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氧化锆全瓷冠、桥用于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赵梅;刘瑶

关键词:二氧化锆, 全瓷冠, 修复前牙,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镍铬合金烤瓷冠, 修复体, 抗疲劳强度, 现报道如下, 修复效果, 物理特性, 全瓷修复, 临床应用, 金属基底, 界面结合, 技术进步, 冠桥修复, 长石质瓷, 吸光度, 透光性, 天然牙
摘要: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PFM)因形态逼真、色泽美观、高强度,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为多数患者所接受。但其金属基底的存在及金瓷界面结合等问题,使其在美学和耐用性上存在缺憾。全瓷牙因其与天然牙相近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吸光度和透光性,使其成为较理想的修复体[1]。但由于传统的长石质瓷的抗疲劳强度的限制,使其修复体的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进步,二氧化锆全瓷不但克服了PFM的缺点,而且它的韧性和强度也有了显著提高,扩大了全瓷修复的范围。笔者2005年开始用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冠桥修复,并比较了其与传统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应用于前牙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化妆品原料美白功效动物评价应用研究

    目的:在动物水平评价化妆品原料的美白功效。方法:以花色豚鼠为实验动物,UVB紫外照射造模后在褪毛皮肤部位涂抹样品,连续给药30天后,取皮肤组织,固定、石蜡切片,采用多巴染色或氨银染色后,对其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豚鼠棕色和黑色皮肤在经过UVB紫外照射后,黑素显著增大,采用棕色皮肤比黑色皮肤能够更为显著地评价曲酸抑制黑素生成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采用该方法发现,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皮肤内黑素的生成。结论:采用多巴染色或氨银染色和平均光密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豚鼠皮肤中黑素含量变化,精度较高、误差较小,能够成功用于化妆品原料美白功效的评测.

    作者:刘荣;孙建宁;郭亚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熏蒸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其初发时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患者多会伴有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等并发症。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草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器熏蒸加西药全身和局部应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患者,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起到美白皮肤,减少色素沉着、遏制后遗神经痛等各种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叶形局部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面部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三叶形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72h内,皮瓣可能出现局部皮下淤血、轻度水肿等轻度静脉回流障碍,1周内均可自行恢复。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只要供区条件良好,三叶形局部皮瓣修复颌面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效果优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孟英堂;李健;孟姗姗;左璐;龙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层次双平面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正额颞部凹陷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多层次注射的方法矫治额颞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额颞部凹陷,通过注射麻醉液预先估计填充量,受区皮下预处理形成颞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两个平面及多个隧道。以注射器吸取大腿脂肪颗粒,经纯化后,分层次超量注射充填额颞部凹陷。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有感染、坏死及液化等并发症。除2例进行二次注射外,其余均为一次性注射。充填后原凹陷部位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和外形好,与周围组织无界限。结论:采用多层次的方法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额颞部的凹陷,塑形容易,其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无明显界限,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海波;王新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型强脉冲光(IPL-OPT)治疗228例微静脉畸形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强脉冲光(IPL-OPT)治疗228例微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参数、治疗次数、皮损情况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治疗次数、皮损情况等对228例病例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总有效率为75.9%;皮损越厚总有效率越高,但治愈率降低(P<0.05);不同部位皮损疗效以颈部>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四肢末端;不同颜色皮损总有效率以紫红色>鲜红色,但治愈率两者相反(P<0.05)。结论:新型强脉冲光(IPI-OPT)治疗微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疗效与皮损部位、颜色、厚度、治疗次数及合理的治疗参数等综合因素相关。

    作者:刘耿;应朝霞;张淑兰;王永贤;邹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求。方法:治疗组采用红/蓝光光动力痤疮治疗仪,每周治疗2次,2次蓝光2次红光交替进行,疗程4周,每次治疗时间20min,剂量48 J/cm2。同时口服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对照组仅口服五味消毒饮,每日1剂。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 3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光动力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寻常性痤疮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杨波;代晓莉;王淑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明显影响患者外观美容及社会交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笔者应用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白癜风患者共60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症状典型。皮损分布:头面部103块,躯干部135块,四肢150块;白斑面积:小0.3cm×1cm,大18cm×30cm。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20例,采用表皮移植术;对照1组:20例,白癜风丸口服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2组:20例,白癜风丸口服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同时卡介苗提取素注射液肌注。治疗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27.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4年;对照1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5~61岁,平均25.3岁,病程1.5~8年,平均3.1年;对照2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31.2岁,病程5月~17年,平均4.9年。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分布与皮损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史书林;沈新华;郝思辉;王志兰;魏国祥;杨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振动的特征,探讨软(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中度磨牙症患者和20例临床无症状的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磨牙症患者进行分级,用BioPAK口颌功能诊疗仪记录试验对象颞下颌关节表面振动情况。结果:中度磨牙症患者的关节振动能量和振幅明显高于正常人;正常人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75%,中度磨牙症患者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1 00%;中度磨牙症患者经3个月软(牙合)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为80%。结论:中度磨牙症患者软(牙合)垫治疗后关节振动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姜海英;闫征斌;邱明;张兆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创小切口重睑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三个小切口重睑手术。方法:对于上眼睑不需要切除松弛皮肤的术者在上眼睑内、中、外设计3个2mm切口,经此切口取除肥厚眼轮匝肌及多余的眶脂肪后,并间断缝合,每个伤口缝合一针,缝合时挂睑板上缘或睑板前筋膜形成重睑,并观察睫毛翘度,达到外观满意。结果:三年共行微创小切口重睑术162例,1 58例患者满意,4例重睑线变浅行二次修复。结论:该重睑术式手术技巧性强,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自然无痕、持久,效果理想。

