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PICC术后引起穿刺侧肢体重度肿胀及渗血的观察与护理

翟晓静;安林静;庞建芝;李艾蔓;田肖艳

关键词:术后, 外周穿刺, 侧肢体, 重度, 渗血,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 高渗透压液体, 并发症, 组织坏死, 应用, 心理压力, 输液途径, 上腔静脉, 留置时间, 局部, 经济负担, 技术, 化疗药物, 护理报
摘要: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一根导管从患者肘部穿刺置入血管,到达胸腔内上腔静脉的技术,是目前公认的佳长期静脉输液途径之一[1].它可以避免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虽然其携带方便、留置时间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应用及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还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2],并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加强置管患者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可以推动此技术的进展.现将我科一例PICC术后引起穿刺侧肢肿胀,渗血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后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护理

    食管癌术后,必须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至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其目的在于通过负压作用将胃液及胃内容物吸出,减少胃液积聚,防止返流,降低手术部位张力和炎症,减少胃液对胃的刺激,利于吻合口愈合,预防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临床放置胃管时间一般为6~8天,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管提前脱出,若胃管自行脱出,严禁再次插入,以防吻合口插瘘[2].我科采用与普外科合作,在患者腹部行空肠造瘘手术的补救方法,将营养液经造瘘口处注入空肠,供给营养.

    作者:高小红;赵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模型,创面深度至真皮深层.实验分为复方中药软膏组、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组、空白对照组,创面分别用复方中药软膏、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及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每日给予创面涂抹定量药物,观察三组创面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三组不同创面在相同时间的愈合率中,复方中药软膏组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复方中药软膏组创面TGF-β含量随愈合时间高于其他两组,相同时间内表皮厚度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外用复方中药软膏促进创伤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均快于其他两组,促进表皮增生也快于其他两组.

    作者:肖京;崔正军;雷万军;朱磊;介晓阳;陈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实施“精细化管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总结了我院2011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护理重点专科项目,提升专业护理能力、强化护理质量及风险管理,提供安全护理服务等内容,做到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作者:秦泽红;曹坤;靳喜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对于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医院92例需要进入手术室进行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都进入手术室检查,但是就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和洁净的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交叉感染率、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虹;廖宝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癌介入术后机体营养状况及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组(观察组)47例和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组(对照组)49例,分别按不同治疗方案进行营养支持至手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8天测量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电解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体重、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结论:对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胃肠功能.

    作者:薛玉珠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的探讨

    苄星青霉素作为青霉素的长效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风湿、淋病、梅毒的治疗,本品仅供深部肌肉注射,不可静脉给药,用法为: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左右臀部各一针或征求患者同意后在一侧臀部注射,每周一次,3周为一疗程,但在肌注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堵塞现象,导致注射失败,药液浪费,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痛苦,增大护理人员工作量,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对此药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少了药液浪费,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便护理同仁互相借鉴经验,不断改进注射方法.

    作者:任金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收治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治疗过程中,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对照组35例,在住院期间用传统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满意度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理解,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韦春桃;陆国园;梁惠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拔牙术中术后疼痛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拔牙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常见手术,拔牙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不配合心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自对拔牙术中、术后疼痛的畏惧.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外科176例拔牙患者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拔牙术疼痛原因,并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身护理以求达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雪琴;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9例154指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78指,对照组59例76指,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记录2周内各种血管危象发生的例数,并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

    作者:郭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之间的关系.方法:360例窒息新生儿中的64例诊断为HIE的新生儿,将窒息程度与HIE发病率的关系及生后1min、5min窒息程度与HIE的临床分度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窒息程度之间HIE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生后1min窒息程度与HIE的临床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生后5min窒息程度与HIE的临床分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窒息程度与HIE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但与HIE的严重程度无相关.

    作者:吴彦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1800例老年人健康体检报告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为预防老年病及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收集1800例老年人健康查体的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800例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各项指标正常者为62例,仅占3.44%.结论;老年人高血压等慢性病检出率高,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大,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黄玲;董文斌;蒋伟;郑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涿州市参合农民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0例脑梗塞的我市新农合患者.观察患者血管狭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监测血压,行颈椎动脉彩超、头颅CT、头颅MRI,检测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发热、空腹血糖、椎动脉狭窄为进展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发热、C反应蛋白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卢波;吕志坤;何妮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9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出现偏瘫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原因的85%,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在早期,患者死亡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果患者反复出血,病死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一般在中年女性中比较常见.颅内动脉瘤是因为颅内某个部位的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引起的,而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靠脑血管造影,对动脉瘤的类型进行明确,运用微导管技术把弹簧圈送进瘤体体腔里面,这样就可以闭塞动脉瘤,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1].本文根据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科收治的168例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出现9例偏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他们的护理工作做了探讨.现把分析结果和护理体会做如下报道.

    作者:张抗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诊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分析与调节策略

    目的:通过对急诊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原因分析,探索预防和调节的方法,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通过对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深入了解,对其急诊手术室护士所处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医院的工作制度和自身生理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急诊手术的护士做好自我保健,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质,轻松工作.护士才能远离压力;远离心理疲劳;远离纠纷和伤害.结论: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使之急诊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对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文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蛋白质饮食控制率的高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关蛋白质饮食控制的知识、信念及行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对高蛋白质饮食的危害性及蛋白质控制知识及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对高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该病的预后了解较少,患者对蛋白质饮食控制知识欠缺,对蛋白质供给量应控制在何种水平模糊不清,部分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结论:医护工作者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促进患者的健康能力,从而提高蛋白质饮食的控制率.

    作者:凌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妊娠中晚期尿路感染30例

    目的:探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妊娠中晚期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前门诊检查的妊娠中晚期患有尿路感染的孕妇30例,应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每日单剂量睡前口服1次,1次1瓶(3克),治疗1-3日.结果:治疗的有效率为96.66%.结论: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妊娠中晚期尿路感染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慧;冯淑香;朴桂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士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1年7月住院的63例神经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效果评价.结果:患者的生活习惯、遵医行为、康复锻炼方法、不良的行为方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护士参与神经科患者的康复过程不仅对促进患者康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防治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护士提高自身修养和价值,改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金玲;赵冬梅;辛艳民;王亚娟;刘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20例中医临床治疗体会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变涉及范围广泛,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其导致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是快而固定的心动过速,易发生猝死,目前尚缺乏格外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魏执真教授的辨证施治的思路,将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分两型进行施治,即心气阴虚,血脉瘀阻,瘀郁化热型和心脾不足,湿停阻脉,瘀郁化热型;分别采用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和补益心脾,理气化湿,凉血清热方法治疗.

    作者:李雅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按照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并高于对照组.结论:对P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锦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6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6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术后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引流管的管理及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6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全身化疗放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雅静;丁梅;王增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