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章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并评价超声联合SPECT/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8例先后接受超声和SPECT/CT检查.结果 超声探及53例淋巴结,正确诊断46例(46/64,71.88%),主要表现为淋巴门消失,短径≥5 mm,血供丰富,点状强回声聚集,部分液化或融合.18例联合检查中,超声正确诊断14例(14/18,77.78%),SPECT/CT正确诊断12例(12/18,66.67%),超声和SPECT/CT对于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SPECT/CT可发现超声较难检出的颈中央区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羽;薛恩生;林礼务;俞丽云;陈谦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成像系统(AVSS)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32例患者、45条下肢曲张静脉进行传统矢状面横切、纵切扫查和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扫描,获得容积成像信息,观察并重点对表皮冠状面图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自动容积断层扫描显示45条曲张下肢静脉中,35条为单纯静脉曲张,7条合并瘤样扩张,5条伴有节段性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条同时伴瘤样扩张和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均在AVSS表皮冠状面成像上清晰显示.AVSS纡曲静脉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P<0.001).结论 超声AVSS可以整体直观评估下肢静脉的发病情况,结合传统彩色超声判断静脉瓣功能可为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朱隽;陈悦;朱绫琳;庞芸;陈林;詹嘉;柴启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标准下肢力线是评价下肢矫形手术的重要依据[1].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摄影成为下肢矫形及关节置换术前的首选检查[2].本文对比分析分次曝光与单次曝光法下肢全长X线成像技术.
作者:陈晓飞;周晟;汪新柱;贾有福;王闻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下唇新生物6个月、破溃1个月”就诊.体检发现右下唇红缘2.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清,表面破溃,有血痂沉着,活动度差,基底部偏硬,无明显压痛;颏下、双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右下唇红部外1/3皮下可见1.8 cm×1.0 cm低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 A);CDFI示树枝样分布的丰富血流信号(图1B),病灶根部见粗大主干血管呈树枝样分支伸入,PWD提示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颏下及双颌下区未见肿大淋巴结,右颈部可见大1.0 cm×0.5 cm淋巴结回声,淋巴门显示清晰.
作者:薛勤;陶江丰;邹大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超声诊断属于医学成像技术之一,与X线、CT、MRI、PET、SPECT以及红外线热像图等互为补充,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上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资料.但就总体来说,常规超声对病变的显示效果与仪器调节、手法有关,诊断符合率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所记录的多属“代表性”图形,除超声心动图外,很少提供系列性连续声像图切面,因而不能与CT、MRI等相比.
作者:徐智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及NSCL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18F-FDG摄取间的关系.方法 对40例 NSCLC患者(NSCLC组)和1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于术前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全身PET/CT显像检查,术后取肿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检测.采用Mattern半定量分析方法,对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进行总评分.测定标准化摄取值(SUV),分别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和不同病理类型NSCLC的SUV进行比较;并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VEGF表达进行评分,分析NSCLC组织VEGF表达评分与SUV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肿瘤SUV(5.03±2.89)明显高于良性组(2.05±0.63,P<0.05);不同病理类型NSCLC的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m与≥4 cm肿瘤间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瘤与鳞癌、腺癌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组织VEGF表达与SUV相关(r=0.478,P<0.01).术后6个月内18例患者接受PET/CT复查,7例NSCLC复发,其VEGF评分明显高于11例肿瘤未复发者(P<0.05).结论 测定SUV对于预测NSCLC肿瘤血管增生状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周晓亮;邓豪余;李新辉;莫逸;谢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肾结核分为病理型和临床型.病理型为病灶仅局限于肾皮质内,临床型为病灶浸润至髓质,穿破肾乳头到达肾盏、肾盂,出现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1].本文对38例临床型肾结核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l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型肾结核患者38例,年龄17~62岁,平均(35.8±9.5)岁,男23例,女15例;单侧35例,双侧3例.
