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

徐鹏;刘丽;刘凤先;许传斌

关键词: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脾动脉, 节段性脾切除术, 栓塞, 治疗性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测量脾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SA)、脾动脉主干长度(ISA)及横断面上脾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SA/CA).结果 200例脾动脉显示清晰,其中25例脾动脉起源变异,变异率为12.50% (25/200).dSA、ISA、aSA/CA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浅部组织超声全容积成像的临床开拓性研究

    超声诊断属于医学成像技术之一,与X线、CT、MRI、PET、SPECT以及红外线热像图等互为补充,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上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资料.但就总体来说,常规超声对病变的显示效果与仪器调节、手法有关,诊断符合率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所记录的多属“代表性”图形,除超声心动图外,很少提供系列性连续声像图切面,因而不能与CT、MRI等相比.

    作者:徐智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对胎儿动静脉循环整体显示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整体显示胎儿动静脉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联合应用STIC及HDF对20胎正常胎儿的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扫查,并行任意角度旋转.结果 在18胎得到满意结果,2胎因为孕妇及胎儿原因获取图像失败.对胎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脐静脉的显示率均为90.00%(18/20),髂动脉和脐动脉显示率为80.00%(16/20),静脉导管显示率为75.00%(15/20),下腔静脉显示率为50.00%(10/20).2名医师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后处理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TIC联合HDF技术能够整体显示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流形态及各血管空间位置关系,对观察及理解正常胎儿血液循环有较大帮助,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胎儿大血管先天变异、畸形等意义重大.

    作者:何怡华;刘鲲;刘琳;王俊兰;谷孝艳;张烨;韩建成;王林林;孙琳;李治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脑循环阻力

    目的 探讨应用颈总动脉瞬时波强(WI)参数负向波面积(NA)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T)患者脑循环阻力的临床意义.方法 HT患者83例,其中49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50 pmol/L(HT1组),34例FT3>50 pmol/L( HT2组);对照组为78名健康志愿者.应用WI技术检测受检者右侧颈总动脉,获得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中期负向波面积(NA)、大血流速度(Umax)等参数,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①HT1组、HT2组W1、U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2组NA明显高于HT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各组NA值均随W1、Umax、脉压差(PP)的增高而升高(P<0.05),HT1组NA与FT3呈线性相关(P<0.05);HT2组NA与心率、收缩压(SP)呈线性相关(P<0.05).③83例HT患者中,18例(21.69%)WI波形于收缩中期出现明显紊乱.结论 WI参数NA可反映HT患者脑循环阻力状态.

    作者:吕静;李秀兰;王淑彬;丁波;邹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混频对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分析fMRI数据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混频对多尺度特征提取(MFE)方法分析fMRI数据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去除和不去除混频条件下用MFE分析模拟数据及听觉fMRI试验数据,并与由SPM8软件运行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FE在去除和不去除混频两种条件下的特异度均与GLM相同,但MFE不去除混频时的灵敏度优于去除混频时的灵敏度,后者又优于GLM.结论 在使用相关分析检测激活的条件下,混频不影响MFE的特异度,但去除混频降低其灵敏度.

    作者:支联合;支羽光;谭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房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46岁,因“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伴头晕,曾晕厥2次,约10s后意识恢复,胸闷,偶感心前区疼痛”就诊.查体: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0 cm,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5、6肋间可闻及4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颈静脉充盈,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增大.

    作者:葛丽丽;李玉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对比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乳腺癌血供

    目的 比较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与CDFI检测乳腺癌血供的敏感性.方法 111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118个瘤灶.术前CDFI将乳腺癌血供分为血流丰富、中等及无血流.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变后定位行DOT,测量病变血红蛋白总浓度(THC),以THC 140 μmol/L为阈值,比较DOT与CDFI检测不同大小乳腺癌血流的敏感性.结果 118个乳腺癌瘤灶中,57个(48.31%)CDFI表现为血流丰富,36个(30.51%)中等血流,25个(21.19%)无血流;DOT检出99个癌灶(83.90%)的THC>140μmol/L.对于≤1 cm、>1~2 cm、>2~3 cm、>3 cm的乳腺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28.57% (6/21)、90.20% (46/51)、86.21% (25/29)和94.12% (16/17),THC增高率分别为76.20%%、76.50%、93.10%和100%.结论 DOT可更敏感地检测乳腺癌血管,特别是对于诊断直径≤1 cm的早期乳腺癌,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庆莉;游珊珊;孝梦甦;张璟;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双相薄层MDCT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气体潴留

