脉和经皮CEUS在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另VX2荷瘤兔1只.两组健康兔分别成功建立VX2转移淋巴结模型(肿瘤组,14个淋巴结)及炎性淋巴结模型(炎性组,24个淋巴结),对两组所有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经静脉和经皮CEUS检查,用SonoLiver软件对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并与病理对照.观察两组淋巴结经静脉和经皮造影的增强模式,分析峰值强度等定量分析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炎性组比较,肿瘤组淋巴结短长径比高,两组间血流类型、经静脉造影增强模式、增强形态、经皮造影到达时间、中央缺损、边缘缺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造影定量分析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经皮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鉴别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能力.
作者:李静怡;韩峰;郑玮;李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桥本脑病(HE)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皮质醇敏感性脑炎,早期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法、预后判断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E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尤其是SPECT和MRI,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意义,为研究HE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针对近年来新的影像技术和检查方法在HE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秀玲;孟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T3D TTE)评价二尖瓣脱垂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3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RT3D TTE图像,经过旋转及切割,明确瓣膜脱垂区域,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RT3D TTE平均检查时间为(7.1±2.3)min,33例(91.67%)成像质量较好.RT3D TTE评价二尖瓣脱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10%(67/69)、96.12%(124/129)、25.05、0.03,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较好(r=0.933,P<0.05),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7).结论 RT3D TTE可快速、准确评价二尖瓣脱垂.
作者:冯伟;陈昕;杨军;谷天祥;修宗谊;章志伟;张艳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CEUS定量分析技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病变组.对照组为45名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受检者双肾皮质进行实时灰阶CEUS灌注成像,以Qlab图像分析软件计算ROI内造影剂回声信号的强度,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C),得到CEUS灌注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肾CEUS TIC在视觉上差异不显著,但定量灌注参数中,病变组肾皮质灌注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达峰绝对值(DPI)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准确、安全、简便、敏感地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
作者:董怡;黄咏红;陈为民;王文平;曹佳颖;范培丽;林希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婴幼儿重症肺炎对心功能的影响及Tei指数评价患儿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重症肺炎婴幼儿(肺炎组)和正常婴幼儿(对照组)反映左、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各参数,并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并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炎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减小,主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缩短,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缩短,三尖瓣A峰及A/E比值增大;左、右心室Tei指数增大,左、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左、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延长(P均<0.05).结论 重症肺炎对患儿左、右心功能均有损害,右心室功能损害重于左心室;Tei指数是评价右心功能较敏感、较准确的指标.
作者:陈旭;杨松青;宋军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与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母细胞瘤、且具有完整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的患儿,对肿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超声所测与术中实测的肿瘤体积进行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对超声所见与术中及病理所见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超声检查除将1例发生于肝左叶的肿瘤误诊为累及左、右两叶外,其余7例定位诊断均与术中所见相符.超声与术中所测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70).超声检查对肿瘤形态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具有一致性(K=1.00,P=0.005);6例巨块状及2例结节状肿瘤经超声检查均诊断正确.超声检查对肿瘤内钙化或骨化(K=0.75,P=0.028)及囊变(K=0.71,P=0.035)的显示与病理观察具有一致性;5例肿瘤内钙化或骨化超声正确诊断4例,3例肿瘤内囊变超声正确诊断2例.