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李秀兰;王淑彬;丁波;邹丽
目的 借助人脑三维模型实现二维断面图像上大脑沟、回的分割.方法 首先在三维脑模型上以勾勒轮廓的方式界定不同脑沟、脑回区域,然后映射到断面相应区域上,进行区域内颜色填充,达到分割目的;并采用Visual C++6.0结合可视化类库工具包搭建脑沟、回分割平台,予以实现.结果 准确有效地分割出了序列断面图像上的右脑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结论 此方法为获取完整、连续的脑沟、脑回断面解剖图谱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实现手段,对于丰富数字化脑图谱及促进脑部功能与疾病诊断定位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洪艳;杨清云;张绍祥;饶家声;谭立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相薄层MDCT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症(BO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HSCT后29例疑似BOS患者双相薄层MDCT表现和肺功能检查(PFT)结果,对呼气相MDCT气体潴留情况、双相MDCT表现进行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气相MDCT发现气体潴留23例,PFT分级在BOS-p(隐匿级)以上者12例,呼气相MDCT与PFT对气体潴留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肺功能BOS-p级病例均有呼气相CT气体潴留表现;呼气相CT较PFT能筛查出更多异常病例;气体潴留常发生于双肺下叶和背侧.结论 对于移植后出现BOS临床表现的患者,双相薄层MDCT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贺建新;崔斌;张晓锦;祝安惠;兰学立;史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肾结核分为病理型和临床型.病理型为病灶仅局限于肾皮质内,临床型为病灶浸润至髓质,穿破肾乳头到达肾盏、肾盂,出现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1].本文对38例临床型肾结核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l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型肾结核患者38例,年龄17~62岁,平均(35.8±9.5)岁,男23例,女15例;单侧35例,双侧3例.
作者:万登敏;韩兴权;陈蓉;雷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LCU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34例LCUP患者资料,常规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灶.对全部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与临床随访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例淋巴瘤患者被排除,18F-FDG PET/CT检出可疑原发灶25例,正确检测出原发灶13例,检出率为41.94%(13/31);其中8例经病理证实,5例为临床诊断,阳性预测值为52.00%(13/25).未找到原发灶的6例患者中,3例经随访尚未明确诊断.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LCUP的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倩;李亚明;李雪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女,46岁,以“右上腹部不适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伴有轻度腹胀,查体未见异常.B超:肝内6.3 cm×5.5 cm实性肿物,边界模糊,内呈不均质中低混合回声.CT:肝右叶有一不规则低密度肿块,约6.2 cm×5.4 cm,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囊状,边缘有包膜,内有多分隔,包膜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1).
作者:高伟民;刘静;吴云军;关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作者:孙亮;李美爱;刘吉华;牛军杰;曹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混频对多尺度特征提取(MFE)方法分析fMRI数据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去除和不去除混频条件下用MFE分析模拟数据及听觉fMRI试验数据,并与由SPM8软件运行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FE在去除和不去除混频两种条件下的特异度均与GLM相同,但MFE不去除混频时的灵敏度优于去除混频时的灵敏度,后者又优于GLM.结论 在使用相关分析检测激活的条件下,混频不影响MFE的特异度,但去除混频降低其灵敏度.
作者:支联合;支羽光;谭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MR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更高场强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图像质量.相比1.5T MR,特别是在神经、骨关节、血管成像方面,3.0T MR优点显著,SNR更高,扫描速度更快,分辨力更佳.但3.0T MR仪也有其固有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射频场不均匀,带来难以克服的伪影;②高场MR检查中热效应明显增加,局部高特殊射频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使得扫描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均影响3.0T MR仪的临床应用及其领先地位.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颈总动脉瞬时波强(WI)参数负向波面积(NA)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T)患者脑循环阻力的临床意义.方法 HT患者83例,其中49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50 pmol/L(HT1组),34例FT3>50 pmol/L( HT2组);对照组为78名健康志愿者.应用WI技术检测受检者右侧颈总动脉,获得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中期负向波面积(NA)、大血流速度(Umax)等参数,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①HT1组、HT2组W1、U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2组NA明显高于HT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各组NA值均随W1、Umax、脉压差(PP)的增高而升高(P<0.05),HT1组NA与FT3呈线性相关(P<0.05);HT2组NA与心率、收缩压(SP)呈线性相关(P<0.05).③83例HT患者中,18例(21.69%)WI波形于收缩中期出现明显紊乱.结论 WI参数NA可反映HT患者脑循环阻力状态.