    目的 探讨双相薄层MDCT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症(BO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HSCT后29例疑似BOS患者双相薄层MDCT表现和肺功能检查(PFT)结果,对呼气相MDCT气体潴留情况、双相MDCT表现进行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气相MDCT发现气体潴留23例,PFT分级在BOS-p(隐匿级)以上者12例,呼气相MDCT与PFT对气体潴留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肺功能BOS-p级病例均有呼气相CT气体潴留表现;呼气相CT较PFT能筛查出更多异常病例;气体潴留常发生于双肺下叶和背侧.结论 对于移植后出现BOS临床表现的患者,双相薄层MDCT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贺建新;崔斌;张晓锦;祝安惠;兰学立;史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四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与DSA对照

    目的 观察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方法 对18只犬双侧髋关节行4排螺旋CTA和DSA检查,观察股骨头血供与血液循环(FHCP)显示情况,与DSA对照评价CTA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MCFA、LCFA)、支持带动脉(RA)、头凹动脉(L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犬股骨头血供主要来自MCFA、LCFA,尤其前者发出的RA.CTA准确显示了所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股深动脉、骶正中动脉及其分支,显示MCFA、LCFA、RA的敏感度分别为94.44% (34/36)、88.89%(32/6)、3.03% (5/165),特异度均为100%.CTA未能显示LTA和FHCP,其评价RA、LTA和FHCP的能力明显低于DSA(P<0.001).结论 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非常有限.

    作者:杨秀军;肖剑;李巍;肖湘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F)技术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TIC技术联合HDF技术对20胎正常胎儿的肺静脉主干及肺静脉属支进行显示,评价其显示效果.结果 20胎中,15胎(75.00%)同时显示4条肺静脉主干.对单支肺静脉的叶静脉、段静脉、亚段静脉以及亚段下静脉显示率分别为100%(20/20)、90.00% (18/20)、75.00%(14/20)及25.00% (5/20).根据肺静脉与主动脉、房间隔及左心耳的位置关系,对每条肺静脉均定位准确.结论 STIC联合HDF可显示肺静脉的数量、属支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对肺静脉进行定位.

    作者:刘鲲;何怡华;刘琳;王俊兰;谷孝艳;张烨;韩建成;王林林;孙琳;李治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动乳腺容积扫描诊断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女,6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周”入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扪及5 cm肿块,质硬,活动度尚可.钼靶X线摄影:右乳肿块,BI-RADS 4A级.超声检查:右乳外上象限低回声团块,约60 mm×30 mm× 55 m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回声较均匀;CDFI:团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scanner,ABVS):冠状切面连续多层(层厚0.5 mm)显示低回声团块,呈分叶状,未见“火山口”征及高回声边界(图1).

    作者:钟春燕;陈悦;庞芸;詹嘉;刁雪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甲状腺实性结节超声造影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实性结节CEUS增强模式与CD34、VEGF、CK19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CEUS技术,对80例甲状腺患者的82个实性结节进行CEUS,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38个、髓样癌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31个、腺瘤7个、桥本病结节3个.术后行CD34、VEGF、CK19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良恶性结节CEUS增强模式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存在差别(P<0.01),良性结节78.05% (32/41)表现为环状增强,恶性结节92.68%(38/41)表现为不均匀增强.恶性结节的CD34、VEGF、CK19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非均匀增强与CD34、VEGF、CK19呈正相关(r=0.39,P<0.001 ;r=0.26,P=0.04;r=0.54,P<0.001);环状增强与CD34、CK19、Ki-67呈负相关(r=-0.38,P<0.001;r=-0.59,P<0.001;r=-0.25,P=0.03).结论 CEUS和CD34、VEGF、CK19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作者:张波;姜玉新;戴晴;崔全才;张青;李文波;杨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在临床型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肾结核分为病理型和临床型.病理型为病灶仅局限于肾皮质内,临床型为病灶浸润至髓质,穿破肾乳头到达肾盏、肾盂,出现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1].本文对38例临床型肾结核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l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型肾结核患者38例,年龄17~62岁,平均(35.8±9.5)岁,男23例,女15例;单侧35例,双侧3例.

