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153例临床观察

姚芹;董正邦;潘永正;张敬东

关键词:超脉冲CO2激光, 脂溢性角化病
摘要: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后,应用能量调节为5~12mJ,频率10~20次/s的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5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53例患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次痊愈率为89.45%,2次痊愈率为97.6%。结论: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效、快捷,无明显副作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微创拔牙术保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作者:叶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整形美容治疗中的巧用

    整形外科手术要求精细微创,一般器械都必须精细和锋利。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具有灭菌可靠、尖细锋利、取用便捷等特点,因此我们将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巧用到整形美容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1材料采用多厂家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型号7号、4.5号、16号。2方法及用途2.1巧做“单齿拉钩”代替浅表皮肤拉钩:采用5ml或1ml注射器针头(7号或4.5号)长度适合、易弯曲。用持针器或大号血管钳将针头前1/3部分弯折成70°左右钩形,用于皮肤精细微创手术。

    作者:蹇映;吴玉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二氧化锆全瓷冠、桥用于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PFM)因形态逼真、色泽美观、高强度,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为多数患者所接受。但其金属基底的存在及金瓷界面结合等问题,使其在美学和耐用性上存在缺憾。全瓷牙因其与天然牙相近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吸光度和透光性,使其成为较理想的修复体[1]。但由于传统的长石质瓷的抗疲劳强度的限制,使其修复体的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进步,二氧化锆全瓷不但克服了PFM的缺点,而且它的韧性和强度也有了显著提高,扩大了全瓷修复的范围。笔者2005年开始用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冠桥修复,并比较了其与传统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应用于前牙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梅;刘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耳后推进皮瓣联合肋软骨移植一次性修复部分耳廓缺损

    目的:介绍一种一次性修复外伤后部分耳廓缺损的方法。方法:以耳廓缺损缘为蒂形成耳后推进皮瓣,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片状支架与缺损缘拼接,形成耳后筋膜瓣覆盖支架后侧,联合肋软骨供区全厚皮片移植一次性修复部分耳廓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缺损一次性修复,双侧耳对称,外形满意。结论:联合应用以缺损缘为蒂的耳后推进皮瓣及自体肋软骨移植技术可一次性修复外伤性部分耳廓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效果可靠的特点。

    作者:吴玉家;周国勇;常春娟;贾赤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用肿胀法脂肪抽吸术治疗巨大单纯性脂肪瘤40例临床分析

    自从Fischer于1977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上报道负压脂肪抽吸术以来[1],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中对于治疗大的脂肪瘤(直径>10cm)亦是一种良好的选择。2001年~2011年初,我科利用脂肪抽吸术治疗巨大脂肪瘤共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誉华;韩伟强;仇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腋臭微创手术治疗复发原因及再次手术探讨

    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微创大汗腺清除的手术方式因并发症少、效果较为确切而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手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是其明显的缺点[1]。微创大汗腺清除复发后的研究和治疗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对2005年2月~2010年5月微创法治疗腋臭156例及术后复发的35例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和随访研究,认为微创大汗腺清除术组合复发后再次微创手术治疗腋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杨涛;李俊;高艳丽;李倩;杨定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Body-Jet水动力吸脂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的护理体会

    目前白体脂肪注射隆乳主要缺点之一是移植脂肪的成活率不稳定,吸收率高。Body-Jet水动力吸脂术是采用螺旋式水刀技术,水流呈微薄的扇面形状注入体内,利用少量肿胀药液麻醉目标组织,再利用渗透液温和分解脂肪和组织,减少了对脂肪颗粒、血管和神经组织的损伤,脂肪颗粒和肿胀液被抽吸到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中的过滤装置把脂肪颗粒和肿胀液自动分离出来,2010年5月始我科采用水动力吸脂技术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共2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均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郭斐;隋志甫;王聪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下睑袋个体化修复20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下睑袋整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8例下睑袋整复术者,针对其不同临床分型分别采用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术、皮肤切口入路眶隔缩紧和眼轮匝肌瓣骨膜悬吊固定术、眶隔脂肪移位眶隔膜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08例患者术后下睑皮肤平整,无睑退缩及下睑凹陷等并发症,下眶缘、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下睑缘轮廓自然,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针对睑袋形成原因及不同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宋玫;刘毅;陈元婕;张瑞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巡回护士配合整形外科手术麻醉的护理体会