作者:吕静;李秀兰;王淑彬;丁波;邹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CT扫描中,由于X线的硬化效应,同一层面上X线通过相邻的两密度相对较高的物质时,会在这两个高密度物质的连线上出现条带状伪影,即Hypodepse暗带(H暗带)[1].通过对H暗带形成的原理进行模拟研究,采用错层扫描方法,可减低甚至消除H暗带,从而提高脑干CT扫描的清晰度,降低伪影,提高脑干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耿中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与CDFI检测乳腺癌血供的敏感性.方法 111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118个瘤灶.术前CDFI将乳腺癌血供分为血流丰富、中等及无血流.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变后定位行DOT,测量病变血红蛋白总浓度(THC),以THC 140 μmol/L为阈值,比较DOT与CDFI检测不同大小乳腺癌血流的敏感性.结果 118个乳腺癌瘤灶中,57个(48.31%)CDFI表现为血流丰富,36个(30.51%)中等血流,25个(21.19%)无血流;DOT检出99个癌灶(83.90%)的THC>140μmol/L.对于≤1 cm、>1~2 cm、>2~3 cm、>3 cm的乳腺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28.57% (6/21)、90.20% (46/51)、86.21% (25/29)和94.12% (16/17),THC增高率分别为76.20%%、76.50%、93.10%和100%.结论 DOT可更敏感地检测乳腺癌血管,特别是对于诊断直径≤1 cm的早期乳腺癌,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庆莉;游珊珊;孝梦甦;张璟;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3.0T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可疑冠心病(CAD)检出的能力,探讨临床应用3.0T CE-CMRA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可疑CAD患者在1周内先后行CAG和CE-CMRA检查.CE-CMRA检查应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反转回复序列、分段梯度回波序列,以0.3 ml/s速率注入钆贝酸二葡甲胺(0.2 ml/kg)和15 ml生理盐水,延迟60 s开始采集数据.以传统CAG为金标准,计算CE-CMR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成功完成26例CE-CMRA检查,CE-CMRA诊断CAD患者、段落、各支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84.62% (22/26)、78.30% (285/364)、87.50% (56/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9/11)、81.05% (124/153)、91.67%(22/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 (17/19)、80.62% (208/258)、90.32%(56/62).CE-CMRA对右冠状动脉的显示率为86.15%(112/130);左主干100% (26/26);前降支98.46%(128/130);回旋支83.33%(65/78).26例CE-CMRA中,17例图像为Ⅳ级,8例为Ⅲ级图像,1例为Ⅱ级图像,无0级和Ⅰ级图像.结论 3.0T CE-CMRA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可作为检出CAD的一种方法.
作者:梁红琴;王健;朱立强;金立新;RenateJerecic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RCC)而接受手术治疗的少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方法 5例少脂肪型AML患者(8个病灶)纳入AML组,17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作为对照1组,7例低强化RCC(LERCC,包括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作为对照2组,分析少脂肪型AML的CT征象,包括平扫高密度、肿瘤与肾实质交界的角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强化均匀与否.手工放置ROI并计算肿瘤的下述指标:皮髓质期瘤-皮强化比值和排泄期瘤-皮强化比值.结果 AML组5例8个瘤体均为均匀高密度,2例CCRCC为均匀高密度,1例以高密度为主,1例乳头状肾癌为不均匀高密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和对照2组均在皮髓质期均匀强化(100%),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ML组有7个,对照1组有10个,对照2组有7个瘤体为外凸型,AML组角征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P=0.003).无论皮髓质期和排泄期的瘤-皮强化比值均表现为对照2组显著低于AML组和对照1组(P均<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0.321).结论 易误诊为RCC的少脂肪型AML的可能CT表现包括:平扫高密度,外凸型者角征阳性,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如肾脏肿瘤有上述CT表现,应考虑到少脂肪型AML的可能.
作者:李绍科;杨学东;于华龙;孙磊;王燕;张传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寻64层CTA行颈段脊髓前动脉(ASA)成像的可靠检查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头颈部CTA检查(小剂量峰值测量确定扫描时间,对比剂剂量1.5 m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 ml/s)的45例患者的ASA显影情况,将其分为两组:A1组:ASA显影良好;A2组:ASA显影较差或未见显影.测量小剂量对比剂预试验中C6椎体平面椎动脉的CT值峰值,并进行比较.对20例临床要求了解ASA情况的患者行颈段ASA CTA,对比剂剂量2.0 m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 ml/s,根据基底动脉水平小剂量对比剂预试验到峰值后加4~6 s延迟扫描,分析ASA的显影情况.对ASA及前根动脉的显示情况进行目测评分.结果 45例常规头颈部CTA中,26例ASA显影良好(A1组),19例显影较差(A2组),ASA显示率为57.78%(26/45).A1、A2两组椎动脉的CT值峰值分别为(234.52±10.16)HU和(212.65±12.38) HU(P<0.05).20例ASA CTA中,17例(17/20,85.00%)ASA显示满意;ASA CTA能清楚显示ASA及前根动脉的受压及损伤情况,对ASA及前根动脉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P<0.05).结论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对颈段ASA的显示影响显著;颈段ASA CTA应适当增大对比剂剂量并延迟扫描.
