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祥;陈洁;魏兵;欧晓红;张障;周利娜;龙泉伊;曾荷淋;王强;范雪娇;王荣;吕青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亦称浅静脉血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彩超等检查技术的普及,对于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等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梦涛;李凡东;金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以下简称局麻)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242例行局麻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因过度紧张而停止手术外,其余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所有患者术后0.5~4h(平均2 h)均能下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0.5~1 d.无一例发生尿潴留;12例患者术后阴囊轻-中度水肿,切口感染1例.全部病例术后观察1~2 d出院.门诊随访2~15个月(平均8个月),复发2例.结论 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疼痛轻微、禁忌证少、复发率及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立;董培德;杜金郎;宋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存活素(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肝癌组织和16例癌旁组织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结果 肝癌组织中XIAP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和78.9% (30/38),16例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5% (2/16)和6.3%(1/16),二者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XIAP在高、中及低分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评分分别为(2.91±1.31)分、(9.27±3.25)分和(13.08±2.26)分(F=118.948,P<0.001);survivin在高、中及低分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积分分别为(4.85±1.83)分、(11.08±3.72)分和(13.38±1.76)分(F=72.202,P<0.001).两者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XIAP和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64,P<0.001).结论 XIAP和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二者的表达强度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以及耐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平;菅志远;张敏;兰浩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临床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对117例患者行免钉合改良TEP.结果 117例患者中行TEP 114例,中转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3例.手术时间38~196 min,平均单侧58.6 min,双侧106.5 min.住院时间2~10d,平均4.2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积液或血清肿11例(9.4%),阴囊积气8例(6.8%),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2个月,无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TEP是安全可行和经济实用的.
作者:黄子团;李常明;梁永明;江泽宇;凌幸发;曾峰;吴素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以“三阴乳腺癌”、“特征”、“治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筛选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肿瘤细胞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小、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低.目前尚缺乏针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多参照非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且保乳手术后推荐常规行放射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结论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表现异质性特征之一,其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为了改善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我们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发现更多对于三阴乳腺癌有意义的检测指标,便于制定出三阴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陈玉娟;王晓东;汪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乳腺外科,手术治愈疾病和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美容效果的要求更为突出.乳腺外科的微创化[1],可明显减少常规手术的并发症并达到功能保留、外形美观等功效,在乳腺疾病患者术后的精神和心理康复方面具有常规手术难以达到的突出效果,可能使外科医生长期追求的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兼顾患者的美观和心理效应的手术目标得以实现,获得对人体组织干扰损伤的生理微创化以及一些特定情况下对心理打击的心理微创化的双重微创.而功能化(包括手术微创实现的以及各种重建获得的)还包含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保留的胸部外形和乳房形态体现的是女性重要的性征功能[2].乳腺微创与功能治疗的理念和实践正在逐步改变着乳腺外科临床治疗的面貌,势必导致乳腺外科治疗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手术微创及功能保留的各种人性化治疗成了乳腺外科临床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乳腺微创与功能治疗涉及多个层面内容,外科医生理念的革新以及各项新技术的引用才是推动乳腺微创与功能诊断和治疗的原动力,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骆成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术前放化疗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术前放化疗联合TME的31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50 Gy/25 f;化疗采用mFOLFOX6或CapeOX方案.临床-病理对照记录疗效,并评价保肛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TME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4/31),死亡率为3.2% (1/31).经术前放化疗,肿瘤直径平均缩小21.9%;48.4% (15/31)的患者出现T分期下降,阳性淋巴结患者比例由83.9% (26/31)降至38.7% (12/31),5例(16.1%)患者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总有效率达74.2% (23/31);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 (2/31),保肛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达84.6% (22/26).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看,对低位进展期直肠癌采用术前放化疗结合TME手术能够达到部分肿瘤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缩小原发肿瘤,降低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从而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作者:李昂;曹锋;方育;李嘉;张钰鹏;刘殿刚;李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乳腺多发肿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个乳腺肿块经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其中纤维腺瘤或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224个,乳腺腺病16个,乳腺囊肿1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本组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2例及术后血肿3例,发生率为8.9% (5/56).56例患者均获临床和超声随访3~32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异常,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多发病灶效果好,微创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春兰;夏炳兰;蔡凤林;蒋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7年3月全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中2例因并发腹膜炎先行囊肿外引流术后4周再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例直接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5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囊肿切除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成功率为100%.5例内引流术(囊肿空肠吻合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症状.37例行囊肿根治术(即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中有2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偶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胆管逆行性感染,抗炎治疗有效;其余病例无腹痛、黄疸、发热、再生结石、吻合口狭窄、癌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囊肿外引流术仅作为急诊手术,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第二次手术;囊肿根治术是治疗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腔镜下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SLNB病例,其中腔镜下活检107例,开放活检303例,采用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与单用亚甲蓝法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探测.结果 开放组SLN检出率联合法为94.56%(139/147),亚甲蓝法为88.46%(138/156);腔镜组联合法为94.25% (82/87),亚甲蓝法为85.00% (17/20).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开放组联合法平均1.90枚/例,亚甲蓝法平均1.98枚/例;腔镜组则分别为1.91枚/例和1.82枚/例.SLN阳性率联合法及亚甲蓝法开放组分别为22.30% (31/139)和25.36%(35/138);腔镜组分别为19.51% (16/82)和23.53% (4/17).上述各指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腔镜组发生皮下积液的比例(5/107)高于开放组(0/303),P=0.001;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SLNB与传统SLNB可达到相似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但前者表现出较优越的美容效果,腔镜下SLNB可作为乳腺癌SLNB手术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杨新华;范淋军;唐鹏;王姝姝;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21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上腹胀、血便、腹部包块等.