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全耳巨大疣状色素痣切除皮管修复一例

李谆;徐娜;隋继强;霍丽

关键词:先天性, 面部色素痣, 痣切除, 皮管, 治疗情况, 皮肤病变, 疣状痣, 影响面, 修复, 困难, 病例
摘要:面部色素痣是常见的影响面容的皮肤病变,而全耳疣状色素痣则比较少见,且修复困难,笔者收治1例右侧全耳疣状痣病例,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以探寻更符合美学要求的软组织扩张整形美容技术.方法:根据瘢痕类型选用不同型号及形状的可控型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1.0~2.0cm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冷光源照射下,直视止血,切口皮下做减张缝合,术中注水10%~100%,切口7~10天拆线.结果:236例患者,507个扩张部位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切口裂开3例(0.6%),发生血肿11例(2.2%),平均埋置一个扩张器的时间为45min,平均注水时间12周.手术时间和注水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结论:扩张器置入手术时应用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及注水时间缩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连召;王化冰;李斌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主要分布于植物如树木、棉花等中,它是形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许多真菌、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随着人们对纤维素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人们获取纤维素的方法正不断地改进和更新.

    作者:邱竣;周绍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的解剖结构研究及应用

    目的:研究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为相关的下睑部老化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0具(20侧)尸颅的解剖,阐明下睑囊性睑板筋膜弓状扩张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老化的治疗方法提出意见.结果:弓状扩张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与眶下缘骨膜,眶隔、囊性睑板筋膜及Lockwood韧带均有连接.结论:弓状扩张部与下睑皱襞的形成及下睑部眶隔脂肪的疝出密切相关,是下睑部重要的支持结构.

    作者:于浩;王佳琦;郑行跃;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口服醋酸泼尼松与口服醋酸泼尼松和醋酸曲安奈德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两种方法治疗血管瘤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观察.结果:经过3个月~3年随访,口服醋酸泼尼松组有效率80.64%,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95.74%,两种方法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627,P<0.05).结论:根据瘤体大小、部位,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治疗血管瘤有较好疗效.

    作者:逯岩;项艳;张心霞;郭爱弟;李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对人类牙周膜细胞BMP-2表达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定强度的LIPUS对H-PDLCs进行辐照后,细胞内BMP-2的表达变化,对LIPUS诱导牙周成骨效应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体外培养H-PDLCs,LIPUS(90mW/cn<'2>,20min/天)连续处理1周,分别于处理1、3、5、7天后收集标本,同期培养的未接受任何处理的H-PDLCs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内BMP-2基因表达变化,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变化量,对△CT值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LIPUS处理后H-PDLCs内BMP-2表达逐渐增强,于第3天达高峰,第5天逐渐减弱,但表达仍高于同期未处理组,到第7天下降到接近同期未处理组水平.尤其是,LIPUS处理3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6.07倍;5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2.30倍,△CT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LIPUS处理可有效诱导H-PDLCs的BMP-2表达增强,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表明LIPUS具有潜在的促进H-PDLCs成骨分化效应.

    作者:杨尊;任蕾西;宋锦磷;周洁;李发琪;赵纯亮;王智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点式切开缝线法重睑术临床应用体会

    2004年8月~2010年8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研究总结了一种点式切开缝线法行重睑术,经临床6年的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持久,形态自然,成功率高,无术后瘢痕,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学延;曲学炜;杜晓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的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的各种缺损、病灶、畸形,以求取得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病损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设计合适的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结论:在切除面部病损的同时,选用合适的随意型局部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作者:周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积雪苷霜软膏治疗黄褐斑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

    目的:评估积雪苷霜软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12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受试者左右两侧面部黄褐斑区域随机使用积雪苷霜软膏与不舍积雪草总苷成分的安慰剂,观察色斑改善程度.通过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研究者盲法评价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受试者盲法自评、仪器测量三个方面评价比较用药侧与安慰剂侧黄褐斑的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36例全部按期完成,在试验结束揭盲后统计,受试者的治疗侧MASI指教下降45%,结合受试者对疗效的自我评估、颜色定量测量及拍照,治疗侧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侧.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积雪苷霜软膏治疗黄褐斑皮肤耐受性良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