    作者:万登敏;韩兴权;陈蓉;雷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稽留流产MRI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变性1例

    患者女,3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3月余”入院.查体:子宫增大如孕8周.实验室检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76 mIU/ml.超声:子宫实性占位,肌瘤变性.MRI:子宫明显不均匀增大,宫腔内见约5.13 cm×4.62 cm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其内见部分高信号(图1),T2WI呈低信号,其内夹杂线状、片状明显高信号(图2);增强后无强化(图3).

    作者:赵康艳;李新春;蒙秋华;陈镜聪;陈妙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胃肠道气钡造影中肝胆系统显影诊断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CDF)临床较少见,多数为胃肠气钡造影时偶然发现肝胆系统显影而被检出.本文报告胃肠气钡造影检查发现的5例CDF.

    作者:庞恩文;许华莉;庞家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误诊为肾细胞癌的少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RCC)而接受手术治疗的少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方法 5例少脂肪型AML患者(8个病灶)纳入AML组,17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作为对照1组,7例低强化RCC(LERCC,包括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作为对照2组,分析少脂肪型AML的CT征象,包括平扫高密度、肿瘤与肾实质交界的角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强化均匀与否.手工放置ROI并计算肿瘤的下述指标:皮髓质期瘤-皮强化比值和排泄期瘤-皮强化比值.结果 AML组5例8个瘤体均为均匀高密度,2例CCRCC为均匀高密度,1例以高密度为主,1例乳头状肾癌为不均匀高密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和对照2组均在皮髓质期均匀强化(100%),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ML组有7个,对照1组有10个,对照2组有7个瘤体为外凸型,AML组角征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P=0.003).无论皮髓质期和排泄期的瘤-皮强化比值均表现为对照2组显著低于AML组和对照1组(P均<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0.321).结论 易误诊为RCC的少脂肪型AML的可能CT表现包括:平扫高密度,外凸型者角征阳性,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如肾脏肿瘤有上述CT表现,应考虑到少脂肪型AML的可能.

    作者:李绍科;杨学东;于华龙;孙磊;王燕;张传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正性、负性超声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联合应用

    目的 探讨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中联合应用正性(SonoVue)及负性(NaCl)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 对95例不孕患者进行HyCoSy,依次注入NaCl及SonoVue造影剂,分别依据NaCl、SonoVue及SonoVue+ NaCl造影剂所获图像观察宫腔有无异常及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将检查结果与宫腔镜、腹腔镜结果对照.结果 SonoVue+NaCl既可清楚显示宫腔病变,又可明确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优于单独使用SonoVue或NaCl造影剂.结论 SonoVue和NaCl联合应用于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提高对宫腔及输卵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高学文;汪龙霞;王军燕;徐虹;袁志仙;崔秋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佳单能量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作者:孙亮;李美爱;刘吉华;牛军杰;曹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高场磁共振的发展趋势——多源发射磁共振

    MR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更高场强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图像质量.相比1.5T MR,特别是在神经、骨关节、血管成像方面,3.0T MR优点显著,SNR更高,扫描速度更快,分辨力更佳.但3.0T MR仪也有其固有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射频场不均匀,带来难以克服的伪影;②高场MR检查中热效应明显增加,局部高特殊射频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使得扫描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均影响3.0T MR仪的临床应用及其领先地位.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LCU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34例LCUP患者资料,常规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灶.对全部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与临床随访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例淋巴瘤患者被排除,18F-FDG PET/CT检出可疑原发灶25例,正确检测出原发灶13例,检出率为41.94%(13/31);其中8例经病理证实,5例为临床诊断,阳性预测值为52.00%(13/25).未找到原发灶的6例患者中,3例经随访尚未明确诊断.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LCUP的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倩;李亚明;李雪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螺旋CT诊断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

    本文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螺旋CT对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伤的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1年7月-2011年3月,3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均为男性,年龄18~53岁,中位年龄36岁,均于受伤后24 h内进行CT扫描;主要症状为腹痛和腹部压痛,部分患者伴多部位伤的相应症状.

    作者:王补在;杨鸿翔;仝占胜;张明;郎耿;张志强;郝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