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耿;应朝霞;张淑兰;王永贤;邹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取第2代hUCMSCs接种于96孔板,分为7组(G1,G2…,G7)。前5组分别加入含不同剂量IGF-I(40,60,80,100,120μg/L)的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第6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阳性对照,第7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阴性对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的IGF-I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第3天、第6天,G1组、G2组和G7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3组、G4组和G5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第3天,G6组增殖高于G1组与G2组,低于G3组、G4组和G5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0.006);第4天,G6组增殖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0.006)。③第3天、第6天,G1组、G2组和G6组低于G3组,G4组,G5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G6组增殖高于G7组,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外源性IGF-I对hUC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随IGF-I浓度增高而有增强趋势,100μg/L为其较适合浓度,为实现hUCMSCs体外快速扩增提供适宜的条件.
作者:徐斌;唐军;刘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面部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三叶形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72h内,皮瓣可能出现局部皮下淤血、轻度水肿等轻度静脉回流障碍,1周内均可自行恢复。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只要供区条件良好,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效果优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孟英堂;李健;孟姗姗;左璐;龙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传统的根治腋臭手术方式往往因为受到切除皮肤局限而影响效果,且瘢痕明显为年轻患者所不能接受。为了既能根治腋臭义能保持局部外形美观,我院自2004年始,应用腋窝横纹平行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治疗双侧腋臭患者17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头颅定位X线片实现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及测量。方法:同期分次摄取侧位、45°位和正位头颅定位X线片。利用侧位和45°位X线片上相匹配的外加金属标志点,获得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信息,进行颅面部软组织形态的三维重建。在所建面部三维模型基础之上选8个解剖标志点,进行10项测量,并与人群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利用侧位和45°位的两张X线片,对颅面部软组织实现三维重建。建立了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同正常值相比较,除面宽和下颌宽有较大的差异外,测量值都具有很好的同一性,面部比例指数除去面宽和下颌角宽的影响大多数都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系统基于头颅定位X线片实现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和测量,为面部畸形的诊断,正颌手术的定量化手术设计,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作者:侯玉霞;周洪;潘俊军;张艳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人们追求完美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十分注重暴露在体表外部位的完美感觉。而甲状腺手术后切口瘢痕往往给患者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因此甲状腺术后瘢痕的早期康复治疗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医患的共同关注与重视。我科自1994年1月~2010年12月共治疗甲状腺手术切口瘢痕患者225例,术后早期伤口采用精华素离子导入治疗,对明显增生性瘢痕予以二次瘢痕切除加美容缝合,并给予软化瘢痕精华素离子导入加热蒸汽喷雾及局部按摩复方肝素钠尿素凝胶等措施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瘢痕增生。
作者:刘曼华;刘毅;许斐;汤迎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求一种简单、有效、无痕的内眦赘皮矫正新方法。方法:先采用常规术式行重睑成形术,再横“一”形切开内眦皮 肤,剪除内眦浅层增厚的组织,剪断内眦处错构的浅层眼轮匝肌,原内眦点与鼻侧腱膜固定。结果:85例就医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泪埠显露充分,内眦角形态自然,半年后内眦处无明显痕迹。结论:该术式的切口顺应了朗格氏线,皮下原内眦点与鼻侧腱膜固定有效进行了减张,故术后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章梅;黄泽春;王庭阔;李帅华;晏丹;梁志为;张安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反复发作的颜面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炎症,女性多发,影响美观。2010年3月~2011年3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并与皿治林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44例均为我科门诊就诊的颜面再发性皮炎女性患者,符合颜面再发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年龄18~45岁,平均34.8岁,病程1周~8年。表现为:眼睑周围、面颊、耳前,甚至颜面部红斑、细小脱屑及色素沉着,均无心、肝、肾等系统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电解质紊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68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周永安;仵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明显影响患者外观美容及社会交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笔者应用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白癜风患者共60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症状典型。皮损分布:头面部103块,躯干部135块,四肢150块;白斑面积:小0.3cm×1cm,大18cm×30cm。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20例,采用表皮移植术;对照1组:20例,白癜风丸口服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2组:20例,白癜风丸口服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同时卡介苗提取素注射液肌注。治疗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27.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4年;对照1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5~61岁,平均25.3岁,病程1.5~8年,平均3.1年;对照2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31.2岁,病程5月~17年,平均4.9年。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分布与皮损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史书林;沈新华;郝思辉;王志兰;魏国祥;杨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院1 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1 36例术后皮瓣坏死18例(1 3.2%),皮下积液21例(1 5.4%),患侧上肢水肿15例(11.0%),术后出血2例(1.4%),经综合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并发症的原因较多较复杂,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及时妥善处理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牛正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爱贝芙(Artecoll,国药管械(进)字2002第3660535号。生产厂商:荷兰汉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两年来风行的新医学美容技术。爱贝芙的成分:20%容积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80%容积的牛胶原蛋白悬浮液以及很少量的利多卡因。