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细胞用于创伤修复的新进展

张英博

关键词:干细胞, 皮肤创伤修复, 新进展, stem cells, wound healing, Development, 自体皮肤, 细胞迁移, 烧伤创面, 细胞外基质沉积, 异体皮肤移植, 皮肤创伤愈合, 面积, 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工程化, 组织修复, 修复方法, 细胞增殖, 细胞再生, 实际意义
摘要: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是整形和烧伤外科中常见的问题,它需要在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三个相互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阶段:炎症期、增殖期及成熟期来完成[1]。对于较浅的烧伤创面或小面积的皮肤全层缺损,可以通过残存皮肤附件的干细胞再生或临近皮肤的上皮细胞迁移而愈合。对于较深的创面,如:Ⅲ度烧伤创面或大面积的皮肤全层缺损,需要采用自体皮肤或人工组织工程化皮肤进行修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存在着许多缺点,如:造成供区的损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缺乏足够的自体皮肤,而异体皮肤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因此,促进皮肤创伤修复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求。方法:治疗组采用红/蓝光光动力痤疮治疗仪,每周治疗2次,2次蓝光2次红光交替进行,疗程4周,每次治疗时间20min,剂量48 J/cm2。同时口服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对照组仅口服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 3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寻常性痤疮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杨波;代晓莉;王淑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灭菌方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的灭菌方法对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进行酒精浸泡、环氧乙烷、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后,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从而观察缝线的降解性,用拉伸试验测定缝线的力学特性。结果:①酒精浸泡灭菌组有10%检出细菌,环氧乙烷及紫外线灭菌组未检出细菌;②紫外线照射灭菌和酒精浸泡灭菌组可使缝线黏度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环氧乙烷对缝线黏度下降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③经酒精和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经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经酒精和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对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影响较小,是PHB可吸收缝线较理想的灭菌方法。

    作者:伍锦华;艾玉峰;韩悦;杨清芳;董兆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型强脉冲光(IPL-OPT)治疗228例微静脉畸形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强脉冲光(IPL-OPT)治疗228例微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参数、治疗次数、皮损情况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治疗次数、皮损情况等对228例病例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总有效率为75.9%;皮损越厚总有效率越高,但治愈率降低(P<0.05);不同部位皮损疗效以颈部>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四肢末端;不同颜色皮损总有效率以紫红色>鲜红色,但治愈率两者相反(P<0.05)。结论:新型强脉冲光(IPI-OPT)治疗微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疗效与皮损部位、颜色、厚度、治疗次数及合理的治疗参数等综合因素相关。

    作者:刘耿;应朝霞;张淑兰;王永贤;邹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横一字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内眦与重睑同期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求一种简单、有效、无痕的内眦赘皮矫正新方法。方法:先采用常规术式行重睑成形术,再横“一”形切开内眦皮 肤,剪除内眦浅层增厚的组织,剪断内眦处错构的浅层眼轮匝肌,原内眦点与鼻侧腱膜固定。结果:85例就医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泪埠显露充分,内眦角形态自然,半年后内眦处无明显痕迹。结论:该术式的切口顺应了朗格氏线,皮下原内眦点与鼻侧腱膜固定有效进行了减张,故术后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章梅;黄泽春;王庭阔;李帅华;晏丹;梁志为;张安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导致根尖重度感染伴根尖吸收1例

    畸形中央尖是较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是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其多出现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中央尖的高低不等,构造不一,大部分为釉质组成,中央部分为薄层牙本质,并有髓角突入。细而高的中央尖常在牙齿萌出后不久被咀嚼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髓暴露而引起牙髓感染、坏死以致根尖周炎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畸形中央尖导致根尖重度感染伴根尖吸收,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璐璐;韩泽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明显影响患者外观美容及社会交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笔者应用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白癜风患者共60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症状典型。皮损分布:头面部103块,躯干部135块,四肢150块;白斑面积:小0.3cm×1cm,大18cm×30cm。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20例,采用表皮移植术;对照1组:20例,白癜风丸口服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2组:20例,白癜风丸口服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同时卡介苗提取素注射液肌注。治疗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27.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4年;对照1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5~61岁,平均25.3岁,病程1.5~8年,平均3.1年;对照2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31.2岁,病程5月~17年,平均4.9年。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分布与皮损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史书林;沈新华;郝思辉;王志兰;魏国祥;杨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鼻唇沟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唇沟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采用鼻唇沟瓣进行修复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随访。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面部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鼻唇沟皮瓣具有血运丰富、转移灵活、成活率高等优点,对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所致的缺损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雷明辉;王俊;郅克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

    如今,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话题中的焦点。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00年的1.71亿增长到2030年的3.66亿[1]。而一直以来,糖尿病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因其高截肢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长期的住院治疗和沉重的家庭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一生之中有高达25%的儿率发生DFU[2]。如何治疗DFU就成了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医学难题之一,其难点和焦点就集中在如何攻克DFU创面愈合差、创面愈合延迟甚至久治不愈等问题。传统疗法的疗效大多不尽如人意,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的出现,似乎给DFU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研究发现,DFU创面的GF及其受体绝对或相对减少是导致DFU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3],而局部应用活性的GF可以促进DFU的愈合[4]。可外源性GF半衰期短,局部使用之后很快被稀释和降解,需反复大量使用,且价格昂贵。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GF的基因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DFU愈合受损机制和相关GF的基因治疗在糖尿病创面愈合和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GF的基因治疗在促进DFU愈合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作者:万江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用Forsus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 3例下颌后缩,上颌基本正常或前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0~1 3岁,采用Forsus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SNA、ANB、U1-SN、OJ、U1-NA,U1-NA(mm),在治疗后减小(P<0.05),有显著性差异,L1-NB、L1-NB(mm)、ANS-Me在治疗后增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orsus矫治器能有效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促进下颌生长,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和下颌后缩的面型。

