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鲲;何怡华;刘琳;王俊兰;谷孝艳;张烨;韩建成;王林林;孙琳;李治安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US)、CEUS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79例单发乳腺病变患者分别进行US和CEUS检查,分析病灶的US及CEUS增强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评分法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US、CEUS单独及联合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884、0.953,Z检验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使用US和CEUS检查(P<0.05).结论 US和CEUS检查均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作者:万财凤;杜晶;李凤华;方华;王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测量脾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SA)、脾动脉主干长度(ISA)及横断面上脾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SA/CA).结果 200例脾动脉显示清晰,其中25例脾动脉起源变异,变异率为12.50% (25/200).dSA、ISA、aSA/CA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
作者:徐鹏;刘丽;刘凤先;许传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超声诊断属于医学成像技术之一,与X线、CT、MRI、PET、SPECT以及红外线热像图等互为补充,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上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资料.但就总体来说,常规超声对病变的显示效果与仪器调节、手法有关,诊断符合率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所记录的多属“代表性”图形,除超声心动图外,很少提供系列性连续声像图切面,因而不能与CT、MRI等相比.
作者:徐智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在乳腺以外浅表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2例98处浅表病变行常规灰阶超声(CGUS)和ABVS检查,以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为标准,评价所有病例的ABVS表层冠状面图像特征,并与CGUS图像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包括25例34处肢体动脉或静脉病变、32例39处浅表软组织肿块及25例25处腹外疝.ABVS表层冠状面图像对88处(88/98,89.80%)病变内部结构的显示优于CGUS(P=0.002),96处(96/98,97.96%)病变形态、范围与毗邻关系的显示优于CGUS(P<0.001).结论 ABVS表层冠状面图像在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体现出良好价值,可弥补传统超声切面信息的不足,其临床应用范围将由此拓宽.
作者:陈悦;陈林;朱隽;庞芸;裘之瑛;张林林;周建桥;詹维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4例(多发性骨髓瘤组),记录其DS和ISS分期情况.另设正常对照组35名.应用ET技术检测两组双侧颈总动脉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及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组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组β、Ep、PWVβ明显增高,AC明显降低(P<0.05).按D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组ⅢA期、ⅢB期AC均较ⅡA期减低,ⅢB期PWVβ较ⅡA期增加(P<0.05);按ISS分期,Ⅲ期AC、AI均较Ⅰ期减低,Ⅲ期PWVβ较Ⅱ期增加(P<0.05).结论 ET技术可较为敏感地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
作者:牛宏珍;郭瑞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20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对其中17例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或)支架植入术,3例行切开取栓联合PTA、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共植入裸支架26枚,覆膜支架1枚.20例患者病变段血管均获得有效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 (20/20).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1例为动脉夹层,另1例为动脉破裂.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12个月,1例因多发器官衰竭死亡,1例发生再狭窄,其余均未出现症状持续或加重.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帅;范海伦;贺能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F)技术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TIC技术联合HDF技术对20胎正常胎儿的肺静脉主干及肺静脉属支进行显示,评价其显示效果.结果 20胎中,15胎(75.00%)同时显示4条肺静脉主干.对单支肺静脉的叶静脉、段静脉、亚段静脉以及亚段下静脉显示率分别为100%(20/20)、90.00% (18/20)、75.00%(14/20)及25.00% (5/20).根据肺静脉与主动脉、房间隔及左心耳的位置关系,对每条肺静脉均定位准确.结论 STIC联合HDF可显示肺静脉的数量、属支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对肺静脉进行定位.
作者:刘鲲;何怡华;刘琳;王俊兰;谷孝艳;张烨;韩建成;王林林;孙琳;李治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颈总动脉瞬时波强(WI)参数负向波面积(NA)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T)患者脑循环阻力的临床意义.方法 HT患者83例,其中49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50 pmol/L(HT1组),34例FT3>50 pmol/L( HT2组);对照组为78名健康志愿者.应用WI技术检测受检者右侧颈总动脉,获得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中期负向波面积(NA)、大血流速度(Umax)等参数,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①HT1组、HT2组W1、U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2组NA明显高于HT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各组NA值均随W1、Umax、脉压差(PP)的增高而升高(P<0.05),HT1组NA与FT3呈线性相关(P<0.05);HT2组NA与心率、收缩压(SP)呈线性相关(P<0.05).③83例HT患者中,18例(21.69%)WI波形于收缩中期出现明显紊乱.结论 WI参数NA可反映HT患者脑循环阻力状态.
作者:吕静;李秀兰;王淑彬;丁波;邹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46岁,以“右上腹部不适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伴有轻度腹胀,查体未见异常.B超:肝内6.3 cm×5.5 cm实性肿物,边界模糊,内呈不均质中低混合回声.CT:肝右叶有一不规则低密度肿块,约6.2 cm×5.4 cm,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囊状,边缘有包膜,内有多分隔,包膜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1).
