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

王旭

关键词: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引流, 根治术
摘要:目的 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7年3月全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中2例因并发腹膜炎先行囊肿外引流术后4周再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例直接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5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囊肿切除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成功率为100%.5例内引流术(囊肿空肠吻合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症状.37例行囊肿根治术(即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中有2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偶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胆管逆行性感染,抗炎治疗有效;其余病例无腹痛、黄疸、发热、再生结石、吻合口狭窄、癌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囊肿外引流术仅作为急诊手术,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第二次手术;囊肿根治术是治疗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理想的手术方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1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21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上腹胀、血便、腹部包块等.术中见肿瘤位于贲门部、胃底、胃体及幽门部分别为24例(11.0%)、103例(47.5%)、59例(27.2%)和31例(14.3%).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于内镜下剥除或行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属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及高危险度患者分别为56例(25.8%)、67例(30.9%)、41例(18.9%)和53例(24.4%).术后1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52个月,平均35个月.获得随访的35例高危险度患者中,服用伊马替尼者19例,2例进展;未服用者16例,9例进展,服用伊马替尼者病情进展的比例较低(x2=8.426,P=0.004).在11例病情进展患者中,局部复发4例、复发合并腹腔多处转移1例、肱骨转移1例、肝转移合并腹腔转移1例、肝转移4例.结论 胃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伊马替尼可改善高危险度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弘鑫;陈秀峰;张波;陈海宁;陈志新;陈佳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电针足三里穴对不全肠梗阻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影响的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 初步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不全肠梗阻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ICC表型变化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圈套法造成不全肠梗阻从而建立ICC数目减少的SD大鼠模型.取20只雌性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均分成正常对照组、不全肠梗阻30 d未电针足三里穴组(梗阻组)、不全肠梗组30 d电针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组)和不全肠梗阻30 d电针阴陵泉穴组(阴陵泉组)4组.其中足三里组和阴陵泉组分别连续电针足三里穴或阴陵泉穴7d后,取小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及免疫荧光观察ICC数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足三里组、梗阻组及阴陵泉组ICC阳性面积分别为(102 051.00±16 969.38) μm2、(92 642.12±14 854.49),μm2、(45 221.33±6 230.20) μm2和(63 136.16±8 863.91) μm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40,P<0.001),其中足三里组的ICC阳性面积较梗阻组高(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使不全肠梗阻大鼠小肠受损的ICC数量得到部分恢复,但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晓艳;李昆;彭梅芳;王超;李运明;张国虎;王培红;王永华;汤礼军;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DLL4和S100A4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及S100钙结合蛋白A4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4,S100A4)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十堰市太和医院Luminal A型乳腺癌组织51例、Luminal B型乳腺癌组织26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17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14例和乳腺癌癌旁组织40例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 (73/108)和62.0% (67/108),均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2.5% (9/40),45.0% (18/40)],P<0.05.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LL4和S100A4呈高表达(P<0.05).乳腺癌组织中DLL4表达与S100A4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217,P<0.01).结论 DLL4和S100A4在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预后相关.DLL4和S100A4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过程.临床联合检测两种蛋白表达可评估乳腺癌的潜在转移和预后.

    作者:王群;余明华;王耕;王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75例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结果 形态学分型:团块型54例,结节型21例,囊实混合型0例.肿块形状:圆形3例,卵圆形9例,不规则形63例.边缘:不规则66例,规则9例;呈微小分叶状56例.肿块内有钙化者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MRI的TIWI呈低信号(65例)或等信号(10例),T2WI呈低信号(3例)或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72例),增强后大部分呈均匀强化(64例),部分呈不均匀强化(11例).结论 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成像特征,可为临床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张丽芝;曾涵江;黄子星;余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道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路线.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10月17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采用术者双侧站位、左右侧对称戳孔的策略,站立于患者右侧,游离胃网膜左血管和胃左血管,包括清扫No.7、No.8和No.9淋巴结;站立于患者左侧,游离十二指肠环和清扫下腔静脉旁淋巴结.经手助切口直视下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上腹部正中手术切口长7 cm;手术时间为420 min;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术后病理报告:送检胃、十二指肠和胰腺标本,十二指肠球部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浸润至深肌层,胃及胰腺未受累;两端切缘未见癌细胞,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慢性胆囊炎.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5天肛门排气,第7天排便.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并感染,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8 d出院.结论 术者双侧站位、左右对称戳孔是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新模式,安全、可行、微创,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曹永宽;周均;罗国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以“三阴乳腺癌”、“特征”、“治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筛选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肿瘤细胞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小、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低.目前尚缺乏针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多参照非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且保乳手术后推荐常规行放射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结论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表现异质性特征之一,其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为了改善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我们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发现更多对于三阴乳腺癌有意义的检测指标,便于制定出三阴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陈玉娟;王晓东;汪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术前放化疗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术前放化疗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术前放化疗联合TME的31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50 Gy/25 f;化疗采用mFOLFOX6或CapeOX方案.临床-病理对照记录疗效,并评价保肛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TME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4/31),死亡率为3.2% (1/31).经术前放化疗,肿瘤直径平均缩小21.9%;48.4% (15/31)的患者出现T分期下降,阳性淋巴结患者比例由83.9% (26/31)降至38.7% (12/31),5例(16.1%)患者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总有效率达74.2% (23/31);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 (2/31),保肛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达84.6% (22/26).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看,对低位进展期直肠癌采用术前放化疗结合TME手术能够达到部分肿瘤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缩小原发肿瘤,降低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从而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作者:李昂;曹锋;方育;李嘉;张钰鹏;刘殿刚;李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改良腹膜外间隙的建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临床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对117例患者行免钉合改良TEP.结果 117例患者中行TEP 114例,中转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3例.手术时间38~196 min,平均单侧58.6 min,双侧106.5 min.住院时间2~10d,平均4.2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积液或血清肿11例(9.4%),阴囊积气8例(6.8%),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2个月,无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TEP是安全可行和经济实用的.

