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囊叶状肿瘤1例

刘洁华;高建津;吴文瑛;聂明辉;李春辉

关键词:叶状肿瘤, 精囊, 诊断显像
摘要:患者男,56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年余,加重伴血尿1个月入院.查体:耻骨联合上膀胱区可触及长约3 cm肿物,周边与基底界限不清,位置固定,压痛明显.肛诊:肛管内可触及突出的半球状肿物,质硬,直径约5 cm.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38 ng/ml(参考值:0~4.0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11 ng/ml(参考值:0.1~0.38 ng/m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满视野.腹部彩超:膀胱未见异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

    患者女,46岁,以“右上腹部不适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伴有轻度腹胀,查体未见异常.B超:肝内6.3 cm×5.5 cm实性肿物,边界模糊,内呈不均质中低混合回声.CT:肝右叶有一不规则低密度肿块,约6.2 cm×5.4 cm,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囊状,边缘有包膜,内有多分隔,包膜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1).

    作者:高伟民;刘静;吴云军;关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肝纤维化ADC值减低机制及与选取b值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ADC值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减低的机制及b值取值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不同时期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30只,对其行DWI.对每只动物在第1次扫描后结扎肝脏左外叶动脉及门静脉肝左外叶支,再次行相同序列MR扫描.分别在肝左外叶和肝右前叶及结扎血管后的肝左外叶选取ROI,测量ADC值.MR检查后取家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组.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逐渐降低,肝左外叶血管结扎后测量ADC值明显降低,但并未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变化.随着b值增大,图像质量下降,且ADC值亦逐渐减低.b=300、500、700、1000 s/mm2时,S0期、S1期与S2期、S3期、S4期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300 s/mm2时,S2期与S3、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500 s/mm2时,S2期与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导致ADC值减低的主要原因为肝内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血流灌注减少,较小b值对于判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更有价值.在有效范围内,b值越小,测量结果受血流灌注因素的影响越大,且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越准确.

    作者:郭秋;任克;徐克;孙文阁;吕卓;李兆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全下肢分次曝光与单次曝光X线成像的对比

    标准下肢力线是评价下肢矫形手术的重要依据[1].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摄影成为下肢矫形及关节置换术前的首选检查[2].本文对比分析分次曝光与单次曝光法下肢全长X线成像技术.

    作者:陈晓飞;周晟;汪新柱;贾有福;王闻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正性、负性超声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联合应用

    目的 探讨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中联合应用正性(SonoVue)及负性(NaCl)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 对95例不孕患者进行HyCoSy,依次注入NaCl及SonoVue造影剂,分别依据NaCl、SonoVue及SonoVue+ NaCl造影剂所获图像观察宫腔有无异常及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将检查结果与宫腔镜、腹腔镜结果对照.结果 SonoVue+NaCl既可清楚显示宫腔病变,又可明确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优于单独使用SonoVue或NaCl造影剂.结论 SonoVue和NaCl联合应用于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提高对宫腔及输卵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高学文;汪龙霞;王军燕;徐虹;袁志仙;崔秋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部组织超声全容积成像的临床开拓性研究

    超声诊断属于医学成像技术之一,与X线、CT、MRI、PET、SPECT以及红外线热像图等互为补充,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上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资料.但就总体来说,常规超声对病变的显示效果与仪器调节、手法有关,诊断符合率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所记录的多属“代表性”图形,除超声心动图外,很少提供系列性连续声像图切面,因而不能与CT、MRI等相比.

    作者:徐智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F)技术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TIC技术联合HDF技术对20胎正常胎儿的肺静脉主干及肺静脉属支进行显示,评价其显示效果.结果 20胎中,15胎(75.00%)同时显示4条肺静脉主干.对单支肺静脉的叶静脉、段静脉、亚段静脉以及亚段下静脉显示率分别为100%(20/20)、90.00% (18/20)、75.00%(14/20)及25.00% (5/20).根据肺静脉与主动脉、房间隔及左心耳的位置关系,对每条肺静脉均定位准确.结论 STIC联合HDF可显示肺静脉的数量、属支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对肺静脉进行定位.