    作者:侯伟;张洁尘;田蔚蔚;张怀亮;陈解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Fas和FADD表达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观察死亡受体(Fas)、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27例scc组织的石蜡切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切片分别进行Fas、FADD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其阳性细胞,根据阳性细胞平均表达积分来判定.结果采用t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①Fas、FADD在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均为阳性,平均表达积分3.10±0.87、3.20±0.63;②Fas在27例sc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积分2.19±1.14,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DD在27例sc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积分2.15±1.4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7例scc组织中,Fas、FADD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as和FADD共同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皮肤SCC的发生发展;②Fas、FADD蛋白的异常表达程度与皮肤scc的恶性程度有关,同时检测两个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皮肤scc的病理分级,有可能作为反映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杜永贵;王继华;赵亚南;毛波;邹同荣;吕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色素痣分次切除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大小及美容要求,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切除351例患者的378个皮损.结果:色素痣分次切除术后外观基本正常,均无感染、无复发、周围器官无牵拉变形,总体效果良好.结论:分次切除治疗色素痣具有临床应用的普及性和良好美容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仕涛;赵涛;赵建红;廖文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影响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AC)指覆盖于关节表面的一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它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其中软骨细胞是AC的特有细胞,可分泌合成ECM.

    作者:李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肿胀抽吸技术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体会

    1.1临床资料:本组就医者18例,均为女性,年龄38~58岁.面部均为皮肤松弛下垂,鼻唇沟较深,颧脂肪垫下垂明显.面部除皱同期行额部除皱者3例,同期行隆鼻术者1例.切口均采用耳前至发际内切口.

    作者:许民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腿离断伤再植与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缺损的护理

    我科于2009年进行了一例小腿离断伤致小腿大面积缺损行交腿皮瓣修复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这不仅取决于医师精湛的医术,而且术后精心护理也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立梅;李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6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采用X<'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和6个月时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载固定矫治器3个月时两组间的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固定矫治器6个月时实验组牙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专科护理干预,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接受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有助于减少其在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发生.

    作者:冯金兰;武玉海;邹晖;陈晓英;曾敏华;徐雁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自然头位下正常人群舌骨位置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对广东省籍正常人群自然头位下舌骨的位置进行测量及性别对比研究.方法:以40例(男20例,女20例)广东籍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头位下拍摄其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所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结果:舌骨到颈椎各标志点、颅骨各标志点的距离,舌骨到下颌升支平面、前颅底平面、腭平面的距离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0.05);除下颌升支平面外,舌骨到上述各点及平面的距离与鼻根点到蝾鞍点的距离(SN)的比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0.05):舌骨到下颌平面的距离、舌骨与下颌骨联合的关系、舌骨与鼻根点的水平关系及舌骨的角度男女间一致(P>0.05).结论:舌骨的位置男性较女性更靠前下方.

    作者:辛婧蕾;兰泽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他克莫司预防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10只新西兰白兔雌雄各半,按本研究组建立的改良方法制作兔耳瘢痕模型,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凡士林软膏,右耳为实验组涂他克莫司软膏.伤后14天,21天、28天、35天及49天采集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统计成纤维细胞密度,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collagen I; Col I)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CD4+辅助性T细胞-2(Th2)产生的重要纤维化基因IL-4及参与T细胞早期活化的重要基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CR结果可见Coll,Fn、IL-4、M-CSF和TNF-α在实验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减少.结论:应用他克莫司可通过下调IL-4、M-CSF和TNF-α的表达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

    作者:韩晓霞;曾海峰;刁建升;郭树忠;夏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颌矢状劈开术对下颌角横向变化及面型的影响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自1957年被Obwegeser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矫治下颌骨畸形为常用的一种术式<'[1-2]>.研究表明[3-4],双侧SSRO后退下颌后近心骨段的位置会有明显变化,下颌角间宽度(双侧下颌角间的距离)会有所增加.

    作者:高振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颈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颈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护理指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 2月76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颈部瘢痕的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76例患者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为9.2%,低于国内外统计结果<'[1-3]>.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给予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作者:吴文红;王大方;胡志红;张宁宁;王一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腭向移动上颌第二磨牙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支抗腭向移动上颌第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方法:将20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腭向移动上颌磨牙.测量上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颊舌向,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上颌第二磨牙平均腭向移动3.8mm,疗程4.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6mm/月,磨牙垂直向压低0.45mm.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平均腭向移动4.0mm,疗程6.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5mm/月,磨牙垂直向伸长1.86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磨牙移动速度更快.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作者:郭军;杨永进;闰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儿童手部创伤行腹部管状皮瓣修复的护理

    管状皮瓣又称皮管皮瓣,多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它是把一个双蒂或单蒂扁平皮瓣卷起来缝合,即成管状皮瓣<'[1]>.手术优点是创伤小、血供可靠、临床上应用广泛.缺点是术前术后护理不当均可造成皮瓣坏死,手术失败,儿童腹部管状皮瓣是否成活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

    作者:蒋丽娟;李东倩;陈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