    作者:周蕊;李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25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所采用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复合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 00%,长的腓骨为16cm,分为三段者3例,两段者20例。结论:血管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塑形好、成活率高。

    作者:赵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腋臭微创手术治疗复发原因及再次手术探讨

    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微创大汗腺清除的手术方式因并发症少、效果较为确切而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手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是其明显的缺点[1]。微创大汗腺清除复发后的研究和治疗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对2005年2月~2010年5月微创法治疗腋臭156例及术后复发的35例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和随访研究,认为微创大汗腺清除术组合复发后再次微创手术治疗腋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杨涛;李俊;高艳丽;李倩;杨定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整形美容治疗中的巧用

    整形外科手术要求精细微创,一般器械都必须精细和锋利。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具有灭菌可靠、尖细锋利、取用便捷等特点,因此我们将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巧用到整形美容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1材料采用多厂家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型号7号、4.5号、16号。2方法及用途2.1巧做“单齿拉钩”代替浅表皮肤拉钩:采用5ml或1ml注射器针头(7号或4.5号)长度适合、易弯曲。用持针器或大号血管钳将针头前1/3部分弯折成70°左右钩形,用于皮肤精细微创手术。

    作者:蹇映;吴玉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护理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机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1]。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伤情严重而复杂,多因伤后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治疗不当,可致皮肤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则可因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2]。我科于2010年1月至今收治16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经清创自体皮移植术,治疗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霞;刘毅;李玉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熏蒸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其初发时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患者多会伴有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等并发症。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草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器熏蒸加西药全身和局部应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患者,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起到美白皮肤,减少色素沉着、遏制后遗神经痛等各种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于X线的颅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研究

    目的:利用头颅定位X线片实现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及测量。方法:同期分次摄取侧位、45°位和正位头颅定位X线片。利用侧位和45°位X线片上相匹配的外加金属标志点,获得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信息,进行颅面部软组织形态的三维重建。在所建面部三维模型基础之上选8个解剖标志点,进行10项测量,并与人群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利用侧位和45°位的两张X线片,对颅面部软组织实现三维重建。建立了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同正常值相比较,除面宽和下颌宽有较大的差异外,测量值都具有很好的同一性,面部比例指数除去面宽和下颌角宽的影响大多数都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系统基于头颅定位X线片实现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和测量,为面部畸形的诊断,正颌手术的定量化手术设计,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作者:侯玉霞;周洪;潘俊军;张艳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分化特性

    目的:在体外从脂肪块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干细胞鉴定、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将腹部取皮术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流式鉴定、MTT、细胞周期检测等,利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诱导,油红0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诱导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第1次换液时细胞多呈多角形和短梭形,第3代ASCs细胞爬片HE染色显示形态多为长梭形,呈漩涡状生长;流式鉴定显示:CD29+,CD31-,CD34-,CD44+,CD45-,CD49+,CD106-,CD1 33-;MTT显示ASCs生长增殖活性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86.8%,G2=8.77%;成脂诱导后油红0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人ASCs具有贴壁生长、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表型等特征,且生长增殖活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赵建辉;李龙;杨阳;易成刚;刁建升;夏炜;刘蓓;郭树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叶形局部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面部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三叶形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72h内,皮瓣可能出现局部皮下淤血、轻度水肿等轻度静脉回流障碍,1周内均可自行恢复。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只要供区条件良好,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效果优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孟英堂;李健;孟姗姗;左璐;龙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对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组,分别外用初榨橄榄油(实验组)和肝素钠软膏(对照组)治疗,同时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mg,每日1次。于使用前、首次使用后第1周、第2周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红斑、干燥、瘙痒、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后第1周、第2周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第2周有效率明显高于第1周(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安全、有效,且2周疗效较好.

    作者:周艳;牟宽厚;韩丹;王莉;冯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强脉冲光治疗光老化的皮肤测试与评价

    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了62例光老化患者,并通过皮肤测试仪进行测定,客观评价强脉冲光对光老化皮肤的改善程度,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49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5.1岁,病程1~18年,平均10年。皮肤类型Ⅲ~Ⅳ型,均为户外工作后或由于高原气候导致的皮肤粗糙老化,经医师诊断为光损害或光老化患者。

    作者:岳丹霞;刘丽红;樊昕;姚美华;郄金鹏;王聪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密度自体毛发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高密度自体毛发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秃发的有效方法,影响移植成活率和整体美容效果的因素很多,除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及熟练技术操作外,毛发移植过程的每个环节均需认真细致。我科自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实施高密度显微自体毛发移植术治疗脂溢性秃发5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9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例,年龄21~57岁。秃发面积36mm×65mm~120mm×150mm,病程2~20年,就诊前均有外用或内服药物治疗史。

    作者:樊亚莉;石东文;郭云;肖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