作者:万登敏;韩兴权;陈蓉;雷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寻64层CTA行颈段脊髓前动脉(ASA)成像的可靠检查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头颈部CTA检查(小剂量峰值测量确定扫描时间,对比剂剂量1.5 m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 ml/s)的45例患者的ASA显影情况,将其分为两组:A1组:ASA显影良好;A2组:ASA显影较差或未见显影.测量小剂量对比剂预试验中C6椎体平面椎动脉的CT值峰值,并进行比较.对20例临床要求了解ASA情况的患者行颈段ASA CTA,对比剂剂量2.0 m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 ml/s,根据基底动脉水平小剂量对比剂预试验到峰值后加4~6 s延迟扫描,分析ASA的显影情况.对ASA及前根动脉的显示情况进行目测评分.结果 45例常规头颈部CTA中,26例ASA显影良好(A1组),19例显影较差(A2组),ASA显示率为57.78%(26/45).A1、A2两组椎动脉的CT值峰值分别为(234.52±10.16)HU和(212.65±12.38) HU(P<0.05).20例ASA CTA中,17例(17/20,85.00%)ASA显示满意;ASA CTA能清楚显示ASA及前根动脉的受压及损伤情况,对ASA及前根动脉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P<0.05).结论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对颈段ASA的显示影响显著;颈段ASA CTA应适当增大对比剂剂量并延迟扫描.
作者:杨华;邹利光;梁开运;王光宪;张启川;刘卫金;王洪岗;张正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LCU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34例LCUP患者资料,常规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灶.对全部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与临床随访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例淋巴瘤患者被排除,18F-FDG PET/CT检出可疑原发灶25例,正确检测出原发灶13例,检出率为41.94%(13/31);其中8例经病理证实,5例为临床诊断,阳性预测值为52.00%(13/25).未找到原发灶的6例患者中,3例经随访尚未明确诊断.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LCUP的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倩;李亚明;李雪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46岁,以“右上腹部不适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伴有轻度腹胀,查体未见异常.B超:肝内6.3 cm×5.5 cm实性肿物,边界模糊,内呈不均质中低混合回声.CT:肝右叶有一不规则低密度肿块,约6.2 cm×5.4 cm,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囊状,边缘有包膜,内有多分隔,包膜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1).
作者:高伟民;刘静;吴云军;关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61岁,因“右侧足跟部间歇性疼痛、远行疼痛加剧十余年”入院.查体:右足跟局部软组织隆起,形成包块,触之坚硬.右侧跟骨X线片(图1):跟骨下缘见1.8 cm×1.3cm不规则骨块影,边缘光整,骨质密度均匀,可见正常骨皮质与骨小梁结构,邻近跟骨缘骨皮质密度增高,与跟骨形成等宽间隙;跟骨下棘增生性改变.X线诊断:右跟骨下缘结节副骨,并与跟骨形成假性关节.
作者:毛毳;朱永波;李永华;刘文越;刘国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超声及CEUS表现.方法 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的超声表现,对其中3例的CEUS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9例中8例(88.89%,8/9)肿瘤侵犯膀胱或者与膀胱壁关系密切;7例病灶内为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回声不均.3例CEUS显示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同步增强,瘤内造影剂退去早于周围正常组织(膀胱壁、宫颈),强化程度弱于正常组织.结论 脐尿管癌的超声和CEUS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可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及侵犯程度.
作者:丁炎;周锋盛;陈俊;项霞青;唐永健;吴鹏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3.0T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可疑冠心病(CAD)检出的能力,探讨临床应用3.0T CE-CMRA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可疑CAD患者在1周内先后行CAG和CE-CMRA检查.CE-CMRA检查应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反转回复序列、分段梯度回波序列,以0.3 ml/s速率注入钆贝酸二葡甲胺(0.2 ml/kg)和15 ml生理盐水,延迟60 s开始采集数据.以传统CAG为金标准,计算CE-CMR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成功完成26例CE-CMRA检查,CE-CMRA诊断CAD患者、段落、各支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84.62% (22/26)、78.30% (285/364)、87.50% (56/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9/11)、81.05% (124/153)、91.67%(22/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 (17/19)、80.62% (208/258)、90.32%(56/62).CE-CMRA对右冠状动脉的显示率为86.15%(112/130);左主干100% (26/26);前降支98.46%(128/130);回旋支83.33%(65/78).26例CE-CMRA中,17例图像为Ⅳ级,8例为Ⅲ级图像,1例为Ⅱ级图像,无0级和Ⅰ级图像.结论 3.0T CE-CMRA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可作为检出CAD的一种方法.