    作者:刘鲲;何怡华;刘琳;王俊兰;谷孝艳;张烨;韩建成;王林林;孙琳;李治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检测水肿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变化

    目的 分析水肿胎儿的静脉导管(DV)血流参数,观察心源性水肿及重型α-地中海贫血引起的胎儿水肿者DV血流频谱改变.方法 选取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69胎水肿胎儿,根据病因分心源性水肿组(17胎)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组(52胎),分别测量DV血流频谱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 心源性水肿组88.24%( 15/17)DV出现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S)波降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波缺失或反向,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DV搏动指数(DVPI)及DV阻力指数(DVRI)升高.重型a-地中海贫血组50.00%(26/52)表现为S波增高,59.62%(31/52)a波增高,69.23%(36/52) PVIV减低,80.77%(42/52)DVRI降低,86.53%(45/52)DVPI降低.两组比较,水肿胎儿DV血流频谱与相应孕周正常胎儿DV参考值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组水肿胎儿DV血流频谱改变不同.DV血流参数对于鉴别胎儿水肿病因及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群;张伟娟;李东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肝硬化血管改变及侧支循环

    目的 探讨MSCTA评价肝硬化肝脏血管的异常改变及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1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20例无肝硬化的患者(对照组)行肝区三期MSCTA,应用MIP和VR进行重建,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门静脉1级和肝静脉1级血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1、0.08),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分级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起始部增粗85例,分支纤细、纡曲98例,门静脉癌栓形成9例,海绵变性8例,肝动脉持续显影55例、门静脉持续显影57例;对照组3例肝动脉、门静脉起始部增粗,2例分支纤细、纡曲,4例肝动脉持续显影,3例门静脉持续显影.肝硬化组交通支开放总数258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96例(196/258,75.97%),对照组仅2例见腹膜后分流.结论 64排CT三期血管成像可准确、全面显示肝硬化血管的异常改变及门体分流,尤其能较早、较全面地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李妙玲;赵婷婷;袁会军;孙兴旺;强永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成像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成像系统(AVSS)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32例患者、45条下肢曲张静脉进行传统矢状面横切、纵切扫查和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扫描,获得容积成像信息,观察并重点对表皮冠状面图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自动容积断层扫描显示45条曲张下肢静脉中,35条为单纯静脉曲张,7条合并瘤样扩张,5条伴有节段性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条同时伴瘤样扩张和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均在AVSS表皮冠状面成像上清晰显示.AVSS纡曲静脉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P<0.001).结论 超声AVSS可以整体直观评估下肢静脉的发病情况,结合传统彩色超声判断静脉瓣功能可为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朱隽;陈悦;朱绫琳;庞芸;陈林;詹嘉;柴启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对胎儿动静脉循环整体显示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整体显示胎儿动静脉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联合应用STIC及HDF对20胎正常胎儿的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扫查,并行任意角度旋转.结果 在18胎得到满意结果,2胎因为孕妇及胎儿原因获取图像失败.对胎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脐静脉的显示率均为90.00%(18/20),髂动脉和脐动脉显示率为80.00%(16/20),静脉导管显示率为75.00%(15/20),下腔静脉显示率为50.00%(10/20).2名医师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后处理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TIC联合HDF技术能够整体显示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流形态及各血管空间位置关系,对观察及理解正常胎儿血液循环有较大帮助,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胎儿大血管先天变异、畸形等意义重大.

    作者:何怡华;刘鲲;刘琳;王俊兰;谷孝艳;张烨;韩建成;王林林;孙琳;李治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测量脾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SA)、脾动脉主干长度(ISA)及横断面上脾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SA/CA).结果 200例脾动脉显示清晰,其中25例脾动脉起源变异,变异率为12.50% (25/200).dSA、ISA、aSA/CA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

    作者:徐鹏;刘丽;刘凤先;许传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衰组(41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并行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对两种检查方法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及QRS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收缩非同步性指数(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SDI呈中度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RT-3DE可定量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筛选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新方法.