    麻醉是利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目的是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以及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我科自2001年成立专科手术室至今,期间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同时也在各类手术麻醉过程中承担了大量麻醉配合的护理工作。本文就整形外科手术室护士参与麻醉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德娟;汪丽萍;胡晓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于MEAW的(牙合)平面左右向偏斜治疗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采用多曲方丝弓(MEAW)在治疗(牙合)平面左右向偏斜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上颌牙列三维模型,Pro/E软件建立上颌MEAW和牙周膜的实体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软件,建立牙列-牙周膜-MEAW的有限元模型。对MEAW进行位移偏置,计算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结果:整体弓丝应力分布较均匀,并且弓丝每个“L”型曲水平部位应力较适度,牙周膜应力分布均匀,利于牙齿的整体移动。结论:控制MEAW的“L”型曲位移使弓丝两侧产生的方向相反、均匀适度的应力,能对左右向(牙合)平面偏斜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牙合)平面左右向偏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晗;邵玶;闫伟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护理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机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1]。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伤情严重而复杂,多因伤后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治疗不当,可致皮肤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则可因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2]。我科于2010年1月至今收治16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经清创自体皮移植术,治疗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霞;刘毅;李玉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瓷贴面修复中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瓷贴面修复时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修复科护士在110例患者瓷贴面修复过程中积极配合医师开展四手操作,并且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110例患者顺利完成瓷贴面的美容修复,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护患沟通,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是保证贴面修复成功的重要基础;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四手配合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及时的健康指导,科学的行为干预是保证瓷贴面修复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谭文宏;赵英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院1 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1 36例术后皮瓣坏死18例(1 3.2%),皮下积液21例(1 5.4%),患侧上肢水肿15例(11.0%),术后出血2例(1.4%),经综合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并发症的原因较多较复杂,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及时妥善处理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牛正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性Ⅲ类错牙合并全口多恒牙迟萌1例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基本面型特征为面中部凹陷,上颌发育不足,前牙反牙合,后牙近中关系等[1]。全口多个恒牙迟萌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并全口多个恒牙迟萌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史和临床检查:某男,11岁,主诉牙不齐,多个乳牙未替换来我科求治。无正畸治疗史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乳牙列时排列均正常,换牙后自觉牙列不齐,多个牙未替换,面型如“月牙”。临床检查:替牙列,牙列式:54、53、12、11、21、22、63、64、74、32、31、41、42、83、84。12、11、42反(牙合)。正中(牙合)磨牙区牙龈有接触。11、21间隙约4mm,上中线小偏,下中线左偏1mm,面部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凹面型,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54、53、63、64、74、83、84牙根尚未吸收,15龈方有一多生牙,35(牙合)方有一多生牙,25,45远中各有一多生牙,35、45牙根发育不全,双侧髁突基本对称无明显改变。X线头影测量值:SNA 74.2°,SNB76.1°,ANB-1.9°。

    作者:袁代润;钱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制拇外翻微创刀矫正足拇外翻48例分析

    近年来在足病就诊的患者中,足拇外翻畸形为常见,可引起患足变形、疼痛及功能障碍,女性患者的数量大约是男性的10倍[1]。分析病例资料发现多与遗传和后期穿鞋不当有关。成功的拇外翻矫正术将使外翻的拇趾得到矫正,改善足弓,消除疼痛症状,而且使前足变窄,使足更美,伤口愈合后没有明显的手术切口痕迹,自2008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自制拇外翻微创刀矫正足拇外翻48例,效果十分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新宁;韩明建;李美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5%咪喹莫特外涂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名瘢痕疙瘩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每2周1次,同时外涂5%咪喹莫特隔日1次,总疗程为8周;对照组单纯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结果: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及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67.57%及60.47%,无显著差异;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改善率为8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治疗期间无失访患者,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轻中度疼痛感、不适感,偶见轻度萎缩、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及多毛。结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5%咪喹莫特外涂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申悦;李迎;高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整形美容就医者的个性化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1],对促进创口的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形美容就医者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危及生命的疾病,仅是对外形或功能上的缺陷不满而来就医,因此,做好整形美容就医者的口腔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2010年12月~2011年3月69例就医者在我科进行个性化口腔护理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叶形局部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面部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三叶形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72h内,皮瓣可能出现局部皮下淤血、轻度水肿等轻度静脉回流障碍,1周内均可自行恢复。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只要供区条件良好,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效果优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孟英堂;李健;孟姗姗;左璐;龙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干细胞用于创伤修复的新进展

    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是整形和烧伤外科中常见的问题,它需要在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三个相互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阶段:炎症期、增殖期及成熟期来完成[1]。对于较浅的烧伤创面或小面积的皮肤全层缺损,可以通过残存皮肤附件的干细胞再生或临近皮肤的上皮细胞迁移而愈合。对于较深的创面,如:Ⅲ度烧伤创面或大面积的皮肤全层缺损,需要采用自体皮肤或人工组织工程化皮肤进行修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存在着许多缺点,如:造成供区的损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缺乏足够的自体皮肤,而异体皮肤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因此,促进皮肤创伤修复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张英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白毛藤多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毛藤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白毛藤多糖作用MCF-7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2、caspase-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白毛藤多糖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MCF-7细胞bcl-2表达,上调casoase-3表达。结论:白毛藤多糖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抑制bcl-2表达有关。

    作者:杨旭东;张杰;李厚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