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介质与皮肤美容关系的研究进展

龚石

关键词:神经介质, 皮肤美容, 关系, 研究进展, relationship, 神经系统, 皮肤细胞, 神经外胚层, 内环境稳定, 重要影响, 相互作用, 神经支配, 人体器官, 皮肤疾病, 受体, 动态, 表达
摘要:皮肤是严密受神经支配的人体器官之一,与神经系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它们均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大多数皮肤细胞均表达神经介质受体,同时皮肤细胞自身也是神经介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研究证实皮肤与神经系统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对皮肤内环境稳定和皮肤疾病有重要影响[1].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的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的各种缺损、病灶、畸形,以求取得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病损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设计合适的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结论:在切除面部病损的同时,选用合适的随意型局部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作者:周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耳前小切口颧脂肪垫悬吊术在中面部提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通过耳前小切口行颧脂肪垫悬吊术的安全性和促进中面部提升的美容效果.方法:本组就医者12例,面部皮肤弹性良好,均表现为眼角下垂、颊部组织下降、鼻唇沟过深.在内镜辅助下,应用PTFE线,经耳前小切口行颧脂肪垫悬吊术,提升中面部,改善鼻唇沟加深、颊部组织下降等衰老面容.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12例均获得较好的中面部提升效果.除1例发生皮下积血外,无严重并发症,就医者满意.结论:对于面部皮肤组织弹性良好者,耳前小切口颧脂肪垫悬吊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口隐蔽的中面部年轻化技巧.

    作者:张旭东;赵启明;甘精兵;郭剑;吴近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简易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手外伤多种多样,为寻求手部掌指骨粉碎性骨折特别是关节附近的掌指骨骨折及其粉碎性骨折同时伴有软组织血运较差等情况下更为简便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我科自2007年8月~2010年8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类型的掌指骨骨折30余例,达到骨折愈合率100%,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4%的满意效果.

    作者:刘宏君;田恒;顾加祥;张乃臣;潘俊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西药结合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临床常见,治疗较困难.自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坚;刘元;陈斯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他克莫司预防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10只新西兰白兔雌雄各半,按本研究组建立的改良方法制作兔耳瘢痕模型,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凡士林软膏,右耳为实验组涂他克莫司软膏.伤后14天,21天、28天、35天及49天采集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统计成纤维细胞密度,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collagen I; Col I)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CD4+辅助性T细胞-2(Th2)产生的重要纤维化基因IL-4及参与T细胞早期活化的重要基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CR结果可见Coll,Fn、IL-4、M-CSF和TNF-α在实验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减少.结论:应用他克莫司可通过下调IL-4、M-CSF和TNF-α的表达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

    作者:韩晓霞;曾海峰;刁建升;郭树忠;夏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6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采用X<'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和6个月时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载固定矫治器3个月时两组间的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固定矫治器6个月时实验组牙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专科护理干预,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接受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有助于减少其在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发生.

    作者:冯金兰;武玉海;邹晖;陈晓英;曾敏华;徐雁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儿童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胚胎发育早期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第一、二腮弓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症<'[1]>,临床上表现为外耳廓畸形或者缺失,外耳道闭锁和中耳畸形,常伴有颌面部畸形<'[2]>.先天性小耳畸形给患儿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科自2007年3月~2009年5月共收治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500例,通过扩张法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术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丁香;张颖;张秀芝;李玉红;李丈军;田玫;谭蕊;刘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蚕丝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

    目的:将体外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初步构建的组织工程脂肪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10天后,进行成脂诱导;6周后将其移植到Wistar大鼠后肢肌肉内,同时,以同体积支架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于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行油红0染色、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hUCMSCs与蚕丝蛋白支架复合培养及成脂诱导6周后,见大量成脂样细胞生成,并与支架牢固粘附.移植4周,移植物体积略小,质稍硬,表面有透明薄膜形成,膜中分布新生血管网;油红0染色见支架内新生脂肪组织及细胞呈橙红色;HE染色显示支架网眼内有新生脂肪组织,并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见支架网眼内有球形、表面光滑的脂肪细胞.移植8周,移植物体积进一步缩小,质变软,表面薄膜内血管网丰富;油红0染色见支架中着橙红色组织较前明显增多,部分呈片状融合;HE染色显示新生脂肪明显增多,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显示脂肪细胞较前增生明显.对照组同样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新生脂肪组织生成,支架材料8周时较4周时降解更加明显.结论:随着时间推移,蚕丝蛋白支架网眼内脂肪细胞逐渐增多,支架材料在体内呈现逐步降解趋势,说明体内环境有利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的进一步形成.同时,也提示支架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方面尚存不足.

    作者:刘毅;肖宏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及美学研究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组织的美学形态.方法:30例患者共35个牙位拔出患牙,同期植入种植体35枚,种植手术过程中测量并记录牙龈附着高度及骨水平高度,种植3~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测量上述指标,同时拍摄根尖片,计算牙槽骨吸收高度,按常规取模、戴牙,对比牙龈附着手术前后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所有种植体二期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后9个月牙槽骨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量分别为1.2mm和1.0mm.种植修复后3个月矛龈乳头近、远中牙龈附着退缩量分别为0.45mm和0.43mm,患者满意度达97%,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即刻种植临床效果与常规种植无明显差异,软组织美学更佳,可以进行椎广和应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作者:常晓峰;胡娜;李大旭;贺龙龙;刘少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将皮片用于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坏死等并发症,一次手术完成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修复皮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匹配,面部的轮廓形态及视觉效果良好,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保持皮肤色泽、质地一致性,效果可靠,是获得良好的面部形态和功能效果的一种修复方法.

