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娟;邓钢;黄洪波;李爱梅;居胜红;赵瑞;金晖;魏晓莹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心包良、恶性病变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6例心包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其中恶性9例,良性7例.测得病灶SUV_(max)值,并观察病灶内部密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病变或心包穿刺液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良恶性.结果 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SUV_(max)分别为10.1±6.0、3.0±2.1(P<0.01).以病灶SUV_(max)值3.5~4.5作为鉴别心包病变良恶性的阈值,判断心包病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18)F-FDG PET/CT可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心包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邵丹;王淑侠;梁长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位于颈动脉间隙的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颈动脉间隙的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其中颈动脉体瘤8例,神经鞘瘤8例.6例颈动脉体瘤和5例神经鞘瘤患者接受CT平扫;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颈动脉体瘤和2例神经鞘瘤患者接受DSA检查.结果 CT表现:①6例颈动脉体瘤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呈与周围肌肉组织等密度改变;2例累及颈静脉孔者可见颈静脉孔扩大,边缘不规则、虫蚀状骨质破坏.②5例神经鞘瘤为卵圆形或梭形软组织肿块影,呈与周围肌肉组织等或低混杂密度改变;2例累及颈静脉孔者可见颈静脉孔扩大,边缘光整,无骨质破坏.MRI表现:8例颈动脉体瘤呈分叶状,边界清楚,纵向生长,有特征性血管流空信号,分离并包绕颈内、外动脉,动脉管径正常,增强扫描明显强化.8例神经鞘瘤呈梭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纵向生长,呈混杂信号,分离颈动、静脉,血管管径变窄,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DSA表现:4例颈动脉体瘤呈明显肿瘤染色,2例神经鞘瘤呈轻度肿瘤染色.结论 根据颈动脉间隙内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对二者进行准确鉴别.
作者:郝大鹏;满凤媛;王振常;徐文坚;梁熙虹;崔久法;陈光利;杨本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胰腺多囊性病变是一组极其少见的疾病.本文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间由我科超声诊断并经其他检查证实、有完整资料的6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菅梅;高军;许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 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 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柴学;张龙江;胡裕效;赵艳娥;薛杨波;胡小波;朱虹;卢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42例临床疑有臂丛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臂丛神经超声检查,并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经临床诊断为臂丛神经病变,9例臂丛神经未发现明确病变.超声诊断臂丛神经异常26例,16例未发现异常.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病变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3.33%.结论 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成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王月香;郭义柱;唐佩福;张立海;唐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R图像单指数和双指数拟合的T2-Map方法,获得每个像素点的T2信息.方法 对不同TE条件下的一系列MR图像利用单、双指数拟合方法得到T2-Map图像.采用线性拟合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实现对MR图像的每个像素点的单指数拟合和定点双指数拟合,得到T2-Map图像;上述计算过程是在MATLAB平台上开发T2-Map的计算软件,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计算、显示和存储等功能.结果 得到了单、双指数拟合方法的T2-Map计算软件,可用于计算不同组织的T2值,得到T2-Map.结论 利用单指数线性拟合方法得到T2-Map图像方便、快捷,但不能很好地反映一些组织成分混合较多的区域;在出现组织明显混合的情形时,双指数拟合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两个不同的T2值,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精确,但是计算速度较慢,双指数T2-Map是单指数T2-Map计算方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李雅芬;牛爱青;康立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 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 mm±4.20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 mm±4.33 mm)与正常对照组(28.82 mm±3.67 mm,43.25 mm±3.2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作者:徐鑫;黎春雷;李红洲;孙杰;邓又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71岁.10年前出现尿频、夜尿增多,渐加重,出现尿线细,排尿无力,尿路中断,尿后滴沥.1周前酒后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加重,出现点滴状排尿,伴尿痛,无血尿、腰痛及畏寒发热.1天前因出现尿闭而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增大,中央沟消失,质地中,表面光滑,无结节,肛管括约肌张力正常,指套无染血.PSA:24.55 ng/ml.经直肠超声所见:正常前列腺形态消失,在前列腺位置见一大小10.8 cm×8.9 cm×8.3 cm肿物,内见无回声及高回声区,呈网格状,边界尚清,肿物内探及极少量彩色血流信号.增强CT:盆腔内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0.0 cm×8.8 cm×7.0 cm,囊性为主,并可见分隔,增强后病灶周边与分隔明显强化,部分病灶与前列腺及膀胱界限不清,前列腺显示不清,膀胱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1A).