作者:杨华;邹利光;梁开运;王光宪;张启川;刘卫金;王洪岗;张正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下唇新生物6个月、破溃1个月”就诊.体检发现右下唇红缘2.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清,表面破溃,有血痂沉着,活动度差,基底部偏硬,无明显压痛;颏下、双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右下唇红部外1/3皮下可见1.8 cm×1.0 cm低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 A);CDFI示树枝样分布的丰富血流信号(图1B),病灶根部见粗大主干血管呈树枝样分支伸入,PWD提示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颏下及双颌下区未见肿大淋巴结,右颈部可见大1.0 cm×0.5 cm淋巴结回声,淋巴门显示清晰.
作者:薛勤;陶江丰;邹大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并评价超声联合SPECT/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8例先后接受超声和SPECT/CT检查.结果 超声探及53例淋巴结,正确诊断46例(46/64,71.88%),主要表现为淋巴门消失,短径≥5 mm,血供丰富,点状强回声聚集,部分液化或融合.18例联合检查中,超声正确诊断14例(14/18,77.78%),SPECT/CT正确诊断12例(12/18,66.67%),超声和SPECT/CT对于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SPECT/CT可发现超声较难检出的颈中央区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羽;薛恩生;林礼务;俞丽云;陈谦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CTCA)判断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1092例接受64-CTCA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A结果,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溶栓治疗.结果 39例患者失访,14例患者因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评价而被排除.平均随访(22.74士7.27)个月.764例检查正常者中,1例死亡,4例发生心脏事件;174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7例发生心脏事件;101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4例死亡,62例发生心脏事件;三者年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65%,4.02%和65.3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位置及斑块类型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HR=14.586,95%CI=8.751~24.313;HR= 2.624,95%CI=2.275~3.027;HR=1.648,95%CI=1.204~2.257;P均<0.001).结论 64-CTCA能够为可疑冠心病患者提供预后参考信息,64-CTCA检查正常者预后较好.
作者:王瑞;张臣;于薇;雒芳芳;张兆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测量脾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SA)、脾动脉主干长度(ISA)及横断面上脾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SA/CA).结果 200例脾动脉显示清晰,其中25例脾动脉起源变异,变异率为12.50% (25/200).dSA、ISA、aSA/CA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
作者:徐鹏;刘丽;刘凤先;许传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兔肝VX2肿瘤放疗后肿瘤细胞再增殖的可行性.方法 以经腹腔瘤块种植法建立32只兔肝VX2肿瘤模型,瘤体直径≥1 cm时行单次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放疗剂量15 Gy.将兔平均分为4组,于术后第1、5、10、15天进行MR检查,取b值300、500、600 s/mm2分别进行DWI,测量VX2肿瘤、肝脏ROI的ADC值,计算两者比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DWI图上VX2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放疗后VX2肿瘤T2WI信号不均,DWI图上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匀减低,坏死液化部分呈明显低信号,ADC图则相反;放疗后不同b值下不同时间组ADC均值及比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时间组的ADC均值及比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ADC值及比值放疗后第5天组高于第1天组,第10天组低于第5天组,第15天组低于第10天组.VX2肿瘤ADC值及比值的变化与病理所示肿瘤细胞变化相符.结论 DWI能反映肿瘤组织内微观改变,可用于监测兔肝VX2肿瘤放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变化.
作者:古杰洪;黄云海;江新青;丁汉军;吴红珍;吴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实性结节CEUS增强模式与CD34、VEGF、CK19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CEUS技术,对80例甲状腺患者的82个实性结节进行CEUS,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38个、髓样癌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31个、腺瘤7个、桥本病结节3个.术后行CD34、VEGF、CK19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良恶性结节CEUS增强模式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存在差别(P<0.01),良性结节78.05% (32/41)表现为环状增强,恶性结节92.68%(38/41)表现为不均匀增强.恶性结节的CD34、VEGF、CK19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非均匀增强与CD34、VEGF、CK19呈正相关(r=0.39,P<0.001 ;r=0.26,P=0.04;r=0.54,P<0.001);环状增强与CD34、CK19、Ki-67呈负相关(r=-0.38,P<0.001;r=-0.59,P<0.001;r=-0.25,P=0.03).结论 CEUS和CD34、VEGF、CK19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作者:张波;姜玉新;戴晴;崔全才;张青;李文波;杨萌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