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渊;江岳方;吴斌
目的:探讨三个小切口重睑手术。方法:对于上眼睑不需要切除松弛皮肤的术者在上眼睑内、中、外设计3个2mm切口,经此切口取除肥厚眼轮匝肌及多余的眶脂肪后,并间断缝合,每个伤口缝合一针,缝合时挂睑板上缘或睑板前筋膜形成重睑,并观察睫毛翘度,达到外观满意。结果:三年共行微创小切口重睑术162例,1 58例患者满意,4例重睑线变浅行二次修复。结论:该重睑术式手术技巧性强,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自然无痕、持久,效果理想。
作者:王晓平;赵国涛;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微创大汗腺清除的手术方式因并发症少、效果较为确切而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手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是其明显的缺点[1]。微创大汗腺清除复发后的研究和治疗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对2005年2月~2010年5月微创法治疗腋臭156例及术后复发的35例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和随访研究,认为微创大汗腺清除术组合复发后再次微创手术治疗腋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杨涛;李俊;高艳丽;李倩;杨定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置入矫正鼻旁区凹陷畸形方法。方法:对17例先天鼻旁区凹陷患者以Medpor作为置入材料,在凹陷区下方骨质表面贴附充填。结果:17例患者鼻旁区凹陷得以矫正,外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假体外露等并发症。结论:Medpor置入矫正鼻旁区凹陷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俞冰;刘剑锋;牛峰;归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振动的特征,探讨软(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中度磨牙症患者和20例临床无症状的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磨牙症患者进行分级,用BioPAK口颌功能诊疗仪记录试验对象颞下颌关节表面振动情况。结果:中度磨牙症患者的关节振动能量和振幅明显高于正常人;正常人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75%,中度磨牙症患者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1 00%;中度磨牙症患者经3个月软(牙合)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80%。结论: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姜海英;闫征斌;邱明;张兆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对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组,分别外用初榨橄榄油(实验组)和肝素钠软膏(对照组)治疗,同时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mg,每日1次。于使用前、首次使用后第1周、第2周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红斑、干燥、瘙痒、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后第1周、第2周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第2周有效率明显高于第1周(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安全、有效,且2周疗效较好.
作者:周艳;牟宽厚;韩丹;王莉;冯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与蚕丝蛋白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研究不同移植部位对组织工程化脂肪存活的影响。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蚕丝蛋白支架上,体外成脂诱导培养1-2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同时,将细胞-支架复合物分别移植于6只Wistar雌性大鼠背部皮下和股二头肌内,观察其成脂及存活情况。结果:移植8周、12周后,组织冰冻切片油红0染色、HE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移植复合物内有脂肪细胞生成,背部移植复合物表面皮肤结合紧密,与底部肌肉组织结合疏松,体积较移植前增大,支架材料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降解;股二头肌内移植复合物移植8周后,与肌肉组织结合紧密,但体积较移植前明显减小,支架材料降解明显,到移植12周后移植处不见移植物存在。空白对照组移植物内无脂肪细胞生成,移植物体积较植入前减小,股二头肌内移植物减小更明显;股二头肌内移植物移植12周后,移植处不见移植物存在。结论:蚕丝蛋白生物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生物降解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蚕丝蛋白生物支架可用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研究;不同移植部位对该组织工程化脂肪存活有一定的影响,而背部皮下为良好的移植位点。
作者:唐军;徐斌;刘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其初发时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患者多会伴有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等并发症。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草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器熏蒸加西药全身和局部应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患者,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起到美白皮肤,减少色素沉着、遏制后遗神经痛等各种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牙合)垫式义齿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多牙缺失伴牙齿重度磨耗导致咬合垂直距离过低而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运用(牙合)垫式义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6例患者经4~28个月的治疗后,原有的关节症状均基本消失,均能符合永久性修复的条件。结论:(牙合)垫式义齿对于多牙缺失伴牙齿重度磨耗导致咬合垂直距离过低而出现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建华;夏金星;薛昌敖;刘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测定不同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OCIF、0DFmRNA在不同作用时间点表达的影响,了解rhBMP2对骨改建相关基因的调控方式。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六代细胞,分别用25ng/ml、50 ng/ml及100 ng/ml的rhBMP2作用于细胞,于作用1、3、5、7天后收集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四个时间作用点OCIF、ODF mRNA含量,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对电泳胶带亮度进行分析。结果:在rhBMP2作用初期,由于OCIF mRNA的表达快速上升,ODF mRNA的表达缓慢增高,二者的表达差异远大于正常生理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由于0CIF mRNA的表达下降,ODF mRNA的表达缓慢增高,二者的表达差异逐渐缩小,在作用末期低于正常生理水平。结论:基于0CIF与ODF二者表达的相对变化,HPDLffs在rhBMP2的作用下可能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在初期表现为较强的抑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HPDLfs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转变成为促进其活化的作用。