    作者:王晓平;赵国涛;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创腋臭根治术对难治性腋臭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根治术对难治性腋臭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起应用腋窝微创切口治疗难治性腋臭30例,持续至2011年4月。每例患者首次或以前多次不同方法治疗腋臭后效果不佳导致复发,复发时间从治疗后1月到6月。结果:30例患者接受根治术治疗后均出现极大程度的异味改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微创腋臭根治术治疗难治性腋臭效果好,安全有效,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寒;杨明勇;侯典举;李森恺;房林;李冰;刘越;李斌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利用微创拔牙术保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作者:叶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重度磨耗全口义齿再修复的探讨

    目的:讨论老年患者再修复重度磨耗的全口义齿的体会。方法:选取全口义齿重度磨耗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5例)采取常规全口义齿制作方法;另一组(25例)采用旧义齿高度增加2mm的方法。结果:全口义齿组适应时间为2~5周以上,旧义齿高度增加组适应时间为1~3周;后者适应时间明显短于前者,且满意度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对重新修复全口义齿的老年患者在考虑到口腔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经采取适当的措施,尚可达到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李桂春;刘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二氧化锆全瓷冠、桥用于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PFM)因形态逼真、色泽美观、高强度,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为多数患者所接受。但其金属基底的存在及金瓷界面结合等问题,使其在美学和耐用性上存在缺憾。全瓷牙因其与天然牙相近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吸光度和透光性,使其成为较理想的修复体[1]。但由于传统的长石质瓷的抗疲劳强度的限制,使其修复体的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进步,二氧化锆全瓷不但克服了PFM的缺点,而且它的韧性和强度也有了显著提高,扩大了全瓷修复的范围。笔者2005年开始用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冠桥修复,并比较了其与传统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应用于前牙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梅;刘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粘结式(牙合)垫治疗乳前牙反(牙合)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粘结式(牙合)垫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乳前牙反(牙合)病例采用粘结式(牙合)垫进行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20例病例采用粘结式树脂(牙合)垫矫治方法全部解除反(牙合),疗程1~5个月,平均疗程3个月。结论:粘结式(牙合)垫矫治乳前牙反(牙合),上齿槽变得丰满,A点前移,ANB角增大,反(牙合)纠正。

    作者:张耀祖;邹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分化特性

    目的:在体外从脂肪块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干细胞鉴定、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将腹部取皮术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流式鉴定、MTT、细胞周期检测等,利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诱导,油红0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诱导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第1次换液时细胞多呈多角形和短梭形,第3代ASCs细胞爬片HE染色显示形态多为长梭形,呈漩涡状生长;流式鉴定显示:CD29+,CD31-,CD34-,CD44+,CD45-,CD49+,CD106-,CD1 33-;MTT显示ASCs生长增殖活性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86.8%,G2=8.77%;成脂诱导后油红0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人ASCs具有贴壁生长、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表型等特征,且生长增殖活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赵建辉;李龙;杨阳;易成刚;刁建升;夏炜;刘蓓;郭树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 00例1岁以内婴幼儿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IPL和Q开关倍频Nd:YAG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IPL治疗,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析疗效及安全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见明显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结论:IPL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优于单独IPL治疗.

    作者:杨斌;晏洪波;吴宁;罗颖;孔生生;余君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水合氯全醛辅助局麻在小儿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论述水合氯醛辅助局麻在小儿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学龄前小儿的体表肿物,先用0.5%~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之后即刻用5%的水合氯醛灌肠,一般在15~20min可入睡,此时进行手术,可顺利完成。结果:应用此方法治疗84例,均取得成功,术中麻醉和镇静效果满意。结论:水合氯醛辅助局麻用于学龄前小儿体表手术的麻醉及镇静,效果可靠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李永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面部痣样病变476例分析

    目的:分析色素痣样病变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为评估病情、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方法:对476例面部色素痣样病变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临床上表现为色素痣样病变的病例中,病理检查确诊为色素痣者共有385例(80.9%),余91例分别是基底细胞上皮瘤13例,脂溢性角化43例,扁平疣19例,表皮囊肿9例,日光性角化5例,黑素棘皮瘤和黑色丘疹性皮肤病各1例。激光等非手术方法治疗178例,其中复发46例(25.8%)。结论:多种疾病可呈色素痣样改变,单凭临床印象难以确诊。术前可采用削取或切取方法获得病理标本,手术切除是治疗色素痣的佳方法.

    作者:潘政;严道金;张羽文;徐丽霞;周吉林;杨海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量效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取第2代hUCMSCs接种于96孔板,分为7组(G1,G2…,G7)。前5组分别加入含不同剂量IGF-I(40,60,80,100,120μg/L)的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第6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阳性对照,第7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阴性对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的IGF-I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第3天、第6天,G1组、G2组和G7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3组、G4组和G5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第3天,G6组增殖高于G1组与G2组,低于G3组、G4组和G5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0.006);第4天,G6组增殖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0.006)。③第3天、第6天,G1组、G2组和G6组低于G3组,G4组,G5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G6组增殖高于G7组,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外源性IGF-I对hUC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随IGF-I浓度增高而有增强趋势,100μg/L为其较适合浓度,为实现hUCMSCs体外快速扩增提供适宜的条件.

    作者:徐斌;唐军;刘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 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Ⅰ型胶原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贴壁生长,10-14天后形成克隆。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并呈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阴性,CD44阳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BMSC,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夏德林;刘道华;贾娟;付光新;陈俊良;周航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