它是在微针美塑疗法(也称中胚层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非手术美容疗法。它属于微整形手术填充材料中的一种,利用高科技的医疗技术,不需开刀,短时间使人变美变年轻的特性,取代过去的整形外科手术,由于它具有安全、无伤口、痛苦小、恢复期短的优点,现已被广大的爱美人士追捧。现对我院自2007年5月~2010年1月爱贝芙面部填充2 516例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云霞;张爱民;崔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 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Ⅰ型胶原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贴壁生长,10-14天后形成克隆。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并呈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阴性,CD44阳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BMSC,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夏德林;刘道华;贾娟;付光新;陈俊良;周航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皮肤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时,需根据被修复畸形、缺损及部位,选择恰当的皮肤扩张,如稍有不慎将给患者带很大的痛苦。1临床资料某女,28岁,15年前不慎煤火烧伤右面部,愈合后遗留右面颊色素脱失,右眼角、口周瘢痕挛缩畸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右面颊可见10cm×7cm萎缩性瘢痕,外观平坦与周围皮肤相齐。表面平滑光亮,间杂色素减退及色素沉着,质地柔软,基底松动。右眼角及口角可见增生性瘢痕(稳定期)挛缩牵扯右眼角低于左眼角约0.5cm,右口角瘢痕牵拉下唇红缘外翻,较左侧口角下唇红缘低约0.3cm。行“右锁骨下胸前区扩张器植入术”,扩张器容量600ml,肾形,埋置浅筋膜深层,注射壶置于体外,术中注水120ml。术后1周开始注水,常规注水1次/天,3个月后扩张器注水1200ml。扩张期间无扩张器外露及渗漏现象,继续充分扩张3个月后。在全麻下行“扩张器取出、右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扩张皮瓣转移术”,充分利用扩张皮瓣覆盖创面[1]。
作者:段九梅;贺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了62例光老化患者,并通过皮肤测试仪进行测定,客观评价强脉冲光对光老化皮肤的改善程度,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49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5.1岁,病程1~18年,平均10年。皮肤类型Ⅲ~Ⅳ型,均为户外工作后或由于高原气候导致的皮肤粗糙老化,经医师诊断为光损害或光老化患者。
作者:岳丹霞;刘丽红;樊昕;姚美华;郄金鹏;王聪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求。方法:治疗组采用红/蓝光光动力痤疮治疗仪,每周治疗2次,2次蓝光2次红光交替进行,疗程4周,每次治疗时间20min,剂量48 J/cm2。同时口服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对照组仅口服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 3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寻常性痤疮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杨波;代晓莉;王淑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对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组,分别外用初榨橄榄油(实验组)和肝素钠软膏(对照组)治疗,同时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mg,每日1次。于使用前、首次使用后第1周、第2周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红斑、干燥、瘙痒、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后第1周、第2周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第2周有效率明显高于第1周(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安全、有效,且2周疗效较好.
作者:周艳;牟宽厚;韩丹;王莉;冯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毛藤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白毛藤多糖作用MCF-7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2、caspase-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白毛藤多糖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MCF-7细胞bcl-2表达,上调casoase-3表达。结论:白毛藤多糖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抑制bcl-2表达有关。
作者:杨旭东;张杰;李厚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如今,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话题中的焦点。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00年的1.71亿增长到2030年的3.66亿[1]。而一直以来,糖尿病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因其高截肢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长期的住院治疗和沉重的家庭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一生之中有高达25%的儿率发生DFU[2]。如何治疗DFU就成了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医学难题之一,其难点和焦点就集中在如何攻克DFU创面愈合差、创面愈合延迟甚至久治不愈等问题。传统疗法的疗效大多不尽如人意,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的出现,似乎给DFU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研究发现,DFU创面的GF及其受体绝对或相对减少是导致DFU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3],而局部应用活性的GF可以促进DFU的愈合[4]。可外源性GF半衰期短,局部使用之后很快被稀释和降解,需反复大量使用,且价格昂贵。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GF的基因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DFU愈合受损机制和相关GF的基因治疗在糖尿病创面愈合和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GF的基因治疗在促进DFU愈合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作者:万江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振动的特征,探讨软(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中度磨牙症患者和20例临床无症状的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磨牙症患者进行分级,用BioPAK口颌功能诊疗仪记录试验对象颞下颌关节表面振动情况。结果:中度磨牙症患者的关节振动能量和振幅明显高于正常人;正常人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75%,中度磨牙症患者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1 00%;中度磨牙症患者经3个月软(牙合)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80%。结论: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姜海英;闫征斌;邱明;张兆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畸形中央尖是较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是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其多出现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中央尖的高低不等,构造不一,大部分为釉质组成,中央部分为薄层牙本质,并有髓角突入。细而高的中央尖常在牙齿萌出后不久被咀嚼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髓暴露而引起牙髓感染、坏死以致根尖周炎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畸形中央尖导致根尖重度感染伴根尖吸收,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璐璐;韩泽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2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分成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A组,112)与常规包皮环切(B组,108)两组,比较其优缺点及疗效。结果: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不需拆线、术后感染率低、术后创缘整齐,外形美观。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推广。
作者:徐渊;江岳方;吴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