超声检查对肿瘤边界情况、包膜完整性及肿瘤内坏死的显示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无一致性(K=0.60、-0.23、-0.26,P均>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进行定位,且在显示肿瘤形态和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及囊变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作者:苏英姿;白凤森;袁新宇;邹继珍;张晓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13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7例,左肺6例;中心型4例,周围型9例;2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11例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病灶大径3.0~8.3 cm,平均4.9 cm;肿块密度不均匀,10例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3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5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单侧胸腔少量积液.结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绪斌;叶兆祥;肖建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MR T2WI和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5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腺癌,术前其中27例接受常规MR检查,43例接受CT检查,19例接受MR和CT检查.用MR T2WI和增强CT图像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 T2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优于增强CT(Kappa值0.72 vs 0.52,P<0.05),对原发直肠癌T1/T2和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88.89% vs 79.07%);MR T2WI鉴别T1/T2、T3/T4期肿瘤的特异度(94.74% vs 81.25%)、阳性预测值(85.71% vs 57.14%)均优于增强CT.MR T2WI对T1/T2和T3/T4期肿瘤的分期效能优于CT.结论 MR T2WI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
作者:容蓉;孙晓伟;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DSA评估单侧颈动脉闭塞(CAO)患者侧支代偿方式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的价值.方法根据DSA结果将38例患者按不同侧支代偿方式分为两组:单纯初级侧支代偿组(n=14,Ⅰ组)和次级侧支代偿或初级和次级侧支共同代偿组(n=24,Ⅱ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CTP参数的均值(CBF、CBV、TTP)和相对比值(rCBF、rCBV、rTTP).比较两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及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第Ⅰ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相比仅TTP值延长(t=7.54,P<0.01);第Ⅱ组患者闭塞侧CBV和TTP值较对侧增大(t=5.49、10.70,P均<0.01).两组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P=0.494),rCBV与r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4.50,P均<0.05).结论 CTP联合DSA可全面评价CAO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损伤情况以及不同侧支代偿方式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
作者:程晓青;田建明;卢光明;左长京;刘嘉;徐嘉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患者女,72岁,10天前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体格检查无异常.在当地医院接受胸片检查发现右上肺肿物,考虑为肺癌,当时患者无消瘦,无体质量减轻,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热退.CT:右前上纵隔见一不规则肿块影,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不清,约3.8 cm×3.0 cm×3.5 cm;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后25 s(动脉期)、50 s(静脉期)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以动脉期为著,增强前及增强后各期CT值分别为43 HU、207 HU、130 HU,肿块强化不均匀,于动脉期及静脉期见多发较低密度区,侵犯纵隔旁胸膜,包绕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图1).
作者:刘勇彬;曾庆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EUS用于鉴别诊断妇科附件区包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常规妇科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声像图不典型的患者行CEUS检查,用SonoLiver软件分析造影剂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及动态血管模式,对比病理结果,分析CEUS在鉴别诊断附件区包块良恶性的价值.结果①CEUS图像及动态血管模式全面显示了组织微血管的血流走向及分布,对性质、来源不明的包块有鉴别诊断意义.②动态血管模式下各所选区域的TIC分析显示,良性肿瘤及其末梢血管的造影剂呈逐渐低灌注,TIC波峰低平;恶性肿瘤及其末梢血管的造影剂呈快速高灌注,TIC波峰高尖.③良、恶性肿瘤的TIC上升时间(RT)和达峰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得到RT≥16.50 s、TTP≥20.28 s为诊断肿瘤良性的佳截点,常规超声结合上述RT和TTP截点诊断肿瘤良性ROC曲线下面积增大.结论 CEUS图像及其动态血管模式对判断附件区包块的性质、来源具有意义.造影剂的不同灌注特征及TIC参数RT、TTP有助于鉴别附件区良、恶性肿瘤.
作者:赵密;陈欣林;杨小红;路小军;刘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能够对组织弹性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此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64排螺旋CT(64-MSCT)和高清CT(HDCT)所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及支架腔内横截面积.方法 对7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个支架)的患者行HDCT和64-MSCT冠脉支架成像,采用评分法对比两种方法所获支架图像质量,并测量同一支架腔内5个标志点处的横截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MSCT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总评分低于HD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64-MSCT图像的支架腔内横截面积均值[(1.31±0.73)mm2]小于HDCT图像的支架腔内横截面积均值[(1.68±0.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偏差百分率为(29.65±13.95)%.结论 HDCT可更清楚地显示支架内部结构,明显降低支架段伪影的影响,是支架植入术后有效的随诊手段.