作者:李春媚;陈敏;赵伟峰;张宏;李飒英;王文超;张晨;周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钱丰;刘艳萍;王中;谢潇;徐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10例仅接受平扫,15例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2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20例(20/25,80.00%)表现为结节,5例(5/25,20.00%)为肿块;6例(6/25,24.00%)有浅分叶,6例(6/25,24.00%)含钙化成分,2例(2/25,8.00%)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1例(1/25,4.00%)病变周围肺气肿,1例(1/25,4.00%)突入支气管内生长,1例(1/25,4.00%)有短毛刺,2例(2/25,8.00%)见血管集束征;15例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至显著强化.结论 CT能够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特征,关注其不常见表现有利于诊断.
作者:吴坚;黄杰;杨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b0图像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发病3天内接受第1次MR检查、并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同期梯度回波序列为标准,评价DWI b0图像诊断出血的敏感度及可靠性.结果 105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48例,DWI b0图像清晰显示其中47例,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敏感度为97.9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25%.血肿核外层环状低信号是较早期血肿的共同特征,环状低信号在DWI b0图像上显示佳,其次是梯度回波序列.结论 3.0T MR DWI可以明确区分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卒中.DWI及常规T1WI、T2WI的快速成像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脑出血,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袁飞;刘银社;艾克文;赵军;袁滨;张忠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运动及弹性功能的超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评价管壁运动力学特征,灵敏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改变;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运动时受力及旋转情况,为研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VVI在研究机体其他部位血管的运动力学特征亦有报道.本文对VVI技术在血管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白冰;赵宝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2009年经外科手术病理确诊的1例异位胸腺瘤、2例异位正常胸腺组织患者的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异位正常胸腺或继发肿瘤的认识.
作者:杨宇凌;梁长虹;张金娥;李景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确定MSCT肺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方法 正常志愿者30名接受常规肺功能检查及MSCT检查,在大吸气末及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与肺功能检查(PF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CT扫描所得正常者吸气末肺体积(Vin)和呼气末肺体积(Vex)与PFT所得肺总量(TLC)及残气量(RV)有很好的相关性(r=0.90,P<0.01;r=0.74,P<0.01),Vex/Vin与RV/TLC相关 (r=0.74,P<0.01),Vin-Vex与MVC相关 (r=0.85,P<0.01).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为(-879.51±32.82)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2±0.03)g/cm3,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为(-688.14±62.38)HU,单位体积密度为(0.31±0.06)g/cm3.结论 MSCT肺功能检查所得的一系列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数据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陈淮;曾庆思;关玉宝;高怡;郑劲平;侯欣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功能磁共振信号漂移校正新方法.方法 根据fMRI信号漂移成分的形态特征,采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方法校正fMRI信号的基线漂移.结果 应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测试表明,数学形态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校正fMRI信号的基线漂移.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同时校正线性和非线性漂移,而不需要任何统计学模型假设.
作者:康韵;叶德荣;魏鹏绪;焦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儿男,12岁.10余天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咽部疼痛,轻度咳嗽,咳少量白痰,在四川当地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升高,静滴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症状未见缓解.患儿自觉咽痛逐渐加重,同时颈部明显肿胀、吞咽困难、体温升高达39℃,遂来我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左侧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4.50 cm×3.26 cm×5.30 cm,其内回声减低不均匀,可见散在片状低至无回声区(图1),较大者约1.95 cm×1.41 cm,边界欠清,未见明显占位效应,血流信号丰富.左侧颈部、颈后部及甲状腺深层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右侧甲状腺及峡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图2).超声诊断:左侧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可能性大.