    作者:黄子团;李常明;梁永明;江泽宇;凌幸发;曾峰;吴素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治疗规范

    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的普遍应用,乳腺小肿块的检出越来越多,对乳腺小肿块的定性和切除已经成为当代乳腺外科的新难题.同时,随着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的认识提高,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逐渐得到认可.如此,新辅助治疗前的病理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关于乳腺癌治疗反应和预后指标的检测如ER、PR、C-erBb2、p53等,都需要有足够的病理组织标本.因而普通的穿刺活检已不能满足要求,并且现代乳腺外科对微创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Burbank等[1]在核芯针活检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真空辅助微创穿刺旋切活检系统即麦默通(Mammotome),自1995年4月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后,迅速在全球得到应用.麦默通是在超声或钼钯立体定位引导下,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真空辅助高速旋切设备,对乳腺肿块/肿瘤的微创治疗或活检.相对于传统手术,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方便快速;②定位精确,准确切除病灶,残留率低[2,3],对可疑病灶的活检可取得大而连续的标本,因而诊断准确;③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④安全性好,并发症少.麦默通不仅可以作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措施,使乳腺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得到新的发展.

    作者:李宏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理念与技术并重,促进乳腺微创与功能诊治发展

    在乳腺外科,手术治愈疾病和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美容效果的要求更为突出.乳腺外科的微创化[1],可明显减少常规手术的并发症并达到功能保留、外形美观等功效,在乳腺疾病患者术后的精神和心理康复方面具有常规手术难以达到的突出效果,可能使外科医生长期追求的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兼顾患者的美观和心理效应的手术目标得以实现,获得对人体组织干扰损伤的生理微创化以及一些特定情况下对心理打击的心理微创化的双重微创.而功能化(包括手术微创实现的以及各种重建获得的)还包含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保留的胸部外形和乳房形态体现的是女性重要的性征功能[2].乳腺微创与功能治疗的理念和实践正在逐步改变着乳腺外科临床治疗的面貌,势必导致乳腺外科治疗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手术微创及功能保留的各种人性化治疗成了乳腺外科临床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乳腺微创与功能治疗涉及多个层面内容,外科医生理念的革新以及各项新技术的引用才是推动乳腺微创与功能诊断和治疗的原动力,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骆成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周血micro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外周血小分子RNA (microRNA,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周血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miRNA的表达存在广泛性、稳定性及特异性,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结论 外周血miRNA在未来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将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荣;刘光辉;周总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核素染料联合法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99Tcm-硫胶体和亚甲蓝蓝染料联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201例患者均采用亚甲蓝蓝染料、99Tcm-硫胶体及两者联合应用进行SLNB,并记录相关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例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 200例,其中染料法、核素法及联合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85.4% (170/199)、99.5% (200/201)和99.5%(198/199),染料法的SLN检出率较低(P<0.001);准确率分别为95.3% (162/170)、94.5%(189/200)和98.0% (194/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假阴性率分别为11.3% (8/71)、13.9% (11/79)和5.1% (4/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联合法比染料法或核素法能检出更多的SLN (P<0.001).相对于联合法,染料法和核素法分别有12例和7例SLN癌转移的患者漏检,漏诊率分别为16.0% (12/75)和9.3% (7/75).结论 联合法的SLN检出率较高,能检出更多的SLN,临床实践中应尽量采用联合法进行SLNB.