术中见肿瘤位于贲门部、胃底、胃体及幽门部分别为24例(11.0%)、103例(47.5%)、59例(27.2%)和31例(14.3%).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于内镜下剥除或行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属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及高危险度患者分别为56例(25.8%)、67例(30.9%)、41例(18.9%)和53例(24.4%).术后1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52个月,平均35个月.获得随访的35例高危险度患者中,服用伊马替尼者19例,2例进展;未服用者16例,9例进展,服用伊马替尼者病情进展的比例较低(x2=8.426,P=0.004).在11例病情进展患者中,局部复发4例、复发合并腹腔多处转移1例、肱骨转移1例、肝转移合并腹腔转移1例、肝转移4例.结论 胃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伊马替尼可改善高危险度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弘鑫;陈秀峰;张波;陈海宁;陈志新;陈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路线.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10月17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采用术者双侧站位、左右侧对称戳孔的策略,站立于患者右侧,游离胃网膜左血管和胃左血管,包括清扫No.7、No.8和No.9淋巴结;站立于患者左侧,游离十二指肠环和清扫下腔静脉旁淋巴结.经手助切口直视下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上腹部正中手术切口长7 cm;手术时间为420 min;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术后病理报告:送检胃、十二指肠和胰腺标本,十二指肠球部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浸润至深肌层,胃及胰腺未受累;两端切缘未见癌细胞,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慢性胆囊炎.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5天肛门排气,第7天排便.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并感染,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8 d出院.结论 术者双侧站位、左右对称戳孔是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新模式,安全、可行、微创,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曹永宽;周均;罗国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CD90蛋白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D90蛋白研究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CD90蛋白与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细胞质间的作用有关;可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神经再生,诱导胸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凋亡,参与细胞黏附、外渗和转移,调节纤维化;可作为癌症干细胞的候选标志物.结论 CD90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肿瘤诊治提供了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赵何伟;王太洪;郑苏文;孙静锋;张业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不全肠梗阻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ICC表型变化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圈套法造成不全肠梗阻从而建立ICC数目减少的SD大鼠模型.取20只雌性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均分成正常对照组、不全肠梗阻30 d未电针足三里穴组(梗阻组)、不全肠梗组30 d电针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组)和不全肠梗阻30 d电针阴陵泉穴组(阴陵泉组)4组.其中足三里组和阴陵泉组分别连续电针足三里穴或阴陵泉穴7d后,取小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及免疫荧光观察ICC数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足三里组、梗阻组及阴陵泉组ICC阳性面积分别为(102 051.00±16 969.38) μm2、(92 642.12±14 854.49),μm2、(45 221.33±6 230.20) μm2和(63 136.16±8 863.91) μm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40,P<0.001),其中足三里组的ICC阳性面积较梗阻组高(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使不全肠梗阻大鼠小肠受损的ICC数量得到部分恢复,但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晓艳;李昆;彭梅芳;王超;李运明;张国虎;王培红;王永华;汤礼军;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甲状腺小切口手术后瘢痕的美观效果是否优于大切口.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连续患者并随机均分为2组,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 cm,大切口组为9 cm.3年后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切口瘢痕进行评价;同时拍摄数码照片并由研究非相关人员进行独立评价.结果 2组均分别有13例患者完成了3年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瘢痕总体评分分别为(2.5±1.9)分与(2.2±1.5)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其他的瘢痕评价量表(包括VSS评分、PSAS评分以及OSA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非相关人员对瘢痕数码照片的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较大切口并不降低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
作者:王会元;蔡伟;李非;罗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镜手术组),19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结果 所有腹腔镜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长于传统手术组(195 min比130 min,P<0.01),术中平均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80 ml比270 ml,P<0.01),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排气时间:76 h比104 h,P<0.01;住院时间:6.1 d比9.6d,P<0.01).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1例术后有少量胆汁漏,20~50 ml/d,保持引流通畅,1周后自行愈合;传统手术组1例术后3个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缓解;余31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无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刘源;周勇;姚旭;刘磊;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及S100钙结合蛋白A4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4,S100A4)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十堰市太和医院Luminal A型乳腺癌组织51例、Luminal B型乳腺癌组织26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17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14例和乳腺癌癌旁组织40例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 (73/108)和62.0% (67/108),均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2.5% (9/40),45.0% (18/40)],P<0.05.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LL4和S100A4呈高表达(P<0.05).乳腺癌组织中DLL4表达与S100A4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217,P<0.01).结论 DLL4和S100A4在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预后相关.DLL4和S100A4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过程.临床联合检测两种蛋白表达可评估乳腺癌的潜在转移和预后.
作者:王群;余明华;王耕;王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保留皮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的治疗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大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行即时乳房再造,就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TRAM皮瓣部分坏死,1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再造乳房乳尾部脂肪部分坏死伴腋下伤口感染;无腹壁切口疝发生,无全部TRAM皮瓣坏死病例.术后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评价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方法的切口小,再造乳房形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方法.
作者:高海燕;朱玉兰;林维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略阳医院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63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10.36%)患者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50例(7.85%),远处转移16例(2.51%);术后3~4年内发生复发与远处转移者47例(71.21%).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及术后是否接受正规的辅助治疗有关,与患者有无家族史无关.结论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ER/PR表达情况及术后是否接受正规的辅助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重视乳腺癌术后随访,规范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化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云伟;贾宗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乳腺癌的腔镜手术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手术方式上从单一手术发展为可以涵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多种系列手术,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过不断验证和总结.因此,乳腺癌腔镜手术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清楚[J].现就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