作者:梁红琴;王健;朱立强;金立新;RenateJerecic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与MR黑血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评价左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方法 对拟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5例,于7天内分别进行IVUS和MR检查.在两种技术所获图像相对应的层面上分别测量血管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计算斑块负荷,并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 IVUS和MRI评价血管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和斑块负荷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0.68和0.59(P<0.001).与IVUS比较,MR检查测得的血管横截面积和管腔横截面积较小,斑块负荷计算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IVUS和MR测量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 IVUS和MRI技术均可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杨娅;贺毅;李治安;张兆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56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年余,加重伴血尿1个月入院.查体:耻骨联合上膀胱区可触及长约3 cm肿物,周边与基底界限不清,位置固定,压痛明显.肛诊:肛管内可触及突出的半球状肿物,质硬,直径约5 cm.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38 ng/ml(参考值:0~4.0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11 ng/ml(参考值:0.1~0.38 ng/m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满视野.腹部彩超:膀胱未见异常.
作者:刘洁华;高建津;吴文瑛;聂明辉;李春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三节段法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价值.方法 应用心脏三节段法对胎儿进行筛查,检出或疑似圆锥动脉于畸形胎儿167胎,对其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7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40胎,大动脉转位25胎,右心室双出口36胎,永存动脉干66胎.其中84胎经产后病理证实,13胎经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11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病理结果不符,59胎失访.结论 心脏三节段法是产前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慧;朱琦;陈娇;郭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59岁,甲状腺癌术后1年余,高血压病史15年,头晕、头痛10年.颈部超声:于横切面见左锁骨下动脉前壁瘤样结构向外突起,约8 mm×6 mm,距椎动脉开口约13 mm(图1).CDFI于瘤体内见丰富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瘤.CTA:左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起始段局限性隆起,约0.7 cm×0.5 cm,边界清晰,距离椎动脉开口约14 mm(图3);锁骨下动脉其余部分及其分支未见明显异常.CTA诊断与超声一致.
作者:王贤明;张文君;刘建新;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3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3月余”入院.查体:子宫增大如孕8周.实验室检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76 mIU/ml.超声:子宫实性占位,肌瘤变性.MRI:子宫明显不均匀增大,宫腔内见约5.13 cm×4.62 cm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其内见部分高信号(图1),T2WI呈低信号,其内夹杂线状、片状明显高信号(图2);增强后无强化(图3).
作者:赵康艳;李新春;蒙秋华;陈镜聪;陈妙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兔肝VX2肿瘤放疗后肿瘤细胞再增殖的可行性.方法 以经腹腔瘤块种植法建立32只兔肝VX2肿瘤模型,瘤体直径≥1 cm时行单次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放疗剂量15 Gy.将兔平均分为4组,于术后第1、5、10、15天进行MR检查,取b值300、500、600 s/mm2分别进行DWI,测量VX2肿瘤、肝脏ROI的ADC值,计算两者比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DWI图上VX2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放疗后VX2肿瘤T2WI信号不均,DWI图上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匀减低,坏死液化部分呈明显低信号,ADC图则相反;放疗后不同b值下不同时间组ADC均值及比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时间组的ADC均值及比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ADC值及比值放疗后第5天组高于第1天组,第10天组低于第5天组,第15天组低于第10天组.VX2肿瘤ADC值及比值的变化与病理所示肿瘤细胞变化相符.结论 DWI能反映肿瘤组织内微观改变,可用于监测兔肝VX2肿瘤放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变化.
作者:古杰洪;黄云海;江新青;丁汉军;吴红珍;吴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成像系统(AVSS)在切口疝修补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灰阶及自动容积扫描对59例76个腹壁切口疝病灶进行检查.结果 AVSS检出76个病灶,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63个,P<0.05).AVSS及二维灰阶超声测量疝囊的长径范围分别为17.1~149.3 mm及19.4~136.8 mm,宽径范围分别为21.5~153.5mm及26.3~142.6 mm.59例中,小切口疝28例;中切口疝24例;大切口疝7例;孤立性切口疝53例,多发性切口疝6例.AVSS对多发性切口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P<0.05).AVSS可显示疝气冠状切面疝囊大小、疝环大小以及两者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超声AVSS能够为临床医师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选择补片提供真实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方靓;陈悦;陈林;庞芸;裘之瑛;朱隽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