作者:应援宁;张立仁;董智;沈云;曹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儿童孤独症(CA)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文综述其脑影像学显像特点.脑血流灌注显像示CA患儿左侧(或双侧)额叶前部、左侧Broca区和左侧Wernicke区局部脑血流灌注和功能异常;葡萄糖代谢显像示额叶、颞叶及丘脑等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LCMRGlu)减低;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示CA患儿脑内DAT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分布无差异;5-羟色胺转运体(SERT)显像示SERT再摄取能力在大脑内侧额叶皮质下降;5-HT2受体显像提示,5-HT2受体密度减低.CA患儿脑内5-HT合成能力减低;fMRI示CA患儿皮层-边缘系统神经通路异常,脑内多个部位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脑内NAA浓度减低、NAA/Cr比值降低等.
作者:孙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及分级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灶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分界、内部回声、导管改变、后方回声、局部结构紊乱以及钙化,同时记录病灶内部血供情况.将所有病灶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an Nuys 1级49例,2级30例,3级13例.单发肿块67例(67/92,72.83%),导管扩张伴导管内部低回声24例(24/92,26.09%),结构紊乱7例(7/92,7.61%).18个病灶具有2个及以上超声特征.超声发现微钙化21例(21/92,22.83%),均位于结节或导管内部.超声对DCIS的显示率与Van Nuys分级相关(r=0.91,P<0.05).结节形态、边界和后方回声也与Van Nuys分级明显相关(r=0.78,P<0.05).形态不规则肿块伴有界限不清或边缘成角,不伴有后方回声与Van Nuys 3级密切相关(r=0.83,P<0.05);而椭圆形囊性结节、边界清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多见于Van Nuys 1级(r=0.94,P<0.05).结论 DCIS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病理分级.
作者:李娜;朱庆莉;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少突-星形细胞肿瘤的CT和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少突-星形细胞肿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0例中,少突-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2例,均发生于大脑半球,以额叶较常见,可跨脑叶生长,部分发生于胼胝体.10例肿瘤出现囊变,5例肿瘤见钙化.CT见病灶多呈混杂密度,增强后无强化或不均匀性强化.MRI示肿瘤多以长或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DWI 5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信号,ADC值约(1.40±0.25)×10-3 mm2/s;增强后肿瘤呈环状、花环状或不均匀性强化.肿瘤周围多可见轻度水肿.结论 少突-星形细胞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以实性病灶为主,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李少朋;钱银锋;余永强;王海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良、恶性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方法 观察51例骶骨肿瘤对骶髂关节侵犯的CT和MRI表现.其中骨巨细胞瘤19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索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小细胞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6例,尤因肉瘤2例,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1例,转移癌6例.结果 骶髂关节受侵29例(29/51,56.86%),其中双侧骶髂关节受侵11例,单侧受侵18例.骶髂关节受侵发生率在良性肿瘤患者中为53.85%(14/26),在恶性患者中为60.00%(15/25).CT表现为关节双侧骨质破坏、关节面消失,软组织肿块占据骶髂关节;MRI表现为骶髂关节双侧骨质信号消失,被肿瘤信号取代.结论骶骨恶性肿瘤常侵犯骶髂关节.骶骨良性肿瘤中,骨巨细胞瘤易侵犯骶髂关节.
作者:娄路馨;程晓光;白荣杰;张薇;梁伟;张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在胎儿解剖结构方面的显示能力,探讨其在胎儿MR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胎20周以上正常胎儿行MR检查,采用SSFSE序列对胎儿头颅、躯干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观察胎儿各系统主要器官,包括脑、肺、心脏、肝、脾、胃肠道等的解剖和MR表现.结果孕20周时,胎儿各主要器官均已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在SSFSE图像脑室系统高信号的衬托下,大脑三层结构清晰可辨,皮层及脑室旁生发层呈低信号,白质呈稍高信号.脑室系统呈生理性扩大状态,30周后脑沟、回形成逐渐明显;非神经系统:SSFSE图像肺、气管、支气管均呈高信号,胃泡、肾盂、肾盏、膀胱等空腔脏器呈高信号,肠管信号混杂,心脏、大血管、肝、脾及双侧肾脏呈等低信号.结论 SSFSE可清楚显示胎儿各主要器官的正常解剖和发育变化.
作者:胡晓华;罗先富;陈娟;傅剑雄;王军;吴晶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