    作者:曹睿;吴棘;郭盛兰;张棣;罗帅伟;邓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诊断下唇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下唇新生物6个月、破溃1个月”就诊.体检发现右下唇红缘2.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清,表面破溃,有血痂沉着,活动度差,基底部偏硬,无明显压痛;颏下、双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右下唇红部外1/3皮下可见1.8 cm×1.0 cm低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 A);CDFI示树枝样分布的丰富血流信号(图1B),病灶根部见粗大主干血管呈树枝样分支伸入,PWD提示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颏下及双颌下区未见肿大淋巴结,右颈部可见大1.0 cm×0.5 cm淋巴结回声,淋巴门显示清晰.

    作者:薛勤;陶江丰;邹大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永磁开放式MR系统中梯度线圈性能参数优化方案

    针对MRI系统中梯度线圈对图像质量和高端应用领域要求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对梯度线圈性能指标优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过Matlab实现反演计算、Ansoft模拟仿真电磁场分布,设计永磁开放式平板梯度线圈(x、y、z)几何结构、电感等参数,以满足梯度场强度、梯度线性度、切换率、梯度电感等梯度线圈性能参数系统优化方案和参数检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作者:黄清明;陈珊珊;汪红志;徐小萍;杨培强;张学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佳单能量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作者:孙亮;李美爱;刘吉华;牛军杰;曹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双相薄层MDCT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气体潴留

    目的 探讨双相薄层MDCT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症(BO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HSCT后29例疑似BOS患者双相薄层MDCT表现和肺功能检查(PFT)结果,对呼气相MDCT气体潴留情况、双相MDCT表现进行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气相MDCT发现气体潴留23例,PFT分级在BOS-p(隐匿级)以上者12例,呼气相MDCT与PFT对气体潴留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肺功能BOS-p级病例均有呼气相CT气体潴留表现;呼气相CT较PFT能筛查出更多异常病例;气体潴留常发生于双肺下叶和背侧.结论 对于移植后出现BOS临床表现的患者,双相薄层MDCT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贺建新;崔斌;张晓锦;祝安惠;兰学立;史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胃肠道气钡造影中肝胆系统显影诊断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CDF)临床较少见,多数为胃肠气钡造影时偶然发现肝胆系统显影而被检出.本文报告胃肠气钡造影检查发现的5例CDF.

    作者:庞恩文;许华莉;庞家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SPGR-T2*W T2*值定量分析鉴别脑出血和钙化

    目的 评估SPGR-T2*W序列T2*值定量分析发现和鉴别脑出血与钙化的价值.方法 对经T2* WI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动脉成像(ESWAN)确诊的18例脑出血患者(38个病灶)和7例颅内钙化患者(11个病灶)进行MR SPGR-T2*W (15 ms/30 ms)检查,测量不同病灶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血核心区与钙化的T2*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出血外周区与钙化的T2*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合其他序列的信号强度变化,SPGR-T2*W序列T2*值定量分析可发现和鉴别脑出血与钙化,有利于实现脑血管病的一站式MR诊断.

    作者:衣慧灵;刘兰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脏三节段法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三节段法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价值.方法 应用心脏三节段法对胎儿进行筛查,检出或疑似圆锥动脉于畸形胎儿167胎,对其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7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40胎,大动脉转位25胎,右心室双出口36胎,永存动脉干66胎.其中84胎经产后病理证实,13胎经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11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病理结果不符,59胎失访.结论 心脏三节段法是产前诊断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慧;朱琦;陈娇;郭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四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与DSA对照

    目的 观察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方法 对18只犬双侧髋关节行4排螺旋CTA和DSA检查,观察股骨头血供与血液循环(FHCP)显示情况,与DSA对照评价CTA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MCFA、LCFA)、支持带动脉(RA)、头凹动脉(L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犬股骨头血供主要来自MCFA、LCFA,尤其前者发出的RA.CTA准确显示了所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股深动脉、骶正中动脉及其分支,显示MCFA、LCFA、RA的敏感度分别为94.44% (34/36)、88.89%(32/6)、3.03% (5/165),特异度均为100%.CTA未能显示LTA和FHCP,其评价RA、LTA和FHCP的能力明显低于DSA(P<0.001).结论 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非常有限.

    作者:杨秀军;肖剑;李巍;肖湘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