作者:高伟民;刘静;吴云军;关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作者:孙亮;李美爱;刘吉华;牛军杰;曹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后扣带回(PCC)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 选取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aMCI患者(aMCI组)和20名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组)进行GRE-EPI序列的静息状态fMRI检查,以PCC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区域进行基于体素的时间序列相关分析.结果 aMCI组与PCC有显著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左侧内侧前额叶(MPFC)及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顶下小叶(IPL)、双侧颞中回和双侧楔前叶.健康老年组与PCC有显著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DLPFC、右侧MPFC及ACC、双侧IPL、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和双侧楔前叶.健康老年组较aMCI组在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的盖部及三角部、MPFC及ACC、颞中回及左侧楔前叶连接增强;aMCI组多个脑区功能连接较健康老年组增强,主要包括左侧半球的扣带回中部、顶上小叶(SPL)、IPL、颞中回及右侧IPL.结论 PCC是aMCI患者脑代谢先降低的区域,aMCI的PCC与多个功能区的连接破坏是其情节记忆功能减退的生物学基础,而其连接增强提示功能代偿可能.
作者:齐志刚;王晓怡;邬霞;王星;李坤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61岁,因“右侧足跟部间歇性疼痛、远行疼痛加剧十余年”入院.查体:右足跟局部软组织隆起,形成包块,触之坚硬.右侧跟骨X线片(图1):跟骨下缘见1.8 cm×1.3cm不规则骨块影,边缘光整,骨质密度均匀,可见正常骨皮质与骨小梁结构,邻近跟骨缘骨皮质密度增高,与跟骨形成等宽间隙;跟骨下棘增生性改变.X线诊断:右跟骨下缘结节副骨,并与跟骨形成假性关节.
作者:毛毳;朱永波;李永华;刘文越;刘国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IVC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8例中,经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26例,显示不清2例;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19例,显示不清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3,P=0.019).直接法髂静脉MSCTV对IVCS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65% (22/23)、80.00%(4/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22%(15/23)、80.00%(4/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直接法髂静脉MSCTV诊断IVCS具有较高敏感度,有助于检出IVCS.
作者:孙辉红;陈群林;林征宇;陈小荣;江飞;江红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螺旋CT对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伤的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1年7月-2011年3月,3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均为男性,年龄18~53岁,中位年龄36岁,均于受伤后24 h内进行CT扫描;主要症状为腹痛和腹部压痛,部分患者伴多部位伤的相应症状.
作者:王补在;杨鸿翔;仝占胜;张明;郎耿;张志强;郝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成像系统(AVSS)在切口疝修补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灰阶及自动容积扫描对59例76个腹壁切口疝病灶进行检查.结果 AVSS检出76个病灶,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63个,P<0.05).AVSS及二维灰阶超声测量疝囊的长径范围分别为17.1~149.3 mm及19.4~136.8 mm,宽径范围分别为21.5~153.5mm及26.3~142.6 mm.59例中,小切口疝28例;中切口疝24例;大切口疝7例;孤立性切口疝53例,多发性切口疝6例.AVSS对多发性切口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P<0.05).AVSS可显示疝气冠状切面疝囊大小、疝环大小以及两者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超声AVSS能够为临床医师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选择补片提供真实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方靓;陈悦;陈林;庞芸;裘之瑛;朱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LCU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34例LCUP患者资料,常规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灶.对全部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与临床随访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例淋巴瘤患者被排除,18F-FDG PET/CT检出可疑原发灶25例,正确检测出原发灶13例,检出率为41.94%(13/31);其中8例经病理证实,5例为临床诊断,阳性预测值为52.00%(13/25).未找到原发灶的6例患者中,3例经随访尚未明确诊断.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LCUP的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倩;李亚明;李雪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与CDFI检测乳腺癌血供的敏感性.方法 111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118个瘤灶.术前CDFI将乳腺癌血供分为血流丰富、中等及无血流.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变后定位行DOT,测量病变血红蛋白总浓度(THC),以THC 140 μmol/L为阈值,比较DOT与CDFI检测不同大小乳腺癌血流的敏感性.结果 118个乳腺癌瘤灶中,57个(48.31%)CDFI表现为血流丰富,36个(30.51%)中等血流,25个(21.19%)无血流;DOT检出99个癌灶(83.90%)的THC>140μmol/L.对于≤1 cm、>1~2 cm、>2~3 cm、>3 cm的乳腺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28.57% (6/21)、90.20% (46/51)、86.21% (25/29)和94.12% (16/17),THC增高率分别为76.20%%、76.50%、93.10%和100%.结论 DOT可更敏感地检测乳腺癌血管,特别是对于诊断直径≤1 cm的早期乳腺癌,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庆莉;游珊珊;孝梦甦;张璟;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70岁,发现右侧颈部及肩胛部无痛性包块半月余.查体:右侧颈部、肩胛部分别可触及约5 cm×6 cm、7 cm×6 cm的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晰,质硬,活动度差,右侧肩胛部肿块局部皮肤呈红色.超声:肿块内呈不均匀混合回声,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图1);彩色多普勒于混合回声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可引出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图2).
作者:张锋;吴长君;王俊峰;李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衰组(41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并行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对两种检查方法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及QRS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收缩非同步性指数(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SDI呈中度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RT-3DE可定量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筛选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新方法.
作者:曹睿;吴棘;郭盛兰;张棣;罗帅伟;邓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59岁,甲状腺癌术后1年余,高血压病史15年,头晕、头痛10年.颈部超声:于横切面见左锁骨下动脉前壁瘤样结构向外突起,约8 mm×6 mm,距椎动脉开口约13 mm(图1).CDFI于瘤体内见丰富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瘤.CTA:左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起始段局限性隆起,约0.7 cm×0.5 cm,边界清晰,距离椎动脉开口约14 mm(图3);锁骨下动脉其余部分及其分支未见明显异常.CTA诊断与超声一致.
作者:王贤明;张文君;刘建新;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