    作者:李波涛;安可忍;李萍;杨宇梓;刘晓薇;庞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主要分布于植物如树木、棉花等中,它是形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许多真菌、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随着人们对纤维素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人们获取纤维素的方法正不断地改进和更新.

    作者:邱竣;周绍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Fas和FADD表达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观察死亡受体(Fas)、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27例scc组织的石蜡切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切片分别进行Fas、FADD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其阳性细胞,根据阳性细胞平均表达积分来判定.结果采用t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①Fas、FADD在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均为阳性,平均表达积分3.10±0.87、3.20±0.63;②Fas在27例sc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积分2.19±1.14,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DD在27例sc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积分2.15±1.4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7例scc组织中,Fas、FADD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as和FADD共同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皮肤SCC的发生发展;②Fas、FADD蛋白的异常表达程度与皮肤scc的恶性程度有关,同时检测两个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皮肤scc的病理分级,有可能作为反映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杜永贵;王继华;赵亚南;毛波;邹同荣;吕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国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设备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设备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应用北京汇福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CS-01型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以超声波频率1.9MHz、平均声功率(550±20%)W、对67例就医者的腹部脂肪堆积部位进行减脂塑形治疗.设备治疗头固定,治疗床按程序自行移动,在设定治疔范围内逐行扫描.每位就医者一次治疗聚焦超声在腹部扫描3遍,3天后再重复治疗一次,4周后随访.结果:有67例门诊就医者接受了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治疗,其中,61例完成2次6遍扫描并接受随访,平均腹围减少(3.49±1.66) cm;在此批就医者中,有18例在随访后又接受了第2循环治疗,腹部共承受了4次12遍聚焦超声的扫描,第二次随访时腹围减少(4.64士1.12) cm.治疗过程中,治疗部位未见皮肤红肿,水疱,溃疡.结论:应用聚焦超声进行减脂塑形治疗,临床证明有效.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治疗次数获得加强.

    作者:金燕;董勇;李文志;费兴波;夏克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色素痣分次切除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大小及美容要求,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切除351例患者的378个皮损.结果:色素痣分次切除术后外观基本正常,均无感染、无复发、周围器官无牵拉变形,总体效果良好.结论:分次切除治疗色素痣具有临床应用的普及性和良好美容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仕涛;赵涛;赵建红;廖文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的解剖结构研究及应用

    目的:研究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为相关的下睑部老化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0具(20侧)尸颅的解剖,阐明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老化的治疗方法提出意见.结果:弓状扩张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与眶下缘骨膜,眶隔、囊性睑板筋膜及Lockwood韧带均有连接.结论:弓状扩张部与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眶隔脂肪的疝出密切相关,是下睑部重要的支持结构.

    作者:于浩;王佳琦;郑行跃;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对人类牙周膜细胞BMP-2表达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定强度的LIPUS对H-PDLCs进行辐照后,细胞内BMP-2的表达变化,对LIPUS诱导牙周成骨效应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体外培养H-PDLCs,LIPUS(90mW/cn<'2>,20min/天)连续处理1周,分别于处理1、3、5、7天后收集标本,同期培养的未接受任何处理的H-PDLCs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内BMP-2基因表达变化,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变化量,对△CT值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LIPUS处理后H-PDLCs内BMP-2表达逐渐增强,于第3天达高峰,第5天逐渐减弱,但表达仍高于同期未处理组,到第7天下降到接近同期未处理组水平.尤其是,LIPUS处理3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6.07倍;5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2.30倍,△CT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LIPUS处理可有效诱导H-PDLCs的BMP-2表达增强,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表明LIPUS具有潜在的促进H-PDLCs成骨分化效应.

    作者:杨尊;任蕾西;宋锦磷;周洁;李发琪;赵纯亮;王智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腰部巨大梭形细胞脂肪瘤一例报道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罕见的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由于其形态有一定异形性,容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先将我科近期诊治的一例腰部梭形细胞脂肪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程;于蒙;常春娟;胡国栋;邱亚斌;余东文;吴玉家;周国勇;贾赤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指背及腹部皮肤组织学特点,总结对比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在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6年以来,40例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5cm x 1.0cm~3.0cm×2.0cm.根据病情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患者20例,腹部皮瓣修复患者20例.邻指皮瓣3周断蒂,腹部皮瓣4周断蒂.术后分别对两种皮瓣修复术后的外观、两点辨别试验及功能满意度进行随访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皮瓣成活无坏死感染,2例腹部皮瓣修复患者切口处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给予换药后自愈.术后随访6个月-2年,用腹部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较为臃肿、皮色较深、两点辨别能力及患者功能满意度差,但可修复面积较大指腹缺损患者;而用邻指皮瓣修复患者外观、功能较好,但修复面积有限.结论:在条件允许下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较腹部皮瓣更为理想.

    作者:秦永平;纪柳;李庆泰;刘沐青;梁波;于志军;覃恒毅;徐闵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假体隆乳术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完美的胸部曲线是性感魅力的体现,也能为女性带来更多的自信,随着隆乳技术的逐步完善,要求行隆乳术的人数逐渐增多.我科自2007年12月~2011年1月共行硅凝胶假体隆乳术188例,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效果满意,现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陈晨;隋志甫;王聪敏;祁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影响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AC)指覆盖于关节表面的一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它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其中软骨细胞是AC的特有细胞,可分泌合成ECM.

    作者:李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