    作者:田春祥;陈洁;魏兵;欧晓红;张障;周利娜;龙泉伊;曾荷淋;王强;范雪娇;王荣;吕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新见解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亦称浅静脉血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彩超等检查技术的普及,对于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等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梦涛;李凡东;金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肠癌肝转移伴空肠异位胰腺1例报道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右上腹胀痛4d,CT检查发现右肝占位1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第Ⅷ段有一直径为7 cm低密度影,周边不光滑,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表现,呈花环样强化,考虑为“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患者无腹泻,黑便等其他消化道症状.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AFP 3.17 μg/L(正常<8 μg/L),CEA:3.78 μg/L(正常<3.4 μg/L),CA19-916.83 u/ml(正常<22 u/ml);HBsAb(+),HBe Ab(+);肝功、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以“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拟行中肝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右半结肠回盲部有一约6 cm×5 cm×5 cm大实性肿块,表面呈灰白色,质中;肝脏第Ⅷ段有一约6 cm×5 cm×5 cm大肿块,呈灰白色,质中;空肠距曲氏韧带约25 cm处小肠壁上有一位于肠黏膜下的圆形直径约1 cm的白色结节,质硬,与周围肠壁间隙清,中央可见凹陷.术中以“结肠癌肝转移伴小肠转移”而改行右半结肠切除、中肝切除加小肠局部切除术.切除标本:肝脏肿瘤剖面呈苍白色,与周围肝脏组织间隙不清;小肠包块剖面呈白色、质软;结肠肿块剖面呈灰白色、实性、质中.术后病理报告:结肠肿块为中低分化腺癌(含黏液癌成分),浸及浆膜;肝脏查见腺癌,符合转移性腺癌;小肠肿块提示为胰腺异位伴个别导管扩张.后诊断:结肠癌肝转移,空肠异位胰腺.患者于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门诊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雷建勇;严律南;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膜前间隙在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重要作用(附66例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和全腹膜外(TEP)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66例(7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TAPP疝修补术16例(20侧),TEP疝修补术50例(58侧).3例TEP疝修补术中转行TAPP疝修补术.单侧手术时间(86.92±36.38) min,术中出血(6.08±3.43)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11/66),其中术后浆液肿3例,修补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阴囊气肿2例,尿潴留2例,肠梗阻l例.复发2例.术后住院时间(4.52±0.99)d.出院后(10.32±1.86)d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6±1.96)个月(1~38个月),未观察到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熟悉和掌握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及其重要结构,是避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曾辉;郑本波;李锋;许进;刘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略阳医院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63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10.36%)患者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50例(7.85%),远处转移16例(2.51%);术后3~4年内发生复发与远处转移者47例(71.21%).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及术后是否接受正规的辅助治疗有关,与患者有无家族史无关.结论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ER/PR表达情况及术后是否接受正规的辅助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重视乳腺癌术后随访,规范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化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云伟;贾宗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

    乳腺癌的腔镜手术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手术方式上从单一手术发展为可以涵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多种系列手术,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过不断验证和总结.因此,乳腺癌腔镜手术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清楚[J].现就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解放军第452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70例,与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对比,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上,保胆取石组明显少于或短于胆囊切除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但是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有待长期观察和研究.

    作者:王瑞丰;田伏洲;陈理国;庞勇;刘丹青;刁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XIAP和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存活素(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肝癌组织和16例癌旁组织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结果 肝癌组织中XIAP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和78.9% (30/38),16例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5% (2/16)和6.3%(1/16),二者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XIAP在高、中及低分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评分分别为(2.91±1.31)分、(9.27±3.25)分和(13.08±2.26)分(F=118.948,P<0.001);survivin在高、中及低分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积分分别为(4.85±1.83)分、(11.08±3.72)分和(13.38±1.76)分(F=72.202,P<0.001).两者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XIAP和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64,P<0.001).结论 XIAP和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二者的表达强度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以及耐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平;菅志远;张敏;兰浩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镜手术组),19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结果 所有腹腔镜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长于传统手术组(195 min比130 min,P<0.01),术中平均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80 ml比270 ml,P<0.01),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排气时间:76 h比104 h,P<0.01;住院时间:6.1 d比9.6d,P<0.01).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1例术后有少量胆汁漏,20~50 ml/d,保持引流通畅,1周后自行愈合;传统手术组1例术后3个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缓解;余31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无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刘源;周勇;姚旭;刘磊;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