作者:吉玲玲;鲍庆江;李昂;饶国州;周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后,应用能量调节为5~12mJ,频率10~20次/s的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5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53例患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次痊愈率为89.45%,2次痊愈率为97.6%。结论: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效、快捷,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姚芹;董正邦;潘永正;张敬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多层次注射的方法矫治额颞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额颞部凹陷,通过注射麻醉液预先估计填充量,受区皮下预处理形成颞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两个平面及多个隧道。以注射器吸取大腿脂肪颗粒,经纯化后,分层次超量注射充填额颞部凹陷。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有感染、坏死及液化等并发症。除2例进行二次注射外,其余均为一次性注射。充填后原凹陷部位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和外形好,与周围组织无界限。结论:采用多层次的方法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额颞部的凹陷,塑形容易,其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无明显界限,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海波;王新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色素痣样病变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为评估病情、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方法:对476例面部色素痣样病变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临床上表现为色素痣样病变的病例中,病理检查确诊为色素痣者共有385例(80.9%),余91例分别是基底细胞上皮瘤13例,脂溢性角化43例,扁平疣19例,表皮囊肿9例,日光性角化5例,黑素棘皮瘤和黑色丘疹性皮肤病各1例。激光等非手术方法治疗178例,其中复发46例(25.8%)。结论:多种疾病可呈色素痣样改变,单凭临床印象难以确诊。术前可采用削取或切取方法获得病理标本,手术切除是治疗色素痣的佳方法.
作者:潘政;严道金;张羽文;徐丽霞;周吉林;杨海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2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分成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A组,112)与常规包皮环切(B组,108)两组,比较其优缺点及疗效。结果: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不需拆线、术后感染率低、术后创缘整齐,外形美观。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推广。
作者:徐渊;江岳方;吴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在体外从脂肪块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干细胞鉴定、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将腹部取皮术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流式鉴定、MTT、细胞周期检测等,利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诱导,油红0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诱导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第1次换液时细胞多呈多角形和短梭形,第3代ASCs细胞爬片HE染色显示形态多为长梭形,呈漩涡状生长;流式鉴定显示:CD29+,CD31-,CD34-,CD44+,CD45-,CD49+,CD106-,CD1 33-;MTT显示ASCs生长增殖活性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86.8%,G2=8.77%;成脂诱导后油红0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人ASCs具有贴壁生长、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表型等特征,且生长增殖活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赵建辉;李龙;杨阳;易成刚;刁建升;夏炜;刘蓓;郭树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机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1]。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伤情严重而复杂,多因伤后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治疗不当,可致皮肤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则可因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2]。我科于2010年1月至今收治16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经清创自体皮移植术,治疗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霞;刘毅;李玉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院1 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1 36例术后皮瓣坏死18例(1 3.2%),皮下积液21例(1 5.4%),患侧上肢水肿15例(11.0%),术后出血2例(1.4%),经综合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并发症的原因较多较复杂,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及时妥善处理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牛正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因各种伤病致小腿胫前中下段、内外踝、足跟及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常见,是临床医生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组织缺损。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我们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振涛;魏梦奇;刘志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淡褐色或深褐色的不规则斑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2007年3月~2009年3月,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病例60例,均为女性。年龄大者48岁,小者29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5年。蝶形型29例,面上部型23例,面下部型6例,泛发型2例。5例患者为妊娠后发生,余患者无明显诱因。
作者:常建国;李天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25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所采用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复合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 00%,长的腓骨为16cm,分为三段者3例,两段者20例。结论:血管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塑形好、成活率高。
作者:赵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 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Ⅰ型胶原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贴壁生长,10-14天后形成克隆。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并呈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阴性,CD44阳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BMSC,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夏德林;刘道华;贾娟;付光新;陈俊良;周航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