作者:于龙华;杜莉;陈洪茂;何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5T 采用轴位插入有限脉冲响应(IFIR)序列进行肾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122例受试者进行IFIR序列扫描,在ADW 4.3工作站上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肾动脉各分支显示程度进行评分,并与肾动脉的信噪比(SNR)、呼吸运动伪影的有无、年龄高低等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112例(91.80%)可显示肾脏段血管,其中78例(63.93%)能清晰观察到肾脏段血管,54例(44.26%)可清晰显示到段后血管,22例(18.03%)可清晰显示到段后血管的分支.不同年龄组间血管评分不同,<60岁组及≥60岁组血管评分平均秩次为67.48及49.25(P=0.006).呼吸运动影响肾血管评分,有无呼吸伪影组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43.35及66.66(P=0.002).SNR与肾血管评分无关(P=0.177).结论 1.5T MR IFIR序列用于肾脏血管成像简便、安全,可清晰显示各级肾血管.
作者:王艺;刘爱连;宋清伟;孙美玉;汪禾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22例患者的44个髋关节中,共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关节炎性病变4髋,其中1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MRI发现股骨头坏死17髋,髋关节炎4髋;SPECT/CT融合图像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髋关节炎4髋,且核素骨显像浓聚或稀疏区与MRI征象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相当,两者互为补充,且SPECT/CT融合图像可区分髋臼与股骨头病变,较单纯平面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耿会霞;赵德善;高桂珠;冯菲;李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能量减影成像所需时间、图像质量及其对血管狭窄闭塞诊断的效能.方法 23例临床疑诊体部血管疾病患者接受DSCT血管造影(DE-CTA)检查,对所获数据在双能软件中进行自动去骨(ABS)去除斑块后行手动去除残余骨质(ABPS),对融合数据在常规3D软件中行自动去骨(ABR),去骨后手动去除残余骨质(ABR-M).行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比较ABR与ABS的图像残余骨情况、ABPS和ABR-M后处理操作时间及动脉血管可见度情况;并以MPR及原始图像综合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50%节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ABR图像总体去骨效果好于ABS(P<0.05);ABPS所需后处理时间[(7.8±4.3)min]少于ABR-M所需时间[(11.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325个节段用于评价血管狭窄程度,ABPS与ABR-B对狭窄程度≥50%节段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74%、96.19%和92.93%、97.87%.结论 双源CT能量减影成像去骨、去斑块后图像质量较好,对血管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后处理所耗时间少于传统3D方法.
作者:李道伟;郭文力;卢再鸣;郭启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吸烟成瘾者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以及吸烟成瘾者与非吸烟者接受香烟嗅觉刺激时引起脑功能区的不同激活模式.方法 17名右利手受试者(非吸烟对照组5名,吸烟成瘾者12名)完成试验.采用Block设计,EPI采集,以烟卷作为嗅觉暗示任务,纸卷作为对照物.结果 12名吸烟成瘾者在戒断状态下面对香烟嗅觉诱导刺激时,左侧额上回(BA8、9、10、11)、右侧额上回(BA10)、左侧额中回(BA8、10、11、46)、右侧额中回(BA8、9)、左侧额下回(BA9)、右侧额下回(BA45、47)、左侧额内侧回(BA6、8、10、11)、右侧额内侧回(BA9、11)、左侧扣带回(BA24、31)、右侧扣带回(BA24、37)、右侧颞中回(BA21)及双侧丘脑及小脑半球激活;在满足状态下,双侧前额叶、双侧小脑半球亦见激活,而其他脑区未见明显激活.非吸烟者面对香烟刺激时全脑未见明显激活,仅1名受试者出现少数小体积激活点,考虑由图像噪声引起.结论 前额叶、中脑边缘系统(扣带回前部及后部、丘脑)在通过鼻腔给予香烟嗅觉刺激所诱导的吸烟渴望神经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型1.5T MR成像设备上,利用鼻腔通路,通过香烟嗅觉诱导刺激观察和研究吸烟成瘾者的相关脑激活区以及神经环路与作用机制是可行的.
作者:倪鸣飞;伍建林;张清;苗延巍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